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常说的这句话却令孩子反感,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

本文字数约:3700 字       

阅读时间4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爱说这句话的父母,可能存在4个问题

02、若真的为了孩子好,父母要做到这3点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文 | 何日辉

发布 | 晴日心理(SUN-MEDICAL)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这是很多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很多青少年最痛恨的一句话。很多父母一说,孩子立马烦躁、生气。

我们曾拍摄了一期视频《抑郁症患者最烦的三句话》,里面就有提到了这句话。这个视频在B站(哔哩哔哩)上很受年轻群体、青少年们欢迎。很多网友留言:就算没有得抑郁症,我也很讨厌爸妈讲这句话。

点击可观看,欢迎点赞、关注视频号“晴日心理”

可与此同时,很多父母也很生气:“我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我确实都是为了孩子好啊!为什么孩子不体谅我,还抱怨我?我那么辛苦简直就是养了个白眼狼!”

父母的用心良苦不被孩子理解,感到郁闷、委屈,这可以理解。但如果父母真的想“为了孩子好”,应该深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那么讨厌这句话,以及怎么处理好这背后隐藏的亲子关系问题。

爱说这句话的父母,可能存在4个问题

那些总爱对孩子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部分父母容易忽视别人的感受,尤其是面对比自己弱势的人时,比如孩子、下属。

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做。却没有意识到要深入分析这件事的利弊,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会对别人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

这样一来,即使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孩子憋了一肚子气,很难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做法。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因为害怕父母生气,很可能会选择顺从。但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尤其是肢体力量能够与父母对抗时,他们不愿再忍气吞声,就很可能会跟父母发生矛盾,甚至升级为肢体冲突。

比如接受过我们心理干预的晓杰,他到青春期后,认为自己是家里的老大,没人能打得过他,开始不再顺从父母,变得肆无忌惮、“窝里横”,多次对父母动手。

相关案例:15岁男孩殴打父母、辍学早恋、害怕被抛弃,心理干预后能浪子回头吗?

而且,父母长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倾向,总是习惯性地从负面角度去解读父母的行为。

有时,父母确实是为了孩子好,也开始学会考虑孩子的感受,但很多孩子已经对父母形成了负性的病理性条件反射,一听到父母说话就烦,认为父母就是想“控制我”“唠叨我”,克制不住地不耐烦、生气,又跟父母吵起来。

第二,这部分父母往往只关心事情的最终结果,不重视过程和方式。

他们做事情的目的性很强,有时甚至显得比较功利,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对孩子欺骗、欺瞒的方式。在他们看来,只要最后的结果达到自己的预期、“为了孩子好”就可以了,孩子的感受可以先放到一边。

比如为了让孩子上辅导班,他们可能会先斩后奏,报了名再告诉孩子必须去上,或者告诉这是学校老师安排的,如果孩子不去,将遭到惩罚。

为了让孩子不参加某些“浪费时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可能会背着孩子偷偷拒绝邀约,编造谎言把孩子骗过去。

可想而知,当孩子发现真相时是何其愤怒,而且父母这时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怒火中烧的孩子不但很难理解父母的出发点,只会记住父母欺骗了自己、把意愿强加于自己,甚至觉得父母根本不尊重自己,不把自己当人看。如果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孩子会完全对父母失去认可和信任感,甚至失去理性,就是想跟父母对着干,一有机会就想赶紧逃离父母。

第三,这部分父母没有与时俱进,他们认为的“为了孩子好”,实际上不一定真的对孩子好。

很多父母的认知早已固化,也没有意识与时俱进、继续学习,对很多事情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认知都停留在自己成长的那个时代。虽然他们是想为了孩子好,但因为受到其认知层次的限制,他们替孩子做出的决定不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有时甚至会完全判断失误,在无意中害了孩子。

比如接受过我们心理干预的小璇,她从小学古筝,只因为父母逼迫她学,她一开始一点都不喜欢这门乐器。但一直学到初中后,她开始感受到弹古筝的乐趣。再加上学习压力很大,弹古筝更是成为她释放压力的有效方式。

但这时,她的爸爸却觉得初中学业紧张,不应该把时间放在兴趣爱好上了。他没有询问女儿的意见,擅自把古筝课给停了。小璇得知非常震惊、失望、生气,但她的父亲非常强势,她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

这件事对小璇造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成为她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之一。

小璇爸爸把女儿的古筝课停掉,他认为是为了女儿好,但他没有意识到正因为孩子的学习压力大,学业紧张,反而应该适当保留一些孩子喜爱的放松活动、兴趣爱好,这能帮助孩子劳逸结合,学习时更加高效,更容易坚持。

相关文章:固执己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酿成大错,亡羊补牢的父爱能否唤回曾经的“小天使”?

所以,有时父母自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但事实上还真的未必。

第四,这部分父母总是站在道德至高点批评孩子,“我是父母,你是孩子,你就该听我的”、“你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孝”。

这些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非常传统,甚至可以说是迂腐,认为家长发号施令,孩子顺从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否则,孩子就是忤逆、大逆不道,要遭天打雷劈。

而且这部分父母在小时候往往很听自己父母的话,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如此。他们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发生巨变了,现在社会上不再提倡他们那套教育方式了。即使他们想“坚守传统”,可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互联网,涉猎广泛,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他们根本不认为孩子就应该对父母唯命是从。

尤其有些父母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他们更容易自以为是,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秀泛化为自己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从不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只是孩子不争气、不听话。

直到他们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无法上学,甚至多次尝试自杀,他们才有可能会有一定的自我反省意识,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但这时他们仍未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根本不知道怎么改、改哪里。

若真的为了孩子好,父母要做到这3点

希望上面这部分父母不能只想出发点,却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如果真的想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把父母的有益建议听进去,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

第一,父母要尽量朝着“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这个目标努力,尽到“生、养、教”的责任。

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生”、“养”并不难,“教”才是真正的难题。很多父母经常感慨现在教育孩子真的太难了,怎么别人家的孩子就能那么懂事、优秀,自己家的孩子就什么都不行?

很可能最大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于父母身上。想要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首先就要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相关文章:想要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父母该如何做?

第二,父母不能只凭出发点替孩子做决定,而要想办法照顾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通过有效的沟通达成双赢。

比如我们经常提及的“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其中,共情是最重要的一步,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尽量理解他们的感受,即使觉得很难理解,至少也听听孩子讲讲心里的想法。

与此同时,父母也不要简单粗暴地只告诉孩子一个决定,而要坦诚、深入地告诉孩子,父母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非常建议孩子做或者不做某件事,不同决定的背后有什么利弊。

如果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并发现父母对某件事解释得有道理,他们会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即使双方都交换了想法后,孩子还是不能完全同意父母的建议,那父母是不是还可以花点心思,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折衷的方案?

比如上面提及的小璇爸爸,他很想取消女儿的古筝课,换取更多学习时间,但女儿又很喜欢弹古筝,那是否可以减少上课的频率和时间?或者想办法缩短路上的时间?又或者保留古筝课,但减少小璇其它方面的放松时间?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愿意在方式、方法上细细研究,也不爱寻找折衷的办法,总爱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孩子自然难以服气。

第三,如果能做的更好一些的话,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父母跟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后,最好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并告诉孩子要承担自己做出的决定的责任。

现在很多孩子的认知层次比父母还高,如果父母强行帮他们做决定,万一失误,平白让孩子承担不好的后果,孩子肯定特别难受、特别生气。

与其这样,还不如父母跟孩子一起充分了解信息,分析各种利弊后,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培养孩子做选择的能力。

即使最后出现了不理想的结果,这个决定是孩子做的,他们也不容易将责任归咎于父母,反而吃一堑长一智,学会为自己做的选择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逐渐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最后,希望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如果父母平时常常说,那可以回想孩子当时的反应,判断孩子与自己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是否有出现心理问题的隐患。

有些孩子听到这句话,只是对父母有点不耐烦,没有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这说明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尚可,心理状态还比较良好。

这虽然值得庆幸,但父母仍要及时改善教育方式,尤其尽量避免再说这句话,有意识地掌握良性沟通三步曲。

有些孩子听到这句话就大发脾气,还跟父母大吵一架,甚至还对父母说,“为我好,这不过就是你们的借口”,这说明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已经比较僵化了。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是青春期叛逆,更加严厉地向孩子施压,这其实非常不妥。我们曾写过文章,青春期叛逆也有真假之分(相关文章:“叛逆期”还有真假之分?父母懂得识别、应对,有效预防孩子患上抑郁、双相

如果孩子听到父母的这句话就大发雷霆,这很可能是他们已经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而且创伤被激活而出现了激越状态,很有可能出现了精神心理障碍的症状苗头。父母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让孩子的问题愈演愈烈。




热门文章:

- 曾有12万人认同“父母皆祸害”!如何理性看待原生家庭的伤害?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不要被这句话误导!

想要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父母该如何做?


重要提醒!
公众号又改版了
为了不错过我们的文章
请给我们
加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推送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关系中最具伤害力的三句话,绝对不要对孩子说!!
找保姆帮忙带孩子,这些利弊要提前知晓,不然很容易影响亲子关系
让孩子喜欢和你说话的九个秘诀 → 亲子关系 → 婚姻家庭咨询 → 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
马上2021年了,这4句话千万不要再对孩子说了!特别是第3句!
免费心理咨询: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孩子的恋父恋母情结该如何引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