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岁看大,7岁看老?不!我是怎么克服自己童年形成的不良人格倾向?

本文字数约:4933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3岁看大,7岁看老”并不是绝对的

02、父母做到这几点,引导孩子掌握自己的命运

03、人生充满变数,父母更应注重家庭教育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文 | 何日辉

发布 | 晴日心理(SUN-MEDICAL)

“3岁看大,7岁看老”并不是绝对的

我们国家民间有句俗话,“3岁看大,7岁看老”,意思是从童年、甚至幼年的孩子身上,就大致能够看出他们成年甚至老年时性格、人生轨迹、能不能取得成就等等。

比如很多成功人士在孩提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或者毅力,而一些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在小时候就显露出残酷、暴力的一面。

我们在深度心理干预中也发现,个体在婴幼年时期经历的一些事情,虽然他们在外显记忆层面不记得了,但仍会储存于内隐记忆层面,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性格特质以及心理状态。

比如我们分析过的本性和性格话题,相关文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还是“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全新的解读。

若是个体在婴幼年、童年时期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表现出胆小、怯懦的性格,其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也始终不理想,那他们长大后确实很容易继续延续胆小怕事、自卑内向的性格,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出现抑郁症、双相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

若是个体从小形成了大量积极的、正性的记忆事件,孩童时期表现得活泼大方、明事理,其后续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也比较良好的话,他们长大后就更有可能养成阳光积极、乐观向上的优秀性格特质,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上更加顺利,更有可能获得一些成就。

从上面的角度来看,“3岁看大,7岁看老”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可是,相信很多人也发现了,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有名的“伤仲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比如小时候背书极笨,长大后却成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

我们在深度心理干预中也发现,很多青少年小时候表现优秀,一度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老师都深感骄傲,认为这些孩子以后必成大器。

结果,这部分孩子中有很多人“后劲不足”,当学业竞争增大,遇到较大挫折时,他们的内心逐渐崩溃,不但无法保持学业优秀,甚至还出现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休学在家。

比如曾接受我们深度心理干预的俊辰,他在小学时成绩非常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里的大队委,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他身边的大人都觉得,他以后考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只是时间问题,前途一片光明。

但到了初中,俊辰的学习状态有所下滑,中考没考好。到了高中后,他的学习状态持续低迷,还出现呕吐、腹泻等躯体化症状,后续被诊断为抑郁症,尝试了很多办法,康复都不理想,病情严重时不得不休学。

如果俊辰小学的老师知道他后来的状态,肯定会非常震惊,根本不敢相信当初那么优秀的孩子竟然会无法上学。幸好,俊辰经过我们的深度心理干预后,已经渡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慢慢找回状态,比以前更平和。

相关案例:他是“别人家的孩子”,却莫名腹泻呕吐,成绩下滑,竟被诊断抑郁症?

我们还遇到一些老人特别爱夸孙辈,总在众人面前说孙子、孙女长大后必有出息,考上清华北大、当大官、当科学家。

有些老人是出于盲目的宠溺和单纯的期待,但有些老人是确实看到了孙辈身上有一些性格或能力的潜力,比如记忆力特别强,逻辑思维能力较突出,又结合“3岁看大,7岁看老”的说法,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了极有可能能有一番作为。

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其实不断影响着孩子,如果孩子反复受到过度夸奖,又没有人对他们进行理性、积极的引导的话,他们很容易形成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顺境时内心膨胀、自以为是,逆境时无法接受一时的挫折和失败,埋下了双相障碍的隐患。

而我们遇到的另外一些青少年,他们是小时候不被看好,但长大后“逆袭”的例子。

比如,2006年时我曾遇到的一位青少年,他的父亲是企业家,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好。他从小就爱吃喝玩乐,不愿意读书,后来还染上了药瘾,滥用止咳水成瘾。他爸妈恨铁不成钢,几乎对他放弃了。其他大人碍于他父母的面子,虽然不敢当面贬低他,但心里都瞧不起他,认为这个孩子就是个纨绔子弟,基本就是废了。

后来,在他成年后,他的父亲遭遇车祸突然去世,丢下偌大的公司。他的妈妈又没有能力管理公司,家里的亲戚里只能暂时帮一下忙,最终这个担子就只能落到他的肩上。

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心理就成熟了起来,不但主动求医,戒掉了止咳水,还努力学习公司管理知识,逐步接过了父亲的公司。

当然,这个案例有一定的特殊性。他突然“浪子回头”,肯定不只是因为父亲突然身故,更重要的是他在成长过程中有部分较积极的体验和经历,以致于他内心深处其实很爱父母,希望自己能达到父母的期待,并一直对自己有所要求。

只是因为他遭遇了一些事件而出现了学习障碍,又染上药瘾,所以表现得不务正业,像个“坏孩子”。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遭遇重大变故都会脱胎换骨,每个人应对挫折与困难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会幡然醒悟,也有些人会从此一蹶不振。

父母做到这几点,引导孩子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连续的、动态的,充满变化的,人生之路存在很多未知数。个体的心理状态、性格特质等并不一定会循着小时候的轨迹或趋势发展下去。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从精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并不是真正科学的成人成才的规律。

相反,无论孩子在小的时候是很优秀、很平庸,还是显得很不懂事、有很多性格弱点,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做到以下几点,孩子长大后将更有可能具备真正的优秀品质,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引导孩子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具备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宠辱不惊的心态,这能帮助孩子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成长。

第二,引导孩子将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当成学习的机会,及时复盘,哪怕是遭遇重大的变故和困难,虽然难免痛苦,但也要及时增强觉察,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自己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重大机会。

除了上文我们提到的在父亲车祸去世后、“一夜长大”的那位年轻人之外,其实几乎每一位系统接受完我们深度心理干预的青少年都是典型例子。

他们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非常严重时,不但无法上学、无法出门社交,还会难以自控地自残,有强烈的自杀念头,甚至好几次差点就真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来说,天都塌下来了,人生仿佛看不到丝毫希望。

当经过深度心理干预后,他们的情绪问题不但大幅度缓解,其认知还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变得更加理性、睿智、成熟。而且因为他们经历过极度痛苦的情绪困境,建立了“高逆商”,生活中有很多波折和困难变得几乎不值一提了,内心非常强大。

他们的父母也不但从痛苦中走出来,还学会了与孩子科学相处、高效沟通的知识和技巧,快速地改善了家庭关系。有的家长甚至连既有的人格异常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像换了个人似的,脱胎换骨,给家人很大的惊喜。

比如我们在昨天文章提到的伟涛父亲,当他深刻地意识到儿子的情绪问题与自己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后,他竟然把喝了十多年的酒瘾给戒了。他过去一向主张“男主外内主内”,家里的事情都丢给妻子,后来却主动开始做家务、呵护妻儿,伟涛和他妈妈都感到难以置信。

相关案例文章: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可为啥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第三,在奋斗的过程中,尽可能抓住机遇、实现阶层跃升,令整个人的认知层次发生更大的变化。

最近根据报道信息,一名“80后”草根出身的创业家登上广州首富宝座,他就是年仅39岁的许仰天。

许仰天出生于山东淄博的一户农民家庭,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理想,他的大学学费、生活费有一部分是向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借的,另一部分则是他自己打工赚的。最困难的时候,他买了一袋馒头,一日三餐用馒头蘸酱油吃,就为了把吃菜的钱省下来。

大学毕业后,许仰天应聘到一家公司做搜索引擎优化工作,也是这份工作,让他发现了线上“流量密码”!

后来,许仰天选择自己创业,创立了希音电商平台。目前,希音已经成为中国跨境电商巨头,以估价4000亿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五大独角兽企业,取代“亚马逊”成为了美国iOS和Android平台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

现在的许仰天与当年那个穷小子相比已经判若两人,这一路走来的经历,以及他所抓住的重大机遇令他内心更加自信、从容,他已经改写了命运。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社会太卷了,即使努力拼搏也很难改变现状了,索性“躺平”了、不努力了。但其实,我们当下的时代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新兴起的产业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与其一味抱怨、无奈,还不如多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眼界,尽可能抓住时代的机遇,最大限度地改写自己所谓的命运。

人生充满变数,父母更应注重家庭教育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我的个人经历。虽然我没有许仰天那么突出的成绩,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我的人生轨迹没有印证“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

我出身山东农村,家境贫寒,2岁时父亲去世,10岁时母亲去世。在农村里,父母双亡的孩子经常遭到别人的欺负、歧视。我的内心一度非常自卑、压抑。

所以,我从小就渴望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非常用功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和长辈的夸赞。这为我的童年增加了难得的一丝鲜艳色彩。

我虽然从学习成绩中收获了一些成就感,但其实并未真正自信起来。童年时期的我其实内心非常敏感,性格内向,总被人欺负。

如果按照“3岁看大,7岁看老”这种观念,可能在当时的一些大人眼里,我虽然学习成绩好,但也只是个书呆子,以后可能会考上不错的学校,毕业后从事一些知识劳动工作,但也只会按部就班,本本分分,不会取得多大成就,按照现在的说法,只是一个“小镇刷题家”。

其实,即使我后来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又在复旦大学获得了医学硕士学位,但我内心的深处仍是很自卑的,甚至还有一定的偏执型人格倾向,对别人一些无意中的言行举止非常敏感,容易动怒,给人感觉有点“轴”,与我共事过的同学同事,体会可能会更深。

比如,我还在麻醉科工作时,每当听到别人不是喊我的名字、或者喊我“麻醉医生”,而是直接称呼我“麻醉师”、甚至是“麻师”的话,我的内心是很生气的,在一些特殊场合下,我甚至是愤怒的。

但后来我学习了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随着我们在该领域的工作中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发现,尤其是对精准心理学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才真正逐渐变得自信起来,也知道自己之前为什么会处于“激越状态”,最终消除了偏执型人格倾向。

而且我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外,只唯实,勇于打破常规,终于,我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先后创业5次,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平台。目前,我即将开始第6次创业。

有时我回首过去的经历,尤其是幼年的经历,我常常感觉恍若隔世,仿佛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根本不是一个人。当然,我很清楚,这里面还有时代巨变带来的机遇。

不过,有很多父母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种人生的这种不确定性:

既然人生充满了变数,孩子以后的际遇我们难以预料,也无法安排,那索性任由孩子自由生长吧,儿孙自有儿孙福,放养得了。

而且,很多出生于70后、80后的父母从小也未受到太多父母的管教,确实是放养着长大的,他们长大后各自的生活过得也不错。

这种观念的利弊都很明显。利处是家长不会过分焦虑,不会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心理压力,孩子所处的环境比较宽容、宽松,确实过得比较自由、快乐。

如果无意中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影响了孩子,孩子甚至可能会很快找到人生目标,并且愿意为之不断努力,获得一些成就。从表面看来,似乎会让人觉得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加干预,静待花开。

可是,这种观念的风险也很大。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很多家庭都生育了多个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忙于解决“生存”问题,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将他们抚养长大就已经是竭尽所能了,至于后续的发展,只能看孩子个人的造化和时代的机遇了。

但现在早已不是那个时代了。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大部分孩子一出生就实现了物质满足,甚至是物质过剩。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会特别在意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诉求。

父母若采取“放养”的方式,很可能会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

而且这个时代充斥着各种诱惑、各种扭曲的三观和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如果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他们很容易受到了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品行问题,误入歧途而不自知。

所以,虽然人生是充满了变数,但有很多基础的、根本性的东西还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父母有意识地采取科学的、有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掌握成人成才背后的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保持关注和积极引导,孩子能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品格基础。

如果孩子将来遇到了机遇,他们就很有可能成为那个“有准备的人”,抓住机遇往上走,实现人生意义。

即使机遇难遇,但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能及时调整状态,不至于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甚至还可能将坏事变好事,在困难中不断提升,宠辱不惊,更好地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热门文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还是“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全新的解读

刀郎新歌被指是复仇?背后是大众对欺凌者的快意恩仇

11岁男孩被老师骂后,跳楼身亡!是父母的责任大,还是老师的责任大?


重要提醒!
公众号又改版了
为了不错过我们的文章
请给我们
加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推送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性格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吃大亏?心理学家的结论很统一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三种性格的人都难成大器
孩子的自卑有“回避型”和“隐藏型”两种, 第二种更难被发觉!
内心缺爱的孩子,身上这3个特征很明显,父母要引起重视
一切为了孩子只是个借口,真正的爱是这样的!
慢热、讨好型人格、敏感、缺乏安全感...缺爱的人该如何自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