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偏方秘方

降压四验方

1.吴茱萸15菊花15,食蜡适量。前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2.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3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4.黄芩3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24克,桑白皮24克,丹参24克,牡蛎24克,白芍24克,台乌药24克,独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乌10克,石决明12克。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洗双足2030分钟左右。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妙方巧治小雪常见病——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症状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般较平时高。由于气温的下降,血管就会收缩,而里面的血液并没有减少,此时血管壁所受的压力就要大一些。这就是冬天的血压普遍比夏天要高的原因。另外,冬天由于寒冷,人们会多吃一些来御寒,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而户外活动减少,特别是北方人,口比较重,吃的东西过咸,都可造成血压的升高。以下偏方对高血压病情有益,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金橘豆腐带鱼方

   【原料】,金橘~60克,豆腐500克。鲜带鱼300克,精盐2克,酱油10克,葱10·姜末15克,胡椒2克,味精1克,植物油100克。

   【制法】 将金橘洗净,豆腐切小块,带鱼去头、内脏,切成长3厘米的条。锅烧热人油,煎炸带鱼,待带鱼呈金黄色时,滤出多余油,只留30克油做底油.带鱼另放置盘中。此时将酱油、葱、姜末人锅加水500毫升,水沸后放人豆腐、金橘、,精盐,炖30分钟后取出金橘,加入带鱼、胡椒粉、味精,再煮至汤将尽时起锅。

   【用法】 食用。

   【主治】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脂、脂肪肝。

莲子银耳山楂

   【原料】 莲子100克,银耳100克,鲜山楂50克,白糖30克,柏子仁少许。

   【制法】 将莲子放人沸水中加l克食碱搅洗去皮,再以清水漂洗莲子至碱味尽去,捞出后将莲子人开水中烫一分钟。银耳温水浸泡,涨发后洗净切成瓣.莲子放人碗中,柏子仁洗净,山楂洗净去核。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水沸后人柏子仁煎煮十分钟,再人莲子,再煎煮十分钟,人银耳,再煮三分钟,再人山楂、白糖,两分钟后起锅,装汤碗,即成。

   【用法】 一日一剂,食之,饮汤。

   【主治】 高血压、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多梦、年老体弱j冠心病。

海蜇皮炒猪瘦肉方

   【原料】 海蜇皮500克,猪瘦肉150克,葱30克,香菜茎50克,酱油10克,料酒10克,精盐5克,味精1克,生姜10克,精制大豆油25克。

   【制法】 将海蜇皮洗净,去沙土及杂质,切丝人净水侵泡,一个小时一换水,至无咸味时捞起沥干水。猪瘦肉洗净去杂切丝。葱、姜切丝,香菜切段。锈烧热人油,油八成热时人葱、姜煸炒,人猪瘦肉再煸炒几下,人酱油、料酒、精盐,加水50克,炒猪瘦肉人味熟透,人海蜇皮翻炒两分钟,人味精、香菜,再炒一分钟,即成。

   【用法】 食用。

   【主治】 高血压、便秘、关节肿痛。

茄子虾仁方

   【原料】 茄子750克,虾仁50克,瘦肉150克,鸡蛋2个,冬菇、净笋各30克,葱15克,姜末10克,料酒5克,酱油10克,味精1克。

   【制法】 先将茄子削成一厘米厚的圆片,每片挖成象眼花刀。猪肉切成4厘米长丝。笋、冬菇切成丝。用开水把冬笋、冬菇丝烫一下,控干待用。坐炒锅,将油烧温,先把虾仁炒一下,捞出,再下茄片炸至呈金旨色时捞出。鸡蛋炒成碎块备用。坐炒锅,将肉丝、面酱放人,加葱、姜炒熟,锅内人虾仁、鸡蛋、冬菇丝、笋丝,烹人料酒、酱油,加味精和汤拌匀,装盆中作馅。最后取一只碗,碗底铺一片茄子,贴靠碗边围上茄子,把馅装入碗内,上面盖_上茄子片,上蒸笼蒸熟,蒸熟后的原汤倒勺内,将茄子罐合人平盘,锅坐火上勾芡,加花椒油,最后把汁浇在茄子罐上即成。

    【用法】  食用。【主治】  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栓。

妙方巧治立冬常见病——冠心病

寒冷的天气可引起体表小血管的痉挛和收缩,使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黏滞度增高,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肌缺氧加重。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恶劣气候,会使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低温刺激易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持续加快,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大,引起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发生。因此严寒季节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以下偏方对冠心病病情有益,可缓解患者的痛苦。

茄子方

   【原料】 茄子250克,去皮青豆6克,酱油10毫升,花椒4粒,精盐2克。

   【制法】 茄子洗净去皮,切成块放人热油锅内,再放人去皮青豆、酱油、花椒、精盐,文火烧至茄子、青豆烂熟后食用。

   【用法】 每日一次。

   【主治】 冠心病。

薤白鸡蛋方

   【原料1 薤白100克,鸡蛋3个,精盐l克,味精5克,花生油25克。

   【制法】 将薤白洗净切细末,鸡蛋磕人碗内,放盐、味精,用竹筷抽打起泡,再将薤白细末与鸡蛋一起搅拌均匀,把平底锅烧热放入花生油,油热后倒入鸡蛋薤白混合液,在火上煎35分钟,煎熟即成。

   【用法】 食用。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胃炎。

香菇木耳黄花菜方

   【原料】 干香菇20克,黑木耳5克,干黄花菜30克。

   【制法】 将干香菇、黑木耳、干黄花菜,各自分开用水浸泡,洗净去杂质后,入锅加水750毫升,煎煮30分钟,起锅即成。

   【用法】 食用,早晚分服。

   【主治】 冠心病。

海松子猪心冬菇方

   【原料】 海松子50克,猪心250克,冬菇300克,精盐1克,味精1克,酱油5克,生姜10克,葱10克,料酒10克,花生油30克。

   【制法】 将猪心洗净,去杂,切成小长条状,冬菇洗净,去杂,切成块状,姜切片,葱切段。锅烧热人油,放人姜、葱、料酒,再入猪心翻炒片刻,人酱油、精盐、冬菇、海松子、鲜汤600毫升,煎煮30分钟,加入味精,起锅即成。

   【用法】 食用,饮汤。

   【主治】 冠心病、心悸。

醋泡西红柿可防动脉硬化

西红柿的红色源于番茄红素,这种重要的物质不但能够去除自由基、预防癌症,还有抑制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可有效防止动脉硬化。小西红柿中番茄红素的含量是普通西红柿的2倍。如果将陈醋与小西红柿一起搭配食用,能进一步提高人体对小西红柿营养成分的吸收。

  具体方法是:小西红柿20个,陈醋200毫升,白糖1匙,盐1/3小匙。将小西红柿洗净、去蒂,用牙签在上面均匀地扎孔;其余原料放入锅中,边加热边搅拌,直到糖和盐溶化;把小西红柿放入瓶中,再倒入完全冷却的混合液体,56小时后即可食用,每天吃6个左右。醋泡西红柿可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保存1周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对醋过敏、胃溃疡和胃酸过多者禁食。

心律不齐女贞子验方

女贞子为木犀科常绿乔木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又名白蜡树子、冬青子。其味甘、苦,性凉,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之功效,用以治疗多种心律不齐,效果良好。

  取女贞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4周为一疗程,服一个疗程无效者更方。值得注意的是,此方对缓慢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虚寒型案例无明显治疗作用;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用。

山楂菊花茶降血脂

321比例取山楂、白菊花、茶叶各适量,将山楂煎水冲泡菊花、茶叶,代茶饮用。也可以用山楂叶,因为山楂叶药性平和,不易上火,也不寒凉。

  此方对轻度脂肪肝亦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低血压按按合谷穴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毫米汞柱,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前者主要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者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一般来说,低血压患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但需注意日常生活调护。经常按揉点压合谷穴,对低血压患者的短暂升压大有裨益。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的方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或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临床研究发现,经常按揉点压合谷穴,有一定的升压作用;若按揉点压的次数多、时间长,血压的上升幅度也就大且平稳,即使停止按揉了,其血压下降速度也较缓慢。

  具体操作如下:将左()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按揉点压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每天可进行23次甚至更多。按压此穴不仅可升提血压,且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明目等功效,可缓解办公一族因为久坐以及看电脑所引起的头痛、头昏、颈肩背酸痛、眼睛干涩、便秘、失眠等症状。

  另外,若能同时配合按揉百会穴,升压的效果将更明显。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具体做法是:每天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以及空腹饥饿时一般不要按压此穴。

低血压简秘方

核桃仁40克,党参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次。

  ◆莲子20克,大枣6枚,生姜6片,水煎分2次服。

  ◆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

  ◆人参、莲子各10克,冰糖30克,隔水炖后,吃莲子喝汤。

药茶治冠心病验方

冠心病人的治疗用药以及日常护理应遵医嘱,并注意结合病情,有针对性地选用活血止痛、补心养心、安神镇静类的中药。自己配制药茶经常服用,简便易行,可缓解症状,更无副作用,对心血管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三七花参茶:取三七花、参三七各3克,沸水冲泡,温浸片刻,频饮代茶。经药理分析发现,参三七有活血祛瘀止痛功效,对冠心病者能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地骨丹皮茶:取牡丹皮3克,地骨皮10克,沸水冲泡,焖约15分钟饮用。牡丹皮镇痛镇静,地骨皮有降血压作用。服用此茶能清脑宁心,主治头晕目眩、胸闷心悸,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亦有效。

  菖蒲酸梅茶:以九节菖蒲3克,酸梅肉5枚,大枣5枚,赤砂糖加水煎汤而成。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本茶剂对心气虚弱、心血不足所致之惊恐、心悸、失眠、健忘、不思饮食等症效果尤佳,亦适宜于冠心病患者服用。

  红花檀香茶:由红花5克,檀香5克,绿茶1克,赤砂糖25克组成。红花活血祛瘀,檀香功专理气止痛,绿茶可消食化痰,而赤砂糖配伍诸药,则有活血的功效。该茶剂性味偏于甘温,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可缓解冠心病患者心胸窒闷、隐痛等症状。

  麦冬生地茶:以麦冬、生地黄各30克,水煎代茶饮服,不仅有明显的清热养阴生津作用,而且能补气和养心,有助于改善心肌营养,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药理实验发现,口服麦冬煎剂能缓解心绞痛及胸闷等症状,麦冬所含氨基酸及糖类化合物有显著的增强心肌耐缺氧作用。

偏方治疗高血压五则

偏方1桑叶菊花

  配方:霜桑叶30克,黄菊花10克。

  用法:桑叶、菊花洗净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去渣取汁。口服,每日2次。

  功效:可治高血压、头昏、

  偏方2枸杞

  配方:枸杞的茎、叶500克。

  用法:将枸杞茎、叶加适量的水煮,煮好后喝其汁液。

  功效:枸杞能镇定肝风,又能补精益气,是高血压患者的食疗佳品,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为适用。

  偏方3:葛粉菊花茶

  配方:菊花茶25克,葛粉50克,蜂蜜适量。

  用法:菊花茶焙干研末加入沸葛根粉糊中,再调入蜂蜜,每日1次,常服。

  功效:主治高血压。

  偏方4:鬼针草汤

  配方:鬼针草适量。

  用法:夏秋季采收全草(连根),洗净泥沙杂质,晾干备用或鲜用。干品每次20-30克,砂罐加水浸泡15-20分钟,文火煎熬,沸后立即离开炉火,冷却,每日午饭前服一大口(50-70毫升)。鲜品每次50-60克,煎,服法同前。每日服1次,服至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即可停药。

  功效:主治高血压,症见耳鸣、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等。

  说明:鬼针草又名盲肠草、脱力草等,性平味苦,无毒,有清热解毒、散淤活血、消痈之功。

  偏方5:宝茶

  配方:普洱茶、菊花、罗汉果60克。

  用法:三药共研制成粗末,用纱布袋(最好是滤泡纸袋)分装,每袋20克。每日1次,用上药1袋,以沸水冲泡10分钟,待温频频饮服。

  功效:养肝益肾,主治高血压。

治高血压头晕方

处方与用法:生代赭石30克,半夏20克,车前草20克。夏枯草30克。水煎2小时,取药液温服。病轻者分2日服完,病重者1日分3次服完。5天为1个疗程。

  功效:平肝降逆,清热和胃,治高血压头晕,面红目赤,耳鸣,失眠,或伴手足颤抖等。

高血压单纯头晕验方

有些高血压病人仅有头晕,别无兼症,辨证时无证可辨。笔者在大量单方中筛选价廉易取者,组成降压饮,近期疗效颇佳,现简介如下。

  方药组成:菊花12g桑叶、白蒺藜、青葙子、木香、夏枯草、广地龙决明子、怀牛膝、桑寄生各9g钩藤18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血压降至正常后,隔日服1剂。

  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患原发性高血压2年,现查血压205135mmHg。经常头晕,别无症状,脉舌正常。头虽晕而不甚,体丰而结实,辨证则无证可辨。曾服民间单方如车前草杜仲天麻等均无效。服上方10剂后,头晕消失,血压降至14590mmHg。原方间日1剂,2个月后血压稳定。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验方秘方

[通治方]

岳美中:脉管炎,中医称为脱疽,甚者溃烂发臭,临床颇觉棘手,《傅青主秘方》顾步汤甚效。曾在××医院会诊一患者,脚趾发黑,长期不愈,投以此汤而瘤,后又治愈多人。药用连翘茎、乳香没药防风白蔹叶、白芷蒲公英12克,葱头l0个。痒者加蜀椒9克,煎洗极效。
    --
《岳美中医话集》

    赵学敏:脱疽,此症发于脚趾,渐上至膝,色黑,痛不可忍,逐节脱落而死;亦有发于手上者。土蜂窠研细,用陈醋调搽,应手而愈。

[辨证方]

1、寒

    赵炳南:温经通络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初期。
   
鸡血藤1530 海风藤915 全丝瓜1530 鬼见愁612 鬼箭羽1530 路路通915 桂枝915 蕲艾915 当归915 白芍1530
   
水煎服。
    --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谢秋声:初起患肢有沉重感,怕冷、麻木,步履不便,行走时卒然疼痛,休息后消失,受冷则疼痛更甚,逐渐局部皮肤发冷,患肢抬高则皮色苍白,下垂则暗红,疼痛持续,夜不安眠,寒冷特甚者,可选用阳和汤加减。
    麻黄4
5 鹿角12 当归915 熟地12 泽兰9 淡附片915 肉桂45 三棱9 炮姜2445 牛膝9 莪术9 甘草9 赤芍459
   
水煎服。
    --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

    侯士林:应用驱淫保脱汤配合外用药(土蜂房煅存性,研细末,醋调搽患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苡米30 茯苓60 桂心3 白术30 车前子15
   
水煎服,每日1剂。
    --
《千家妙方》下册

2、热

    石晶华:余认为治疗热毒脱疽主要治则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滋阴通络为辅。余治疗热毒证脱疽114例,均收到理想的效果。
    金银花30
玄参30 当归15 延胡索9 蒲公英30 黄芩12 赤芍药15 黄芪12 石斛30 菊花30 天花粉30 鸡血藤30 紫花地丁13
    --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鲍相璈:四妙勇安汤,治脱疽。
   
玄参 金银花各90 当归60 甘草30
   
水煎服。
    --
《验方新编》

    陈实功:解毒济生汤,治脱疽初起,恶寒体倦,发热作渴,或肿或紫,或麻或痛,四肢倦怠,心志恍榴不宁者。
    川芎
当归 黄柏 知母 天花粉 金银花 麦门冬 远志 柴胡 黄芩 犀角 茯神各3 甘草 红花15
   
2盅,煎8分,临服入童便1杯。手指加升麻15,足趾加牛膝15
    --
《外科正宗》卷二

3、实

    凌云鹏:提毒散,治脱疽。
    蜈蚣(
)10 全蝎()3 制乳没各9 升丹3
   
共研细末。以少许直接撒敷溃疡面,再益膏。
    --
《临诊一得录》


[食疗
]

    欧阳錡:毛冬青120180,加猪蹄1只或猪骨适量,水煎34小时,1日分3次服完,坚持l3个月。
    --
《中医临床实习手册》

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验方秘方

[通治方]

    刘寿年:救脑汤录自《辨证录》,余临床加减运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甚好,而对于其它顽固性头痛亦有良效。自19775月至19804月,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80例,多在服药3-6剂后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辛夷9
川芎30 细辛3 当归30 蔓荆子6
   
水煎服,每日l剂。伴头胀目赤者,加双钩30龙胆草6石决明30;气虚神疲者,加生芪15党参12;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夜交藤15、生龙牡各15;久痛不止,瘀阻脉络者,加水蛭3蜈蚣3条、全虫5;寒呕者,加半夏10、吴茱萸6生姜5片;热呕者,加代赭石15、竹茹10
    --
《千家妙方》上册

    叶怡庭:芍药牡丹汤治疗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证明,效果颇为理想。
   
白芍30 牡丹皮10 甘草10 当归12 生地黄12 川芎6 桃仁l0 红花6 菊花10 钩藤12
   
水煎服,每日l剂。
    --
《千家妙方》上册

[辨证方]

1、寒

    赵学敏:截头风,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 川苔() 甘草() 川乌(半生半熟)30
   
上药为末。每服3,细茶薄荷汤调下。
    --
《串雅内编》卷一

    张泽生: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腑,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6(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僵蚕18,生甘草9。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予上方l2剂即愈。
    --
《名老中医医话》

    许叔微:硫黄丸,治头痛。
   
硫黄60(研细) 硝石30
   
上水丸,如指头大。每服3,空心腊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头风20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10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滋取鱼酒令您食,云服此药lO枚,岂复有头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
    --
《普济本事方》卷二

2、热

    王昆山:防风芍药白正汤,余在临床已应用数十年,结合具体病人,若能适当辨证加减,效果甚为满意。除血管性头痛外,其它各种头痛症,亦可收到较好疗效。
   
防风30 生白芍30 白芷15 细辛3 菊花15 川芎15 薄荷10 蔓荆子15 石膏30 连翘15 红花10
   
水煎服,每日1剂。
   
前额痛甚,加入葛根、升麻;左侧痛甚。加入柴胡"、黄芩;右侧痛甚,加入藁本、独活;后头痛甚,加羌活麻黄;头顶痛甚,加胆草、珍珠母;头晕者,加入怀牛膝、夏枯草、黄精;伴失眠者,加入柏子仁、枣仁;伴多梦,加入夜交藤、合欢皮;伴烦躁不安,加入竹叶莲子心;伴食欲不振,加入焦三仙、草豆蔻。
    --
《千家妙方》上册

    陈修园:贴头痛风热病秘方
    大黄
朴硝等分
   
为末。用井底泥捏作饼,贴太阳穴。
    --
《医学从众录》卷四

3、虚

    夏度衡:四味芍药汤加味方是余多年来治疗因肝风上扰所致的头风、颜面痛、偏头痛、牙痛的一个有效方。
   
白芍30 牡蛎30 丹参15 甘草15 葛根15 黄芪15
   
水煎服,每日1剂。
    --
《千家妙方》上册

    凌晓五:育阴潜阳汤,治血虚生风,半边头痛,痛甚损目,目起翳障,潮热口苦,心悸眩晕。
    西洋参6
甘菊蕊9 丹皮12 玫瑰花6 制首乌15 当归身9 石决明24 桑叶9() 蔓荆子6 东白芍12 朱茯神15
   
水煎,每日l剂,2次分服。
    --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王冠军:后脑疼方,治后头疼痛。
   
当归12 山萸肉12 川芎9 生地9 白芍药9 玄参9 枸杞9 肉苁蓉9 玉竹6 天麻6 辽细辛3
   
水煎服,每日l剂,2次分服。
   
头胀重有肝阳上亢、脑充血兼症者,加赭石、石决明(均先煎);头晕偏重者,加钩藤(后下)、菊花;失眠多梦,心悸重者,加枣仁、龙骨、夜交藤;健忘重者,加益智仁石菖蒲;兼气虚,见气短、汗出较多者,加黄芪、党参、浮小麦;兼咽干口燥者,加石斛麦冬;虑其久服碍胃者,加砂仁
    --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4、实

    陈士铎: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症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至半边头痛也。其痛时轻时重,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方用散偏汤。
   
白芍15 川芎30 郁李仁3 柴胡3 芥子9 香附6 甘草3 白芷15
   
水煎服。毋论左右头痛,1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
《辨证奇闻》卷六

    杜雨茂:巴霜散外用,治痰涎壅盛,阻滞经脉所致血管性头痛。
    巴豆15
百草霜3
   
将巴豆去外壳,同百草霜共制如泥膏状,收瓶密闭备用。用时取药泥如黄豆大,平摊于痛点中心部位(如此处有发,可将头发剪去),再取红枣l枚,剖开去核,使其枣肉面复盖药泥之上,勿使移动,后用绷带包裹固定,23小时后,即可将药泥取下,如局部皮肤起泡,乃为佳象,不必担心;如泡已溃,可涂少许紫药水防止感染。若必要时可隔35日再用1次。痛点多时,可先取最痛之点用药,后用它处。孕妇、体虚者忌用。不可入口、眼。
    --
《千家妙方》上册

[食疗]

    王怀隐:石膏茶,治伤寒头疼烦热。(热证)
   
石膏60(捣末) 紫笋茶(碾为末)适量
   
上以水1中盏,先煎石膏末9,煎至5分,去滓,点茶服之。
    --
《圣惠方》卷九十七

    李梴:黄牛脑子酒,治远年近日偏正头风。(虚证)
   
用牛脑髓1个,薄切,白芷、川芎末各9,同入磁器内加酒煮熟,乘热服之,尽量一醉,睡后酒醒,其疾如失。
    --
《医学入门》卷三

    李梴:鹅酒,治头风痛(虚证)
   
用飞鹅1只,去毛、翼、肠杂,以防风250装放入腹内,缝合,以黄泥固济,炭火煅,去烟存性,取出为末。每69,热酒下,汗出即愈。

眩晕(高血压)验方秘方

降压调肝汤,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行走欲仆,脉弦硬,舌红,烦躁失眠,或有肢麻。

[辨证方]

1、寒

    邝安堃:头昏眼花,耳鸣,腰酸,畏寒,阳萎遗精,尿频数,舌质淡嫩,脉沉。金匮肾气丸。
   
干地黄24 山药12 山萸肉12 泽泻9 丹皮9 肉桂3 附子()3 茯苓9
    --
《高血压在中国》

2、热

    魏长春:降压调肝汤,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行走欲仆,脉弦硬,舌红,烦躁失眠,或有肢麻。
    谷精草30
菊花9 夏枯草12 旱莲草30 决明 广地龙 牛膝 桑寄生 钩藤15
   
水煎服。
    --
中医实践经验录》

    龚志贤:治高血压方,治疗因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脉弦实。
    川芎12
菊花20 地龙10 川牛膝15 夏枯草30 地骨皮15 玉米须30
   
水煎。日1剂,分2次服。
    --
《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陆芷青:余临证五十年,所诊高血压病者,肝阳上亢者最多,以眩晕、两脚轻浮、如坐水中、舌红苔黄、脉弦为主症。方用:
   
石决明30(
先煎) 夏枯草16 滁菊花15 黄芩9 钩藤12(后下) 桑寄生15 白芍9 川牛膝9 杜仲12 地龙9 川芎5
   
如见口燥咽干,加生地18、元参12。上药水煎,连服15帖,舒张压与收缩压可下降1530毫米汞柱。
    --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孙伯扬:眩晕头胀而痛,午后较重,烦急易怒,用养血平肝汤。
生地20 白芍药15 川芎10 菊花12 钩藤12 决明子15 胆草炭10 菖蒲8 远志10     川楝8 夏枯草15 牛膝15
    --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贾福华:某些高血压病人,头晕胀痛,间或烦躁,面色潮红,同时有小便频数现象者,用下方几剂药后可使眩晕症状缓解,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有可喜的成效。
   
白蒺藜9 菊花9 黄芩9 夏枯草15 熟女贞15 肉桂15(研末吞)
    --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

    张子琳:平肝清晕汤,治眩晕。每逢用脑过多,或因心情激动及精神紧张而增剧,伴有急躁易怒,耳鸣目昏,口干少寐,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对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以及一些神经衰弱和脑部疾患等所引起的眩晕,均有显效。
   
生白芍12 生地15 生石决明15 龙骨15 牡蛎15 菊花9 白蒺藜12
    --
《名老中医医话》

3、虚

    陆芷青:肾阳不足,肾阴亏虚,症见眩晕腰酸,下肢无力,舌淡红,脉沉关弦尺弱,用杞菊地黄丸改汤剂,加牛膝、川芎、淡附片,降压效果颇佳。
   
熟地30 丹皮9 泽泻15 淮山药15 山萸15 枸杞9 菊花9 茯苓12 牛膝9 川芎5 淡附片3
   
水煎服。若不用附片则无降压效能。
    --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贾福华:我在19653月参加上海市效农村巡回医疗工作,在临床上见到眩晕患者很多,如照传统用药,则对农民经济负担较重,于是从验、便、廉出发,制定了一个处方,在临床上运用于头晕(没有胀痛)目眩,视物模糊,耳鸣音微,心悸不寐,自汗盗汗,脉细等症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黄芪9 丹参9 炒白芍9 小麦15
    --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

4、实

   邝安堃:血脉瘀阻,头痛经久不愈,固定不移,舌质带紫,脉涩或一侧脉微细不易触及。血府逐瘀汤。
   
桃仁12 红花9 当归9 川芎5 赤芍6 生地9 牛膝9 柴胡3 枳壳6 桔梗5 甘草3
    --
《高血压在中国》

[食疗]

    王绵年:何首乌粥,对防止高血压、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很有帮助。先用何首乌3060,入砂锅浓煎取汁,与粳米60、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服食。大便溏薄者忌服。

胸痹(冠心病)验方秘方

加味益心汤能够迅速地缓解胸闷、心绞痛等症状,并能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枳实薤白桂枝汤,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通治方]

    蒲辅周:治疗冠心病,以补为主,以通为用,故暂定名为双和散。
    人参90(党参
亦可) 茯神30 远志(甘草水浸一宿炒)15 九菖蒲(米泔水浸,炒)60 丹参(甜酒浸,炒)30 香附(童便浸,炒)60 没药(麸炒)15 琥珀(另研)15 血竭(另研)15 鸡血藤15
为细末,和匀。每次服153,空腹温汤下,日3次。如无血竭改用红花或红花,没药气臭味苦可改用川郁金30
    --
《蒲辅周医疗经验》

    颜德馨:临床实践观察证实,加味益心汤能够迅速地缓解胸闷、心绞痛等症状,并能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
   
党参15 黄芪15 葛根9 川芎9 丹参15 赤芍9 山楂30 菖蒲45 决明子20 降香3 三七15及血竭粉15(和匀分两次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
    --
《千家妙方》上册

    宋善安:经临床观察,宽心丸确有活血祛瘀止痛等作用,并可弥补汤剂之不及,且药力持久,有巩固善后的效果。
   
红人参50 丹参100 降香100 沉香50 田三七50 血竭花50 琥珀50 朱砂30(为衣)
   
诸药共研为细末,以蜜为丸,如绿豆大小。早晚各服6,白开水送下。
    --
《千家妙方》上册

[辨证方]

1、寒

    张仲景枳实薤白桂枝汤,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枳实4 厚朴12 薤白6 桂枝3 瓜蒌实1()
   
5味,以水1000毫升,先煮枳实、厚朴,取400毫升,去渣,纳诸药,煮数沸,分温3服。
    --
金匮要略》卷上

    陈泽霖:先父陈耀堂老中医认为心绞痛多发生在胸前部,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有一通用方:全瓜蒌15,薤白头8,枳实9,桂枝9克,半夏9,桔梗45,附片1530,丹参30。方中附子为必用药,但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用药剂量。一般无明显阳虚肢冷者,附子用3左右,作为温通血脉之用,即使有肝阳上亢者,他也用少量以助它药之力,并加生地15,生石决明40以监制之,但桂枝可去;有阳虚者则附子用量加重,尤对脉迟肢冷者,则用量更大,常需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性反应,由于肥人多痰湿,心绞痛病人多肥胖,故方中也当加川贝、胆星以化痰,有血瘀见症,如舌质青紫、脉涩者,则加重活血化瘀之品,常用失笑散15(包煎)、桃仁、红花之类。应用上法,常可使心绞痛停止发作。
    --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2、实

    岳美中:冠心病临床所见的心绞痛、胸闷、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舌质紫黯,原于心阳式微,或心气不足,而导致心脉痹阻,气滞血瘀,所谓不通则痛,是冠心病的共性,祖国医学多用活血化瘀之法治之。王肯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门》有死血作梗的心痛,用化死血方,治冠心病瘀血严重者。
    当归
15 川芎9克 丹皮9 苏木9 红花9 延胡索9 桂枝9 桃仁9 赤曲9克 降香3 通草3 麦芽6 穿山甲9
   
水煎成,入童便、酒、韭汁,饮之。
    --
《岳美中论医集》

    陈泽霖:用一般药物少效者,用珍珠03、参三七粉15、川贝粉3,作为1日量,分2次服,连服一月也有效。
    --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满意效果。
   
蒲黄10 五灵脂10 丹参15 赤芍12 川芎12 降香10 葛根30 瓜蒌15 三七粉3(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
   
偏阳虚者,可加入附片、肉桂;偏阴虚者,可加入首乌、寸冬;偏气虚者,可去灵脂,加入人参或党参、黄芪;有痰湿者,可加入陈皮、半夏。
    --
《千家妙方》上册

心悸(心律失常)验方秘方

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潜阳宁神汤,治疗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

[通治方]

    张仲景: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
   
甘草12() 桂枝 生姜9 麦门冬9 麻仁9 人参 阿胶6 大枣10 生地黄18
   
9味,以酒1400毫升、水1600毫升,先煮8味,取600 毫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200毫升,日3服。
    --
金匮要略》卷上

[辨证方]

1、寒

    陈泽霖:对由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缓,我常用党参12(最好用生晒参456),淡附片9枳实9,桂枝9,炙甘草9,我自命为健心汤,可温通心阳,兼补心气,有助宗气推动之力,对加快心率有很好疗效。有时加用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相辅相成,疗效更好。
--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赵冠英:早搏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中医统称为心动悸,脉结代,治法不一,根据数十年的治疗经验,在审因辨证,随证选方遣药的原则下,采用下列治则,每能收效。温阳益气、活血养心,适用于心阳不足,心气不匀,症见胸闷气短,心前乍痛乍间,心悸怔忡,畏寒肢冷,面色少华,脉弦迟结代,舌质红紫或红暗,舌苔薄白。主方:人参(党参、人参叶)69 制附片9 麦冬12 五味子9 炙甘草6 生地9 当归9 丹参15 石菖蒲15 琥珀2(分冲)。心动过缓者,酌加蜜炙麻黄、桂枝、补骨脂等。
    --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2、热

    张琪:潜阳宁神汤,治疗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
   
夜交藤30 熟枣仁20 远志15 柏子仁20 茯苓15 生地黄20 玄参20 牡蛎25 生赭石()30 川连10 龙骨20
   
水煎服。
    --
《中国中医药报》199025

3、虚

    朱锡祺:功能性心动过速,我用太子15 麦冬15 五味子6 小麦30 甘草6 大枣7 丹参15 百合15 生龙牡各30 磁石30治疗,屡试屡验。心悸甚者,加生铁落30;便秘,加生军345。有些患者,腑气通后,心律即转正常。
    --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4、实

    陈克忠:我对心律不齐属于痰浊凌心者,常以祛痰和胃的温胆汤加减:半夏9 陈皮9 枳壳12 竹茹12 茯苓15 南星9 苦参12 黄精24 甘草6。失眠者,加远志9、龙骨15、牡蛎15;心前区闷痛者,加丹参30、川芎12。临床用之颇佳。
    --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杨倓:定志丸,治怔忡健忘,精神恍惚,睡眠不宁,一切心疾。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去皮) 石菖蒲 远志(去心) 龙齿 酸枣仁(微炒) 铁粉(别研) 麦门冬(去心,焙干) 朱砂(飞过) 乳香(别研) 麝香(别研) 琥珀(别研)各等分
   
为细末,次入朱砂、铁粉同研匀,绞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了大,令用朱砂为衣。每服20丸,温热水送下,食后、临卧服。
--
《杨氏家藏方》卷十

[食疗]

    王怀隐:茯苓粥,治心胸结气,烦闷恐悸。
   
赤茯苓30 麦门冬30(去心) 粟米60
   
上药细锉,先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渣,下米煮作粥,温食之。
    --
《圣惠方》卷九十六

    龚自璋:怔忡酒方。
   
麦冬(去心)60 白茯苓 柏子仁(去油) 归身各30 生地45 龙眼60
   
数味盛绢袋中,用无灰酒5000,坛内浸3日;连坛煮亦可。

脚病验方

汗脚:茄子根、麻黄根、辣椒根各100克,桂枝50克,水煎,熏洗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分早、晚2次,连用7天。

  脚气:白矾研细面撒在鞋子里边,每天撒一次,三次即愈。

  手足皲裂:用食醋煮杨树叶20克,桃仁、杏仁15克,浸泡手脚,每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3日即愈。

  鸡眼:鸦胆子50克,去皮研面,先刺破患处点滴醋,再把药面抹上,胶布固定,连用5天。

  跟骨刺:红花20克,皂角刺15克,冰片5克,研末混均。用食醋调糊状,敷患处固定。

  手足麻木:木瓜生姜60克,陈醋100克,水煎,烫洗患处,30天即可治愈。

  脚臭:开水里加茶叶、藿香各15克,盐少许,水煎,浸泡双脚,每天一次,7天即可治愈。

冻疮防治验方

冬季好发冻疮。寒主收引,受冻部位的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典型皮损为局限性暗紫色隆起的水肿性斑块或结节,表面紧张而光亮。严重时表面可发生水疱、糜烂、溃疡,愈后留色素沉着。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处。自觉瘙痒明显,受热后加剧。下面介绍几则验方:

  内服验方

  当归四逆汤(著名的治冻疮验方):桂枝12克,当归、赤芍15克,细辛10克,炙甘草6克,通草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水煎取汁3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用于冻疮初起及手足部冻疮。

  阳和汤加味:熟地黄15克,桂枝10克,麻黄10克,鹿2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淫羊藿30克。水煎去渣取汁300毫升,分温3服,每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治阳虚寒凝证之冻疮初起及手足部冻疮。

  桂枝加黄芪汤:桂枝10克,赤芍15克,生姜10克,黄芪30克,大枣10克,炙甘草10克,细辛5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可预防冻疮或用于冻疮初起及手足部冻疮。

  外用擦剂

  冻疮酊:王不留行、当归、红花50克,干姜、桂枝各30克,细辛、樟脑冰片10克,用75%酒精750毫升浸泡7天后,纱布过滤备用。用时将局部洗净拭干,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天35次,35天见效,710天肿消痒止而愈。

  桂枝乌头酊:桂枝50克,生川乌、生草乌30克,细辛、红花、樟脑、冰片各10克,用75%酒精750毫升浸泡7天后,纱布过滤备用。用时将局部洗净拭干,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天35次。用于冻疮初发,疮面溃烂者勿用。

  外用洗剂

  冻疮验方:荆芥30克,红花20克,生川乌、生草乌、防风、透骨草各30克,黄柏艾叶、生姜各20克。水煎取汁10001500毫升,待药汁 4050摄氏度时,将冻伤的手或脚放入其中泡洗,每次0.51小时,每天一次,每剂中药可连用3次,710天为一疗程。

  辣椒方:羊角辣椒10枚,生姜20克,细辛10克,桂枝15克。每天一剂,用法同上,对局部先熏后洗,继而浸泡。

治疗带状疱疹验方

基础方 土茯苓马齿苋苦参30克,板蓝根、野菊花丹参15克,连翘黄柏、栀子、桃仁各10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 发于胸背部加柴胡、龙胆草10克,香附12克;发于腰骶部加杜仲牛膝10克;发于颈肩部加葛根12克,薄荷羌活6克;发于头面部加升麻6克,白芷10克。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三酸粉治手足癣

取等量的水杨酸、苯甲酸、硼酸(此三药化学试剂店有售)混合,研成细末,过筛、分装(每包40克)。每次用三酸粉一包,溶化于2000~3000毫升温水中,搅拌均匀,然后浸泡患处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1~2个疗程可获痊愈。此方适用于各型手足癣。

  注:1.治疗后表皮可能自然脱落,属于正常现象;治愈后注意鞋袜卫生,避免重复感染。浸泡后将患处直接擦干,勿再以水清洗。2.此药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且不易复发。

夏天躲开6种皮肤病

痱子 预防:注意室内通风降温;勤换衣服;尽量保持皮肤干燥;胖人、婴儿及产妇应勤洗澡,但不能用冷水,擦干后再扑点痱子粉。若发生脓痱,应到医院就诊。

  晒伤 因过度暴晒所致,通常晒后36小时,出现红斑和水疱。要避免暴晒,外出要先涂防晒霜或用遮阳伞。

  光敏性皮炎 因对紫外线过敏所致,通常在日晒后12天后发病,皮疹多发于面部、颈部和颈前“V”形区等。所以,过敏体质者应注意防光,每天9~17点最好不外出,外出时要穿长袖衣、戴宽沿帽、打遮阳伞、用防晒霜。

  丘疹性荨麻疹 与跳蚤、虱、蚊等昆虫叮咬有关,皮疹多成片或散发于躯干、四肢,瘙痒明显。应尽量少到草丛、树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熏蚊香。注意最好不用红花油,因为有时会致敏,使病情加重。

  过敏性皮肤病 由植物花粉等引起,皮肤上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性荨麻疹、脸上会有皮炎、瘙痒等症状。易过敏者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随身带上脱敏药,及时口服。

  湿疹 大多见脱皮、瘙痒。要保持皮肤干燥、透气。皮肤瘙痒者,可用皮炎平涂抹患处,一天2~3次。

西瓜翠衣外治验方

 

西瓜翠衣为胡芦科蔓生植物西瓜的果皮,味甘性凉,功可清暑解热利小便。《要药分剂》载:能解皮肤间热。《本草再新》谓:能化热除烦,祛风利湿。《得配本草》云:疗喉痹口疮。以此药为主外治某些皮肤外科病变,疗效较好。

  浅Ⅰ°烧伤:取本品配地榆适量,水煎待凉浸泡,或以纱布蘸药液持续湿敷,至灼热痛感消失,肤色正常。

  脚癣感染:除酌情用抗生素外,取本品适量,配蒲公英、紫花地丁、忍冬藤,水煎后待温浸泡,每日3次,每日一剂,至感染症状消失。

  炎性外痔:除用抗生素外,取本品(较大剂量),配地榆、芒硝适量,水煎熏洗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3次,至肿消痛止,炎症消散。

  口疮:取本品晒干研成细粉,与白及粉混匀,高压消毒后涂患处,每日3次,至溃疡面愈合。

  毛囊炎:取本品配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参适量,水煎后外洗患处,每日3次,至皮疹消退,痒痛消失。

  小腿丹毒:除用抗生素外,取本品适量捣碎,入栀子粉、丹皮粉,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干后即换,可使热清毒解,红斑消退。

  血管神经性水肿:取本品适量配白鲜皮,水煎待凉后,以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数次,至皮疹消退。

  接触性皮炎:取本品适量配牡丹皮蛇床子,水煎浸泡或以纱布蘸药液湿敷,至痒止炎消,皮损消退。

  总之,本品在临床应用中,剂量应视皮损大小,酌情掌握配伍。用之得当,直达病所,每获佳效,且花钱少,费用低。

鲜黄瓜治汗斑

夏季,不少青年人为汗斑(现代医学称之为花斑癣)所困扰,应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省钱且实用的外治疗法。

  方法:取新鲜黄瓜200克,硼砂100克。先将黄瓜洗净切片装入容器,再将硼砂放入黄瓜内,稍搅拌后,放置三四个小时,过滤出黄瓜液装入瓶内,放到冰箱里或阴凉处备用。清洗皮肤后,用消毒纱布块浸黄瓜液每日3~4次涂擦患处。一般连用7~10天即可治愈。

除鸡眼有妙法

1.取乌梅10枚,研成细末,装入瓶内,加上香油浸泡710天,和匀成药膏。用温盐水浸泡鸡眼,待粗皮软化去除粗皮,取适量药膏敷在鸡眼上,再用纱布包扎。12小时换一次药,3天为一疗程。

  2.取地骨皮红花10克,研成细末,加适量香油调成糊状。每晚热水泡脚后,取适量药糊涂在鸡眼上,再覆盖上无毒塑料薄膜,用胶布固定。

  3.取芦荟和少许盐水,研成药糊。每晚热水泡脚后,取适量药糊涂在鸡眼上,用无毒塑料薄膜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好。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4.取紫皮独头蒜一个,葱白一根,花椒35粒,放在一起搅成泥状,敷在鸡眼上,用胶布外贴密封。24小时后除去胶布和药泥,一次未愈可再用。

  5.取六神丸10余粒,研成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将鸡眼洗净,除去表面角质层,用盐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药糊涂在鸡眼上,用胶布固定好,3天换一次药。

  6荸荠一枚,葱头一个,二者去皮,捣烂如泥,敷于鸡眼处,以纱布覆盖,每晚洗脚后更换一次。

  7.取数片阿司匹林,用盐水调成糊状,然后涂在鸡眼上,用热毛巾敷10分钟。每日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8.取半夏适量,烘干研末装瓶备用。在用药前先将鸡眼浸温水泡软,削去角化组织,敷上半夏药末,并以胶布固定。过6天左右鸡眼即脱落,未脱落者可继续敷药。

  在用上述方法软化鸡眼时,如果出现了破损、出血、流脓,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侧柏叶外敷可缓解疱疹疼痛

很多人出去旅游,回来发现腰部皮肤上莫名长了一些小水疱,去医院检查,原来是感染了带状疱疹,民间俗称腰缠龙。得了带状疱疹,发病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呈条带状。

  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发病。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易遗留后遗神经痛。

  侧柏叶外敷可缓解疼痛

  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泻肝胆湿热,收敛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比较好。

  方法:取新鲜侧柏叶适量,用清水漂洗干净,沥去水,捣成泥状,然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约1厘米厚),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2次。涂前局部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一般24小时疼痛大减,水疱开始结痂,3~5天可获痊愈。

老年皮肤瘙痒症验方

方法:黄芪5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地肤子、夜交藤各15克,赤芍地龙、桃仁、川芎10克,制首乌18克,蝉蜕10克。7剂,11剂,水煎服。7剂后瘙痒明显减轻。取上方再加黄芪至60克,炒白术12克,再服10剂。10剂后肌肤较前明显润泽,抓痕减少,皮肤仅偶感轻度瘙痒。注意要少食辛辣食物,忌用热水烫洗和偏碱性肥皂。

手足癣验方

手足癣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皮肤病。生于手部称为鹅掌风,生于足部称为脚气脚湿气,侵犯指()甲者称为灰指()。本病多分为四型:即水泡型、浸渍型、鳞屑型、增生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下列处方治疗手足癣疗效甚佳,且不易复发,现介绍如下:

  内服:苦参1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0克,黄柏10克,黄精12克,花椒10克,土茯苓10克,藿香10克,白鲜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

  外洗:苦参60克,蛇床子30克,枯矾10克,浸泡后加入内服方药渣,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各型手足癣。

润肤膏治手足皲裂

取甘油、甘草酊各50克(将甘草浸于100毫升75%的酒精中,浸泡24小时取汁,即为甘草酊),枣泥30克。将枣泥与甘油、甘草酊混调成糊状,贮瓶备用。使用时将手足用温水浸泡后擦干,涂以润肤膏。重症者可用刀片刮薄皮肤角质层,再涂润肤膏。每日一次,疗效显著。

防冬痒偏方

冬季寒冷干燥,很多人一到这个季节就会发生皮肤瘙痒。这种季节性瘙痒症主要由于皮肤过于干燥所致。一些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机能较差,在干冷的冬季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而饮茶之所以可防冬痒症,是因为茶叶中含有保护人体皮肤的微量元素锰。

  锰对皮肤的保护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锰能参与人体内很多酶促反应,促进蛋白质代谢,并能促使一些对皮肤有害物质的排泄,从而减少皮肤所受到的不良刺激;二是锰可促进维生素B6在肝脏中的积蓄,加强皮肤抗炎的功能;三是锰可以增强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转移酶的活性,催化某些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这均有利于皮脂代谢的正常进行,防止皮肤干燥。

  茶叶中锰含量相当高。据有关试验资料显示,每克干茶叶中的含锰量因品种而异,如绿茶中的西湖龙井茶为1.40毫克、庐山云雾茶为1毫克;青茶中的安溪铁观音茶为1毫克;黄茶中的蒙山黄芽茶为0.65毫克;红茶中的祁门红茶为0.60毫克。茶汤中的含锰量多少也因茶而异。1克茶叶用100毫升开水浸泡10分钟,西湖龙井茶汤中的含锰量为0.506毫克,庐山云雾茶汤为0.400毫克,安溪铁观音茶汤为0.238毫克,蒙山黄芽茶汤为0.198毫克,祁门红茶茶汤为0.017毫克。

  如果人们每天饮用46克绿茶泡的茶汤,便可以从茶中摄取到人体所需锰量的1/3,甚至更多。这对保护皮肤防止冬痒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疖病外治偏方

疖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和周围组织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颈部、头面部、背部等处。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内郁化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下列方法治疗,收效良好,介绍如下:

  1.黄连5片,研为细末,加大黄粉、蒲黄粉各10克,混均,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涂或敷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即可治愈。

  2.取六神丸10粒,研为细末,与鱼石脂软膏混合均匀备用。局部常规清洁后,将六神丸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一次,3天为一疗程,连续12个疗程。

  3.取金黄散3克,用麻油调匀,外涂患处,每日35次。

  4.取七厘散10克,大黄40克,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外敷患处,每日两次,连用57天。

  5.牛黄消炎片5片,六神丸10粒,共研细末混匀,加食醋适量调为糊状,涂抹于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6.取喉症丸20粒,研为细末,用黄酒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5天。

  7.取鲜蒲公英60克,加少许食盐后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一次。连用57天。

  8.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各12克,甘草6克,将上药置于热水瓶中,沸水冲泡,闷15分钟左右,频频代茶饮。每日一剂。

治鹅掌风验方

鹅掌风,西医称为角化性手癣,是一种较顽固的皮肤病。其表现为手掌局部有边界明显的红斑脱屑,皮肤干裂,甚至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皲裂、脱屑,亦可出现水疱或糜烂,自觉瘙痒,或瘙痒不明显,多始于一侧手指尖或鱼际部。若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则可使病情延长,甚至终年不愈。可选用以下验方治疗:

  1.米醋1000毫升,花椒250克,水煎,趁热浸泡患手,每日两小时,连浸7天。

  2.鱼腥草30克,葱白一根,共捣烂,两手频搓。

  3.鲜松针1000克,先取500克放炉上烧着,候烟起,把患掌置烟上约距10厘米左右(以可忍受为度)。松针烧透后再陆续增加继续熏,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两小时,连熏7天,并可预防复发。患手熏后两小时内不宜洗手。

  4.皂角刺30克,食醋250克,用水浸泡24小时后,再浸泡患手,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连用7天。

  5.薏苡仁60克,甘草15克,水煎浓汁,趁热洗患处,每日数次。

  6.艾叶、侧柏叶各适量,煎水熏洗患手,每日3次。

  7.蒲黄12克,白酒适量,混合调匀如糊状,涂患处,每日数次。

  8.透骨草15克,花椒、白芷10克,豆浆500毫升,混合煎熬,熏洗患处,每日两次。

  9.五加皮地骨皮12克,蛇蜕一条,皂角3个,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待温度降至适宜时,烫洗患手。每次20分钟,早晚各一次。

  10.黄柏土茯苓30克,水杨酸50克,基甲酸15克,冰片5克。共研末,加凡士林50克,混合调匀即成药膏。用温水浸泡15分钟,去净皮屑涂药膏,消毒纱布覆盖,用绷带严密包扎。每隔3天用药一次。一般用药57次即愈。本方对指掌皮肤角化干裂、奇痒有效。

  11.黄柏30克,炒炭存性,贯仲15克,复合维生素B30片,共研末,加复方鱼肝油软膏50克,混合调匀即成药膏。用法同上,一般用药35次可愈。

治脚垫验方

胼胝,俗称脚垫,是中老年人常见皮肤病。

  胼胝,俗称脚垫,是中老年人常见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手足长期受挤压、摩擦,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而成。笔者现据临床实践,推荐一则中药外治验方,患者不妨一试。

  取乌梅5枚,鸦胆子5枚。以陈醋适量泡乌梅(去核)24小时,鸦胆子去皮,二药捣泥。患处用温开水浸泡10分钟,用利刀削去过厚之角质层,将药泥贴在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一般连用2~4次即愈。

  治疗期间应注意,减少摩擦和挤压,穿合适而柔软的鞋子;治愈后也应穿合脚的鞋,或在病变部位衬以软垫,以减少摩擦,防止复发。

足癣外用验方

足癣又称脚气,多表现足底两侧或脚趾丫间糜烂发白,瘙痒抓破后露出红润面,或流出渗液,或干裂脱屑,奇痒难忍,严重者可继发感染。

  足癣又称脚气,多表现足底两侧或脚趾丫间糜烂发白,瘙痒抓破后露出红润面,或流出渗液,或干裂脱屑,奇痒难忍,严重者可继发感染。

  本病可就地取材,选用下列验方治疗:

  1.鲜葡萄叶150克,水煎,熏洗患足,每晚一次。

  2.韭菜一把,洗净,捣烂,敷涂患处,每日一次。

  3.冬瓜皮60克,水煎熏洗,每日一次。

  4.旱莲草适量,将草折断,流出汁液,涂擦患处,每日2次。

  5.银杏叶适量,水煎熏洗患处,每日一次。

  6.蒲公英、鲜败酱草500克,洗净水煎,温洗患处,每日3次。

  7.徐长卿30克,水煎洗患处,每日一次。

  8.100克,陈醋300毫升,煮沸后再文火煮15分钟,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日涂擦患处3次。

治掌跖脓疱病验方

中医认为,掌跖脓疱多因湿热蕴毒、结聚肌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除湿。

  掌跖脓疱病为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病因未明,常与感染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蕴毒、结聚肌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除湿。笔者现据临床实践推荐一则中药验方,供患者参考使用。

  取栀子、黄芩、蒲公英金银花10克,野菊花3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板蓝根15克,白茅根30克,生苡仁15克,苦参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第3煎外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钟。1个月为1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可获痊愈。

瘰疬(淋巴结结核)验方秘方

房芝萱:舒解软坚丸系余祖传秘方,临床应用确有良效,不但适用于瘰病未成脓者,也可用于结核、流注、瘿瘤等疾患。

[通治方]

    房芝萱:舒解软坚丸系余祖传秘方,临床应用确有良效,不但适用于瘰病未成脓者,也可用于结核、流注、瘿瘤等疾患。
   
夏枯草15 知母10 黄芩12 连翘15 木香10 陈皮l0 白芍15 黄柏10 柴胡10 桔梗15 三棱l0 莪术l0 葛根6 香附15 升麻10 炒山甲20 乳香9 黄连6 龙胆草10 当归15 红花10 防风10 海藻12 昆布12 煅决明15 花粉12 元参15 牡蛎12 麝香3 没药9
   
上药研成细面,水泛为丸。早晚各服l0
    --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龚自璋:治颈生痰核。
   
全虫1(用冷苦茶洗净盐味),以核桃1枚,将肉取出,置全虫于核桃壳内,用黄泥裹好,入灰火内煨好,取出全虫研末,以绍酒冲服,每1个,不拘时服,痰核消尽为度。
    --
《家用良方》卷一

[辨证方]

1、寒

    凌云鹏:消核散的应用,我家已历三世,以其活血通瘀,消核除积的疗效确实,诚属价廉效高之方。
    肉桂90
山奈15 丁香15 细辛15 姜黄15 半夏15 制乳香15
   
共研细末,贮瓶密封。临用撒布消散膏上敷贴局部。
    --
《临诊一得录》

    房芝萱:治瘰疬破溃疮口浅平者,改用祖传秘方--利字粉(粗生肌粉),薄薄撒疮面上,外敷甘乳软膏或外贴痈疽膏,每日换药一次。
   
龙骨3 象皮3 血竭3 儿茶3 乳香15 冰片l 没药15
   
以上7味药分别研成细面,混匀后再研成极细面,外撤疮面。
    --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2、热

    赵学敏:黄宾江传天葵丸,专治瘰疬。
   
紫背天葵45 海藻 海带 昆布 贝母 桔梗各30海螵蛸15
   
共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食后温酒下。
    --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

    赵学敏:三妙散,治结核瘰疬遍满脖项。此方虽平易,神效异常,屡试屡验。
   
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15,水酒各半煎服。
    --
《串雅内编》卷二

    钱峻:内消散,治病核不拘近久,已破未破,屡试屡验,奇异方也。
   
花粉 苦参15 角刺49 土茯苓150
   
共煎汤当茶饮。忌牛肉。
    --
《经验丹方汇编》

3、虚

    许履和:瘰疬破溃日久,脓水淋漓,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出现虚劳现象者,可用瘰疬秘方。溃者能敛,肿者能消。
    玄参150
黑山栀5 细毛莲60 天葵草l0 川贝8 连翘10 薄荷5 桂枝5 麦芽5 淡昆布5 定心草(即雄鼠粪)10 瞿麦10
   
上药共生晒为末,另以小肉参(即海参)1只煎烂,打和为丸。陈酒送下,每服613次。
   
此系民间单方,余乡任姓妇患瘰疬,先是出现于颈部,以后窜至两胁,大小数十枚,或已溃,或坚肿,溃处脓水淋漓,日就要领,遍治无效,后得此方,服3帖痊愈。余亦验过多人。
    --
《名老中医医话》

4、实

    龚廷贤:消核丸,治颈项、耳后结核,三五成簇,不红、不肿、不痛、不成脓者。
   
橘红(盐水洗,去白)30 赤茯苓30(去皮) 甘草(去皮)12 半夏曲(姜汁拌,焙)21 片芩(酒拌,炒)24 僵蚕(水洗炒黄)18 玄参(酒拌,焙)21 壮蛎粉(火煨,童便淬,另研)21 山栀仁(连壳炒焦)24 天花粉2l 瓜萎仁21(另研) 大黄()30 桔梗(去芦)21 连翘(去枝梗)30
   
上为末,汤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晒干。每服8090丸,白汤送下。
    --
《万病回春》卷五

    房芝萱:治瘰疬破溃成疮,或形成慢性漏管者,余善用祖传秘方--甲字提毒粉。
   
什净轻粉31 红粉31 血竭花12 琥珀10 末砂10 麝香l15 冰片6
   
以上7味药,分别研成细面,以不见金星为度,混匀后再研,以极细面为佳,置密封瓷罐中备用。用时以棉捻蘸药送入疮。
    --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陈实功:瘰疬酒药方,治年久瘰疬结核,串生满项,顽硬不穿破者。
   
鹤风草50 忍冬藤l80 野蓬蒿120 菊花120 五爪龙90 马鞭草45
   
上药切碎,用老酒7500毫升,袋贮药悬于酒内,封口,煮3香为度;取起水顿,浸l伏时。初服尽醉出汗为效,以后随便应之,其酒l料,病愈不发。
    --
《外科正宗》卷二

    赵永昌:我在临证时,常在早期采取消核软坚之法,常用药如消核丸,每每获效。
   
煅牡蛎90 玄参90 大贝母60 龙胆草60 三棱60 莪术60 血竭60 制乳香30 制没药30
   
上药共为细末,蜜丸6重。每服l丸,日服2次。
    --
医案医话荟要》

    陈实功:冰蛳散,治瘰疬日久,坚核不消,及服消药不效者;用此点落疬核,如马刀很大面小及失荣等症忌用。
   
田螺5(去壳,日中线穿晒干) 白砒36(面裹煨熟) 冰片03 硇砂03
用晒干螺肉切片,同煨熟;白砒碾为细末,加硇片再碾,小罐密收。凡用时先用艾柱灸核上7壮,次后灸疮起泡,以小针挑破,将前药003006津唾调成饼,贴灸顶上;用厚纸以厚糊封贴核上,勿动泄气,7日后四边裂缝,再7日其核自落,换搽玉红膏,内服补药兼助完口。
    --
《外科正宗》卷二

张锡纯:消凛膏,消瘰疬。
   
生半夏30 生山甲9 甘遂3 生马钱子(剪碎)12 皂角9 朱血竭6
   
上药,前5味用香油煎枯,去渣,加黄丹收膏,火候到时,将血竭研细掺膏中熔化,和匀,随疮大小摊药作膏。临用时每药一贴加麝香少许。
   
友人之女年5岁,项间起瘰疬数个,年幼不能服药,为制此药,贴之痊愈。
    --
《衷中参西》上册

上药盛于粗瓦盆上,盖粗碗1只,用盐泥封固,炭火炼3炷香,先文后武,冷定取出,药即升在粗碗上,刮下,以白米饭捣九,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用l丸放疮上,棉纸封二三层,一日夜急揭起,则核随纸带出,丸可再用。
    --
《串雅内编》卷二

[食疗]

    刘露祥:余应用结核散配鸡蛋,30年来治愈淋巴结核100余例,一般用药一个疗程,肿大淋巴结即消失。
   
娱蚁30 全蝎100 芥子15
   
共为细末,分成30包,每包均分为2份,每份装入1个鸡蛋,搅匀,蒸熟后将药蛋共食之。如此药蛋,每日早晚各一,30天为一疗程。
   
××,女,20岁,工人。右侧颈部起疙瘩3枚,一个如核桃,两个如杏核,已一年余,经县及专区医院均诊为淋巴结结核,用异菸肼、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半年多,效果不著,并有发展。后改用结核散配鸡蛋食之,治疗一个月,肿大淋巴结消失。已随访10年,再未见复发。
    --
《千家妙方》下册

    龚廷贤:化风膏,治咽喉、颈项结核成形及瘰疬。
   
蓖麻子7枚,去壳捻烂,用薄纸卷于中,插入鸡子内,纸封固,水浸湿,火煨熟,去壳,去内纸条,只食鸡子,以酒l杯送下。每早晨服l枚。
    --
《万病回春》卷五

 

    王清任:硇砂丸,治瘰疬鼠疮,满项满胸,破烂流脓,无不应手取效。
   
硇砂6(研细) 皂角子100 米酯500(2味入醋内浸3)
   
入砂锅内熬之,将干,将锅底硇砂拌于皂子上,候干,以微火焙干,或以炉台上炕之。每晚嚼5粒或8粒,1日早晚或吃两次,以滚白水送。然干则皂子过硬,为末服亦可。
    --
医林改错》卷下

    许履和:肉核未化脓时,可用《疡科心得集》千槌绿云膏贴之,或用生南星60,生半夏60,甘遂3大戟3山慈姑3,腰黄3,研细末,用鲜山药打和敷患处,11次;如出现皮疹,可停用数日,待皮疹消退后再敷,至肉核消失为止。
    --
《名老中医医话》

    赵学敏:提疬丹,取痰核。
   
水银 硼砂 火硝 明矾 皂矾 食盐各3 朱砂6

 

 

耳病偏方秘方

中华中医网为您介绍耳病偏方、耳病秘方及耳病验方等知识和信息。

单味中药治耳病验方

许多单味中药对治疗耳鸣、耳聋,改善听力有一定效果,特别是一些补肾中药,疗效更加显著,这正应了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

  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对治疗耳鸣、耳聋,改善听力有一定效果,特别是一些补肾中药,疗效更加显著,这正应了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现介绍如下:

  淫羊藿:有补肾壮阳、强健筋骨之功。研究发现,本品与其他补肾药物配伍,能治疗肾虚耳鸣、耳聋,可保护和改善肾功能。

  补骨脂: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之功。药理研究表明,补固脂有改善耳蜗血液循环的作用,是目前治疗听力下降、肾虚耳鸣、耳聋的有效药物之一。

  骨碎补:有补肾、接骨、活血之功。临床观察发现,骨碎补煎剂与硫酸链霉素同用,能明显减轻硫酸链霉素的耳毒性反应。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之功。研究发现,茯苓降低血中及内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减轻耳毒性药物对内耳的损害。

  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之功。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耳蜗血流量,促进细胞有氧代谢及能理供应。

  葛根: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之功。研究表明,葛根能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内耳细胞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能扩张血管,调节耳蜗血流供应,从而改善耳鸣、耳聋诸症。

  灵磁石:有潜阳安神、聪耳明目之功,研究发现,耳聋与铁代谢紊乱有关,灵磁石含铁量很高,故可治疗听力障碍。

  冬虫夏草:有补肺肾、益精气、止喘嗽之功。临床观察发现,本品能防止药物性肾、耳损伤,可为临床安全应用肾、耳毒性抗生素提供保障。

按摩少阳经治耳道红肿

耳道红肿热痛多是由少阳经热盛所致。手少阳经起于关冲穴,上行头部,绕耳,到赞竹;足少阳胆经起于丝竹空穴,绕耳,从头部下行至足窍阴。在服药同时,按摩手足少阳经肘膝以下穴位,能治疗耳道红肿热痛。

  耳道红肿热痛多是由少阳经热盛所致。手少阳经起于关冲穴,上行头部,绕耳,到赞竹;足少阳胆经起于丝竹空穴,绕耳,从头部下行至足窍阴。在服药同时,按摩手足少阳经肘膝以下穴位,能治疗耳道红肿热痛。

  取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足窍阴、侠溪、地五会、足临泣、丘墟、阳陵泉。手足少阳经各选其中35个穴位。每次按摩23个穴位13分钟。重复35次。

  左耳红肿推拿右侧穴位,右耳红肿推拿左侧穴位。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按摩510下可用力按一下。

治中耳炎验方

冰片1.2克,枯矾1.8克,苦参、黄柏各6克。将苦参、黄柏烤焦,研为细末,冰片、枯矾砸碎研细末。麻油(香油)62克,烧开冷却数分钟,把4味药入麻油中调匀,装瓶备用。

  冰片1.2克,枯矾1.8克,苦参黄柏6克。将苦参、黄柏烤焦,研为细末,冰片、枯矾砸碎研细末。麻油(香油)62克,烧开冷却数分钟,把4味药入麻油中调匀,装瓶备用。使用时,先用双氧水洗净耳中脓液,擦干滴入药液2~3滴,每日两次。急性中耳炎3天显效,慢性中耳炎6~7天可痊愈。

治耳鸣验方

取路路通15克,珍珠母()30克,水煎,代茶频饮。5天为一疗程。

  1.路路通15克,珍珠()30克,水煎,代茶频饮。5天为一疗程。

  2.取九节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浸泡一小时,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3.取葛根、蝉蜕适量研成粉末,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两个疗程即可见效。

  4.取柴胡、香附30克,川芎15克,龙齿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另加麝香1克混匀,制成水丸。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人、儿童酌减)

  5.取熟地黄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山萸肉12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浓煎至250毫升温服,每日一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6.女贞子20克,旱莲草15克,桑葚10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用半个月为一疗程。本方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

  7.取磁石30克,龙骨20克,牡蛎2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连用10天为一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8.取鲜芦根10克,通草10克,木通10克,水煎取汁当茶饮,直至痊愈。

化脓性中耳炎外治法

化脓性中耳炎的药物组成有:川黄连9克,槟榔10克, 枯矾6克,苦参4克,大黄9克,冰片3克。

  药物组成:川黄连9克,槟榔10克, 枯矾6克,苦参4克,大黄9克,冰片3克。

  将上述各药物研细粉混合均匀成散剂,装于瓶内密闭备用。

  用法与用量:先用双氧水将患耳内分泌物及脓液洗净,再用消毒过的细空管吹入药粉适量,每日一次,次日再以双氧水洗净后用药。7日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即可痊愈。

  作用:黄连、苦参、大黄、槟榔四药均含有能抑制或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成分,如小檗碱、苦参碱、大黄酸、槟榔碱等。枯矾收湿敛疮,化腐止痒。冰片清热止痛。故本散剂主治各种化脓性中耳炎。

眼病偏方秘方

中华中医网为您介绍眼病偏方、眼病秘方及眼病验方等知识和信息

妙方巧治春季常见病——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特别是有病毒、细菌、细菌引起来,可引起广泛流行,对社会喝个人造成危险,应积极防治,但预后较好,对视无不良影响。一下偏方可以缓解急性结膜炎,减轻患者痛苦。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为季节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跟分泌物或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眼睛等被传染。其病因多为病毒、细菌喝过敏反应。患者自觉眼痛阳台,有分泌物并流泪。检查可见眼睑、结膜水肿、芥充血。急性结膜炎特别是有病毒、细菌、细菌引起来,可引起广泛流行,对社会喝个人造成危险,应积极防治,但预后较好,对视无不良影响。一下偏方可以缓解急性结膜炎,减轻患者痛苦。

  荠菜

  【原料】 荠菜200克,豆腐100克,精盐、味精、姜丝、麻油各适量。

  【执法 将豆腐切块,略氽;荠菜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凉后切碎洒在豆腐上,加前述调味品拌匀服食。

  【用法】 每日一次。

  【主治】 急性结膜炎

  桑叶菊花

  【原料】桑叶、菊花各10克,红花3

  【制法】 桑叶、菊花、红花洗净,共置于杯中,开水泡后,先熏患眼,熏后温服,每剂可连泡两次,亦可每日数剂。注意服药期间禁食刺激、辛燥之品。

  【用法】 每日一次。

  【主治】 急性结膜炎。

   合欢花猪肝方

  【原料】 合欢花10克,猪肝150克。

  【制法】 先将合欢花用水浸泡半日,再把猪肝切片,同放人碗中.加盐少许拌匀,盖上盖,隔水蒸熟,吃肝饮汤。

  【用法】 每日一剂。

  【主治】 结膜炎、失眠。 猪胰子方

  【原料】 猪胰子1具,荸荠250克,蝉蜕10克,蛇蜕6克。

  【制法】 将猪胰子洗净去内膜,荸荠去皮切片与蝉蜕、蛇蜕一起人锅.加水熬汤。饮汤食肉。

  【用法】 每日一剂。

  【主治】 急性结膜炎后期目赤不退。

鼻子过敏也会引起黑眼圈

黑眼圈有黑色和咖啡色两种。青黑色的黑眼圈,除了大家常说的血液循环不好外,鼻子过敏也很容易引起这样的黑眼圈。但是,这种黑眼圈经过一些努力,还是可以消除的。

  黑眼圈有黑色和咖啡色两种。青黑色的黑眼圈,除了大家常说的血液循环不好外,鼻子过敏也很容易引起这样的黑眼圈。但是,这种黑眼圈经过一些努力,还是可以消除的。

  第一招:上下眼皮分别保养

  上眼皮可以用一些紧致、消除水肿的眼胶,有效的成分有常春藤、马尾草等,用点按的手法涂抹,而下眼皮的主要问题是细纹、黑眼圈、眼袋等,可以用一些有保湿、温和美白淡化色素成分的眼霜,比如玻尿酸、洋甘菊,用按、压、推的手法,推到太阳穴。

  第二招:冷热交替敷眼睛

  准备一杯45℃左右的温水和一杯冰镇过的冰水,然后把两包眼膜分别泡在里面,5分钟后拿出冰水里的,先敷5分钟,然后再用温水泡的敷5分钟,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没有眼膜的时候,可以准备两个厚一点的汤匙,一个放到温水里,一个放到冰水里,过一会儿拿出来,盖在眼睛上敷几秒钟,交替做几次,这就是日本曾经很流行的方法金汤匙银汤匙

  第三招:眼保健操按摩穴位

  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对黑眼圈也是很有效的。每天早晚或者工作间隙按摩几分钟,眼部血液循环就会好很多。

治红眼病验方

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陈皮、大力子、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克,元参12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1.板蓝根、野菊花、夏枯草、金银花、大力子、黄芩、栀子各15克。水煎熏洗,每日3次。

  2.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桔梗、大力子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3.柴胡、板蓝根、野菊花15克,黄连、黄芩、陈皮、大力子、薄荷、僵蚕、升麻、大黄9克,元参12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4.桑叶蒲公英60克,煎水代茶饮。药液冷却后也可用来洗眼睛。

  5.取菊花10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蝉蜕5克,薄荷8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甘草10克,用水煎服,每天一剂,35剂即可治愈。

  6.白菊花、霜桑叶、蒲公英各20克,浮萍15克,水煎服,亦可外洗。

治眼疾秘方

治目中赤脉:芽茶、白芷、附子各3克,细辛、防风、羌活、荆芥、川芎各1.5克,盐少许,水煎服。

  治目中赤脉:芽茶、白芷附子3克,细辛防风羌活荆芥川芎1.5克,盐少许,水煎服。

  祛风明目:适用于两眼赤痛、紧涩羞明、赤眩贯睛等。黄连(酒炒)天花粉菊花、川芎、薄荷叶连翘30克,黄柏(酒炒)180克,茶叶360克。上药共研粗末,和匀,用滤泡纸袋包装,每袋6克。每日3次,每次取末6克,以沸水泡10分钟后服用。

  清热明目:用于肝火盛所引起的赤眼病、羞明畏光等(包括急性结膜炎)。菊花10克,龙井茶3克,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即可,不拘时饮服。

治原发性青光眼的验方

  【组   方】10克,白芍30克,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双钩15克,车前草25克,乌梅15克,珍珠25克,泽泻15克,槟榔6克,荷叶20克,菊花20克,甘草3克,琥珀(冲服)3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用   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   效】平肝清热,利水缩瞳。

  【来  】李纪源中医师经验方。

鼻病偏方秘方

中华中医网为您介绍鼻病偏方、鼻病秘方及鼻病验方等知识和信息。

治过敏性鼻炎偏方

苍耳子40粒,蜂蜜适量。将苍耳子焙成深棕色后研粉,用蜂蜜调和为丸,每丸含药粉3克,每次12丸,每日3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服3周到2个月。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

  苍耳子40粒,蜂蜜适量。将苍耳子焙成深棕色后研粉,用蜂蜜调和为丸,每丸含药粉3克,每次12丸,每日3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服3周到2个月。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

  治皮肤粗糙

  胡萝卜2根,鸡蛋1个,藕粉适量。将胡萝卜捣烂,加藕粉和蛋黄调匀,涂面部20分钟后,先用温水洗,再用冷水洗净,每日1次。具有紧实肌肤的作用。

治慢性鼻炎

辛夷、白芷、蝉蜕、地龙各6克,藿香(后下)、苍耳子、黄芩各10克,薏苡仁15克,桔梗、防风各5克,僵蚕8克,甘草4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辛夷白芷蝉蜕地龙6克,藿香(后下)苍耳子、黄芩各10克,薏苡仁15克,桔梗、防风5克,僵蚕8克,甘草4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多因感冒而发,起病时症见发热恶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经过治疗,发热恶寒好转,而鼻塞、流清涕迁延不愈,遂成过敏性鼻炎。

  患者武某,男,30岁。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先煎),桂枝10克,葛根2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2剂,水煎服。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炎,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克,加用细辛3克,白芷15克。3剂,水煎服。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

  按: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据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为15%左右,近几年明显增加,多与体质有关,难以短期治愈。

  过敏性鼻炎多因感冒而发,起病时症见发热恶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经过治疗,发热恶寒好转,而鼻塞、流清涕迁延不愈,遂成过敏性鼻炎。探究其发病机理,乃外感风寒,全身毛窍腠理闭塞,无汗则气不得旁达,气机郁闭即上壅,迫肺气逆于上则出现鼻塞、流涕。时医多俱麻黄、桂枝辛温发汗太过,而喜用桑菊、银翘辛凉清热之属,寒凉郁闭,邪气留伏于鼻道而发。此案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开毛窍;桂枝治上冲之逆气,同时助麻黄发散风寒;杏仁利肺气;甘草缓急迫,和中护正。俾腠理毛窍开启,营卫调和,逆气下达,邪气外出,痼疾可愈。

鼻病辛夷花验方

《本草纲目》指出,辛夷花善治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

  辛夷花又称木笔花、望春花,性温、味微苦辛。《本草纲目》指出,辛夷花善治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研究表明,辛夷含挥发油,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收缩鼻黏膜血管,为治鼻渊头痛、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常流浊涕症的要药。治急性或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窦炎、副鼻窦炎等,均有一定疗效。

  用辛夷治鼻炎,常与苍耳子白芷薄荷、黄芩、银花、连翘等煎汤内服。为了便于服用,市售有鼻炎丸、鼻炎片等中成药,可供选用。

  治急性鼻炎:将辛夷花、苍耳子、千里光鱼腥草150克浓煎,取汁500毫升,再加薄荷精34滴,滴鼻。此法治过敏性鼻炎和急性鼻炎疗效最佳,对慢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

  治过敏性鼻炎:取辛夷花3克,若是偏风寒犯肺者,加藿香10克;偏风热壅盛者,加槐花20克。放进杯中,以开水泡5分钟左右,频饮,每日12次。

  治慢性鼻炎:辛夷、薄荷各15克,炒苍耳子7.5克,白芷30克。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饭前用葱汤或凉开水送服。适用于慢性鼻炎。

  治肥大性鼻炎:取辛夷50克碾碎后,用酒精浸泡3天,过滤,滤液加热蒸发,浓缩成黏稠状浸膏,以20克无水羊毛脂混合调匀,再加凡士林100克调匀即成软膏。用时做成12厘米×3厘米的油纱条,填入鼻腔,如下鼻甲甚肥大,纱条不易填入时,可先滴1%麻黄素后再填入。纱条之一端应露于鼻孔之外,并加黏膏固定,以免滑入咽内。23小时后取出。每日或隔日填塞1次,10次为一疗程。鼻腔通气好转后仍需继续填塞510次,以期巩固。

  治副鼻窦炎:将辛夷花8克,与儿茶乳香4克,冰片1克等混合,研成细末,用甘油调成糊状并浸透棉球,塞入鼻腔,15分钟后取出,每天2次,4次为1疗程。

  治鼻塞头痛:取辛夷花9克,鸡蛋3个,加入清水500毫升,煎煮至200毫升后,取出鸡蛋,剥去蛋壳后,放回再煎片刻便可。每日1次,饮汤吃蛋。此法可治鼻炎、鼻窦炎等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

  辛夷内服,常用量为610克,煎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辛夷用量应严格掌握,不要过量;偶见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恶心、全身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发现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药;辛夷花能兴奋子宫,孕妇忌用;辛夷性味辛温,阴虚火旺者忌用。

经方治疗鼻病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散寒化饮的方剂,主治咳而微喘,恶寒不渴,呕吐涎沫者。

  经方治疗鼻炎、鼻窦炎有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药简力宏,价格便宜等特点。黄煌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此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笔者学习后经临床反复使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慢性鼻窦炎

  李某,男,38岁。患者形体结实,患鼻窦炎两年,感冒后加重,刻下:鼻塞,头痛,头晕,鼻涕多而难出,鼻涕为白色,精神萎靡,服用鼻炎宁冲剂效果不好,曾用清热解毒之中药,无明显变化。舌苔白,脉象浮紧。使用葛根汤治疗:葛根30克,麻黄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辛夷20克,桔梗10克,细辛10克,甘草6克。七服,水煎服。二诊病人鼻塞、头痛消失,鼻涕减少,守方再进十服。

  历代医家多用葛根汤治疗外感疾病。而黄煌教授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更为广泛,患者的体质特征为:体型充实,肌肉结实,皮肤黝黑或黄黯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肌肉多疼痛,无汗发热;小便少,口渴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咽喉不红,舌体胖,苔白而厚,脉浮有力。教授多用此方治疗鼻窦炎、痤疮、疲劳综合征、月经不调等病症。根据黄煌教授经验,此顽固性鼻窦炎运用了葛根汤,效果理想。

  过敏性鼻炎

  白某,男,58岁。患过敏性鼻炎8年,曾四处求医,皆效果不佳。患者于2005年秋来我处就诊,刻下:鼻流清涕,鼻塞,喷嚏连声,多白色稀痰,诉天冷或遇凉风加重,平日不易出汗,望其体型中等,肤色青黑,舌苔水滑,脉象弦滑。处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干姜10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附子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五服,水煎服。药后病人症状大减,以前方为主加黄芪陈皮又进15服,病人痊愈,随访至今没有复发。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散寒化饮的方剂,主治咳而微喘,恶寒不渴,呕吐涎沫者。黄煌教授认为:运用此方病人要有水样鼻涕,水样的痰。笔者观察该病人体质强健,鼻涕为水样,痰液稀薄,于是毅然以小青龙汤治疗,不治咳喘而治鼻炎,充分体现了方证相应的特点。

治疗鼻渊验方

临床上鼻渊患者较多,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头晕不已,用辛温开散,寒凉降浊的治法用药效果较好。

  临床上鼻渊患者较多,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头晕不已,根据鼻窍闭郁,少阳三焦的津气壅滞,湿浊热蕴的病机,用辛温开散,寒凉降浊的治法用药效果较好。

  基本方:细辛5克,辛夷10克,黄芩15克,苍耳子10克,葛根30克,柴胡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通草5克,蒲公英3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大黄6克,大枣10克,苏子12克。

  方中以细辛、辛夷开宣鼻窍,苍耳子散其邪为鼻渊要药。黄芩、蒲公英、大黄苦降泄浊热,葛根辛凉善通行足阳明经,苏子味辛、温降且散、桔梗开泄肺气,通草导湿下行,复以小柴胡汤方和解少阳。诸药合用,能呈宣通鼻窍,清利湿浊内郁之功,外寒内热双解,鼻渊当治。

  加减法:畏风寒且腰脊酸者可加鹿角;对于清涕多,且额头畏寒者,可加桂枝、甘草、玉屏风散;阳虚者可加川乌头、干姜;头痛有热者加白蒺藜;鼻痒者加蝉衣;血郁面色苍白者加当归;头痛严重,涕出浓黄厚浊者,加夏枯草、菊花,甚加龙胆草;如鼻塞难通及嗅觉障碍者,加石菖蒲路路通;涕中挟血者,加茜草赤芍等;口渴、热重加石膏;有息肉者可加乌梅苍术、蜂房、白花蛇舌草。

中医治鼻衄验方

鼻衄俗称鼻出血,多由外感燥热之邪、恣食辛辣、嗜好烟酒或大怒之后,或用手乱挖鼻孔,造成鼻黏膜破裂出血,也有某些血液病所致者。

  鼻衄俗称鼻出血,多由外感燥热之邪、恣食辛辣、嗜好烟酒或大怒之后,或用手乱挖鼻孔,造成鼻黏膜破裂出血,也有某些血液病所致者。轻者短时间可自止,重者流血过多,致气血亏虚,故治疗应以尽快止血为目的,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鼻衄较轻的患者,可应用以下简方治疗:

  1.鲜茅根120克,鲜藕节25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代茶饮。

  2.鲜荷叶3张,捣烂绞汁服。

  3.丝瓜花30克,捣烂开水冲服。

  4.鲜生地、鲜麦冬、鲜藕节各适量,共捣烂绞汁,温服2盅。

  5.百草霜适量,研末吹鼻内。

  6地骨皮、侧柏叶各等量,焙干研末,每次10克,日服2次。

鼻出血验方

鼻子出血中医称之为鼻衄,应注意查明原因,若经常出血原因不明者,可试用下方治疗。

  鼻子出血中医称之为鼻衄,应注意查明原因,若经常出血原因不明者,可试用下方治疗。

  方一

  [处方]鲜藕,带藕节60克。

  [主治]鼻子经常出血。

  [用法l煮熟,喝水吃藕,可常吃,也可加适量冰糖调味。

  方二

  [处方]大蒜1头。

  [主治]鼻子经常出血。

  [用法]将大蒜切成5分钱硬币厚薄,每晚临睡前贴双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第2天早上去掉,连贴5~10天。

口腔病偏方秘方

中华中医网为您介绍口腔病偏方、口腔病秘方及口腔病验方等知识和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验方19—鼻症13方2
【绝版秘方】公开鼻炎经验方 绝版
鼻炎-鼻窦炎-偏方搜集
鼻炎的中医药治疗 +中药敷肚脐治疗多种病+“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古今应用
皮肤病知识及偏方大全
专病专方根治鼻炎--治愈率9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