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画品红楼”2022年12月份征稿通知

诗画品红楼——"诗"、"画"、"品"相结合,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一种全新的品红方式。二、四 晚上20点发布两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诗画品红楼”公众号征稿采用“双轨制”方式,来稿请确保原创
第一种方式:征集诗词
每月月初,本公众号发布本月征集诗词通知,提供2-3个《红楼梦》人物、场景或写作艺术的文字品评。擅长写诗词而不喜欢写文字的作者,可参考提供的文字品评及自己掌握的资料写诗填词,格律诗词为主,现代诗也可,月底前交稿。
202212月份征集的诗词,品评的场景是“灵石下凡,绛珠还泪”,品评的写作艺术是“《红楼梦》五个书名的内涵”和“《红楼梦》的主题”,场景、写作艺术的文字品评见本文附件灵石下凡,绛珠还泪》《打开红楼之门的五把钥匙:<红楼梦>五个书名的内涵》、《<红楼梦>的主题:“情书”和“悟书”》
请作者参考提供的文字品评及自己掌握的资料写诗填词,于本月31日前将诗稿发至邮箱18600061515@163.com,或加微信swot01联系。
第二种方式:征集诗词+文字品评
既擅长写诗词,又善于写文字品评的作者,可以自行选择《红楼梦》的人物、场景写诗填词及文字品评,格律诗词为主,现代诗也可。要求诗文互补,把一个场景、一个人物写透、写活,文章字数要求分两种一般1500左右重要人物和情节3000左右。
稿件可随时提交,稿件要求及《红楼梦》主要场景100、主要人物100请查看链接《公众号诗画品红楼投稿须知》。
请作者注意:同一人物或场景已经发布过3次(含)以上的,来稿如果没有独到的见解,一般不予采用。截至20221130日,已经发布和待发布的稿件统计数据(场景和人物)如下,请点击图片放大后查看。

请将稿件的word文档发至邮箱18600061515@163.com,或加微信swot01联系。
如果稿件被采用,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您。没有被采用的稿件可能无法逐一回复,敬请谅解。
本公众号属于公益性阅读平台,为了鼓励投稿,刊用的诗词每首100元,文字品评每篇100元,稿酬在诗词和文章发布后发放。
附件
一、灵石下凡,绛珠还泪
《红楼梦》开卷,叙述了一个通灵神话故事: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正当这块顽石自怨自叹之际,恰有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两位神仙说说笑笑飘然而至,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顽石听了他们的谈论,思慕世间的荣耀繁华,便恳请二仙携入红尘。二仙师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哪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于是,二仙便大施佛法,那僧便念咒书符,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再镌上字,然后携至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暂绥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一遭,“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此石所经历的这段陈迹故事,便是《石头记》,亦即《红楼梦》。
具体地说,这个神话故事又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1)灵石下凡:如上已述,女娲氏炼石补天剩下的那块顽石被缩成块扇坠大小的美玉以后,被二仙师携至红尘中去走一遭。这美玉便是日后贾宝玉出世时嘴里街下的那块通灵宝玉,上面还镌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一除邪崇,二疗免疾,三知祸福等字样。
这块来历荒唐无稽的通灵宝玉在以后便作为现实生活里的现实存在,在《红楼梦》所描写的极其现实的环境和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中一再出现。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变成伴随贾宝玉一生的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统观全书,这块通灵宝玉所蕴含的实际内容,无非就是贾宝玉聪明灵秀的天赋,他的作为荣国府合法继承人的特殊地位,以及由这种天赋和地位而带来的家庭和社会对他的般切期望,和与之同来的特别苛严的要求和限制。
2)绛珠还泪:这则故事是借茫茫大士之口说出它的前因后果。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的前身,而林黛玉则是绛珠仙子的转世。他俩的这段姻缘,便是所谓的“木石前盟”。木石前盟暗含了宝黛的前世姻缘,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也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木石前盟”是建立在“心有灵犀”基础上的爱情象征,它与建立在门第财产基础之上的“金玉良缘”恰成鲜明的对照。
《红楼梦》开篇就讲通灵神话,不仅给小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本身也是《红楼梦》艺木结构中的一个有机部分。根据脂批透露,后数十回内还有《证前缘》一回,估计此回即是第一回通灵神话的照应和升华,它们首尾呼应,让被世俗社会所扼杀了的木石前盟重又在神话世界得到印证。
二、打开红楼之门的五把钥匙:《红楼梦》五个名字的内涵
还没有看到那本书像《红楼梦》一样竟然有五个书名,即《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关于书名的由来,小说第一回里做了简要说明:女娲补天剩下一石未用,被一僧一道点化,携入红尘变成贾宝玉出世时嘴里衔的那块通灵宝玉,石头下凡、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回归本质的一段故事便是《石头记》的由来。
后来,空空道人寻仙问道,发现大石头上刻录的这段故事,方从头至尾抄录下来,问世传奇。空空道人看其大旨谈情,“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由脂评可知,《石头记》乃“本名也”,各种脂评本多使用《石头记》书名。程本以《红楼梦》为书名排版印刷,影响深远,因此《红楼梦》这个书名最广为人知。
曹雪芹对于名字似乎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他自己的名号甚多。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耐冷道人等。字和号反映着主人的志趣和追求,如梦阮显示着曹雪芹和阮籍的生命连接起来,而耐冷道人则有很强的佛教意味,呈现了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样,《红楼梦》不同的书名,当然有它不同的内涵,提示着不同的写作或阅读角度。
《红楼梦》的五个书名,书评家早已注意到,比如太平闲人张新之在第十七回述大观园“正门五间”夹批云:“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书名有五,故门面五间。”由正门五间想到书名有五,似乎暗示了五个书名乃是通向全书的五个门户。
我们可以把这五个书名看成打开《红楼梦》“五间正门”的五把钥匙,这五把钥匙分别代表“心灵”、“情感”、“欲望”、“生命”和“世界”。有了这五把钥匙,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部巨著。
简要说来,《石头记》的书名,借助于一块石头的下凡和复归,突出心灵的超越;《情僧录》则更像是一个情痴看破红尘之后遁入空门;《风月宝鉴》给这个世界上所有痴迷于欲望之人一个警醒;《金陵十二钗》重在呈现各种生命的悲剧;《红楼梦》则揭示以权力、财富为中心的世界的虚幻。
1)《石头记》:小说开卷就说此书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这部 “石上书”的内容,不过是一块无材补天的石头下凡和复归的记录。这块石头,应该是曹雪芹的化身,曹雪芹一生最大的遗憾便是无才补天石头记有可能是曹雪芹引用了石头城的概念,石头城金陵一样是南京的别称,是曹雪芹早年生活的地方。
《石头记》书名突出的是“心灵”主题,表达的不过是心灵的觉悟历程和记录。通灵宝玉和复归本质的石头分别代表着心灵从“迷”到“悟”的两种状态,前者是陷溺在这个世界之中的执着而跃动的心,后者则是觉悟之后不动的心。
在佛教中,以石头来比喻不动之心是比较常见的。心如木石,内外清净,方能逍遥自在。通灵宝玉是“迷”“悟”一体的矛盾之物,作为宝玉,它很容易陷溺于此世界;但作为石头,具有通灵的本领,有觉悟的能力。
石头从本来状态的迷失和通灵宝玉的终极觉悟,就好像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既在这个世界之中,又能够走到这个世界之外,《石头记》之名表现的就是心灵的旅行及其印记,这个名字的意义和魅力由此呈现出来。
2)《情僧录》:《情僧录》书名体现的是“情感”主题,根据脂本批语,书末应该有一个警幻情榜。情榜的目的似乎是从情的角度给每个册中人一个简要的评价和定位,如宝玉是“情不情”,黛玉是“情情”。“情不情”的标签意味着贾宝玉从“情”走向“不情”的生命历程,即一个最伟大的情人变成了一个僧人。
“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空空道人不过是曹雪芹的分身,书评家张新之批曰:“空空道人作者自谓也,故直曰《情僧录》。”《石头记》就是以情悟道的记录,故谓之《情僧录》。
3)《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突出的是“欲望”的主题。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宝鉴”所观照的风月是贾瑞生命中的男女之欲,其实不仅是贾瑞,它也体现在贾赦、贾珍、贾琏、凤姐、秦可卿等普遍的生命之中。
书评家王希廉评说:“背面是骷髅,正面是凤姐,美人即骷髅,骷髅即美人,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来自太虚幻境空灵殿的风月宝鉴,具有警幻功能,告诫世人,不要妄动风月之情。贾瑞之死,不能怪罪于任何人,而只能归咎于自己执迷不悟的心。
据脂评,《风月宝鉴》是曹雪芹写的另外一本小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红楼梦》中的一些章回应该是从《风月宝鉴》修改后搬过来的,比如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岁月鉴,红楼中的一些人物如尤二姐,尤三姐也应该是《风月宝鉴》中人物。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庚辰本有个批者署名梅溪,脂评说他就是曹雪芹的弟弟曹棠村,此处作者给他姓孔,原籍东鲁,是取笑他,比作孔夫子。由此看贾瑞的出于儒门,无疑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让人们怀疑儒家以理制欲思路的实际效果。
4)《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显然集中在“生命”的主题上,“曹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作者把这个名字留给自己,表现了他对于悲剧性的人生在世境遇的关注。
作者在第一回反复强调这一点: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这一部小说,是为这些女子所写的,真正的主角是他们,实际故事又发生在金陵,所以以《金陵十二钗》命名。
其点睛处在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翻阅“金陵十二钗”图册,听仙女们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金陵十二钗》明显是指书中十二女主角的故事。
5)《红楼梦》:《红楼梦》书名表现的是虚幻“世界”的主题。“红楼梦”本是太虚幻境中警幻所演之曲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在红楼梦十二支曲《引子》中,作者就明确指出要演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以此名总其全部,最为切中题旨。
“红楼”一词的来源,有人说出自唐寅《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中的诗句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也有人说取自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第一首《议婚》中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裙”。
关于“梦”,在曹雪芹之前,就有《枕中记》中的“黄粱梦”,《南柯太守传》中的“南柯一梦”,都是写主人在梦中得富贵,梦中当大官,是真正的梦幻。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指他自己家族经历了由原来的繁华富贵到寂寞贫寒,钟鸣鼎食到粗茶淡饭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人以梦幻的感觉。曹雪芹在家族败落之后,从繁华旧梦中醒悟过来,著书《红楼梦》。
作为女儿国的大观园当然可以作“红楼”来看,而怡红院或绛云轩,无疑是红楼的中心。但红楼的意义似不尽于此,它是整个尘世的象征。红尘、红袖、红纱、红梅、红花、绛珠、怡红公子等,“红”是这个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颜色。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情书”,也是一部“悟书”。《红楼梦》便是贾宝玉的红尘一梦,而红尘不过就是这个世界。从最初对红尘的动心,到最后万境归空的觉悟,始知人生和世界不过是场梦幻。
整部书的第一句话便是“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石头记》一书也”。稍后又有“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之语。
三、《红楼梦》的主题:“情书”和“悟书”
《红楼梦》的无穷魅力在于它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残缺性。《红楼梦》具有宏大而精密的网状立体结构,它通过宝黛钗爱情和婚姻悲剧的主线和贾府盛衰变故的背景,将众多人物和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层一层地扩展下去,又一环环收拢起来,在细节描写上又那样逼真,形成了一个近乎天衣无缝的艺术整体。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位,曹雪芹写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衣食住行、内心生活、情爱、趣味、礼仪、婚丧嫁娶等等,写得那么鲜活,那么生动,那么千姿百态。读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事都能从《红楼梦》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情书”,也是一部“悟书”。一曲《好了歌》道出了人间的一切。《红楼梦》清醒地反思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回答了生命存在与如何超越这一根本性问题。一个人来到地球上只不过是到他乡走一遭,只是个过客。
人们常常“反认他乡是故乡”,把过境当作常境,反客为主,自然就欲望膨胀,夜以继日地争夺金银满箱、妻妾成群的浮华境遇。挣了一生一世,却什么也带不走,唯有留下骷髅一具,骨灰一把,戏剧一场,“荒冢一堆草没了”。曹雪芹以菩萨之心,棒喝天下“迷”情之人,世间一切功名利禄、人间情爱都不过是梦幻泡影,不该过于执迷。
《红楼梦》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残缺性。由于胡适等人考证出《红楼梦》后40回是续作,从而开启了“新红学”研究,一百年来,有太多的关于续了的论证。譬如指责没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写的“中乡魁延世泽兰桂齐芳等等。残缺性增加了神秘性,如今《红楼梦》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其残缺性已经成为其魅力的一部分了。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有“写情说”、“盛衰说”、“斗争说”、“性理说”等。就《红楼梦》全书内容来看,我觉得可以从历史角度、艺术角度、哲学角度来解读其表达的主题。
1)历史角度:从历史角度来讲,《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小说描写了贾府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等,八旗制度的特权孕育着自身机体的腐败,统治者上层的争斗,对下层百姓的压榨……因此在康乾盛世的繁华中开始显现出末世景象。
就贾府而言,辉煌繁荣、赫赫扬扬已历百载,“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贾珍、贾赦、贾琏之流的骄奢淫逸,贾宝玉的叛逆……小说详尽地反映了贾府之末世的各种弊端,主子们养尊处优,勾心斗角,房族之争,嫡庶之争,寅吃卯粮,出多入少;主奴矛盾,下人们得过且过,离心离德。荣宁二公创下的基业,终于毁于儿孙之手。
2)艺术角度:从艺术角度来讲,《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小说的“大团圆”俗套而令人耳目一新。《红楼梦》的悲剧并不在于贾府或四大家族兴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宝黛钗爱情和婚姻的悲剧,而是在于曹雪芹提出了一种以“情”为本的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的条件下必然要毁灭的悲剧。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情种者,贾宝玉也。《红楼梦》“大旨谈情”,既有“儿女之情”,又有“势利之情”,贾宝玉是“绝代情痴”,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是一部“情书”。曹雪芹建构了以“情”为本体的意淫说。“意淫”不同于皮肤淫滥,云雨之欢,而是“儿女真情”,有泛爱、体贴、痴情之意。
曹雪芹从“太虚幻境”出发建立了一个四海之内皆姊妹的理想世界——大观园。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大观园也是一个“女儿国”(除贾宝玉外)。
曹雪芹以太虚幻境中仙姑们之间的关系作为自己理想的伦理关系,这不能不说是对封建纲常观念的一种深刻解构。因此,大观园这个理想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被周围的恶浊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很快就曾现出秋风萧杀、百卉凋零的景象。
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而且是写所有有情人的遭遇和命运。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罪恶,晴雯因为长得美,所以被迫害致死。
贾宝玉被贾政毒打,差一点打死。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金钏跳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芳官出家……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伟大交响乐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被吞噬了。
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从汤显祖那里继承下来的。汤显祖认为是人人生而有之的,它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不应该用去限制它、扼杀它。汤显祖认为是人性的根本,《牡丹亭》奔放的情朝,强烈地震撼着青年男女的心灵。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直连接着《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矛盾,充分显示了“情”与“礼”、“法”的冲突。悲剧之所以产生,外在原因是僵化保守的“礼”和“法”的禁锢,内在原因则是贾宝玉、林黛玉对富有浓重叛逆色彩的“情”的执著追求。
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把《红楼梦》的悲剧性和“情”字联系在一起是很深刻的。《红楼梦》的悲剧是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这种悲剧并不是恶人造成的,而恰恰是一些爱她的人,包括爱她的贾宝玉与贾母。好人也可以制造悲剧,病态的“集体无意识”使然,这种悲剧才是“悲剧中的悲剧”,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3)哲理角度:不要忘了,《红楼梦》除了《石头记》名字外,还有一个名字叫《情僧录》,寓意贾宝玉以情悟道,从这个角度来讲,《红楼梦》又是一部“悟书”。
《红楼梦》开篇讲到,书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曹雪芹后半生穷困潦倒,“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到底是为了什么?
曹雪芹经历了生命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对人生有着大彻大悟。如果说“色”和“空”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情”则是人生漫长的经历和过程。“以情悟道”,就是以情为本体去体悟、探究人生存的本真意义。
曹雪芹先创造出一个繁华盛景让人们执迷其中,把尘世间那些最诱惑人的场面,该经历的全都经历个遍,然后再让繁华落尽,引导人们迷途知返。书中的《好了歌》透顶醒心,读之如冷水浇背,惜乎众生之中少有领悟之人。倘若人人皆能悟此,终不为情所迷、所役,正是曹雪芹苦心之所在。
伟大的作家无不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与价值意义,无不充盈着对人类命运的形而上的追问和思考。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那么人这种有限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两位对生命最敏感、体验最深刻的人,他们的惆怅落泪不仅仅是感叹他们两人爱情的不幸,而是出于对生命、人生、存在的一种带有形而上的体验。
对林黛玉来说,冷月葬花魂这句诗昭示着生命的真谛,同时概括了她对人生的体验。最集中表现林黛玉人生感的当然是她的《葬花词》,这首词的主题“美、生命、春天”都是脆弱的、短暂的、易逝的、无所归依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贾府的兴衰、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从表层看是内内外外的罪恶,是人祸;但从深层看,这样的悲剧,不仅仅是时代的悲剧,而且是人生的悲剧,人们追求春天,追求永恒,但是春天是短暂的。
人生的归宿在哪里?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就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也是《红楼梦》的永恒魅力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为何不见红楼只见梦
浅议《红楼梦》五个书名的含义和意义
【闲侃红楼】《红楼梦》书名辨析 (闲侃红楼之三)
红楼梦的名子由来
从《石头记》到《红楼梦》
空空道人易情僧与《红楼梦》书名的变迁-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