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渡北归》:大学亦有性格
又是一个报考季,昨天整理东西正好翻到院里毕业时候给的纪念册、绶带等等,很感慨,感觉大学还很近,但是已经毕业6年了,报志愿已经是10年以前的事情。
越走出社会,越发现大学其实是对人影响很大的一段时间,不同大学的不同风格、不同教师团队的不同气质、不同专业的不同乐趣,甚至不同城市的不同环境,都潜移默化的塑造了当年初出茅庐、三观不稳的我们。
所以翻出来大前年的一篇笔记,重新发一下,这本书叫做《南渡北归》,讲得是那个堪称世界教育历史中的奇迹——西南联大的故事。

一、这是一本打破了“我以为”的书

买书时,我期待的是一本近代学术大师的纪传体史书,因为我总是嗟叹那个年代大师之多,每位大师精通之驳杂又深刻。对于他们,好像文科与理科、中文与外文、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界限轻的一步跨过。

翻开书的时候,我以为我会是一本编年体的近代史,因为序章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寥寥几页,对比注释中文字,真是简洁生动,热血沸腾,写的那么漂亮。

读的时候,我以为我知道的,不断的被充实,被改变。那些“过犹不及”的才是真实的历史,在课本中独领风骚的鲁迅先生也会与胡适先生之间的文人相轻,那些不为大家熟知的故事里也有不少伟大。

这套书真的是几次打破了我的预期,我的了解和很多主动被动的“我以为”被颠覆,但是我却被颠覆的非常开心。作者以时间轴为线,将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胡适、梁思成、林徽因、李济等近两代学术大师从中原迁到西南,又从回到中原的过程分为了——《南渡》、《北归》、《离别》三个部分。一个都有些墨守成规的套路,却因为真的花费了太多的功夫,真的还原的了太多的史料,交代了很多我们知道的故事的前情、里面的阴差阳错和多角度的还原与评价,让我几次热泪盈眶也几次啼笑皆非。

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书的封皮有一句话“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我最开始也确实是抱着想了解为什么那个年代这么多大师,大师又是如何基本都在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师的,究竟是时代造就了他们,还是时代让他们被知晓。

但是当真的看到,一群知识分子,在可能知识最无用的年代,不知前路为何,不知前面还有多少苦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不知道可能留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面对的是一代人读书无前景,就像去年的电影《无问西东》里面说的一样,那么你还会再一次这样过自己的一生吗?

是的,因为自己做什么从来只与自己有关。
所以,我反而觉得对于我,全书的嗟叹“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已经又变成一种无穷的斗志,我想我更知道自己该做的是什么了,不必有那么多评价,不必有那么多犹豫,不必有那么多对比,选择自己的价值观,走好自己的路。

三、大学的性格

这本书中,也看到了北大、清华、同济、南开几所大学的南渡西迁,那些因缘际会抱团取暖的大师,那些学校的成长与性格的养成。

看着看着往里面不断套自己熟悉和认识的同学,就会发现,曾经相似的我们,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或许认为,我们学习的专业不同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路;大四的时候发现我们身上刻着的是城市的烙印;而渐渐地工作的久了,才更多的发现,既然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和努力谁更重要这件事情太受选择了哪段区间的影响,真正烙印在我们身上的是——大学的性格。

这或许也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孩子们在上大学之前,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的为人处世的道路并没有收到过特别大的引导,我们的家庭教育过多的被占领为吃好穿好和写作业补课,我们的校园教育泰国的高大上式说教和重视技术,不再有家训、不再有《孟子》、《中庸》等。

所以,大学成了我们开放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窗口,我们在大学的阶段又被一下子交与了决定和影响自己人生的权利,我们的被评价体系突然从单一的分数或者分数加才艺变得多种多样,我们看到了除了父母做的以外的职业,除了家人以外的人生,我们渐渐地感染上大学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选择。

四、中国大学的性格还没有被梳理,也没有被了解

最近聊了一个很棒的专业做高考志愿报考的公司,看到了目前对于大学的了解和选择规划已经也成为了一种专业化职业。如何提前筹备自主招生、如何规划专业和院校选择等等,有点像大学时代保研党和出国党提前准备学分绩和GRE的感觉。

其实曾经的中国父母,更加谨慎,不仅看的是老师的“技术背景”还有很多“道德背景”,光是举人进士不够,还会关注老师的过往、为人、性格。对比现在,高考考得分数是否不浪费去了最符合成绩的学校,选了最“合适”的专业,是不是好找工作等等确实重要,但是当选择不止一种,也应该关心一下大学本身的成长轨迹和性格,因为这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四年以后她会还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技术背景固然重要,但是性格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吴军老师曾经为了孩子搜集资料,汇成一组《大学之路》,有一本《大学的精神》也以散文的形式介绍了国际几大名校的根骨。但是能够说得国内人北清、复交同的,还没见过。目前高考咨询行业在发展的初期,中国人对于本土大学的了解,和中国大学对于自己的定位和塑造也在初期,或许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大学, 就要上最顶尖的专业! 高校顶尖专业盘点
--【观点】大学是学生学者学术的大学
全国大学2019一2021在河南投档分数及对应省排名次
540-620分,能去哪些211大学?
法学专业保研,大学应该怎么做?
德国的科技人才评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