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28 唐诗解读——杜甫之《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

小至:冬至前一日称“小至”。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这一天白昼最短,以后天就渐渐长了。所谓“日南至,渐长至也”。古人认为,“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因此有“冬至一阳回”的说法。有时也称冬至为“一阳生”。天文学上则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天的起始。我国古代的历法,以冬至为岁始,也就是从冬至这一日起,开始新的一年。诗人在这里说的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冬至又到了。

五纹:五色线。弱线:即一线。冬至后白昼渐去,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日添一线”的谚语。关于一线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由于白昼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一种说由冬至始,日晷可增一线之影。诗人这里取的显然是前一解。

吹葭:古人测试节候的一种方法。将葭膜烧成灰,放在十二律管中,置于密室。每一节候到,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飞出。第六律管属黄钟律管,此管葭灰一动,说明冬至节到了。

待腊:腊月过后。这一联诗人都是在抒写冬至前后的节令变化。先说冬至过后,白昼渐长;后说冬至到,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河边的柳树冬至后又将泛绿,山上的梅花也在寒风料峭中,含苞欲放。

云物:景物。这两句说,眼前的景物虽无异处。却是他乡感伤之情陡起,吩咐儿子酌酒以浇愁。

解读:

这首诗作于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小至”那一天,当时杜甫居夔州西阁。全诗以冬去春来立意,写季节交变时的景物和感怀,不落窠臼,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本来一年之中,自然界时序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始终遵循其内在规律运行,人世上的大事小情也都有章可依。可是,在诗人看来,时光之所以飞逝,是因为天时和人事都急匆匆往前赶的缘故。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分别从时间和古代风习的角度写“小至”。由于白昼渐长,女工刺绣时比常日可多添一线:第六律管的葭灰已动,说明冬至节到了。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从景物的角度写“小至”。河边的柳树冬至后将舒展柳枝,只待一夜春风吹过,便会又绿小河两岸。山中的草木也似乎要萌动,抛弃寒风料峭,迎接春天的到来。大山呈现的意态,好像含苞欲放的梅花。

冬至后将要春暖花开之际,正流落于西南,生活在不安定中的诗人不禁陡生许多感伤之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即以感怀作结。这两句说,眼前的景物虽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却是他乡;就让儿子拿酒来畅饮,以酒浇愁吧。

这首诗以暗咏的作法写“小至”,无论叙事、写景,还是抒发感怀都紧紧围绕题面展开,精到妥贴,读后自然会使读者悟出诗人写的“小至”节令。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至阳生春又来
公共基础知识-杜甫及常考名篇
杜甫《小至》:隆冬来临,春天不远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什么
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万姓疮痍泪 千秋父老歌(1)
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作者:叶嘉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