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的七夕节

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传说楚怀王初置七夕,战国已有七夕节俗部分因素,但真正将七夕视为节日并定为七月七日的是在汉代。发展至东汉和之后的南北朝时期,七月七日已经成为了民间广为人知的神仙相会和乞巧的日子,牛郎织女与七夕节也从此融为一体,并流传至今。

到了唐代,官方和民间都给予了七夕节很高的“待遇”。乞巧是唐人的七夕活动之一。乞,乞求之意;巧,巧手之说。乞巧风俗源于西汉,七夕节因此也称为乞巧节。“唐玄宗这位风流天子对七夕节非常重视,他在宫中建了一座'乞巧楼’。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这座“乞巧楼”是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达百尺,可以坐数十人。在楼上陈列瓜果酒炙,摆设坐具,以祭祀牵牛、织女二星。对宫中妃嫔们各赐给九孔针、五色线,在月光下穿过者为得巧。乞巧后,演奏清商妙曲,欢宴达旦。”(韩养民 郭兴文《节俗史话》)

崔颢《七夕》诗云:“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这说明在唐代的长安城中,家家户户的女子在七夕节时“穿红丝”“持针线”,向织女乞巧,虽不及皇宫中乞巧讲究排场,但女孩子们对乞巧的热衷程度还是可见一斑。

在唐代,还有以蜘蛛在瓜果上织网作为织女神赐巧显灵的观念。“唐《金门岁节》说:'七夕乞巧,使蛛丝结万字。’(《岁时广记》卷二六引)至唐代《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蛛丝卜巧》记载,玄宗与杨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各捉蜘蛛放在小盒内,至晓开启,观察蜘蛛网的稀密,以为得巧的表示。密则巧多,稀则巧少。民间也仿效他们。”(常建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蜘蛛乞巧之俗一直流传于后世。

除了这种对着七夕的月亮穿针引线乞求自己能有一双巧手、能够缝织出好的衣裳外,从唐朝女子对乞巧的热爱程度,我们可推测乞巧还有祈求美好的爱情的寓意。“在宫苑内,在民间,七夕乞巧的习俗传播很广泛,祈求婚配好,实是乞巧最核心的主题。”(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乞巧,唐人在七夕节前后还流行曝衣晒书的风俗。这风俗广生的因是,七夕近初秋,雨季过后且温度较高,而曝衣(晒衣物)能消除雨季带来的霉味。此外,古人喜欢将图画书籍晒于庭中,也是为了防虫蛀腐蚀。如,杜甫诗作《牵牛织女》中提及'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说的是七夕节前后晒衣服的风俗;又如,崔国辅《七夕》提及“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说的是男子把书籍拿出来晒,而闺中女子曝绮罗。”(李永志《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这是从汉代就流传下来的习俗。

应该说,唐代七夕节最重要的官方活动是祭祀机杼。唐代有织染署,“织染署,每七月七日祭杼。”《岁时广记》引用《考工记》的注文对此祭杼活动进行了解释:“以织女星之祥,因祭机之杼以求工巧。”(《岁时广记》卷26)《考工记》中认为,唐代织染署通过对织女星的七夕祭祀活动以乞求织工手巧。

在唐代,“七夕” 仍然是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通过乞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期盼自己心灵手巧,期待自己美好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节日纵览
七夕节·节令/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中国七夕---浪漫情人节 ♂等^
七夕节几种常见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家文化|在古代,七夕可不仅仅是“中国情人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