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实用礼仪——谈衣食住行与礼议

现代实用礼仪

——谈衣食住行与礼议

 

礼仪的基础是尊重,尊重他人的人必然受到他人的尊重!任何一位受欢迎受尊敬有地位的人都是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有学识的人!

我们一起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1]在中世纪的时候,人们讲究宫廷礼节,见面时,男性要绅士,女性要淑女,要行曲膝礼,此外中国古代也还有拱手,作揖,打千,请安,甚至行三拜九叩之礼的。

[案例2]一位欧美的先生,赞美一位中国的小姐说:“这位小姐你很漂亮”。小姐说:“哪里哪里”。这个外国人就理解错误了,理解为是要夸具体部位,于是说:“身材很好!”小姐说:“哪里哪里!?”先生说:“你这个鼻子很好!”小姐说:“哪里哪里”……没了,不能再说了。

[案例3] 我们中国人见了面很喜欢问的一些话是:“忙什么呢?”“去哪个地方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中国人无所谓,去哪儿我可以问,其实我们中国人这些问题有的时候所答非所问也是可以的。忙什么呢?瞎忙。去哪儿了?刚出去。这个也对付过去了。但在国际交往中不可以。在国际交往中,我忙什么,我去哪里,我吃什么,我有多少钱,我多大岁数,都是我个人隐私。你要真尊重我的话,就不能乱问。

[案例4]如果你和欧美人去握手,特别是当你和印度人、阿拉伯人去握手的时候,一般不能够用左手。因为在印度教中,在伊斯兰教中,有些特殊的讲法。比如说,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左右两只手有不同的用处。但是我们中国人有时候就比较随意了,有时候右手,有时候左手,哪个手方便握哪个手,甚至有时候给你上个双手。

[案例5]在我们国家,我们喜欢一个小朋友,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形体动作,拧拧小脸蛋,拽拽小胳膊,摸摸小鼻子,摸摸脑袋。但是我们知道有些国家,尤其是东南亚一些信仰佛教的国家,因为宗教和民俗的问题,人的头顶是不能摸的。比如在泰国人看来,如果你摸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的头,被视为非常的晦气。

[ 案例6]我们国家领导人到俄罗斯访问,俄罗斯作为主人,经常会采用它的传统礼节,献上面包和盐,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尊重。再比如到蒙古国去访问,蒙古国按照他们的传统礼俗会向客人献哈达。如果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去访问,他们会献上用兰花编织成的花环。但是这样一些习俗,如果离开了特定的地理背景,可能就会比较麻烦。

[案例7]西亚大多数是伊斯兰教国家,忌食猪肉,不吃狗肉和驴肉,不吃自死之物,这是宗教主导的习俗。而在东亚地区,大多数国家则是吃猪肉的。

[案例8]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喜欢送一些礼物,有的时候喜欢送厚礼,嘴上可能会讲“礼轻情意重”,实际上觉得礼物太薄的话有对不起或者怠慢客人之嫌。而在一些讲究法治的、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国家中,礼品则是一种交际表达的形式,那是真正讲礼轻的,不得不送又不能大送,所以喜欢送一个小本或一支小笔或者送个小刀,诸如此类。所以,在西方国家跟人们打交道时想要收取得他的厚礼,是没戏的。要真有人给你送大礼,那反而就麻烦了。我们有时候送东西喜欢送手帕,尤其像江浙地区那种手绘、真丝的或者绢料的手帕很不错。在日本的话,过年时也有送毛巾的习惯,这是日本的一个传统年俗。但是在一些国家,在拉丁语系的一些国家,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不能送手帕。送手帕就是诀别,表示这辈子不能再见了,供对方哭泣的时候擦眼泪用的。所以,地方习俗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惯,这一点必须要注意。

[案例9]我们中国人走亲访友去串门,首选的一个时间就是节假日,喜欢三五好友聚一聚,喜欢登门拜访。但是在很多国家,包括日本和欧美,不大喜欢节假日接待来访的客人。为什么?在他们眼里,节假日是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是自我休息、自我放松、自我陶醉的私人时间。如果节假日到别人家里去拜访的话,有干扰个人休息、侵害别人私生活的嫌疑,是不尊重别人。

[案例10]我要请你吃饭,我是老师,我请你到我家去,我还特别强调我是请你吃饭,或者有时候我会说得具体一点,比如请你和你男朋友吃饭,要么你来,要么你跟你男朋友来。而有的地方不一样,有些国家有些地区,你请张三一个人吃饭他会带一群人来。他认为带一群人来是对你够朋友,有那么多人来吃你的饭,你多有面子呀。他认为他为你牵针引线,修路搭桥,他替你介绍朋友。所以,跟他打交道,你准备了五个人的位置,却来了五十人,你侍侯不起。所以,如果你不了解国际交往中的一些地方习俗,可能就会遇上麻烦。

由此可见,礼仪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荀子:“礼者,养也,仪者,规也。”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这里我从衣食住行角度谈礼议!

现在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有数不胜数的民族,有几十亿人口。礼仪和习俗因人因地而异。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何况那些居住在不同国家、分属不同民族、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了,礼仪和习俗都是不同的。比如我们中国人喜欢灌酒,说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吐血”。一些地方,有同志明讲不把客人喝倒了,觉得对不起客人。这在很多外国朋友看来,在很多国家很多民族看来,这是有强迫的意思,而且给人不务正业之感;又如你是个女孩子,我要是跟你说话,没有外人在场无所谓。假如有外人在场,我要是压低声音跟女孩子说行吗?不行啊,要高声去讲。“我跟你说件事”(大声)。否则,人家认为是有猫腻的,见不得阳光。再如国际交往赠送礼品一般是带有包装的。如果带有包装的话,这个礼品在国际交流场合,不管是他送给我的,还是我送给他的,都是要当着外国友人的面当场打开来看的。

鉴于此,我们今天讲的是现行的通用的礼仪。

一,衣与礼仪

(一)非正式场合

《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二)正式场合

1,喜庆欢乐的场合

比如庆祝会、联欢会、生日、婚礼、聚会等。这时的穿着要跟人们高兴、快乐、兴奋的情绪协调,女士可以穿得色彩鲜艳、丰富一些,款式也可以新颖一些,以烘托活跃欢快气氛。太深沉的色彩或太古板的款式都不太适合。男士可以穿着像白色或其它浅色西装、花色漂亮醒目的领带,以表现出轻松愉快的心情。

2,隆重庄严的场合

比如开幕闭幕式、签字仪式、剪彩仪式、出席重要的或高层次会议、重要的会见活动、新闻发布会等,这些场合,要特别注意个人的公众形象和媒介形象,注意仪表,衬托隆重庄严的气氛,所以不能穿得太随便。女士不要花里胡哨、随随便便,可以穿上套装或较为端庄的连衣裙,体现职业女士的正规场合的风范。男士要西装革履,正规、配套、整齐、洁净、一丝不苟。甚至有人提出了穿西装时要遵守“三一定律”什么是“三一定律”呢?它是指穿西装时,身上有些要害的部分要同一颜色,鞋子、腰带、公文包应该是一个颜色。正装西装应该是深色的,衬衫应该是白色的。打领带也有讲究,图案不能太花。穿鞋子也有讲究,要穿深色皮鞋,最好是黑色的系带的皮鞋。还有,男士穿双排扣西装,要随时扣上扣子。穿单排扣西装与人见面握手或起身讲话时,要扣上第一个扣子以示礼貌。穿三个扣子的西装,第三个扣子可以不扣。

3,华丽高雅的场合

这类场合多半是晚上举办的正式社交活动,如正式宴会、酒会、招待会、舞会、音乐会等。这时,女士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显示出女士独有的美好气质和修养。可以穿连衣长裙、套裙,面料要华丽、质地要好,色彩应单纯。可以有花边装饰,或用胸针、项链、耳环加以点缀。式样简洁的裙装,更能体现一种超俗的美。但要记住,你不是参加私人的社交聚会,而是以工作身份参加的与工作有关联的活动,所以,太艳丽、闪烁不定、过于袒胸露背的衣裙都不适合这时候穿,它会完全淹没你的职业身份。男士穿着深色西装,就可以了。

4,悲伤肃穆的场合

比如吊唁活动、葬礼。到这种场合来的人,应该抱着沉痛的心情、肃穆的情绪。所以,在着装上应该避免突出个性,而是将自我的个性揉进这种特殊场合的氛围中。可以穿黑色或深色套服(西装或中山西装),西装配白衬衣、黑领带;女士不抹口红、不戴装饰品、不用鲜艳的花手绢,全身衣装是深色或素色,让外表的肃穆和内心的沉痛协调一致起来。

着装有时候影响工作,下面的案例就是证明:

[案例11]一位时装大师发现一位财税专家在着装方面有明显的缺憾:她26岁,身高147厘米、体重43公斤,看起来机敏可爱,喜爱着童装,象个16岁的小女孩,其外表与她所从事的工作相距甚远,所以客户对于她所提出的建议缺少安全感、依赖感,所以她难以实现她的创意。时装大师建议她用服装来强调出学者专家的气势,用深色的套装,对比色的上衣、丝巾、镶边帽子来搭配,甚至戴上带黑边的眼镜。女财税专家照办了,结果,客户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很快,她成为公司的董事之一。

[案例12]一位女推销员在美国北部工作,一直都穿着深色套装,提着一个男性化的公文包。后来她调到阳光普照的南加州,她仍然以同样的装束去推销商品,结果成绩不够理想。后来她改穿色彩淡的套装和洋装,换一个女性化一点的皮包,使自己有亲切感,着装的这一变化,使她的业绩提高了25%。

,食与礼仪

吃饭同样是个要讲究的问题,先看下下面的案例吧:

[ 案例13]中国人吃饭,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人吃饭的习惯是先吃饭,后喝汤;西餐则不同,西餐是要先喝汤后吃饭。你说谁对?其实是无所谓对与错。再比如,餐桌上放筷子,这是东方国家的习惯,中国人用筷子,韩国人、朝鲜人用筷子,日本人用筷子,但西方人用刀叉。

[案例14]如果我们国际交往经验丰富的话,就会发现,“外外”也是有别的,即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做法。阿拉伯国家喜食羊肉,欧美国家喜食牛肉,中国人相对而言吃猪肉的人比较多一些。而在印度,信印度教的人不吃牛肉,甚至不吃任何肉,吃食素。

[案例15]在希特勒举行的一次宴会上,一位中国使节按照在国内进西餐的习惯,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这种做法极不礼貌,仿佛是责备刀叉不干净。希特勒一见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将全体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换过,使那位中国使节窘迫难堪。

[案例16]李鸿章出使德国时出的洋相。李鸿章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他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用的水端起来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虚实,为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

[案例17]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有一个讲究,筷子在餐桌上是要竖放的。餐桌的筷子都是竖放的,竖放是吃饭之前的做法和进食中间的做法,不能横放,把筷子横放就有吃完送客的意味。比如,如果我请你吃饭,我有点烦了或者我吃饱了或者我有事,想请你走了,我把筷子这样一横就行了。但在日本,筷子是横放的。再比如我们有个传统做法,这个筷子是不能在碗上随便插的,不吉利。

(一)中餐

1,家宴

家庭聚会一般是要按照辈份高低、年龄大小来排序的。也就是说,不论谁请客,辈份最高或年龄最长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门口的显要位置;接下来可按辈份或年龄依次左右地排列。如果是长辈请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负责做好各项招待如果是晚辈请客,请客者会自然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2,便宴

朋友、同学、战友等聚会一般来讲是谁请客谁坐在面向门口的位置,也叫“坐东”或“庄主”,有时庄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让给职位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余的要可以按年龄大小依次一左一右列,因为都是朋友,所以有时也不计较这些,谁坐哪儿都无关紧要,但庄主的位置别人是不会去坐的。

3,宴请

我们中国以古代哲学思想阴阳观为基础,从光的明暗出发,认识到左方为东,属阳,右方为西,属阴,形成了方位体系里以“左为上”的特有文化现象。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 敬上崇中, 面朝大门为尊”。老子说过:“吉事尚左。”“君子居则贵左。”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有关这一点,可以从《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的描写中找到佐证。若是圆桌,则面南正中为首席,左手边依次为2 4 6 ……右手边依次为3 5 7 ……直至汇合。如果不是坐南朝北, 则以面朝大门为尊。

一般而言, 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左高右低:当两人一同并排就座时,通常以左为上座,以右为下座。中座为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 面门为上:倘若用餐时,有人面对正门而坐,有人背对正门而坐,依照礼仪惯例则应以面对正门者为上坐,以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西方以右为尊!

为什么东方以左为尊而西方以右为尊呢?其实都是以日出方为尊,日出东方和西方正好相反,东方是左边西方是右边。

现行通用排座次原则:A,面门为上B,居中为上C,以右为上D,以远为上

一般座次安排的方法:

1)方桌用中式。一般适用于用方桌的传统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用。

2)圆桌分情形

A,主席式。一般适用于来宾是主人的上级领导或长辈以及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和一家人在一起时用。

B,主陪式。一般适用于来宾不是主客的领导或长辈时用。

C,并列式。一般适用于来宾和主人地位平等,不是主人的领导和长辈时用。

D,相对式。一般适用于来宾和主人及陪客人地位平等时用。

E,交叉式。一般适用于来宾和主人地位平等,不是主人的领导或长辈时用。

席上敬酒同样有讲究:

[ 案例18]在多数西方国家里,与人“干杯”时,将酒杯举得高于对方的杯子方为得体。此种做法,与我们国人的普遍做法正好相反。

下面是有人总结的酒场上的18种规矩:

1,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2,韬光养晦,切不可一上酒桌就猛喝。

3,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4,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5,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6,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7,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的人拦下。

8,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9,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敬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10,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人家干嘛要喝你的酒?

11,桌面上不谈工作,喝好了,事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都有数,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12,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13,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14,最后一定还有一个圆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着。

15,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指手划脚,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厕所去,没人拦你。

16,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

17,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面子,不管领导怎么喝,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18,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关怀备至。

(二)西餐

在应酬时吃西餐要懂吃西餐的方法,在掌握以下常识:

l.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2.餐巾应铺在膝上。如果餐巾较大,应双叠放在腿上;如果较小,可以全部打开。餐巾虽然也可以围在颈上或系在胸前,但显得不大方,所以最好不这样做。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可过于向前倾斜,也不要把两臂横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边的客人。

4.使用刀叉时,应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时,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时,不要将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吃面条时,可以用叉卷起来吃,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应将刀叉呈“八”字形放在盘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5.取面包应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黄油应用黄油刀,而不要用刀子。黄油取出要放在旁边的小碟里,不要直接往面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面包,也不要把整片面包涂上黄油,而应该一次扯下一小块,吃一块涂一块。

6.吃色拉时只能用叉子。应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时也上了面包、饼干的话,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块面包或饼干,帮着把色拉推上叉子。

7.吃鱼时可以用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已经人口的肉骨或鱼刺,不要直接吐入盘中,而要用叉接住后轻轻放人盘中,或者尽可能不引入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盘子的边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应先吐在手心里,再放入盘中。

8.要喝水时,应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冲嘴里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时,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9.进餐时不要将碗碟揣起来。喝汤可以将盘子倾斜,然后用汤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汤匙放在杯子里。

10.吃饭,特别是喝汤,不要发出响声。咀嚼时应该闭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12.在饭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东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应用餐巾将嘴遮住,最好等没有别人在场时再取出。

13.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应该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谈。但是在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应咽下口中食物后再回答。谈话时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着刀叉在空中摇晃。

14.在餐桌上,一般食物都应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萝卜、青果、水果、干点心、干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鸡腿和面包等可以用手拿。

15.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边,就不要取,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实在不喜欢吃某种菜,也可以说:“谢谢你,不要了。”

16.当女主人要为你添菜时。你可以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传递给她或者交给服务员。如果她不问你,你就不能主动要求添菜,那样做很不礼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面包、黄油、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应待女主人提议方可取食。大家轮流取食品时,男客人应请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问她是否愿意让你代取一些。进餐时,不能越过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种东西时,应在别人背后传递。

18.用餐毕,客人应等女主人从座位上站起后,再一起随着离席。在进餐中或宴会结束前离席都不礼貌。起立后,男宾应帮助妇女把椅子归回原处。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好,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住与礼仪

(一)登记入住的礼仪

外出旅行要提前预订饭店,这是礼仪,既方便自己,又利于饭店的管理,到达了目的地之后,有备而来的你就可以直奔预约好的饭店,进入大堂后,首先应该到前台登记,如果你带了大量的行李,门童会帮助你搬运行李,你可以礼貌地谢过之后就去登记入住。如果前面有正在登记的顾客,那你应该静静地按顺序等候.与其他客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等待,不要贴得太近,虽然不必排成一队,也不能乱站乱挤或采取任性无理的态度。 入住饭店要出示身份证或其他证件,例如结婚证或护照等。在登完记并拿到钥匙之后,你就可以乘电梯去房间了,乘电梯时;能够主动为后来的客人扶住门,中途下电梯前,自己按下关门的按钮。尽量减少给别人带来麻烦。

(二)投宿民宅的礼仪

俗语说,客随主便,虽说你们之间是一种商业化,服务化的关系,但是,对主人的尊重会为你赢来他们对你的尊重和更好的服务。注意公共卫生,不要违反正常的作息时间,这会给主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感激,如果有时间和主人聊聊天,或者参与到他们的劳动中,相信你可以体会到人与人交往的乐趣,更能增加对当地民风民俗地了解,还会成为你旅游生活中一笔不小的收获!

(三)客房的礼仪

虽然打扫客房是服务员的工作,但是也不能因为有人代劳就不注重保持清洁卫生,废弃物要扔到垃圾筐里.东西尽量摆放得整齐有序。在洗手间,不要把水弄得整个洗台到处都是。 如果你要连续住上几天,你可以留一张纸条给客房服务员,告诉他们,床单和牙刷不必每天都换,牙膏和洗发水也可以等用完了再换新的,这样的客人一定会受到饭店的尊重和欢迎。千万不要把现金或贵重的物品放在房间里,要把它放在前台的保险箱里。房间里的保险箱要设定密码,否则是不保险的。 有人敲门时,除非这人说明身份,否则不要开门。 电视的音量要适中,更不可太早或太晚开电视,注意不要影响别人的休息。在房间用餐完毕,要用餐巾纸将碗,碟擦干净,放在客房外的过道上,方便服务人员收拾。

(四)离店的礼仪

结帐离店是你和饭店的最后一次接触了,怎么样才能给人留下一个完美的最后的印象呢?在准备走之前,可以先给前台打个电话通告一声,如果行李很多,就可以请他们安排一个人来帮你提行李。别想当然地认为可以从饭店拿走毛巾、睡衣或其他物品,饭店对物品的管理非常严格,这会导致令你尴尬的局面,而且到最后要为此付款。如果你想要些纪念品的话,可以到饭店的商店里看看。如果不小心弄坏了饭店的物品,不要隐瞒抵赖,要勇于承担责任,加以赔付。 结完帐,礼貌地致谢,道别。

,行与礼仪

行进来往,应注意礼仪,如此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一)行进徒步

来往行进,看似轻松,却有其社会伦常与基本仪态,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长幼有序,才能造就祥和社会,让生活充满温馨安定。

1,行之尊卑:

1)靠近马路人行道行走,一男一女共行,男士应走在靠近马路边。

2)二男一女同行,女士居中被保护。二女一男则男士走在外侧靠马路边。

3)如在廊道行进,男女二人同行,以男左女右为基本。

4)男士三人同行,以中间为尊,右为次,左边为辅。

5)以前位为尊,后位为辅,右边为大,左边为辅。

2,行进礼仪:

1)行经黑暗或危险地带,男士要帮助老弱妇孺。

2)行进中男士应帮女士及长者提重物。但不用帮忙提皮包。

3)上下楼梯,把靠近扶手侧,让给长者及足穿高跟鞋之妇女行走。

4)在公共场合,男士应帮女士推开大门,让女士先行入

5)进入电影院,或欣赏表演场合,男士持票先行,方便验票及引导女士寻觅座位。

6)男士引导女士同行,在转弯处应伸出手掌示意方向。

7)男士与女士或长辈,迎面擦身而过,即将接触时,应往右侧退让一步,让对方先行通过。

8)走路时勿摇头晃脑,或抖动肩膀。

9)边走边吃非但不雅观,而且会让食物掉满地,所以应避免。

10)不要随地吐痰或乱纸屑垃圾。

11)不可呼朋引伴,一字排开在马路上行走,会影响人行进空间。

12)如赶时间,需超越前行的人,应说声“对不起!请借过”,然后由侧边绕行,不可用手肘顶人硬闯。

13)马路如虎口,不可在斑马线上慢条斯理散步,或边走边打手机

14)红绿灯是维持交通秩序的工具,不是仅供参考用,行经人车稀少地段,也应遵守,否则出了狀況,可会遗憾终生。

15)遇见迷路之老弱幼童,应予协助护送回家,或送给警察。

(二) 搭乘交通工具礼节:

交通工具种类繁多,随着科技的发达,让许多社会人士可以缩短办公时间,并且带动社会的繁荣,但无论这些代步的工具多么先进,其搭乘礼节,依旧不可废,不同的车种,就有不一样的坐次安排,身处社会,不可不知。

2,搭乘礼节:

1)遵守交通规则,勿乱鸣喇叭制造噪音。红绿灯是为了维护行车秩序与安全而设,应遵守。

2)男士应礼让女士,帮女士拉开车门,让女士先上车,下车时则男士先下车,帮女士拉开车门,协助女士下车。对长辈也应如此礼让,并且用手掌顶在车顶处,防备长辈撑起身体时,不小心撞到头顶。

3)车子行进中,勿与驾驶谈话,妨碍行车安全。

4)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可把行李放在座位上,占用人位置。

5)在公共汽车上不可斜躺或卧在位子上,妨碍他人入座。

6)人数众多,应排队上车,不可争先恐后。

7)在冷气车上,勿打开车窗,影响车内温度。

8)在车上勿吸烟,造成空气不顺畅。

9)在车上勿高声喧哗,或尖声喊,影响驾驶人员情绪。

10)头、手勿伸出车外,以免发生危险。

11)烟蒂、纸屑、空罐子,勿由车窗出,造成后面来车的视线受阻或受惊吓而产生危险,更会污染环境整齐。

2,座次安排:

1)小轿车:

A,司机开车,则以右后方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为第3,驾驶座前座右侧为末,在驾驶座旁边的人需先下车帮主宾开车门。

B,主人开车,驾驶座旁为首位,右后方为次位,左后方为第3,中间为末位。

C,主人夫妇及客人夫妇共乘,则女主人坐在男主人的驾驶座旁边,男主宾坐在右后方,女主宾则坐在左后方。注意后座的男主宾,要为自己的太太服务,帮忙拉开车门,方便自己的夫人上下车。

D,主人如驾车搭主宾夫妇,应邀请男主宾坐前座,主宾夫人则坐右后座位。

E,主人开车,搭载一位来宾,则来宾应坐在驾驶座旁边,切勿不明主末,一头钻进后座,把主人当成司机。

F,与人同车,中途右前座之主宾下车,则坐在右后座之客人应下车改坐前座,才不会让主人变成司机驾驶员。

三排座车同样要看谁开车来定座位

2)小型旅行车:

A,九人座小巴士,以靠近后座中段侧门开启处车门边为首位,此座位上下起落最方便。

B,依序由右往左,再来后排座次为辅。

C,司机驾驶座前排右侧为年龄、辈份最小的,需要先下车帮后座来宾拉开车门。

3)中型及大型巴士:

中型十几人座及大型游览巴士,都是以司机座位后第一右侧为首位,依序由右往左,再到第二排、第三排,依序推算。

4)吉普车:

吉普车以前座右方为尊位,后座右侧次之,左后侧为辅,因为后座上下起落须躬身钻进去,相当不便,所以不可让主宾坐后座。

上下楼梯和出入房门也有学问:1、上下楼梯。上下楼梯一般而言,宜单行行进,以前方为上(因为楼道通常比较窄,并排行会阻塞交通,是没有教养的标志,没有特殊原因,应靠右侧单行行进,让客人或领导走在前面,把选择前进方向的权利让给客人或领导。特殊原因就是需要引路,这种情况下客人在后)。但男女同行时,上下楼宜令女士居后。2、出入房门。 没有特殊原因,出入房门的标准做法是位高者先进或先出房门。但是如果情况特殊的话,比如需要引导,室内灯光昏暗,男士和女士两个人单独进入房间,那么标准的做法是,陪同接待人员先进,为客人开灯,开门,出的时候,也是陪同接待人员先出,为客人拉门导引。

五,其它礼仪

(一)接待礼仪

1,迎接

[案例19]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倒履相迎”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蔡邕,他是蔡文姬的父亲,文史、辞赋、音乐、天文无不精通,官任皇室,右中郎将,人称“人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但他从不摆架子,从不傲慢,很善于和人交往,好朋友很多。有一次,他的好友王粲来拜访,正逢蔡邕睡午觉。家人告诉他王粲来到门外,蔡邕听到后,迅速起身跳下床,急急忙忙踏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踏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踏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踏着。当王粲看到蔡先生是这么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由此便有了“倒履相迎”之说,借以比喻对朋友的热情与诚意。

[案例20] 19531月,杜勒斯出任美国国务卿,一直推行反共政策。作为美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团长,他在制定与会方针时,特别强调要孤立和打击中国代表团,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接触,包括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在会议期间,虽然难免有尖锐的交锋,但会里会外的礼节还是讲究的。杜勒斯会议开始刚一个星期便打道回府,由副国务卿史密斯留下应付门面。718会议休息期间,大家来到休息厅闲谈。这时,史密斯主动来到担任周恩来翻译的浦寿昌跟前交谈。周恩来看到后,走过来跟他打招呼,并向他伸过手去。史密斯大概是碍于杜勒斯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的规矩,没好作表示。这当然有失风度和外交礼仪。对此,史密斯感到非常难堪。于是在周恩来过去跟法国外长交谈时,史密斯很不好意思地凑上来,插话道:“每次我走近周恩来先生,记者就会说我和周恩来先生握手了。”周恩来答道:“我已经伸出手来了。”史密斯赶紧辩解:“我刚才一手拿香烟,一手拿杯子,下回我会伸得比您快。”周恩来淡淡一笑,没予理会。第二天,日内瓦会议结束。各国代表团来到休息室相互道别。史密斯也来了。当周恩来走进休息室的时候,史密斯赶紧上来搭话,并伸出右手握住周恩来的左臂。这样,即没有破了杜勒斯不准跟中国人握手的规矩,又弥补了昨天的失礼。

1,迎接

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谊、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迎接,是给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工作。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为下一步深入接触打下了基础。迎接客人要有周密的布署,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对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了解对方到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解释。

(二)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来迎接,内心必定感到非常高兴,若迎接来迟,必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阴影,事后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消除这种失职和不守信誉的印象。

(三)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有名片,可送予对方。

2,请座。客人来访要合理安排,礼貌请座。

3,介绍

介绍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位低者介绍给位尊者,年轻的介绍给年长者,客人介绍给主人。

2.)介绍时要等女士先伸手,男士才能与之握手;年长者先伸手,年轻者才能与之握手;位尊者先伸手,位低者才能与之握手。

3.)握手时,两眼正视对方面带笑容。握手不可太用力也不可都不用力。

4.)握手时,男士以脱去手套为原则。女士可带手套与人握手,但与位尊者或年长者握手,然以脱去手套为宜。

5.见面如需行拥抱亲脸礼,则先亲右脸颊再亲左脸颊。

( 6)介绍时,如对方递交名片,则要回送名片,如无名片可交换,宜当面致歉。交际场合中,最好备有名片交换,以便扩大人际关系。

4,沏茶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沏茶是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5,交谈。

交谈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A.要主动争取与宾客交谈,与人交谈时,宜先自我介绍。与多人交谈时,勿任意插话。

B.与人交谈,得知对方为校友,宜称对方为学长学姐,勿因自己年长而叫对方为学弟。

C.与人交谈,勿自吹自擂,滔滔不绝,你来我往要互动。多说对方优点,双方交谈才会顺利进行。对人多说好话,总不吃亏。

D.与人交谈,手不宜插入口袋,更不可以嚼口香糖或槟榔,也不可带墨镜与人谈话。

E.与人交谈,要面带笑容,和颜悦色。

F.与人交谈,不可贸然问年龄、薪资及婚姻等个人隐私问题。

(二)会务礼仪

1,单位会

单位会座位安排要讲座次

2,洽谈会

[案例21]小刘的公司应邀参加一个研讨会,该次研讨会邀请了很多商界知名人士以及新闻界人士参加。老总特别安排小刘和他一道去参加,同时也让小刘见识见识大场面。小刘早上睡过了头,等他赶到,会议已经进行了二十分钟。他急急忙忙推开了会议室的门,吱”的一声脆响,他一下子成了会场上的焦点。刚坐下不到五分钟,肃静的会场上又响起了摇篮曲,是谁在播放音乐?原来是小刘的手机响了!这下子,小刘可成了全会场的名星……没过多久,听说小刘已经另谋高就了。

洽谈会是重要的活动。一个成功的洽谈会,是既要讲谋略,更要讲礼仪的。

1.洽谈会的礼仪性准备。安排或准备洽谈会时,应当注重自己的仪表,预备好洽谈的场所、布置好洽谈的座次,并且以此来显示对于洽谈的郑重其事和对于洽谈对象的尊重。洽谈会是单位和单位之间的交往,所以应该表现的是敬业、干练、效率的形象。在仪表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如男士不准蓬头垢面,不准留胡子或留大鬓角。女士应选择端庄、素雅的发型,化淡妆。摩登或超前的发型、染彩色头发、化艳妆或使用香气浓烈的妆品,都不可以。

由于洽谈会关系大局,所以在这种场合,应该穿着正统、简约、高雅、规范的最正式的礼仪服装。男士应穿深色三件套西装和白衬衫、打素色或条纹式领带、配深色袜子和黑色系带皮鞋。女士要穿深色西装套裙和白衬衫,配肉色长统或连裤式丝袜和黑色高跟、半高跟皮鞋。

2.洽谈会的座次安排

如果担任东道主安排洽谈,一定要在各方面利用好礼仪这张“王牌”。在洽谈会的台前幕后,恰如其分地运用礼仪,迎送、款待、照顾对手,都可以赢得信赖,获得理解、尊重。

在洽谈会上,不仅应当布置好洽谈厅的环境,预备好相关的用品,而且应当特别重视礼仪性很强的座次问题。

座次问题在举行正式洽谈会时,必须予以重视。只有小规模洽谈会或预备性洽谈会,才可以不用讲究。

举行双边洽谈时,应使用长桌或椭圆形桌子,宾主应分坐在桌子两侧。桌子横放的话,应面对正门的一方为上,属于客方。桌子竖放的话,以进门的方向为准,右侧为上,属于客方。

在进行洽谈时,各方的主谈人员在自己一方居中而坐。其余人员则应遵循右高左低的原则,依照职位的高低自近而远地分别在主谈人员的两侧就坐。如果有翻译,可以安排就坐在主谈人员的右边。

举行多边洽谈时,为了避免失礼,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要以圆桌为洽谈桌来举行“圆桌会议”。这样一来,尊卑的界限就被淡化了。

即便如此,在具体就坐时,仍然讲究各方的与会人员尽量同时入场,同时就坐。最起码主方人员不要在客方人员之前就坐。

3,大型会礼仪

大型会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主席台必须排座次、放座次牌,以便领导同志对号入座,避免上台之后互相谦让。

2)主席台座次排列,领导为单数时,主要领导居中,2号领导在1号领导左手位置,3号领导在1号领导右手位置;领导为偶数时,12号领导同时居中,2号领导依然在1号领导左手位置,3号领导依然在1号领导右手位置。

3) 几个机关的领导人同时上主席台,通常按机关排列次序排列。可灵活掌握,不生搬硬套。如对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可适当往前排,而对一些较年轻的领导同志,可适当往后排。另外,对邀请的上级单位或兄弟单位的来宾,也不一定非得按职务高低来排,通常掌握的原则是:上级单位或同级单位的来宾,其实际职务略低 于主人一方领导的,可安排在主席台适当位置就座。这样,既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又使主客都感到较为得体。

4)对上主席台的领导同志能否届时出席会议,在开会前务必逐一落实。领导同志到会场后,要安排在休息室稍候,再逐一核实,并告之上台后所坐方位。如主席台人数很多,还应准备座位图。如有临时变化,应及时调整座次、座次牌,防止主席台上出现座次牌差错或领导空缺。还要注意认真填写座次牌,谨防错别字出现。

大型会议:应考虑到主席台、主持人、发言人位次。

主席台排列原则: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两侧;三是左侧高于右侧(国际会议、商务活动会议是右侧高于左侧)。

主持人:可在前排正中,亦可居于前排最右侧。

发言席:一般可设于主席台正前方,或者在右前方。

小型会议:与大型会议基本相同。要尽量兼顾中间为上,左为上和离门远者为上三个原则。

礼 仪 常 识

1.搭飞机、参加演奏会、重要会议或演讲会时要记得关掉手机。

2.球场观看高尔夫时,当选手在击球或是开球时,均要关掉手机,也不可高声谈话或喊叫。

3.拜访朋友要先约定时间与地点,不宜随便串门子。拜访或赴宴不可迟到或早到太多。

4.晚辈要主动表示前往拜会长辈,不宜随便叫长辈来玩。长辈表示来访时,不宜拒绝。

5.应酬场合,不随便找人拍照。

6.参加亲友聚会,记得带合适礼物相送。

7.打电话要先报自己姓名,长话短说。

8.参加正式舞会时,要主动邀请邻近的女士共舞,惟须注意礼节。原则上是邀请朋友的女伴共舞,不认识者最好不要贸然邀请。

9.公共场合讲手机,声音放低,不干扰别人。

总之,礼仪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学习礼仪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归结起来大致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学习礼仪有助于人际间的交往,使人们和睦相处;其次,学习礼仪有助于人们增强自信心,自如地工作和生活;其三,学习礼仪有助于人们注重仪表,受人欢迎和尊重;其四,学习礼仪有助于人们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习俗,为事业赢得更多的利益;最后,学习礼仪还有助于人们重视礼宾工作,自觉遵守礼仪的基本原则,更好地维护集体和自身的尊严,增强集体和自身的魅力,增加集体和自身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位次礼仪
酒杯中的相处之道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做一个优雅的女子)
女下属与领导外地出差,刚上车就被领导骂,因为不会“坐”?乘车礼仪你知道多少?
坐车礼仪
会议宴席座次安排及礼仪规范(领导干部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