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将编制韧性城市专项规划 谋划建设一批“平急两用”项目

  12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专场。从会上获悉,北京将编制“北京市韧性城市专项规划”,同时,围绕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物流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旅居以及多功能公共服务设施等5类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平急两用”项目,做好应急能力储备。

  提升城市韧性将有规划指引

  “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安全发展的新范式。”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介绍,2021年北京发布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空间韧性、工程韧性、管理韧性和社会韧性4个维度明确了78类任务分工。2022年4月,成立“市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对韧性城市建设作出顶层设计。

  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本市还将编制“北京市韧性城市专项规划”,明确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应急体系建设、社会韧性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突出中长期实施策略,为提升城市韧性提供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引。此外,从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升城市生命线韧性、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分级分类明确2024年重点项目,确保韧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持续提升首都城市韧性。

  增强“城市生命线”系统韧性

  “城市生命线”的韧性是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如刚介绍了一组数据。

  截至目前,全市发电总装机达到1364万千瓦,北京电网作为典型受端电网,外调电比例达到70%左右,500千伏外送通道达到13条,输电能力3400万千瓦。燃气方面,北京日输气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全市已建成城镇燃气管线3万余公里。本采暖季,北京集中供热面积约10.47亿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面积约6.79亿平方米,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

  李如刚表示,市城市管理委将不断提升城市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优质均衡性、精准适应性和智能引领性,通过建立多源多向、能力充足、调度灵活、安全高效的电力、燃气、供热保障体系,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生命线”韧性成果转化也有后续规划。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二级巡视员刘荣华介绍,北京正在不断完善生命线系统“一张图”,为韧性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数据底座和决策支撑。

  搭建全市“平急两用”信息平台

  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平时具备旅游、医疗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这样的“平急两用”设施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个发力方向。

  市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处处长耿森透露,北京支持平谷区先行示范和率先探索,积极创建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率先打造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样板。

  本市坚持建管结合,正在研究搭建全市“平急两用”智能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推进设施建设向能力提升转化,作为本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应急体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围绕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物流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旅居以及多功能公共服务设施等5类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平急两用”项目,做好应急能力储备。(任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晨:城市在更新与复兴中韧性发展
面对灾难,城市如何保持韧性——国际大都市为韧性城市发展规划铺路
杨涛: “后疫情时代”需要更具“韧性”的城市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停水超过24小时要组织应急供水 《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12月1日开始施行
常州市公园管理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