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木叶”》一文的教学重点: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userphoto

2024.03.19 北京

关注

我觉得,《说“木叶”》一文的教学重点除了文体阅读相关知识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内容方面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另一个是方法上的——归纳与演绎。今天先说内容方面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
其实不止是诗歌语言有暗示性,任何语言都有暗示性。比如,我在教《雷雨》的时候,让学生表演剧本。有一位同学饰演周萍。我发现,他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尖声尖语的,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周萍不是女的吗?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见有一个“萍”字,误以为周萍是女生了。你看,这个萍字也有暗示性。再比如,我问学生,煤气罐是不是危险品,大多数同学都说是;而当我问,空煤气罐是不是危险品,很多同学就认为不是了。这个“空”字给了学生某种暗示,让他们误以为它是安全的,“空”字也有暗示性。
这里我们会发现,语言的暗示性是借助联想来实现的。“萍”字经常用于女性名字,所以,学生看到“周萍”时,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是女性。同理,“空”字的日常含义接近于“没有”,当学生看到“空煤气罐”几个字时,就联想到一个空空如也的罐子,于是理所应当地认为,空空如也的罐子自然是安全的。
“木叶”这一意象所产生的暗示性也是由文字上的联想来的。比如,原文中提到: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再比如: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由此可见,所谓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或者直接说语言的暗示性,是读者由这个字词的平常含义联想得来的。讲清这个问题,或许对于学生理解老杜“落木”意象有一定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述百练:说“木叶”/莫道“落叶”是寻常
说木叶教案
落木(文学)
7说“木叶”
张飞《说“木叶”》市级公开课教案 – 仰望语文的星空
[转载]必修五《说木叶》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