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干边研|多重挑战背景下,如何 提升内审履职能力
一、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新发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和要求,同时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内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妥善处理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内部审计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
内部审计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事后审计,发现和提供的问题信息有较大的的滞后性,如何提供更为预见性的信息是摆在内审组织面前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新兴风险层出不穷、发展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内审如何实现事后审计前移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切实做到防未病。
(二)董事会要内部审计有更高站位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审部门,在企业价值链或生产价值的过程中处于哪个环节,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评判自身价值的关键因素。在新阶段,公司承载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更为丰富,董事会希望内部审计能更多的开展经营管理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合规审计,审计发现不能总是停留在操作层面,需要将关注点转移到支持企业战略和目标上来,所揭示的风险、提的建议能够带来不同的管理视角。
(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越加复杂
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多种多样,而且有时候面临的困难又很具体,因而随着风险发生转化,企业发展转型,客户期望也发生了变化,希望内部审计可以协助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帮助发现流程缺陷、建议更有针对性,以及在检查和评价时能够考虑其所处的具体经营环境和历史境遇,甚至客户有时候会提出部分项目或功能是否可由外审或其他部门所替代。
二、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内审发展转型核心理念的必要性
诚如前文所述,内部审计要积极应对内审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更要在新时代落实好国家和企业董事会及管理层对内审在新阶段的重要任务,帮组织防风险、保安全,又帮组织抓机遇、促发展,实现更为安全,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核心理念,进行改革转型。
(一)内部审计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在新时代和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健康运行必不可少的一个内生部门,从诞生起就肩负着确保组织安全运转、推动组织健康发展的神圣使命。因此,内部审计要履行好自身职责,必须尽其所能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践行统筹发展和安全。
(二)内部审计职能重新定位所需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及我国审计署对内部审计有过明确的定义,即“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是监督,其次才是评价和建议,是监督为主的内部审计。不得不承认,在大多数实操中,内部审计监督过于看重和依赖监督功能的发挥,导致部分审计人员不重视公司的发展,把自己推向被审计对象的对立面,在评价和建议的时候思虑不周全,为提升履职能力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当前已经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只有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进行转型,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三)内部审计价值重塑必然
进入十四五时期,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增强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相统一,与国计民生领域密切相关的保险公司,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018年5月23日,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四项关键能力“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内审人员要将提升四项技能与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紧密结合,立足项目,摸清现状,充分调研,既善于发现问题,又善于推动发展,从而重塑内部审计价值。
三、处理好五对关系,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
新阶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内部审计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下推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履职,促进内部审计更符合企业新时代发展要求,就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对关系。
(一)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内部审计不仅要履行好监督职责,还要服务于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服务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和内控水平的提高。内审人员要不仅要有发现问题的基本功,还要锻炼揭示系统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能力,更要培养善于提出真正对企业有价值管理建议的本领。
(二)处理好无心犯错和有意违规的关系
对于内审人员来说,必须实事求是的把问题查清查透,提高职业判断力,正确区分责任人出于公心还是源于私利,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过,是捍卫原则还是破坏程序,是探索性的失误和错误,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深层次剖析问题的根源,辩证的看待和分析问题,审慎作出审计结论。
(三)处理好发现问题与整改追踪的关系
整改是内部审计闭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审计整改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大多数内审人员来说投入发现问题的精力要远高于整改追踪,对于整改效果不佳、部分问题屡查履犯、整改动作不到位等缺乏足够重视。今后内审人员既要能查出问题,又要想办法督促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还要统一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整改标准界定是否科学、整改成效机制运用是否健全、整改追踪力度是否适当等。
(四)处理好技术运用与人员培养的关系
审计软件和大数据平台等技术工具的运用,促进了审计检查手段的革新,扩大了审计覆盖面,延展了审计内容,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财务数据及关联方和第三方通报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审计重点的针对性。但技术工具最终还是由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平台和审计模型的建设是审计人员思想的结晶。所以,内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项目是否顺利完成,内审部门要花力气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作风硬朗、思想活跃的队伍。
(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内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属于提供高价值的服务工种,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各项准则、流程、方法、职业判断都是经过无数内审前辈积累总结出来的,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如果不加以继承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经验也会流失,因此内审部门要做好“传帮带”。同时,内审人员还要根据发展趋势和新阶段对内审的要求,深入做分析研究,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在定位、制度、方法、工具和项目实施模式等方面积极思考,创新实践。
四、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内审履职能力的路径
新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核心理念,在发展和安全两个方面同时发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确保发展和安全落地生根,才能真正提高内审履职能力。
(一)转变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要贯彻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首先要制定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审计理念。一是内审部门要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发展方向,赋予新内涵,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经转变为“管理+效益”,将内部审计的着眼点放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加企业价值上来,重新评估内部审计任务清单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既纠错防弊,又优化内控,还要成为战略和价值咨询顾问。二是内审部门要主动求变、丰富审计内容,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角度出发提高审计层次,从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立项,重点关注上级重大决策贯彻情况、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情况、公司治理严谨性和内控有效性、重要经营行为合规性等。同时,把审计重点从查找问题向调查了解、分析研究等方面转移,即围绕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真实性、内控有效性、行为合规性、决策科学性、结果效益性”开展审计。三是用心用力做好审计人员观念的更新与思想的转变,只有审计人员真正意识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对内审价值的战略意义,意识到内部审计不能仅限于检查发现问题,更要帮助企业发展、提升效益,保障公司整体战略的达成,内部审计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二)重构风险识别体系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风险更趋复杂化、多元化、隐蔽性、传染性,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告别过去就合规去识别和评估风险,围绕发展和安全参与全面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识别体系,指导审计人员围绕发展和安全这个核心去开展项目,履行审计职责。首先,需要围绕发展和安全定义风险类别,如可分为政策法律与行政检查(处罚)风险、司法关注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信用风险、舆情风险、流动性风险、新技术风险、业务经营风险及竞争力风险等。其次,定义风险信号,即哪些事项的出现会对企业经营产生或即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将风险信号与风险类别对应归类。再次,界定风险严重程度,如界定为关注、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等五类,并赋予不同的分值,将不同风险类别的得分求和后,得出企业的风险总得分,再根据对应区间,判定企业所在的风险等级,进而指导审计项目实施,推动被审计单位健康发展和提升经营效率。
(三)构建经营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内部审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站在国家、行业、上级公司的视角开展检查和评价,要对公司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为此需要构建一套多维度、金字塔的分析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对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从而引导被审计对象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方式,厚筑安全发展根基。具体而言,国家层面可以从经济EC、环境EN、社会SO、员工LA、产品PR 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行业层面可以从经营效果、服务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上级公司层面可以从经营指标达成情况、落实上级决策、发展规划制定及落实情况、合规处罚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以上三个维度建立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包含了对被审计对象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有利于共同提升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科学发展的质量。
(四)利用价值树模型改变项目检查思路
价值树模型是在分析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时,将公司经营目标和核心衡量指标按照价值树逐层分解,并在关键绩效指标之间找到对应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这些指标的关键驱动流程及对应的指标。将价值树模型用于指导项目检查,有利于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结构与价值杠杆,分析问题根源和改善业绩的潜力;对影响经营关键绩效指标、关键驱动流程、关键流程绩效、关键业务单元和控制节点进行分析评价;全过程扫描式梳理价值链,即按照“体系+决策+实施+评价”的思路进行分析,了解每个环节的问题;解析被审计单位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其建立一套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针对经营管理缺陷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方案,使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高效、经济地实现经营目标。
(五)完善审计成果运用体系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促进企业增值。一是构建审计成果挖掘方法体系,也就是说努力把审计产品转化为审计成果,做好审计产出,优化审计发现定性决策机制。二是加强审计成果的分析,从发展和安全两个方面找出共性和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揭示风险,并提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建议。三是完善审计成果运用渠道,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定期与被审计对象进行沟通,开展风险信息、经营分析与交流。四是不断扩展审计范围和领域,延伸产品和服务层次,根据不同需求研发审计产品、定制产品。

(六)修订对审计人员的考评导向

一般来说,大家认为一个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得有信服力的审计发现,尤其是有重大审计发现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会有很多光环和荣誉。反之亦然,查不出问题、不会查问题的内部审计人员自然谈不上优秀。但是,随着内审发展及时代需要,一个只会查问题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一定是优秀的内审人员,或者说内审部门不能以审计发现为单一维度评价审计人员。因为,随着企业进步,内审发展和运作成熟,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再仅限于审计发现。为此,在新阶段,对内审人员的考评也应该上升到效率和效益的促进、风险管理的提高等,从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层面去改进。---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
管理干部的经营审计思考
大秦铁路: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增强国企内管干部的责任意识,依法规范国企的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马晶:以审计转型统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创一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