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利拍卖2021春拍】禹贡——古稀天子的天朝盛世
userphoto

2023.02.08 北京

关注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
“古稀天子之宝”宝玺
L:6.4×6.4cm;H:6cm
备注:
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出版: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帝后玺印谱》第六册 乾隆卷二 页九九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
“古稀天子之宝”宝玺
玺印,在中国历史上是权力的象征,天子御玺代表“皇权天授”。乾隆一生尤为重视玺印制作,一方方宝玺如同乾隆皇帝的里程碑,代表着他在不同阶段对皇权的思考和理解,勾勒出“十全老人”的深厚学养和帝王之道。
一方“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古稀天子之宝’宝玺”是乾隆七十大寿时所制,以勉励自己不可怠政,是其恪守“勤政”祖训的见证。此方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古希天子之宝”,6.5厘米见方,高6.3厘米,选用温润寿山芙蓉石微黄色章料,略带红花。钮雕云龙纹,主龙蟠伏云端,龙头朝向正对印文正面,龙睛威猛深邃。从印钮顶面俯瞰之平面图观,五爪主龙正守西北“乾”卦之位,坐北朝南,应是乾隆本人的化身。四爪小龙居东南隅,仰头西向迎合主龙构成“苍龙教子”主题。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所作《八徵耄念之宝记》曰:“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为庆祝自己七旬万寿,乾隆制作了一系列以“古稀天子之宝”为印文的玉玺。据《清代帝后宝玺印谱》的钤盖记录,共23方,其中17方为“古稀天子之宝”,6方为“古希天子之宝”,本品即为其一。
图一: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
“古稀天子之宝”宝玺(印面)
图二: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
“古稀天子之宝”宝玺(印文)
图三: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帝后玺印谱》
第六册 乾隆卷二 页九九(宝薮)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
“古稀天子之宝”宝玺
俯瞰故宫宁寿宫花园整体,会看到“花园中延绵着一条惊人的人工山脉,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山脉从西北发源后,其间或隐或现,或高大耸立,或蜿蜒曲折,由北往南直到东南隅而止”。“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条山脉的设计无疑按照风水法则,东南入地于“抑斋”旁。本件“古稀天子之宝”印钮的设计似与这条“龙脉”的布局一脉相承。
《乾隆宝薮》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可见本件“古稀天子之宝”与“宁寿宫”“犹日孜孜”为一套组玺
宁寿宫花园平面图
故宫宁寿宫花园中的禊赏亭的流杯渠
‍‍‍‍‍
‍‍‍‍‍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
“古稀天子之宝”宝玺
此玺印面减地阳文篆书“古稀天子之宝”,深刻圆劲。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造办处广木作档案中亦有“太监鄂鲁里交蝀石古稀天子之宝图章三方(懋勤殿现用)传旨着查旧匣改做盛装”的记录。此玺在钤用上多用于乾隆御笔书法。在乾隆宝薮上此玺“宝”字旁左下边缘区略有微磕,今实物亦如此。著名者如乾隆五十年作御笔《哀明陵三十韵》之引首题字“永言垂鉴”上方,正钤盖此玺,弘历在诗中评点前明兴亡之事,并叙述自己于永乐帝长陵前酌酒三爵拜祭谒陵。清兴已历百余年,与往昔的敌国今已和解,惟明亡之历史教训乾隆也要让大清子孙“永言垂鉴”,故郑重钤上此“古希天子之宝”。
1785年作 行书《哀明陵三十韵》 手卷
蜡笺水墨 北京瀚海1996.06.29 Lot0429
1785年作 行书《哀明陵三十韵》 手卷(局部)
蜡笺水墨 北京瀚海1996.06.29 Lot0429
此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太上皇宫宁寿宫中路颐和轩后层殿内西间北风窗上的【清乾隆 “归政图于此息休”贴落】上也钤盖有此宝玺,与一枚“犹日孜孜”相组。此匾为木框,面为红色洒金笺纸,上为乾隆御笔亲书的《颐和轩题句》,后落“戊申新正御题”,可知此匾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清乾隆 “归政图于此息休”贴落
墨笔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归政图于此息休”贴落(局部)
墨笔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
“古稀天子之宝”宝玺
稽诸史籍,“自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凡六帝”。但在乾隆帝看来,其中前面四君均是不足为法的,余下的元世祖忽必烈和明太祖朱元璋虽为创业之君,于国于身皆有建树,但仍不乏“礼乐政刑有未遑焉”的遗憾,而把他自己看成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于是,便镌刻了“古稀天子之宝”以纪念之,并作《古稀说》云:“余以今年登七袠,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弛乾惕。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可见此时的乾隆帝相当明智,虽自负却不自满。
清高宗撰《御制诗四集》清乾隆间内府乌丝栏写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香色缎绣《古稀说》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
“古稀天子之宝”宝玺(局部)
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年乾隆七十万寿,做碧玉交龙纽“八徵耄念之宝”“古稀天子之宝”共贮一紫檀木宝匣,宝四周分别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古稀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四十五年(1780)碧玉交龙纽
“八徵耄念之宝”“古稀天子之宝”共贮一紫檀木宝匣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四十五年(1780)碧玉交龙纽
“古稀天子之宝”
故宫博物院藏
宝四周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古稀说》
“夫由斯不自满,歉然若有所不足之意充之。以是为敬天之本,必益凛且明,勿敢或逾也。以是为法祖之规,必思继前烈,而慎聪听也。”他要做到“励慎终如始之志,以竭力敬天法祖,勤政爱民”,这才把“犹日孜孜”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透过这方“古稀天子之宝”及其产生的背景,恰好反映出乾隆帝那种壮志未泯,雄心未已,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
滑动浏览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填金王献之
《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
尽数历代帝王,对中国艺术品有着深入骨髓的热爱,且至今还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皇帝,恐怕非清高宗弘历莫属了。作为一个诗作高产的帝王,其四万余首御制诗中,对书画和玉器的题咏占了极高比例。乾隆更是将书画与玉器这二者结合,本次春拍一件【青玉填金王献之《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便是这一奇思妙想的完美产物。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填金王献之
《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
滑动浏览
王献之行草书中秋帖卷(局部)
纸本 手卷 纵27厘米 横11.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帝在养心殿度过了六十四个春秋,创立了中国皇朝时代的最后一个盛世。清代皇帝无不写得一手好字,乾隆帝亦是如此,毕生收藏和临写历代名迹,“三希堂”即是乾隆留下的最明显标志。乾隆十一年(1746),他把日常居住的养心殿西间辟出一个四平方米小室,用来贮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及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稀世之珍,并取名“三希堂”。按乾隆认为,“三希”有两层含意,一是宋周敦颐之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他是以三希自勉,不懈追求。二是“珍稀”,指珍惜三件稀世珍宝。他认为此三帖经上千年治乱兴衰,存亡离合,终荟萃于一堂——“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无以踰此”。为此乾隆皇帝亲自为之撰书匾、联及《三希堂记》
《三希堂法帖》中的《中秋帖》
故宫博物院藏
本件青玉填金王献之《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插屏两面均刻有文字,字内填金。一面为著名的三希堂法帖晋王献之书《中秋帖》的原文,并将原书法上的印章也一并照搬刻琢。左有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书写:“神韵独超,天姿独秀”及“乾隆宸翰”阴刻篆书方玺。再左有乾隆帝写于法书《中秋帖》上的行草跋文:“大内藏大令墨迹,多属唐人钩填,惟是卷真迹,二十二字,神采如新,洵希世宝也。向贮御书房,今贮三希堂中。乾隆丙寅(1746年)二月御识。”下有“乾”“隆”圆方二玺。反面阴刻填金字,为王献之书《洛神赋》遗留下来的部分石刻拓本《十三行》。其两面通体饰以金彩。玉版集王献之行草书、楷书最享负盛名之两件作品于一身,并钤“三希堂”印章,身世不凡,当为乾隆帝三希堂所藏。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填金王献之
《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局部)
插屏四周,阴刻几何拐子龙纹间花草纹带,花草纹以细阴刻线雕琢,而拐子龙以宽粗的线条形式穿插于花草纹内,因纹饰带最后需填入金粉,故而拐子龙纹饰内均被短阴线划毛,这样可以保证填入的金粉不至于脱落。插屏正面的《中秋帖》大字也采用这样的雕琢方式。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填金王献之
《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局部)
此件插屏正是以《三希堂法帖》中的《中秋帖》为原版,与刻石一样,以勾勒摹刻的形式将《中秋帖》刻于玉版之上,法帖中所钤印章也一并刻琢出来,朱文印章以阴刻印文表示,白文印章以减地阳文表示。更为精巧的是:因法书上的印章都是后钤盖在书法字迹之上,而玉器的雕琢是减法的艺术,为表现这一先后顺序,此块玉版的书法本字和印章需要事先规划好再进行雕琢,尤其是字与印文重迭的地方,字虽阴刻,但重迭处却需留出阳文表现印章线条,即使原本是阴刻的朱文印,在与字重迭之处也要事先雕琢出阳文边框。由此可见,在雕琢之前勾勒临摹好书法作品和玺印后,为忠实于原作品上的每一个细节,玉雕匠人们是怎样小心的处理先后关系,用阴刻、减地阳线不同的手法雕琢细节,以期完整形象的展现真实书法作品的全貌。
《玉版十三行》
首都博物馆藏
本品为乾隆时期造办处玉作所制,整器质地清润,厚重有力,刻工精细,用料奢靡,皇家气息浓重,与苏富比香港2003年春拍编号23拍品“清乾隆 御制玉雕快雪时晴帖插屏”属同类器(参见《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页323,图368),玉版右上角均刻有“三希堂”印记,区别于《三希堂法帖》,由此证明此玉版曾收藏于三希堂之中。
由于乾隆皇帝雅好古物,每当发现一件珍贵文物时,他总要题诗或钤印,并亲自组织人员制作不同形式的“复本”,以供其欣赏把玩。此件玉版集王献之行草书和楷书两件书法于一身,足见乾隆帝嗜古成癖,热衷翰墨之雅事。
清乾隆 御制玉雕快雪时晴帖插屏
香港苏富比,2003年春拍,Lot23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填金王献之
《中秋帖》暨《洛神赋十三行》插屏(局部)
乾隆皇帝一生都有着将书法或绘画作品设计到玉雕上面的思想,他认为纸寿千年,但作为天地精华的玉石则永不败毁。本着这种认识,乾隆早期,因玉料所限,乾隆帝更多的是将著名的书法作品摹刻到玉器上,除了《三希法帖》《洛神赋十三行》,还有《九成宫醴泉铭》《玉枕兰亭》《淳化阁帖》内部分法帖等等著名的碑帖名著。
到了乾隆中晚期,随着和阗贡玉数量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大,更多的绘画作品被作为玉雕的蓝本,制作稿样搬到了玉器之上。最著名的当属“大禹治水图玉山”,此玉山以清宫旧藏宋人所绘《大禹治水图》为粉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画出纸样四张,贾全照图在玉上临画,同年拨蜡样,两淮盐政以此再刻成木样琢制。历经六年完成,送回京城后安放在乐寿堂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命朱永泰刻字,所刻长篇文字即为乾隆帝所作《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诗文。在诗中,乾隆帝明确表达“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的观点,这也是他将大量绘画作品变成玉雕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还有著名的“会昌九老图玉山”和“秋山行旅图玉山”亦是如此。
清乾隆 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
高224厘米 宽96厘米 重5000kg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秋山行旅图玉山
高13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会昌九老图玉山
通座高145厘米 最大周长245厘米 重832kg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敬胜斋法帖(局部)
册 纸本墨拓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敬胜斋法帖(局部)
册 纸本墨拓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清宫,印章是十分重要的文房用品,它和帝后的日常文化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展阅御府书画,钤于其上的林林总总的各式帝后印章显示出它们各自流传的经历,观摩之余,确能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环视宫中殿宇,鲜活的帝后印章遗迹更是比比皆是,它们与众多的牌、匾、联、额一起,构成了宫殿建筑室内外装饰装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玺印及其使用遗迹广泛分布于各类宫廷文物之中,成为宫廷收藏的重要鉴别依据。尤其是乾隆皇帝,一生刻制了大量宝玺,或用于御笔书画的钤盖,或用于书画和典籍的鉴藏标识,成为此一时期宫廷文化繁盛的重要物证。其中有一类通用小玺,它们基本上制作于乾隆早期,形态多样,印文多为吉祥词句或成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继续被后来的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所使用。此方“与民用勤”小玺就是其中之一。
清乾隆 御制寿山石“与民用勤”玺
1.9×1.9×4.5cm
此玺寿山石质地,方形印台,上部圆雕马钮,通高4.5厘米,印面1.85厘米见方,印文为阳文“与民用勤”四字。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嘉庆宝薮》《道光宝薮》中都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材质的形制、大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宝薮》的著录一致。将三帝宝薮对比,其印面残损过程十分清晰,状况也与此方实物相符。应为乾隆皇帝的御用小玺。
爱民勤民的思想主张始终贯穿于乾隆帝一生的社会实践之中,正因为如此,将反映这一思想的“与民用勤”作为玺文,刻成小玺,用以自勉自励,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此玺虽小,却是乾隆帝一生爱民勤民实践的真实体现。
清乾隆 御制寿山石“与民用勤”玺
此玺用质地温润的寿山石雕制,其石底为黑色,间杂灰白色冻石,使整体呈黑灰色,并非清代寿山石印材中的常见品种,在皇帝宝玺中也很少被使用。印体规整,上部圆雕马一匹,呈半卧状,后腿蜷曲于身下,前腿支撑身体,马头微昂,回首斜看后方,神态自若。所雕之马体态丰腴,筋骨遒健,鬃毛细腻。尤其是利用了石质天然的颜色,将马腿、马蹄部分用深颜色表现,自然生动。显示出雕刻者较高的工艺水平。
图一:
清乾隆 御制寿山石“与民用勤”玺(‍印面)
图二:
《清代帝后玺印譜》第五册,乾隆卷一,页八二,紫禁城出版社(宝薮)
根据《石渠宝笈》等书的记载,此方小玺经常钤用于乾隆皇帝的御笔书画之上。按照时间顺序,至少有乾隆8年御题《永瑢、永璇、永瑆、永琰书盛京诗》卷、乾隆9年御题《唐岱沈源合笔画圆明园四十景》册、乾隆10年《御临王宠出师二表》卷、乾隆12年《御临李公麟画女史箴图》卷、乾隆12年《御临赵孟頫书麻姑仙壇记》册、乾隆14年《御临赵孟頫书画》册、乾隆30年御题《平定准格尔告成太学及勒铭四碑》一轴、乾隆32年御笔《创业守成难易说》册、乾隆40年御题《钱维城画山水》册、乾隆41年御题《平定金川五十功臣像赞》卷、乾隆43年御题《兰亭八柱第六》卷、乾隆44年御笔《创业守成难易说》册、乾隆46年御题《烟云集绘》册、乾隆47年《御临王宠仿晋唐法书》册、乾隆47御题《盘鉴图诗》卷、乾隆56御笔《回疆三十韵》卷等作品上面都钤有此方小玺。另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珍陶萃美》册中“宋定窑蟠龙碟”页、乾隆30年御题《棉花图》册中也钤有此玺。应该说,此方小玺也是乾隆皇帝御用小玺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方。
——引自郭福祥
《关于乾隆皇帝的“与民用勤”小玺》
清乾隆《珍陶萃美》之九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御宝,每一件都不一般!
『 高贵 · 典雅』你不知道的清代宫廷碧玉器
“宫廷秘藏”荟萃 “文人清玩”集珍
2019年开篇王漏乾隆“古稀天子之宝”玉玺
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法国吉美家族旧藏)
乾隆《御制古稀说》《古稀颂九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