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凡的世界》何以不平凡

 

我所认识的路遥

林华(50后,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大约是1990年初春,我和王安忆一起去了西安。在那里,我认识了作家路遥。

 

安忆和陕西的作家很熟,记得在为我们接风的饭桌上,当时被文坛称作是“陕军”的作家几乎都来了。路遥就是其中一位。在一群人中,路遥显然是与众不同的,但一下子又很难讲出不同在什么地方。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形容,也许“分量”这两个字略微接近一点。

 

我记得那个时候路遥的身体已经明显看得出很虚弱了,有两次吃饭吃到一半就体力不支退席了。但我看得出,大家对他是心存敬意的。

 

时隔太久,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我们聊天的具体内容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说话很实,一句话是一句话,有些话好像是一个字一个字砸出来的。

 

我和王安忆下一步的行程是去陕北。临行前的那天晚上,路遥特地到宾馆来送我们。他给了安忆几封信:“这些都是我的朋友,你可以去找他们。”

 

这些信被安忆称作路条,它让我们的陕北之行顺利极了。我们过黄陵去延安到榆林,一路上只要出示路遥的信,当地的朋友就会给我们提供各种方便,送我们到想去的地方,告诉我们想采访的线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只要说到路遥,无论是文人还是干部,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

 

有一个细节是值得一提的。当地的一位文联干部问我:你做什么工作?我告诉他我在上海的《现代家庭》杂志社。当他知道这是一本生活类杂志的时候,顿时露出了非常惋惜的表情:“你不是中文系毕业的吗?怎么去做这个?为什么不去干点文学的事?”记得当时我听了这话后有点意外,因为在上海不可能有人会对我说这样的话。但后来再细想想,我有点肃然起敬了。在当时的陕北,文学在人们心里就是至高无上的。在当时陕北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一个路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我有幸经历了那样的时代,认识了这么一个特立独行有分量的作家。那次陕北之行对我的冲击很大,许多经历完全在我的经验之外。“路遥是黄土地的儿子”,我之前就知道这句话,但未必理解。当我的双脚站在那片黄土地里,拿着路遥的信走了一路后,我对这句话有了真实的感觉。

 

在回上海的火车上,王安忆拿出了路遥送给她的《平凡的世界》。我在这之前就读过这本书的创作记《早晨从中午开始》,在火车上,我翻开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页。

 

路遥是用一股子蛮劲在写作,有一种“拼“了的意味。当时我只是觉得他太呕心沥血,没有想到那次初次见面也是永诀。1992年路遥死讯传来,我太震惊了。他只比我大四岁,正值人生鼎盛的中年。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他写到自己在《平凡的世界》创作将告尾声时:“心脏在骤烈搏动,有一种随时昏晕过去的感觉。圆珠笔捏在手中像一根铁棍一般沉重,而身体却像要飘浮起来……过分的激动终于使写字的右手整个痉挛了,五个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张开而握不拢。笔掉在了稿纸上……我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盆,随即从床上拉了两条枕巾放进去,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钟,这该死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终于为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我一直记得这段描述。这种舍命般的写作、自我献祭一样的创作观念也许今日的作者和读者都难以理解了,但我没有资格评价。人们不能因为自己今日过着轻松有情趣的生活,就去评判别人苦行僧式的创作。我相信,路遥在拼命写作时不仅有苦,也有全然纯粹的快乐。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个特别的节点,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市场经济大潮还未袭来,路遥在特别的时代用特别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特别的著作。

 

当年看故事,如今体悟人生

翁向东(1970年出生,品牌战略专家)

 

1988年,高考结束。在经历十年寒窗后,我终于有机会看一点“闲书”,那个夏天,我第一次捧起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我是浙江东阳横店人,那时候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生活的小镇日后会因为坐拥影视基地而蜚声海外,而36公里之外的义乌同年撤县建市,日后也将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商贸之城。但在1988年的夏天,这一切变化都还在酝酿之中。我独自在家里享受高考结束后的愉悦,面对未知的时代巨澜,小镇生活是安逸平静的,在阵阵蝉鸣声中,18岁的我独自为小说里的情节荡气回肠。

 

书里,路遥用孙家两兄弟的经历回顾了少时家里贫穷的求学生涯。这种描写对我而言并不陌生。我的父亲是中学教师,家里经济条件尚可,但我的高中同学中许多来自贫苦的农家,读书的时候,他们都自带咸菜和梅干菜来佐饭,连去食堂花5分钱买青菜都舍不得。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些青少年却常常一个月吃不上一块肉。当时大家都在高中校园里住宿,有的同学家在山区,为了节省3角钱的车费,每过两三个月才回一次家。可即便生活贫苦,我们中间仍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

 

高中毕业,我同班中95%的同学考上本科,我作为东阳的理科状元考入上海的复旦大学。《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所向往渴求的“精彩的外面的世界”似乎也第一次展示在我面前。我和同学们都为能走出小镇、投入更广阔的世界而感到雀跃。

 

《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面对命运默默承受,他们的自尊、不屈和奋斗,也是我们少年时代的写照。从我第一次捧读《平凡的世界》至今,这20余年里,正好目睹我的家乡浙江中部从贫瘠之地变得富庶。我们同学中大部分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工作,同学里个别没有上大学留在家乡的,也大多通过经商、宅基地升值、城市化红利而变得富裕,总体收入水平都很不错。我们所处的时代托起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精彩的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这个时代是一个契机,让我们这一代人都得以品尝幸福和希望的滋味。

 

不过,富裕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现在当我面对自己的子侄一辈,一方面为他们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支持、拥有更多信息渠道而感到快慰,一方面也担心他们失去理想主义的情怀。时代变化了,在《平凡的世界》刚问世时,对当年我们这代人来说,奋斗意味着用知识去改变命运;到了如今我的子侄一辈,奋斗不再是为了“赚许多钱”、“住大房子”,可能更多的是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奋斗。这样的奋斗更应该是艰苦卓绝的。

 

比如我在品牌战略领域工作,《平凡的世界》中描写的奋斗精神从未停止对我的激励。在任何领域要取得成绩都需要付出投入。对孙少平来说如此,对我来说也一样。我清楚记得,有一次我坐在北京的机场里等待飞去重庆的航班,因为埋头奋笔疾书,甚至飞机起飞了我都没有注意。“独上高楼”、“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这样的三重境界,感召着路遥呕心沥血创作小说,也感召着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拼搏。回头望时,我们这一代人、身处时代洪流里的一个个普通人都在各自岗位上献身、努力和拼搏着,大家共同创造了这片土地上的奇迹,见证了平凡的世界里的不平凡,我们的心是“此情相通、此理相同”的。

 

当下的年轻人可能一时不能理解《平凡的世界》,但我并不担心这一点。人生的感悟最终会趋同的。尽管现在不能理解,以后总会慢慢理解。当年我看《平凡的世界》更多是看故事和情节,但其中许多人生况味当我自己走到了中年之后,慢慢都有了体悟。

 

不论是昔日的人们为了生活,还是正在走向未来的孩子们为了成就感,大家都会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地继续努力奋斗。

 

书中苦难离我虽远,却带给我改变

张先琳(90后,在读研究生)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那一年,我出生。

 

身边读过《平凡的世界》的人不多,但听过这本书的人不少。我是在读高中时,偶然看到一份经典书单,《平凡的世界》 这个名字吸引了我。在人们的心里,常有一个不平凡的世界,在那里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英雄。而在现实社会中,各色各样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世界的所作所为,构成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

 

路遥用看似简单的描写,使人、物、环境与气氛完整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细腻的笔触,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缓缓铺陈开来,为我们记录了那个特殊的时代。

 

然而,尽管小说读起来荡气回肠,但那时的我仍然读了很长时间,毕竟,小说内容与个人的生活距离太远,好几次感觉几乎读不下去,断断续续才将它读完。

 

当我终于合上小说,埋头在高三忙碌的学业之中时,并未意识到,在之后的生活中,这本书于我的价值将逐渐彰显。

 

“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书中常常读到主人公忍受煎熬,包容苦难的内心活动。90后的我并未切身感受过饥饿难耐,也没有经历过繁重的苦力劳作,书中的苦难离我太远,但它传达给我的精神感受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增加了我生活中的韧性。小说里的孙少平是一个物质世界极其匮乏,但是精神世界极其高尚的人,他的个人自律非常人能及。他让我意识到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不介意社会的褒贬评价,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精神的高洁。

 

尽管小说或多或少总有虚构的成分,作者赋予了主人公各种优良的品质,有些理想化,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种精神的敬佩。他战胜自我,摆脱束缚,向往美好生活,这对我们这代人,同样是一种警醒。现代社会尽管物质丰饶,可喧嚣浮躁,道德危机,每天都有新的矛盾发生。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或需要做出抉择时,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孙少平一家的故事,或多或少成为支持我的一股力量。

 

有人说,你不能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只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他所经历的一切。我曾难以理解我的父辈。他们常常“舍不得”:舍不得打车,舍不得用水电燃气,甚至生病了舍不得住院。但在《平凡的世界》中,我开始懂得,他们并非“抠门”,而是恐惧,害怕物资匮乏;他们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有的一切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理解之后,我便不再对他们的责备感到委屈,而是想其他方法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便利,比如教他们使用微信,尝试网购。这是《平凡的世界》给我带来的另一种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感动千万人,背后的故事却无人知晓
高建群:路遥不会过时 人类会永远生活在惶恐中
《人生》大火后,路遥为何放弃所有荣耀?读者:闭关6年只为平凡的世界
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和力量
路遥诞辰70周年:他改变了多少人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