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 莺儿采花折柳错了吗?她的这种行为是否合理?

这又是网友提出的问题。

莺儿采花折柳一事,经常被读者拿出来说事,我也多次分析过。然而,这么一件看似简单明朗的事,却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为什么会这样?正如题主所用的“合理”二字,世间之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但为什么还是会有理不清的矛盾纠纷呢?

这是因为,一个“理”字,看似简单,实则异常复杂,其复杂之处就在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立场,都认为自己才有理

读书的好处就在于,读者拥有上帝视角,能够全盘看问题,只要愿意理性客观,就能梳理出是否合理。

下面,我将从四个当事人的角度,来剖析这件事,看看莺儿采花折柳是否合理。

莺儿采花折柳引发纷争,是从大观园实行承包制而起。所以,我们有必要先补充一下承包制的相关内容。

大观园原本是为元春省亲而建,省亲过后,元春觉得这么大的园子就这样关闭很可惜,于是下令宝玉和妹妹们住进去,使之成为了贾府的闺阁园。此时,园里的各类植物,主要充当观赏之用,再就是姑娘们采花做胭脂或放到房里当装饰品。

后来,探春“兴利除弊”,受赖家的启发,准备把园子承包出去以开源。改革方案经过宝钗的补充后迅速实施,从此,园里的各类植物,就成了经济作物,经济功能优于观赏功能。承包者在植物的丰收季,先按份例送到每位主子房里,剩下的就由承包者自行变卖。    

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承包者在植物的丰收季,先按份例送到每位主子房里,剩下的就由承包者自行变卖,卖多卖少关乎着承包者的经济收入。这是接下来莺儿与婆子产生矛盾的主要因素。

了解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从相关当事人的角度进行剖析。

宝钗的角度:“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          

宝钗随母亲和哥哥进贾府之初,就与贾府约定,“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都由薛家自行负责,不要贾府支付分毫。但从宝钗被元春下旨住进大观园开始,贾府就把她当自家姑娘对待了,宝钗很难完全做到费用自理。但是,宝钗是个非常自律的人,只要能做到受贾府的物质,就尽量不受。比如到小厨房点菜,她会主动先掏菜钱,并给出丰厚的人工费,这就做到了既不占贾府的便宜,又不占下人的便宜。

大观园承包后,按照规矩,宝钗也应和黛玉三春一样,享有承包者送来的份例。但以宝钗的自律,她坚决不肯要,却又不好直说,所以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来避免占贾府的便宜。这种方式就是:“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

所谓“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其实在宝钗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永远也不会“和你们要”。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宝钗万万想不到,她的这一决定,却埋下了一个小隐患。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莺儿视角”中再说。

莺儿的角度:春暖花开柳条美,到了“和你们要”的时候              

贴身丫头和主子姑娘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莺儿和宝钗的关系比较特别,她更像是宝钗的孩子,对宝钗崇拜得不得了。就像孩子崇拜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才是世界是最了不起的人。

之所以说莺儿像宝钗的孩子,是因为宝钗并没有把她当丫头对待,她很好地保护了莺儿的天性,让莺儿活得像四月的黄莺,天真活泼、自由飞翔。

所以,莺儿是红楼所有丫头中,活得最轻快的,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心性也像孩子一样简单

正因为如此,拥有编花篮手艺的她,在去潇湘馆途中,看到“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不由得技痒,像孩子看到了喜欢的东西,马上投入地玩了起来,“伸手挽翠披金,采了许多的嫩条……一行走一行编花篮,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    

她为什么可以随意采摘?因为在她心里,有一个理念:她的主子宝姑娘说过“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所以“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

莺儿没能理解宝钗的真实意图,以为她真的是“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另外,莺儿也很心疼她的主子姑娘,觉得她值得享受一切,但她却很少享受。她当然无法理解宝钗的境界,只是以她的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姑娘说“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但长时间以来,“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所以,在她看来,她只是把暂存下的原该属于姑娘的取拿一点,也不为过。

要理解莺儿此时的心境,关键在这句话:“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我们可以换成更直白的语言,便于理解:如果我家姑娘从一开始就接受了份例,那我们已经取用了很多。一直没拿,给你们拿去赚钱了。其实我们并没有说过不要,只是暂时存在你这里了。现在我只是拿一点点,你们好意思为难我不肯给我吗?

莺儿的思维没有错,但她的处理方式有问题。因为宝钗说的是“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意思是先问再要,而不是直接拿。如果按照流程走,莺儿先问婆子:“我想拿一点柳条鲜花编花篮,可以吗?”此时的婆子自然不好意思拒绝。

以莺儿的简单思维,她觉得反正结果都是一样,那么就没必要费事走这个流程了。

这也正说明,宝钗没把她当执事下人,没对她进行过严格培训。薛家人少,没有贾府这么多规矩,主子和下人的相处,更像是家人。所以,当香菱和黛玉学诗,她可以毫无顾忌整晚写诗,不必担心白天没有精力当差。

这就是莺儿的角度,她认为她只是取用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婆子的角度:宝姑娘不要,就是我的,再要拿走,就是割我的肉。

宝钗那句“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一开始婆子也是当真的。但时间长了,宝钗“究竟没有要过一次”,这便让婆子产生了习惯心理:宝姑娘不会要,这份省下来的收入,就是我的。

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当习惯成自然,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合理合法地占为己有,就会觉得这本该就是自己的。如果再要被拿走,或者突然得不到,反而会产生怨恨或对抗心理。

比如广为熟知的一个例子:一个人长期以来每天给乞丐一块钱,乞丐也把这一块钱当成了固定收入。突然有一天,那个人没有给乞丐钱,乞丐不习惯,便对这个人产生了怨恨,反而责怪这个人。    

婆子正是这种心理,她已经习惯了宝钗不会要,现在突然看到莺儿带着藕官等人采了许多嫩柳和鲜花,“心内便不受用”,但看到是莺儿带头,“又不好说什么”,只好迁怒于内侄女春燕。

这种心理,普通人都有,只有修养极佳的人,时刻告诫自己要分清份内与份外,才能坦然面对这样的得与失。

所以,站在婆子的角度,也不能说她有错,人性使然。这也正是作者曹先生了不起的地方,用悲悯之心,写出每个人言行的合理性,告诉我们要多视角地看问题,不要轻易去苛责人。

为了加强这一点,作者再通过春燕的角度,来对双方的情况进行一个补充。    

春燕的角度:“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        

不得不佩服作者曹先生在行文上的功力,这个情节,如果没有春燕的加入,很难达到现在的效果。春燕的身份很特殊,她是管这片柳树婆子的内侄女,按照远近亲疏关系,她应该更偏向于自己姑妈。但是,她一出场,就主动说了一大段话,借用宝玉的一句名言,说出了她母亲、姑妈、姨妈三个婆子共同的性格特点:“如今越老了越把钱看的真了。”

这段话,其实是说给读者听的,让读者对这些婆子有一些更深层的理解。

越是把钱看得重要,越容易斤斤计较,婆子“一得了这地方,比得了永远基业还利害”、“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已经是平常的习惯行为,如今看到无缘无故被损折,自然心理上接受不了,发怒生怨也是必然的。    

这种做法,连春燕都看不过去,说明婆子计较太过,眼里心里只有金钱利益,活成了“死珠子”、“鱼眼睛”。

所以,这场矛盾纠纷不可避免,莺儿和婆子,正好处在女人两个完全相反的阶段:莺儿天真烂漫、活泼灵动,眼里心里只有美;婆子被生活压成了“死珠子”、“鱼眼睛”,眼里心里只有钱

那么,这场纠纷究竟谁对谁错呢?作者没有说,也不想说,他只是把每个人的角度都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结语:小孩子才论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从来不会简单地去判断是非对错,因为很多事实在是分不清是非、评不出对错。只是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通常会倾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如果一定要说谁对谁错,那只能说双方都有错:莺儿错在不打招呼自取,而婆子错在太过于斤斤计较。

对于读者来说,我们应该从这件事中学会多视角分析问题,并理解每个人的立场,从而拥有悲悯心,学会不苛责,宽厚平和地待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在这件事中,双方都不算大错,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如果我们置身其中,我们并不能保证能比她们做得更好。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人心,懂得人性,便能像佛一样,以慈悲去看待世人,从而获得云淡风轻的心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探春理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薛宝钗稳重老成,丫头莺儿为何躁动不安分,薛宝钗:我累了
薛宝钗处处求周全,为何身边有个拎不清的大丫鬟?曹公是何深意?
张云霞|《红楼梦》第63回读书日记
莺儿为什么说大观园的花“别人乱折乱使掐不得,独我使得”?
在贾母和王熙凤跟前能突然出现并插进主子们谈话,这丫头不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