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152期【张婷专栏】张婷:《春》的交响曲——朱自清《春》课堂实录
热血!坚定!无畏!无悔!

《春》的交响曲——朱自清《春》课堂实录

四川省荣县中学  张婷

师:今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的脚步走进《春》。很多同学都对这篇文章做了非常深入的预习,有没有同学会背诵的?

生:四个人举手。

师:很不错,已经有四个同学会背诵了。说明上一周虽然没有正式上课,有些同学始终有一颗热爱语文的心。我们先简单看一下预习的效果,以小火车的形式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朗润、应和、宛转、涨起来、酝酿、窠巢、披蓑戴笠、抖擞、黄晕)

生:学生读课件上展示的字词。

师:把这些字的读音标记在语文书上。

生:标记读音。朗读词语。

师: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应该对作者也很熟悉了,有没有同学能够关书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生:现代作家、诗人、散文家,他有散文三部曲《春》、《背影》,还有那个《荷塘月色》。

师:这些知识是在哪里看到的?

生:预习的时候看到的。

师:有预习的习惯很好,但是我们尽量不去借助其他的参考资料。还有没有补充的?说到了他的身份。

生: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学者、诗人,著有诗集《背影》。

同学笑。提示《背影》是散文。

生:散文《欧游杂记》、《你我》。

师:这两位同学应该说得还是比较完整,我们看一下他们说的信息准不准确。老师简单的罗列了一些,我们来看一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这些信息就是课下注释有的,大家勾画出来。

生:勾画注释。

师: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看课下注释没有的请补充。

生:补充身份信息。

师:大家有没有了解过有关朱自清先生的一个故事。

生:不接受救济粮。

师:你在哪里看到的?

生:课外书上。

师:对的,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评价: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我们中国的脊梁,宁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生。看一下他的代表作,课下没有的做补充。

生:学生补充笔记。

师:注意散文和散文集不一样哈。我们初二的时候要学《背影》,高中要学《荷塘月色》,课下没有的做补充。

生:补充笔记。

师:我们再回忆一下,刚刚两位同学都说到了朱自清的身份:散文家、诗人、学者,那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生:是一篇散文。

师:如果在散文的前面再加一个修饰语,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散文?

生:很美的散文。

师:其他同学呢?

生:写景的散文。

师:我刚刚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来,你说。

生:抒情散文。

师:抒情散文。那到底这篇文章是侧重于写景还是抒情?

生:抒情。

师:那它到底写景更多还是抒情更多。

生:写景更多。

师:嗯,写景更多,当然,如果说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是正确的,但是它偏重于写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样的文章叫写景散文。大家把文体标记在语文书上。朱自清先生是在借那些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我们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我们要给文章梳理结构层次,你会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每一个部分的意思。先自行朗读,然后自己先概括,可以读出声音来。

生:第一部分是1-2段,我会概括为盼春。第二部分是3-7段,概括为绘春。第三个部分是8-10段,我概括为颂春。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的?

生:没有。

师:但是这一篇文章我不会按照这样的结构来讲,我们先看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一起来读第一段。

生:齐声朗读。

师:你觉得你读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生:勾画重点。

师:有同学勾画出来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要有这样的情怀。有同学勾画了优美的语言......可能跟你之前预习的不一样,你预习的时候可能只读到了春天,我其实想告诉大家的也是那个短语:亲近自然。我们在很多的书上学到了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今天我们就从人和自然的角度来学习这篇文章。张老师把第一部分给大家概括出来了:人盼春,大自然报春。之前你们自由朗读了一遍,第二遍,你们听读,就按照刚刚的格式来概括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教师范读。

生:听读并思考。

生:人出来工作。

师:你看我给出的结构。

生:人赏春,大自然献春。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生:人喜春,大自然迎春。

师:第一部分大自然已经在报告春天到了,第二部分还在“迎”吗?换一个词。

生:第二部分是:人爱春,大自然绘春。第三部分是:春天是美的,是新的,是健壮的。

师:还有其他同学吗?这个没有统一答案的哈,你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人绘春,大自然看春。

生:人绘春,大自然喜春。

师:大自然喜欢春天吗?注意大自然和春天的关系。可以说人喜欢春天,可能要好一些。把你的那两个字换一下可能要好一点:人喜春,大自然绘春。请坐下。其他同学。

生:人迎春,大自然现春。

师:第三部分呢?第三部分是在讲大自然的场景,也在讲人的活动。我们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叫天人合一。这部分是在赞美、赞颂春天。第二部分有这样的一些答案,人喜//赏春,大自然现/绘春。第三部分有自然界的事物,有人的活动,我们概括为:天人合一,赞美春。大家可以批注在语文书上。

生:批注笔记。

师:上节课讲了关于结构的梳理,那我们去描绘一下春天里的大自然。不要一提问就举手,先思考。

活动一: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生:我最喜欢第六段。

师:嗯,这是春天里的什么景物?

生:雨。

师:你最喜欢春天的雨,对吧。那老师再提一个问:这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下雨了,为什么要慢慢走呢?

生:欣赏雨。

师:再换一个词。有同学说到了感受这种氛围。

生:赏春雨、享受春雨。

师:嗯,这个词用得很精妙,享受春雨。我们把他喜欢的这幅图画我们命名为春雨图。有同学说在春天的雨里慢慢走着是在享受这样的过程。还有同学喜欢其他画面吗?

生:我喜欢第三段。它写出了春天那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

师:老师给你一个建议:阅读的时候语速慢一点。你的语言是非常优美的,你读慢一点,可能更能够让其他同学倾听到你的语言的优美。你喜欢春天的?

生:草。

师:喜欢春天的草,还有没有喜欢春天的草的,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或者监护人把你裹得跟一个粽子似的,看到了朱自清笔下的这样的一片小草,你会怎么做?

生:把它搬回家,种下。

师:还有吗?你说一下你会怎么做。

生:带上食物去吃。

师:带上食物坐在草地上吃。其他同学呢?

生:晒太阳。

生:去闻一下草的清香。

师:说不定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但是第一种做法要不得,把它搬回家。你可以喜欢花花草草,但不是据为己有,它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它应该回归大自然。有同学想坐在上面吃东西,有同学想去闻一下,亲近自然,那朱自清笔下也可能有一个人,他面对这样的一片青草地,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坐着、躺着.......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部分。其他同学有没有喜欢其他的一些画面的?

生:我喜欢春花图。第四段有一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感觉。

师:你知道你刚刚引用的这首词是哪个的词吗?

生:李煜的《虞美人》。

师:你知道他在这首词当中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吗?

生:王国之痛。

师: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想要表达的是亡国之痛。所以这一句词用在这里就不是“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那种意境了。我们换一个词。但是我看得出来你的积累是非常丰富的。你喜欢春天的花,有蝴蝶在那飞,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呀?

生:美不胜收、百花争艳。

师:还有其他同学吗?喜欢春天的哪一幅画面呢?

生:我也喜欢春花图,但是我喜欢的是第一句。这里运用了拟人句,对三种树的描写可以让人感觉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

师:春天生机勃勃的那种美,是从第一句读出来的,对不对?所以你喜欢春天的花。还有没有同学发言?

生:我喜欢第二段。盼春图。他把事物当做人来写,写出了春天到来是多么美好。

师:春天的到来是让人欢喜的,是让人愉悦的。盼春图,你给他命了一个名字。有没有喜欢春天的风的。你来说。

生:有各种春的气息。

师:另外一个同学想要发言。

生:我喜欢春风图,因为它和煦、芳香。

师:你在哪里感受到有芳香?

生: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师:说得非常标准。我们这位同学。

生:我喜欢迎春图。他写出了人们在早春里的一些活动。

师:嗯,人的活动。只有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活的气息。

活动二: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

生:我最喜欢风声。因为在风声里能够闻到泥土的芬芳。

生:我喜欢雨声。因为雨声带给人安静。

生:我喜欢蜜蜂的嗡嗡声。因为感觉非常的热闹。

师:有同学喜欢风声,有同学喜欢雨声,有同学喜欢蜜蜂的声音,可能在这些声音中让你感受到一种和谐,一种宁静。那我们接着看活动三。

活动三: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

师:感觉就是自己对文字传递给你的讯息。自己先看书,看一下文字当中传递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我喜欢风吹过脸庞的感觉。

师:风吹过脸庞的什么感觉?加一个修饰语。

生:温柔。

师:你感受到了春风带给你温柔的感觉。你怎么感受到了那种温柔?

生: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师:对,那是一种温柔的感觉。有没有同学经常在家里有这样温柔的感觉?

生: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我感受到一种愉悦。

师:嗯,一种愉悦的感觉。其他同学还有没有?

生: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我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师:从这样一种花香里你感受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很不错,我们再分析一下,花里带着甜味儿,你怎么知道它有甜味的?

生:闻到的。

师:我换一个句子:这个苹果看起来很甜。你怎么知道它很甜?

生:看到的。

师:你看出来的?想一想,怎么样才能知道它是甜的?

生:吃。

师:对,要有味觉才知道它是甜的。这里,花里带着甜味儿,有可能是闻到的,有可能是怎么样的?

生:尝到的。

师:有可能是味觉,有可能是嗅觉。但是,那花是你实实在在看见的,你看到了花是视觉,但是花里带着甜味儿,是嗅觉,是味觉,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知道吗?通感。可以批注一下。通感就是打通了各种感官。还有同学刚刚说到的:“闭了眼,书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仿佛是真的有吗?

生:不是。

师:所以这是——

生:想象出来的。

师:那想象出来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从写法上来说就叫——

生:虚。

师:叫虚写。那前面的内容是不是想象的呢?

生:不是。

师:那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从写法上来讲叫——

生:实写。

师:这一段就是虚实结合。还有其他同学有其他的感觉吗?

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我感受到春雨是美好的。

师:春雨带给了你一种美好的感觉。好,还有要发言的吗?

生:他们放风筝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舒适与惬意。

师:所以你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对吧。好,你来。

生:第二段文字我有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感觉。

师:不错。但是老师给你一个小建议:你朗读这一段的时候,能够看出来你非常熟悉,所以你很流畅,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篇散文语速慢一点可能更好一点。

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让我感受到夜晚的安静。

师:请坐,其他同学呢?

生:这时候牧童的短笛也成天在嘹亮的响。通过这里,我感受到牧童吹着短笛,骑在牛背山的悠然。

师:哦,一种悠然,一种怡然自得,一种悠闲的感觉。还有没有其他同学?

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香的特点。让我感受到在这样一片美丽的花海里沉浸。

师:提前做充分的预习很好,但是自己先独立的思考会更好一点。这是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了文章的思路、结构,那我们再次齐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你去感受一下看是否能感受到刚刚同学们所说的那种美好的、舒适的、惬意的、悠闲的感觉,那种陶醉,那种享受。书立起来。

生:学生齐读。

师:整体来讲,读得还是比较有感情的,读的时候不是比赛谁读的快,而是要有情感。现在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从微观角度来学习。左边三列完成第一个任务,右边三列完成第二个任务。自己独立思考,不讨论。

活动四:你认为最妙的词

师: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留到课后自己完成,下节课再分享。

师:接着上节课的最妙的词、最美的句式,我们来分享。

生:我认为是“朗润”。

师:朗润。

生:滋润了山,山上面长了很多植物。

师:所以你喜欢“朗润”,对吧?你把这个词大声地教同学们读三遍。

生:教读。

师:请坐。你来。

生:飞来飞去。

师:为什么你喜欢这个词?

生:蝴蝶在天空中跳舞的那种感觉。

师:蝴蝶在跳舞。你来。

生:盼望着。

师:为什么?

生:对春天的一种期盼。

师:注意“盼望着”就不是一个词了,“盼望”才是一个词。注意,它不仅表达了期盼,还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期盼?

生:欣喜的盼望、急。

师:嗯,急切的期盼。连用了两个“盼望”,是一种的急切的期盼。当然这也是一种反复的修辞。你说。

生:我选的是“酝酿”。

师:酝酿。

生:因为这个词在这句话中用得非常好。“微微润湿的空气”,空气有气味的传播,而且气味堆在一起越来越浓,越来越香。这就像酿酒一样,所以“酝酿”这个词用得非常好。

师:嗯,你从物理学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了为什么你喜欢这个词。你来。

生:斜织。

师:为什么喜欢这个词呢?

生:雨很密,交织成了一条线。

师:即使不“斜织”,我也可以感受到雨很密,是只有“斜织”告诉我们雨很密吗?还有哪些词语告诉我们?

生:牛毛、花针、细丝。

师:你来。

生:“眨呀眨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师:不谈修辞。“眨眼睛”这是一种什么感觉?那个桃树杏树梨树是立在那里的吧?现在作者说这些东西在“眨眼睛”,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这个“眨”写出了一种什么感觉?

生:生动活泼。

师:仅仅是生动活泼吗?花在“眨眼睛”,写出了什么状态?

生:开花、动态。

师:对了,动态。花本是静止的,但是作者却说它在眨眼睛,写出了花富有动感。批注好。不错,还有没有?

生:我喜欢“宛转”这个词。因为我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让人感觉那个鸟儿的曲子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师:大家看注释里“宛转”的意思和写法。现在多写作“婉转”,所以你写作的时候一般会写“婉转”。你来。

生:我喜欢第五段的“抚摸”。因为他写出了风的温柔,让人感觉很美好。

师:所以春风带给人美好、温柔的感觉。是从“抚摸”中读出来的,对吧?你们在家里有这样的经历吗?

生:有/没有。

师:可能有些同学感受过,可能有些同学没有。回过头来,我们看,“抚摸”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柔和。批注好了吗?你来。

生:“偷偷”,感觉小草不知不觉地就长出来了。

师:那老师举一个例子:小明同学偷偷地跑到老师办公室。那你们觉得我是在表扬他吗?

生:不是。

师:那同学刚刚说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它为什么要“偷偷的”?

生:长得慢。

师:再思考。

生:不知不觉的那种情态。

师:我们平时说“偷偷”可能都是表达一种不好的意思,而朱自清用在这里却是想表达小草不知不觉就冒出来的状态。那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字用得好。

生:钻。

师:一般情况你写作文的时候,你会写春天的草从土里怎么样出来?

生:冒。

师:嗯,冒出来,有同学会用这个词语。还有呢?

生:探、生、长。

师:那文章当中是用的“钻”,那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把上面的每一个字代进去读,然后请同学来说一下区别。

生:分别朗读句子。

师:思考一下,这个“钻”用在这里有什么效果?

生:“钻”这个动词用在这里更富有动感。

师:那“冒”也是动词呀。

生:“钻”更能体现万物复苏的感觉。

师:再想一想。

生:我觉得“偷偷”用在“长”、“生”、“冒”、“探”这四个词中感觉读出来没有那么恰当,用“钻”更恰当一些。

师:哦,你是觉得读的感觉不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它原本就在文中,读文章不能仅仅凭借感觉。你来。

生:我觉得“钻”在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了人的动作,而其他词语没有这样的效果。

师:是这样吗?有同学在反驳你了,不仅仅是“钻”才有这样的效果。所以从修辞的角度不能做区分。你来。

生:我觉得用“冒”和“偷偷地”不搭配,“偷偷的”是不知不觉的意思,但是“冒”是能够感觉到的,但是用“钻”就能体现春天的生机勃勃,小草生命力顽强。

师:怎么就体现它生命力顽强了呢?

生:很努力地钻到地面来。

师:分析得非常不错。可能有同学观察过自然界的禾苗等景物,那个“钻出来”需要经历什么动作才能出来?

生:经过努力。

师:经过一番努力才能破土而出,经过用力挣扎之后的结果。自己想一想。而其他的动词是小草自然而然的长出来。所以“钻”能够体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做好笔记。我们来分析下一处。昨天我在写板书的时候写到了“蜜蜂嗡嗡的叫声”有同学告诉我蜜蜂不会叫,所以你是抓住了哪个词?

生:“闹”。因为蜜蜂的翅膀扇动可以发出“嗡嗡”的声音,蜜蜂它不会叫。

师:他从物理学的角度给我们讲述了“闹”为什么比“叫”更好。做好笔记。但是,“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非常闹”你觉得这个句子是在夸赞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这里可以用“闹”呢?

生:因为体现了蜜蜂的活力。一种热闹的场面。

师:热闹,一种欢快的场面。所以有些文人笔下的词语有独特的意义。还有吗?我提示一下,在写春雨图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个“笼”字为什么不用“罩”字呢?

生:“笼”这个字有一种朦胧的美。

师:你觉得这是一种感觉。其他同学补充。

生:用“罩”显得生硬。像个囚笼一样的罩住。

师:那“笼”呢?

生:感觉语气要轻一点。

师:不是语气,是整个都浮在表面上的意思。很好,我们班还是有很会思考的同学。而且从覆盖的范围来讲,“罩”就是这一片地方,但是“笼”就是很大范围的,更广一些。大家记下来。那我们来看句式。你来。

活动五:我认为最妙的句式

生:第三段用了很多的动词,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悦,衬托出春天喜悦的心情。

师:注意你的措辞,春天的心情?心情是谁拥有的?

生:人。

师:衬托出作者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对不对?批注好。

生:写春雨图的的三个比喻句。他生动形象的把雨描写成了牛毛、花针、细丝,我觉得他写出了雨的细密。

师:你来。

生:春雨图中写农夫的劳作,感受到了农夫的快乐。

活动六: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师:在文中去找你认为最妙的修辞。先思考再举手。你来。

生: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是第六自然段的第三句。“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很多,很密。

师:这里有几个比喻句?

生:三个。

师:三个比喻句都在说雨很多很密,那为什么不用一个比喻句就够了呢?为什么要用三个比喻句?或者你这样分析一下,“像牛毛”是雨的什么特点?

生:密、细。

师:细、密的特点,其他同学做好批注。“像花针”跟“牛毛”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

生:长、更细、尖、新。

师:新。就是闪闪发光的样子,所以我们可以说雨具有闪烁的特点,或者写亮的特点。那“细丝”有什么特点?

生:细、长、软。

师:对了。我们说雨很软可以换一个词怎么说?

生:柔和。

师:嗯,柔和或者轻柔。请坐下,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三个比喻句而不是一个了吧,连用三个比喻句表现了雨不同的特点。你来。

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花多。

师:这一段后面你再找看还有没有语句表明花多的?其他同学帮她补充。

生:像眼睛,像星星。

师:这是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批注好。星星很多,而且星星还有什么特点?明亮。所以花除了多还具有什么特点?

生:鲜艳。

师:鲜艳或者艳丽。那同是这一段表明花朵艳丽的句子还有哪些?

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排比、比喻。

师: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来表明花很多艳丽。各种各样的颜色就是说明花朵多,而且艳丽。其他同学继续找修辞。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感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那种温暖和温柔。

师:一种温暖和温柔。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引用。

师:又学到了一种新的修辞了,引用诗句。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柔和的特点。还有补充吗?

生:“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作者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师:反复昨天讲过了,刚刚他讲到了一种什么修辞?

生:拟人。

师:做好批注。这句话中还有地方表明作者是在盼望春天的到来,而不是春天到来的喜悦,哪个地方?

生:春天的脚步近了。

师:那个“近”字圈出来,所以“近”和“盼望”是不是相呼应的,说明春天还没有来,所以是急切的盼望,而不是喜悦。这里有一个常识,把“东风”圈出来,做好笔记,东风=春风,西风=秋风,南风=夏风,北风=冬风。继续说。

生:第二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做好批注。其他同学。

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侧面写出了树叶的绿和小草的青。

师:是夸张吗?小草青得逼你的眼是想说什么?

生:小草很青、绿、密。

师:密的意思就是非常的茂盛。茂盛到了什么境界呢?就是闪瞎你的眼的那种感觉对吧,所以这里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批注好笔记。那小草的这些特点和前面哪个地方是相照应的?

生:第二段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所以现在知道为什么不夸张了吧。还有吗?

生:“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仿佛听到了美妙的歌曲。

师:把什么拟人化?

生:小鸟。

师:还有吗?

生:最后三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师:他说这三句话是拟人的修辞,你们觉得呢?

生:比喻。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像。

师:那这三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效果呢?像刚落地的娃娃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个句子说明春天是新的,第二个句子说明春天的美,第三个句子说明春天是有力量的。

师:这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春天是新的、美的、有力量的。那这个力量怎么理解?

生:生命力顽强。

师:它生命力顽强,它给人以力量,它鼓舞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那我们进行下一个活动。

活动七: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师:这个部分我提示一下,在春花图和春雨图部分,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分析春花图。作者先是从哪里看到了花很艳丽?

生:远处。

师:然后接着写“话里带着甜味儿”,作者怎么知道的呢?要去闻、要去尝,所以观察的角度就——

生:近。

师:由远到近。然后“花下......”说明之前在看哪儿?

生:花上面。

师:就是树上的意思。位置在怎么变化?

生:由上往下。

师:树上——花下——草丛里。位置由高到低。这是我们一起分析的,现在请同学来分析春雨图。

生:由静到动。房屋是静态的,农夫等人的活动还有雨是动态的。

师:还有其他的角度吗?

生:人家屋顶上——树叶子——小草。这是从上到下的顺序。

师:还有其他同学分享吗?“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你觉得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出来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在哪里观察出来的?

生:由近到远。

师:春雨图里除了雨还写到了农夫,所以还有一个特点,有物到——

生:人。

师:所以观察的角度是很巧妙的,以后我们写作当中就要注意运用多角度来描写景物。作者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图写得很详细但是第二段作者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后面却没有写到春天的山、水、太阳。今天的作业:假如你就是朱自清先生,请你想象一下春天的山、水、太阳会有什么样的状态,任选一个来创作。

师:当然,自然界的事物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告诉我们一些哲理,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在读这样一篇文章,我们还要去读懂朱自清先生,还有大自然的这些事物它想要告诉我们的语言,用心的听,春草或许在向你诉说着什么?自己静静地读描写春草的部分。你来。

生:春草告诉我们要谦虚。因为小草没有像其他的花一样争奇斗艳,而是静静地生长。

生:春草告诉我在新的一年的春天要好好学习。

师:春草也许也在告诉我们要有信念,正如有一句名言说到:“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那春花想告诉你什么呢?

生:积极向上。

生:展现自己的风采和才华。

师:比如课堂上你就可以尽情展现你的才华。春天要播种,秋天才会有收获。春风想要告诉你什么?静静朗读写春风的部分。你来。

生:它可能想告诉我们要努力拼搏。

生:春风告诉我们要多交朋友。

师:你在班上有朋友吗?期待你下一周能够有好朋友。那春雨又会告诉你什么呢?

生:在有烦恼的时候往另外一个方面去想,不要总是想着它。

生:春天的雨告诉我要善于奉献,春天的雨会滋润万物。

师:可能泥土、柳枝也想告诉我们一些哲理,大自然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如果我们善于去发现,善于去倾听,可能会从中收获一些哲理,那朱自清写这篇散文仅仅是想告诉我们春天是美的吗?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师:回到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

生:他还想告诉我们要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师:对春天保持一份热爱,也在由衷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

生:喜爱、赞美。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散文的主旨。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做好批注。

生:学生做笔记。

师:这篇散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_语文_人教版_七年级上(2016部编)_第一单元_1 春_四、现代文阅读_5、散文《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 春(精品课件)
(66)2018年4月28日朱自清的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3篇
《春》课文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