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90)——太子虚悬之迷·曹丕之死

(紧接上期)

一说到后宫,很容易想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的诗句,由此想象出后宫就是一大群女人成天斗智争宠的混乱场面,其实不是这样的,后宫和外朝一样,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每个人按照自己所处的等级享受相应的待遇,然后拼命博取皇帝的欢心,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好像有个宫斗剧的名字就叫《步步惊心》,这名字取得很精准,后宫之路,确实是步步惊心。

在宫斗剧里大家能看到许多不同名目的妃嫔,什么贵妃啊、贵嫔啊、美人啊,等等,她们的区别何在呢?

这个得根据所处的朝代来辨别,因为每个朝代是不一样的,总的趋势是名目、品级、人数越来越多。妃嫔数量的逐渐增多也是皇权逐渐强大的过程。这个很好理解,只要皇帝是个生理正常的男性,在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环境里,美女嘛,自然是越多越好。

真要按照古书所记,天子只能娶十二个女人,理由是一年有十二个月,每月都有所产出,天子娶十二个女人,就是要多生儿子,以继承天下,但没哪个天子皇帝会遵守这个原则,都是能娶多少就娶多少,以至成千上万。

三国前期的汉末桓帝后宫有五六千人,灵帝则上万人。三国后期的晋武帝司马炎也上万人,考虑到当时全国人口才一千多万人,这个数字就太吓人了,相比之下,曹丕还算好的。

简单介绍一下魏国后宫等级制度。

曹操建立魏国时,立王后,下分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曹丕称帝后,后宫自然要超过王的等级和规模,在曹操的基础上增加了贵嫔;淑媛;脩容;顺成;良人五等。

曹睿继位后又增加淑妃;昭华;脩仪;除顺成官四等。

共计十四等。

其实不止,因为还有贵人、姬、才人等称号的妃子,只是不知是哪个等级。

后宫等级大小顺序为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脩容,比亭侯;脩仪,比关内侯;倢伃,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上期说到郭女王已经升为贵嫔,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想将其立为后。甄氏死于黄初二年,死后才有立郭女王为后之举,以此观之,甄氏以前的地位应该是正妻。

中郎栈潜上疏反对,主要理由是不能以妾为妻,这也说明郭女王一直都不是正妻,并认为郭女王有持宠欺压曹丕的嫌疑。如果曹丕因爱立后,使贱人暴贵的话,恐怕混乱会自上而起。

栈潜是从东汉外戚乱政的经验教训出发,提请曹丕加以提防。这应该是发现了郭女王聪明强悍,曹丕不一定控制得住的苗头。卢弼先生经过对曹丕和郭女王关系的仔细研究,也认为郭女王“足以制魏文”,栈潜是当时人,更能看清楚郭强曹弱的事实。

栈潜和曹丕有些渊源。曹丕为太子时,栈潜是督守邺城的官员,曹丕喜欢打猎,经常早出晚归地围猎。栈潜直言不讳地劝谏曹丕不要痴迷于打猎而耽误留守邺城的大事,曹丕心里很不高兴,但栈潜说得在理,曹丕也不好发作,只好减少打猎的次数和规模。

曹丕不理睬栈潜的反对,硬是让郭女王当上了皇后,但不幸的是没有生育。这是后宫女人最大的悲哀。

后宫妃嫔想出人头地只有一条路,就是生下男孩,然后让这个男孩成为太子、皇帝,自己就可以变身为皇太后,即母以子贵。但这条路有个最大的障碍,就是皇后有没有生子。如果皇后生子,皇后的儿子就是嫡子,可优先于其他妃嫔所生的儿子享有继承权,即子以母贵。

第十节 确立太子

郭皇后无子,其他妃嫔却有子,虽然曹丕的儿子大多早夭,但此时至少还有朱淑媛所生的东武阳怀王曹鉴;仇昭仪所生的东海定王曹霖;徐姬所生的元城哀王曹礼;苏姬所生的邯郸怀王曹邕,这些都是郭女王潜在的威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曹丕心中有三个太子人选,一个是曹礼,一个是曹霖,一个是曹睿。曹丕曾征求过司徒卫臻的意见,直接问道:“平原侯曹睿怎么样?”显示出对立曹睿有些犹疑,但卫臻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甄氏被赐死后,儿子曹睿受到牵连,从平原王贬为平原侯,并没得到曹丕的青睐。后来曹丕和曹睿等人一起出去打猎时发生了一件事,让曹丕决定以曹睿为嗣,将其交给郭皇后代养。

事情是这样的:打猎时看见一对子母鹿,曹丕射杀鹿母,让曹睿射鹿子,曹睿不愿意,说:“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联想到自己身世,曹睿说完后涕泣不止。曹丕放下弓箭,感叹地说了句:“好语动人心啊。”这才决定以曹睿为嗣。

没证据证明这个记载是假的,但总觉得太巧合,像按照曹睿的身世特地编出来的一样。曹丕立曹睿为太子,更多的应该是为郭皇后着想,如果立其他生母健在的儿子为后,自己死后,郭皇后有可能受到新皇帝和其生母的联手迫害。

立曹睿则没有这种后患,其中有没有曹丕对甄夫人的内疚之情说不清楚。

曹睿因为母亲不是正常死亡,心里始终愤愤不平,但没有办法,只好敬事郭皇后,每天早晚请安问候。郭皇后因为自己没有儿子,今后的荣华富贵绑定在曹睿身上,也就对曹睿十分慈爱,但尴尬的是,甄氏是被赐而死,相当于戴罪之身,曹睿还是不能被立为太子。

由于太子位虚悬,导致曹丕大军远出离开京城时,就只能将本应由太子担任的监国交给大臣,而这个重任每次都由司马懿承担。

曹丕后来甚至给司马懿下诏说:“我往东,抚军就总领西边的事;我往西,抚军就总领东边的事。”司马懿当时是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不光文武大权在手,还拥有一支五千人马的部队,相当于司马懿的私兵,已经出现尾大不掉的端倪,曹丕还不断地加大他的权力。

司马懿后来下野后复出,仍然能够一呼百应,将权倾朝野的曹爽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和这时树立的声威,建立的人脉关系有极大的关联。曹丕因为司马懿对自己的拥立之功而完全信任司马懿,是彻底的自掘坟墓。用民间的话说就是养了一条白眼狼。

如果曹丕早立太子,以太子监国,留守的文官武将一律对太子负责,司马懿就难以成气候,此消彼长,太子反而会有声威,有人脉,就像当初曹操任用曹丕时那样。

这是曹丕最大的失误。

第十一节 英年早逝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征吴回军,最初打算到许昌,谁知许昌城南门无故坍塌,曹丕认为不吉利,转走洛阳。五月,曹丕病重,被迫立曹睿为太子,以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曹睿。将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嫔妃全部遣散回家。第二天,曹丕在洛阳嘉福殿去世,享年四十岁。

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

曹丕为人确实有些刻薄,除了上面提到的对诸侯王的刻薄寡恩以外,对大臣也不例外,讲几个小故事来证明曹丕的这个性格弱点。

逼杀张绣父子。

曹操一征张绣时,长子曹昂战死。后来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投降曹操,得到曹操重用,为儿子曹均娶张绣女儿为妻。张绣死心塌地为曹操效力,战官渡,破袁谭,征乌桓,战功卓著。

《三国志》上说他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征讨乌桓的路上死亡,没有说原因,而专门记载魏国历史的《魏略》里则记载了死因,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中对张绣发怒,指责张绣说:“你杀了我兄长,还有什么脸见人啊!”张绣内心恐惧,无奈自杀。

儿子张泉继承张绣的爵位,但却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发生在邺城的魏讽谋反案中受到牵连被杀。这次谋反的平定和善后处理,都是曹丕一手主持的,张泉究竟有没有参与谋反史无记载,但无论那种情况,都是死于曹丕之手。

张泉是张绣的独子,张泉一死,张绣一门绝后。

羞杀于禁。

于禁被关羽所擒,关羽失败后,于禁落如孙权之手。黄初二年(221),孙权为讨好曹丕,将于禁释放送回魏国。

曹丕接见于禁时,于禁须发皆白,形容憔悴,哭泣跪拜。曹丕以春秋时晋国大夫荀林父、秦国大夫孟明兵败被擒,回国后仍然得到重用的事例来劝解安慰于禁,并认为樊城兵败是涨水的原因,非战之败,所以不会追究于禁战败之罪,还任命于禁为安远将军,准备派于禁出使东吴,然后要于禁去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

看上去没什么错啊,既宽宏大量,也很有人情味,还能想到于禁是曹操的部将,让于禁去拜谒,可问题就出在拜谒上。

在于禁去拜谒前,曹丕预先叫人在曹操陵屋里画了一大幅壁画,画面上是关羽水淹七军,庞德愤怒抗争,于禁屈辱投降。曹操在听说于禁、庞德的事情后,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与于禁相交三十年,没想到他临危处难时,反而不如庞德啊!”

庞德是降将,原为马超部将。曹丕此举,相当于是代曹操责怪于禁。于禁看见这幅画,羞愧难当,发病而死。曹丕还不解气,竟然给于禁加了个厉侯的恶谥。(杀戮无辜曰厉)

司马光对此事的评价最为中肯,说:“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曹丕是个恩怨分明的人,两边都走极端,缺乏君王中庸大度的风格。说说他报恩和报怨的故事。

报复曹洪。

前面说过,曹洪是个酒色之徒,不光如此,还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家里很富有,偏偏又很小气吝啬。曹丕在东宫做太子时,曾经找曹洪借一百匹绢,曹洪不借,曹丕记恨在心。称帝后,以曹洪门客犯法为由,将曹洪抓起来,下狱当死。

曹洪的门客确实有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之事,满宠为许县县令时,就曾经整治斩杀过曹洪的门客。曹丕以此为由抓拿曹洪也无可厚非,但由于有前面的过节,曹丕此举就有公报私仇的嫌疑。

曹洪是曹魏重臣,曾救过曹操的命,卞太后自然会出来替曹洪说话。卞太后责怒曹丕时说:“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说的就是曹洪救曹操的事情。

卞太后担心曹丕不听,叫人去把郭皇后叫来,对她说:“假如曹洪今日死,我明天就敕令皇帝废除你这个皇后。”这是要郭皇后向曹丕施加压力,于此也可见郭皇后确实有影响曹丕决策的能力。

经过卞太后的多方努力,曹洪才逃过一劫。

报恩王粲。

王粲是曹丕的密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王粲去世,曹丕亲临哭吊。在灵堂上,曹丕说:“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欢驴叫,我们每人学一声驴叫来为他送行吧!”说完带头先学,在场的吊客也纷纷学驴叫。

这个场面有点重口味,难以想象。幸好当时曹丕还没称帝,要是称帝后出现这个场面,不知史家该如何评价。

虽然曹丕与王粲友善,但这并不妨碍曹丕在王粲的两个儿子受魏讽谋反案牵连时痛下杀手,将王粲两个儿子杀掉,使王粲绝后,这个举动让曹操都觉得有些过分,认为怎么也该给王粲留个后。

曹丕对郭皇后、司马懿、曹幹等人的信任、器重、友善,也是报恩的表现。

曹丕的其他贡献和爱好。

曹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准确地说是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以《典论》为代表。

前面说过,三曹诗文是建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安风骨除了现实的影响外,主要是在三曹的引领和倡导下形成的,曹丕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但其主要成就并不在诗文上,而是在文学理论建树上。

曹丕在做太子时写成《典论》一文,其中应该有“固宠”的成分。因曹植长于诗赋,深得曹操喜爱,曹丕自知不能在这方面超过曹植,于是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地从文学批评与理论出发来展示文采。

曹丕写成《典论》后,经常在肃城门内召集儒学人士,由自己亲自讲解《典论》,侃侃无倦。以至于后世把“肃成”代指为太子讲学之所。

《典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原书二十二篇,现仅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

《典论》的主要内容有:一、对文学的认识和定位;二、作家作品评论;三、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四、文体的区分。其中对文学的认识和定位最为重要。

《典论》以前,文学并没有什么地位,被视为文人雅士闲暇消遣的游玩之作。汉代扬雄以汉赋为“童子雕虫篆刻”,曹植也认为“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曹丕不认同这种观点,明确提出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确立了文学的地位。这个观点影响至今。

对建安七子及其作品的评价是一份珍贵的文学史资料,使后人得以全面地了解建安时期的文学思潮和风格。

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著的鼻祖,《典论》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后世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基本是沿袭曹丕的文本结构。

曹丕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打猎,为此受到许多人的谏劝,如崔琰、栈潜、辛毗等人。其中最直言不讳的是辛毗。

有次曹丕出去打猎,辛毗随行其中。曹丕问他:“射猎野鸡快乐吗?”辛毗回答说:“对于陛下而言很快乐,对于跟随的众人来说却非常痛苦”,噎得曹丕无言以对。不知道是不是曹丕生活的地区很少豺狼虎豹出没,曹丕打猎的记录中只看到獐、鹿、雉、兔等食草动物,这点不如三国中的另一个狂热的打猎爱好者孙权,孙权最喜欢的是猎虎。

曹丕还喜欢博弈弹棋,博弈是下围棋,曹操也喜欢。弹棋是一种宫廷游戏,有说起源于汉朝,有说就是起源于曹丕。

这个游戏已经失传,据记载,是一种双人对战游戏,每方六个棋子,掷骰子决定步数,以己方棋子打击对方的棋子。曹丕有个绝活,可以用手巾角击打棋子攻击对方,没有长期实战估计练不出这手绝活。曹丕的客人中还有人能够用头巾击打,比曹丕技艺更精妙,可见当时此游戏之流行。

曹丕的剑术很高明。有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一起饮宴。邓展是个剑术高手,曹丕指出邓展对剑术的一些说法不对,邓展不服气,要求和曹丕比剑,为防止误伤,以甘蔗为剑。

几个回合下来,曹丕连续三次击中邓展手臂,邓展更不服气,要求再来一次,结果还是输了,并且输得更惨,被曹丕一下打中了额角。

曹丕特殊喜欢吃葡萄,经常在给朋友的书信中讲吃葡萄的好处和葡萄的多种用途,在听说南方有龙眼荔枝后,怀疑也比不上西域的葡萄好吃。

八卦一件曹丕看相的事。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曾请相士朱建平看相,朱建平看后说:“您的寿命是八十岁,四十岁时会有小灾难,希望您多加小心。”结果曹丕四十岁时却死了,不是小灾难,而是灭顶之灾。是朱建平没看准吗?不是的,恰好是看准了,但不能明说,既是怕泄露天机,又怕引起曹丕的不高兴给自己带来祸害,就把白昼黑夜连在一块说,八十岁减掉一半就是四十岁。

理论上此时还只有两国,魏和(蜀)汉,巧合的是这两国的帝位都传承到了第二代,江东霸主孙权还只是魏国封赐的吴王,实力远超蜀汉的孙权为什么还不称帝呢?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国的宫廷之乱
魏明帝曹叡当了皇帝为何不杀了弑母的仇人
三国人物婚姻大全
魏明帝曹叡和他的三个女人,一人被废,一人被杀,仅一人善终
《三国志》 打卡集锦05丨天津悦读读书会
曹丕与曹操最像的,不是权谋,不是诗文,而是挑女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