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以中国》展览文物背后的那些知识(二)

迟到了两天,二期云看展来啦!今天这期的主要内容是良渚玉器和三星堆太阳题材文物。

第一期:《何以中国》展览文物背后的那些知识(一)

展览介绍

中国文明悠久且从未间断,所以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 

  何以中国展览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阐发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源远流长。三个单元下各设三节,合为“九章”。

良渚玉琮

 文物介绍:

琮上下的圆意为天、地,琮孔的圆心象征天极与地极,贯穿上下的射孔可穿棍子即为天地柱,琮上下四角的射面为天地方位,直槽为天地通道,四角及直槽上琢刻的神人兽面纹(神徽)。
良渚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形玉器,琮是良渚高等级贵族使用,代表权力、身份、地位的礼仪玉器,是良渚先民宇宙空间世界的反映和沟通天地进行巫术活动的一种法器。距今约5100年,出土于新石器中晚期江浙一带,玉材为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的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和青赭色居多,从出土的玉琮来看,除部分保留着晶莹的质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蚀成粉白色,玉琮器表打磨光泽规整、厚薄均匀、边角端正、轮廓分明,表明良渚玉器在成型的过程中已使用拉丝、管钻、切锯等多种以砂为介质的开料手段,减地浅浮雕手法的阴刻线,精密的器表打磨均表现了良渚玉琮的高度成就,独特的纹饰不仅给人以神秘的美感,更为研究当时的文化和宗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知识: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2200年。最大特色是出土的玉器琮、璧、璜等。陶器以夹细砂的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为普遍。石器磨制精致。圈足多,弦纹装饰等,一些陶器、玉器上出现了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认为是“原始文字”,稻作生产发达,犁耕。墓坑基本呈长方形,以头向南的仰身直肢葬为主。

良渚文化的发现、文化特征、发现意义: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得名,良渚文化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2200年。

①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是太湖流域,一直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遗址有:浙北余杭县莫角山遗址、安溪瑶山祭坛遗址、上海市青浦县的福泉山、吴兴钱山漾等。

分期:共分为三期,早期的遗址以江苏省吴县越城中层为代表;中期以上海市马桥遗址的第五层和江苏省武进寺墩的良渚文化层为代表;晚期以浙江省嘉兴雀慕桥和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第二层为代表。良渚文化因素影响的地区,北到苏北北部和鲁南,西到宁镇、安徽的江淮地区及鄂东地区,南抵赣北和粤北地区只发现良渚文化晚期遗存。

文化面貌特征:陶器以泥质黑皮陶为主和夹砂黑灰陶为主,有少量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其中以泥质黑皮陶最具特征性;石器通体磨光,磨制精致,穿孔技术发达、普遍使用管钻法,有代表性的器形有扁平长方形穿孔石斧、有肩穿孔石斧、有段石锛等;玉器常见有斧、璧、瑗、琮等,玉器常饰有兽面纹、云雷纹鸟纹等;发现有水井遗迹,和干栏式建筑;农业经济发达,出土有农作物种子其种类有水稻、蚕豆、芝麻、花生、西瓜子等,还发现有竹编织物、草编植物和丝麻制品。

社会经济形态:在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始氏族制度瓦解,并向文明时代过渡,甚至有学者认为已处在酋邦或古国,处在中国古文明的始创时期。

良渚玉璧

文物介绍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璧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为璧。在古代,璧是一种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玉璧的纹饰随着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璧多饰弦纹。春秋战国至汉代,玉璧为云纹、谷纹、蒲纹,间或有螭纹。唐、宋、元以后出现了凹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玉璧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其象征着上天,为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即所谓的“苍璧礼天”。以后玉璧也被视为重要的瑞器,即祥瑞之器。
良渚玉璧在形制上,除了大小和对钻孔的正偏上存在区别之外,细微处还有两点;一为边沿内凹或直平,二为中孔璧面上凸脊线的有无。良渚玉器的质地,从色泽上看,基本为蓝绿色隐晶状和绿褐色斑纹状,少见浅蓝色与鸡骨白色,矿物学鉴定基本为阳起石——透闪石软玉。目前主要倾向是就地,就近取材。

      良渚玉璧形制,比较合理地说可能源自崧泽文化,即有权力象征的意义璧形石斧和有尸体不朽等神秘色彩的璧形玉晗。从这个意义上讲,玉璧是一种更趋神化了的权力的象征物,做成圆形,所谓“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当然表示其权力是上承天意。 

相关知识:

良渚玉工:

200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正式签署“良渚玉器及其影响合作研究协议,《良渚玉工》是双方历时10年合作的成果结晶。书中用了大量篇幅对M12墓出土的琮王、钺王进行工艺分析。琮王刻有众多的神人兽面象征,这些神人兽面的精致微刻技术,可以在1毫米宽度上徒手微刻3至5条纹饰,这些线条一气呵成,并没有不熟练的反复切磋痕迹。这既展示出良渚玉器工艺的高端绝技、也反映了良渚文化存在着严重的分化。平民与贵族在玉器制作生产与消费上有着显著差异、良渚社会可能出现过玉器生产由一些不同空间、社会阶层的玉工分工制作而成:民间玉工可以参与采集玉料、初步加工或者制作一些简单的玉珠、管、坠、锥等器物,他们可能需要向贵族阶层上呈玉料和玉器素材。贵族以至王室则控制玉原料及高级玉器如玉琮、玉钺、玉瑁、玉镦等制作、特别是在玉器表面上的精致微刻技术。

良渚玉器:
良渚玉器作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制玉工艺的典型代表,为研究此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价值。主要代表玉器有玉琮、玉璧、玉璜玉钺、透牌雕饰等。其中以玉琮最具代表性。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反山文化遗址。玉琮通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留有台痕,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共八个,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雕琢而成。

良渚博物馆:

良渚博物馆的前身是1994年由江泽民题写馆名并开馆的良渚文化博物馆、位于余杭区良渚镇美丽洲公园隶属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是一座以良渚文化专题类的考古学文化博物馆于2008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三个常规展厅,一个临时展厅以及文物专用库房和为公众开放的休闲场所等功能区块。良渚博物馆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类同时期文明中的地位。展览设计理念是雍容华贵、高雅清和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化解两种他的专业元素,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做可观、可学、可触、可玩的平民化博物馆。

三星堆太阳题材文物

太阳鸟、青铜太阳轮

文物介绍

《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太阳东升西落,创造出光明与黑暗的交替,带给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阳光遍撒大地,滋养万物生作。对远古先民来说,它是伟大且神圣的存在,因此几乎全世界都能找到太阳崇拜的痕迹,中国也不例外。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有六个汽车方向盘似的青铜太阳轮(也称“太阳形器”)。轮的中心凸起一个圆形,象征太阳;由圆凸中心伸出五条分枝,象征太阳光芒,亦将中心至外圈形成的圆面大体上均分;五分枝撑着一个圆形外圈,象征日晕。圆凸中心有一小孔,晕圈上与五分枝对应处也各有一小孔,合起来共六个孔,可能用于固定。青铜太阳轮可能是三星堆先民的祭祀用器,钉挂在墙壁上或某种物体上供人们膜拜。青铜太阳轮形器恐怕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其用途和象征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有释为车轮的,有释为盾牌饰物的,有释为陈设物的,亦或天文测量仪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

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六株青铜神树。已修复的一株,其树枝分为三层,共栖落着九只神鸟,与《山海经·海外东经》里记载的“……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相吻合——因顶部出土时已断裂,尚未复原,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在中国上古的神话中,太阳是由“鸟”背着从东方的树上升起、落在西方的树上休憩,故神树与神鸟都是太阳的象征。再看这些神鸟,每只都呈昂头、瞠目、勾喙、扬翅、翘尾状,分明取材了鹰、乌、杜鹃等多种鸟禽。

相关知识

广汉三星堆遗址及其价值:

三星堆遗址:该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境内,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遗址集中分布区的面积约6平方公里,实际上是由数十个地点组成的大型遗址群。在遗址群东部的遗址分布区,发现了断续的城垣遗迹。根据层位关系,城垣的始建年代早于三星堆遗址二期偏晚阶段,延续使用至第三期,约当商代早期至西周早期。
城垣两侧发现有秘籍的居住遗址和玉石器作坊遗址、陶窑址、墓葬等。房屋均平地挖槽起建,木骨泥huan墙。最大的面积达200平方米,数间相连。在东西城垣之间的三星堆、月亮湾、真武宫、西泉炊等四处南北排列的台地附近,已发现了数处埋藏有玉石礼器和青铜器的土坑,一般认为属祭祀坑。“三星堆”实际上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呈西北至东南向,全长仅18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1986年在三星堆外南侧先后发现的1号、2号器物坑,出土了上千件青铜器玉器、石器、金器、象牙等祭祀用品和大量海贝及烧骨。其中青铜器主要是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大型立人像、人头像等塑像群、神树、神兽及礼器等;玉石器多为礼器和兵器;金器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金杖。这些器物绝大多数为当地生产,显示出冶金铸造及玉器加工等行业较高的工艺水平、较大的生产规模和社会分工的程度。两座祭祀坑的时代略有早晚,但均属三星堆遗址三期后段,大体上相当于商代晚期。
意义:三星堆遗址大型夯土建筑工程的兴建、大型礼仪祭祀活动所表现出的较系统的宗教和礼制、祭祀坑所处金杖、神人像及礼器等所反映的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在宗教神权庇护下的王权的存在,都昭示着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族群在这一阶段已形成了国家组织,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批青铜器,既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亦有中原殷商文化的特征,反映出中原文明对蜀文明的发展有强烈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神树:

1986年夏,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中,发现大型青铜神树二件,被称为“1号大型神树”和11号大型神树。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小型神树残件四件。以1号神树论,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钥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谪,莫可名状。11号神树上端残断,但从整体结构来看,应与1号神树类似。不同的是1号神树底座呈喇叭型,三方各跪座一人。
三星堆神树应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之一即为“通天”。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树间攀援之龙,或即巫师之驾乘,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伟大的实物标本,当可视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绝,天人感应,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话意识的形象化写照。三星堆神树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的实物标本。


美工:小白

内容:阿汐

编校:阿汐

审核:双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星堆文明并非孤独的文明
三星堆发现一个玉琮,上面的神树图案,揭开了它的使用之谜
新谜团新发展—三星堆最新发掘进展
快速教你鉴定三星堆玉器!
古玉之六器—玉琮(黄琮礼地)
说琮|蜀式琮的真面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