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蒸汉朝(14)-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15 匈奴来者不善,汉高祖白登历险
这年秋天,从边塞传来警报,北方草原的匈奴人,入侵汉朝在山西的诸侯国——韩国,已经将韩国的都城——马邑,团团包围。
韩王信急忙向中央发出SOS信号,同时为了拖延匈奴攻势,派遣使者与匈奴谈判。
没有想到韩王信的这个举动,被中央误读为叛国企图,刘邦派出使者,严厉责备韩王信。韩王信陷入内外交困,九月,索性向匈奴投降。
匈奴骑兵于是越过韩国,威胁晋阳。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农历辛丑,牛年,(呵呵,这一年匈奴比较牛)。
边情紧急,刘邦在新年朝会之后,已经无心欢度节日,即刻部署对匈奴的战争。
最后,刘邦决定御驾亲征。
汉军前锋在今山西一带与韩国叛军及匈奴骑兵作战,韩国叛军及匈奴骑兵迅速溃败,向北退去,汉军紧追不舍。
这时已经进入隆冬,气候寒冷,接近三分之一的汉军士兵手指被冻掉。
刘邦把指挥部设立在晋阳,派出特工人员,侦察匈奴实力。
特工人员回来,报告说匈奴派来的只是些老弱残兵和瘦马,兵力微弱,不堪一击。
刘邦心中狐疑,派遣刘敬,再去打探。

刘敬也是山东人,本姓娄,刘邦完成统一后,打算定都洛阳,与周朝媲美。娄敬穿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去拜见刘邦,中介人见他衣着是在寒酸,想给他换一套体面像样些的衣衫,娄敬说了一句很酷的话:
“我穿什么来,就穿什么去见皇帝!”
很有点个性的山东汉子。
娄敬见了汉高祖,坦率直言:“洛阳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在中原之中,但是这个地方的经济实际上已经被战乱摧毁,定都于此,利小弊大;不如关中地腴民富,且被山带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张良也支持娄敬的意见,刘邦经过慎重考虑,终于决策定都长安。为了表彰娄敬的建议,特赐娄敬姓刘。(汉朝赐姓很少见,大概是因为娄、刘本来就读音相近,所以刘邦有此灵感。)

但刘敬打探未归,刘邦不知为何心潮澎湃,集结兵力,号称32万之多,向前线推进。走到今山西大同一带,遇到了风尘仆仆的刘敬。
刘敬说,陛下去不得也。
刘邦说,是何道理也?
刘敬说,两军相对,哪有无缘无故示弱的道理,匈奴人一定是诱兵之计!
刘邦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对刘敬的正确分析不但听不进去,反而暴跳如雷:
“你个齐国佬,靠嘴皮子混了个官做,就把尾巴翘起来,在老子面前胡说八道,今天饶你不得!”
把刘敬押到军法处去了,后来关押在广武,直到战役结束。
刘邦亲自带领先头部队,抵达平城(今山西大同)。
这个平城,就是数百年后鲜卑人之北魏帝国的都城,也算是座历史名城。平城遗址就在大同市城北火车站一带,远可望见长城。当地还遗存有当年城池的北墙遗迹。

匈奴的主力部队也到达此地,据说40万骑兵,领兵之人物与刘邦地位相当,乃是匈奴大单于栾提冒顿。
这个冒顿可确实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冒顿执掌匈奴后不久,立足未稳。草原上另一个大国东胡来敲竹杠说:
“把你老爹的千里马送给我表示友好吧!”
匈奴人大怒,想冒顿一定要翻脸。
冒顿却哈哈一笑,
“没问题。”
东胡尝到甜头,得寸进尺,又说
“把你的小老婆送给我,两国的关系就更加友好了!”
匈奴人更加愤怒,想冒顿这次定要翻脸。
冒顿微微一笑,何必因为一个女人失去友邦的欢心呢?
东胡利令智昏,再派人来。
“我们两国之间有一块荒地,归我们东胡了!”
匈奴贵族们想:
“宝马和小老婆都送人了,一块荒地又算个啥!”
于是有人就对说:“反正荒着不用,他们要就给了算了。”
冒顿勃然大怒。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随便送人!”
立刻杀了东胡的使者和主张送地的人。
接着尽起匈奴全国之精兵,急袭东胡。
东胡正等匈奴把地契送来呢,被冒顿杀个措手不及,几乎是一举覆没。
冒顿乘灭东胡之余威,向西打败了月氏,向南兼并了楼烦、白羊等几个小部落。
这时,中原正是一片混乱,先是镇守河套的扶苏与讨伐匈奴的大将蒙恬被陷害致死,接着是大秦土崩瓦解,项刘鹬蚌相争,匈奴渔翁得利,收复河套,
于是茫茫草原,匈奴一家独大。

对敌人情况不明、盲目轻视的刘邦登上平城附近的白登山,视察前线,这才发现匈奴实力不可小觑,但时已晚矣!
得知汉朝皇帝已经上山,匈奴骑兵四面而来,将白登山围困得水泄不通。
刘邦站在高高的白登山上,欲哭无泪。
这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16 白登在哪里?
山西有个阳高县,阳高县有个白登村,作者看一些史书,说这个村子就是汉代白登,可是仔细一查,其实不然,原来鲜卑北魏时代,大修鹿苑,把白登居民强行拆迁,搬家到了今阳高县白登村。汉代的白登山,就是今天大同市东北的马铺山。

汉朝人有首歌谣是这样描述白登一役的:
“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据说冒顿指挥骑兵四面围攻白登:西面的骑兵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把汉军冲散。
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

作者看过一部资料片,中间提到考古人员在蒙古草原上发掘了上千座匈奴墓,发现匈奴人对马极其重视,以至于死后也要用马头陪葬。
作者想,对于匈奴而言,马不仅是牲畜,还是财富,更是匈奴民族的力量源泉。打仗的时候,它是战士的座骑,和平岁月它就是猎手的朋友和货物的运载及交通工具。
一般认为,匈奴马属于蒙古马,身体比欧洲马要矮一些,但体能充沛,耐力持久,行动迅速,非常适应亚洲大草原的自然环境。
好马配好鞍,优良的匈奴马配上先进的御马工具——马鞍和马笼头,在古代世界,火器发明之前,骑兵几乎是陆地兵种之王。

骑兵也有一点不足,那就是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
因此,刘邦虽然被包围,匈奴却不能围而歼之,因为汉军战士恰好是擅长防御的步兵和弩手。
但在被困7天7夜之后,刘邦也不禁着急起来。

这时候,陈平出了个主意,让刘邦成功突围了。
这是个什么主意?
《史记》说,“其计秘,世莫得闻”,也就是说,没人晓得也。
一般的说法是这样地,陈平找随军画家画了若干幅美人写真图,派特工秘密送到冒顿的阏氏那里说,
“如果还不退兵,皇帝只好把这些美女送给冒顿单于,到时候,单于还会不会喜欢阏氏您呢?嘿嘿……”
陈平还真是了解女人的心计,冒顿的老婆立刻吹起了枕边风。
“老公,你别把皇帝逼得太紧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冒顿蛮听老婆的话,下令解围一个角。正好天降大雾,刘邦从解围的一角悄悄溜出。
回到平城,这时汉军主力也陆续抵达,匈奴兵团完全解围回国。
史书上的解释还有:冒顿和汉朝的一支叛军约定了联合行动,但是这支叛军放了冒顿鸽子,所以冒顿怀疑其中有阴谋。
其实匈奴人作战,一直是快进快出,目的在于掳掠财物子女,并非攻城拔寨,持久战和攻坚战不是匈奴的风格,久攻不下,而汉朝主力将至,匈奴又何必执着呢?
选择撤退,合情合理!

危机解决,刘邦想起了刘敬(娄敬)同志,他还被关押着呢。
刘邦特赦刘敬,向他道歉,给他增加封邑收入。
刘邦勇于认错的这一行为,显示出帝王领袖难得的宽宏风度,为后人所推崇。后世袁绍与田丰的事件,更成为一个反面案例,凸显出刘邦的伟大。

作者絮语:
刘邦上当的主要原因是骄傲,其实楚汉相争时,刘邦的军事才能有几许,已经得到充分检验。刘邦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在军事上更多的依仗韩信、彭越等将领。
但在即位为皇帝之后,刘邦的御驾亲征的次数反而却多了起来。作为内战的胜利者,刘邦大概真的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手中握着的权力越大,官印子越大,好像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脾气也会越来越大。可是若是以为脑袋里的智慧也会水涨船高,呵呵,这就要跌跟斗了!人们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在这里也应验了。
如果换了韩信指挥这支军队,被骗上白登的可能性会不会降低?
历史没有可能,但逻辑上是存在的。
问题是,韩信在哪里?
17 韩信的热脸贴在了刘邦的冷屁股上
韩信可以说是刘邦取得天下的第一功臣。在楚汉战争后期,韩信因为感激知遇之恩,放弃了独立的最佳时机,也把自己的生死,完全放在了刘邦的手掌心。(详见第一卷)
但看来韩信的热脸是贴在了刘邦的冷屁股上,刘邦并不体谅韩信同志对大汉事业的忠心耿耿,而且到了极不放心的地步。
刘邦的屁股之所以冷,是因为他的屁股坐在领导的位子上。

楚汉战争刚结束,某个凌晨,韩信还在做春秋大梦呢,刘邦已经悄悄地进村了,在韩信的指挥部里一坐,把印符揣在了自己兜里,就开始发号施令,等到韩信来拜见,他的部队已经收归中央了。
刘邦的夺军行为,不是第一次。
韩信本无野心,对刘邦的夺军行为也没什么怨言,更何况刘邦马上就封他为楚王,定都下邳。
昔日的蹭饭郎,今日的诸侯王,韩信衣锦归故里,大概是心满意足的,所以心情也不错,给了老大娘1000黄金,报答了昔日恩情。那个亭长,给了100铜钱说:“可惜你有始无终!”这亭长回家之后,自然抱怨老婆,可是已经追悔莫及。
至于那个曾经羞辱他的泼皮,韩信不但不杀,而且提拔他做了公务员,小韩宅心仁厚,确如后人评价:
“厚而不黑!”
脸皮很厚,可是心不够狠!
(蹭饭、羞辱事,详见第一卷)

那边却有人惦记着韩信呢!
公元前201年,冬天,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问部下,部下言论一致:
“马上发兵,活埋了这小子!”
看来韩信的火箭式提拔确实得罪了许多人,作者察看史籍,没有一个人、一个字为韩信辩护,嫉妒的力量是如此可怕!

刘邦和陈平商量了一下,硬来恐怕打不过小韩,还是要来阴的。
于是发出通知说要到云梦泽风景区旅游观光,云梦泽属于楚国,韩信当然要来迎接,大冬天的皇帝要来玩,小韩不做贼,心里也发虚,砍了在楚国避难的老朋友钟离昧的头,去见皇帝,当场就让皇帝给埋伏了,十几个御前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又不是项羽,头脑虽好,拔山的蛮力没有,所以束手就擒。
唉!韩信叹息道:“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有点不好意思了,回到洛阳,释放了韩信,当然楚王当不了了,给你个淮阴侯做做吧!也没有实际的领地,实际上是软禁在京城了。
至于楚地,刘邦就分给了自己的亲戚们。
韩信从此就在京城闲住,跟樊哙、周勃、灌婴这些人平起平坐。不过瘦骆驼也比马大,樊哙等人对小韩还是有点敬畏,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迎送,说:
“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
韩信离开樊家,对手下人说:
“没想到我这辈子居然跟樊哙这样的人混在了一块!”
(韩信有点不知死活了,人家已经架起锅,煮好汤,就等你下锅了,你还在骄傲自大得罪人!)

在被软禁期间,韩信与张良一起搞军事理论研究,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并且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一代将星和天才智囊相聚,应该有精彩火花,然而史书一字不记。其实当时张良先生完全洞察时势,假托修仙,避开是否,若能点醒韩信,或许能保全他的性命。
但是韩信的悲剧情节却在继续发展,他的老部下陈豨被任命为巨鹿郡郡守,韩信居然唆使小陈谋反,如果史书记载属实的话。(其实这件事很可疑,史书记载说韩信是和陈豨说了些悄悄话,陈豨不久就反了。但既然是悄悄话,陈豨后来死无对证,韩信自己不说,内容又是何人揭发来)
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御驾亲征,韩信请了病假。
第二年春天,正月,刘邦还没回来,皇后吕雉管事,有个人自称是韩信门客的弟弟,举报韩信与陈豨勾结,计划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奴隶,策应陈豨方面。
这件事就更可疑了,韩信手握重兵时不谋反,当了人质反而要谋反,而且是领着一群囚犯和奴隶造反,以韩信的智商,能干这蠢事?史书记载说韩信与这位门客有矛盾,因此门客的弟弟前去揭发,可见是私人恩怨成为了当权者杀人的借口。
于是萧何上门来告诉韩信,说皇帝在前线大获全胜,邀请韩信一起入宫庆贺。
韩信一进宫门,就让大内高手捆缚起来,这回遇到的角色可比刘邦狠,一声令下就诛灭了韩信三族,据说他本人则是死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
韩信临死前叹息说:
“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韩信确实没有谋反的意思,因为蒯通的计谋就是叫他谋反,韩信也只好怪老天爷了!
结果倒霉的蒯通后来也差点送命,好在刘邦讲道理,放了他一马。

刘邦回来,听说韩信被杀,他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这五个字确实写出了老刘的心情。刘邦对韩信,确实有些不满意的地方。譬如荥阳战局最危急的时刻,刘邦正指望韩信来救,韩信却派了使者请求刘邦封他做代理齐王,这不是要挟么?刘邦当场就要翻脸,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对他说了悄悄话,刘邦意识到形势逼人,这才改口说:
“要当就当真王,假王算什么!”
于是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但刘邦无法抹灭韩信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巨大功劳,这也就是刘邦一直难以对韩信下死手的缘故。
唐人刘禹锡有诗一首: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写下名句“锄禾日当午”的李绅也有诗纪念韩信,题为《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明哲防身,说得容易,李绅自己也做不到,又何必苛责古人。

在咏叹韩信的诗词中,其实有一首最令作者扼腕叹息。
一饭君知报,高风振俗耳。
如何解报恩,祸为受恩始。
丈夫亦何为,功成身可死。
陵谷有变易,遑问赤松子。
所贵清白心,背面早熟揣。
若听蒯通言,身名己为累。
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吕雉。
作者为谁?
大明袁祟焕。
不觉怆然。
18 刘邦骂人的严重后果:柏人阴谋
大汉高祖刘邦八年冬天,刘邦在河北追击韩国叛军残部,经过赵国,打算住宿,问接待官员:
“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
“柏人。”
“柏人,迫人,为人所迫,这个地名好生不吉利!”
说完,刘邦就取消了住宿计划,离开了柏人。
刘邦的离开令赵国元老贯高大失所望,并非可惜失去拍马屁的机会,而是因为在皇家套间的洗手间里,刺客已经隐藏了若干时辰。
(刘邦大难不死,是运气?还是有所察觉?)

事情可以追溯到去年,当时刘邦从边境回京,路过赵国。
赵王张耳早几年就死了,儿子张敖继承了这份产业。
张敖是刘邦的女婿,他的老婆,就是皇后吕雉所生的鲁元公主,当年差点让老爹刘邦推下马车的小姑娘。
刘邦大模大样地箕踞,就是伸足而坐,这个姿势,在当时,是极其瞧不起人的做法。
不但如此,刘邦还破口大骂张敖。
骂了什么?作者不清楚,只晓得骂得很难听,因为连赵王张敖的下属们都听不下去了!
赵国的元老级人物贯高发怒了,说:
“我们的王啊,真是个孱货(就是软蛋)!”
张敖咬自己的手指直到出血,阻止贯高说:
“你千万不要这么干,皇帝对我们赵国有大恩德,我不能忘恩负义啊!”
贯高等只好退下,但是不甘心。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干一票,“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
(刘邦骂张敖,是有意找茬?还是无心之失?)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功亏一篑啊,贯高懊恼得把大腿都拍青了。
但接下去的事情不是拍青大腿能了结的,一年之后,柏人阴谋败露,帝国司法部门发布逮捕令,参与阴谋的赵国大臣想这次一定活不了,不如自我了断,以免皮肉之苦,于是纷纷自杀。因为牵扯甚广,自杀的人不少,现场颇为壮观。
只有贯高等少数人拒绝自残,陪着赵王张敖到了长安。
在帝国大牢的审讯室里,贯高对审案官说:
“事情是我策划的,赵王一无所知。”
审案官岂肯相信,严刑拷打,直打得贯高身上没一块好肉。贯高同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保持了燕赵壮士的高尚气节,始终只有一句话:
“事情是我策划的,赵王一无所知。”
这时候皇后吕雉为女婿求情说:
“小张是我们的女婿,不会干这种事情的!”
刘邦发怒,
“张敖当上了皇帝,还会少女人么?”
继续拷打贯高,贯高也继续说:
“赵王一无所知。”
再继续拷打贯高,贯高也继续说:
“一无所知。”
再继续拷打贯高,贯高也继续说:
“无所知。”
再……
……知
“算了吧!”
刘邦终于开口,“这是个壮士啊!谁认识他,私下里帮朕去问问。”
有个贯高的熟人泄公,愿意去问话。

这边贯高躺着等待下一轮拷打呢,等了半天也没有人再给他用刑,莫非是国庆节放假,算算日期也不对啊,双休日制度也还没实行呢?
抬眼看看似乎有个人脸有几分熟。
“是泄公吗?”
泄公说正是小弟。
你不是在做中大夫么,怎么降职到这里当狱卒了?大概又犯作风问题了吧!也罢,你且用刑来!
误会了,我是来看老朋友的!
用赵国话唠了几句闲话,泄公问:
“张王真的没参加此事的谋划么?”
贯高说:
“我难道不顾惜自己的爹妈和老婆儿女吗?犯下这个罪行,要灭三族的,我为什么要替大王顶缸!实在是大王无心谋反,全部阴谋都是我设计的。”
泄公回去,向皇帝作了专题汇报,刘邦批示放人,不但放张敖,也打算放贯高。
依旧派泄公去,向贯高传话。
贯高问:
张王,果然释放了么?
果然。泄公说,皇上仁慈,老兄也没事了!
贯高说,张王无罪当然应该释放,我的罪可是板上钉钉,即使皇上不杀我,我也心中有愧!说完就双手扼住自己的咽喉把自己给掐死了。
(原文为乃仰绝肮,遂死。这个“肮”在哪里?就是颈部大动脉,颈动脉窦。按住这里,就会导致自己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心跳反射性停止而自杀身亡。)
由于贯高的义气,张敖得到宽大处理,但王位是回不来了,刘邦给了他个侯爵的待遇,从此在家闲住。
小张一直活到吕后时代,他的儿子也就是吕后的外孙曾被封鲁元王,但是好景不长,吕后驾鹤西游之后,小小张也被废。

那么,赵王谁来当?
刘邦封如意为赵王。
谁是如意,刘邦与爱妃戚夫人的儿子,据说聪明可爱。刘邦常说:
“这个儿子像朕!”
这个儿子像朕,那个儿子呢?
相对的,刘邦对自己的大儿子刘盈很不欣赏。
“太懦弱了,不像朕!”
(作者插一句,刘邦的老爸刘太公从前似乎也不喜欢刘邦,而更偏爱他哥。)
当然刘邦不欣赏刘盈他妈也已经很久了!
谁是刘盈他妈?
吕雉呗!
刘邦到底是因为喜欢戚夫人而喜欢如意,还是因为喜欢如意而喜欢戚夫人?
刘邦到底是因为讨厌吕雉而讨厌刘盈,还是因为讨厌刘盈而讨厌吕雉?
还是刘邦因为讨厌吕雉而喜欢戚夫人,又因为喜欢戚夫人而喜欢如意,最后因为喜欢如意而讨厌刘盈……
不管刘邦怎么想,结果是——
虽然刘盈宽厚,还是爱护自己的弟弟如意,但是戚夫人的心里却燃起了取而代之的希望,吕雉的心里则燃烧起了仇恨的熊熊火焰。
在刘邦面前,戚夫人依旧娇滴滴地温柔可人,吕雉也依旧默默地贤良淑德,但两个女人的生死恶斗,已经悄悄地展开。
为大家所不注意的,刘邦的一位不得宠的妃子所生的不得宠的儿子——刘恒,被封到代地做了代王,他就是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皇帝之一的汉文帝。
但是当时可没有人看好这位低调的亲王。
且不说这些,因为有一位老兄马上要倒大霉了。
他就是功劳仅次于韩信的梁王彭越。

作者絮语:
贯高令人敬佩,不过话说回来,若不是贯高的冲动,张敖也不会大祸临头。其实张敖对赵国的处境认识很深刻,刘邦骂人的意图他也清楚得很,所以他选择了忍耐,但他能忍部下却不能忍,结果刘邦达到了目的,张敖失去了国家,刘邦则为心爱的儿子找到了领地。
19 异姓王们灰飞烟灭
战争结束,论功行赏,刘邦封彭越为梁王,都定陶,这个定陶,就是章邯袭杀项梁的地方。
汉高祖十年,刘邦讨伐陈豨之叛军,曾经向彭越征兵,当年处罚懒散青年的彭越自己这时也懒散了一把,没有亲自去,而是派了个将军去邯郸会合。
彭越小小的懒散,触动了刘邦敏感的神经,或者说是被他找到了借口。
于是刘邦派人训斥彭越,彭越想起韩信,不由得寒心,装病不去。一个叫扈辄的将领劝他索性反了算了,彭越犹豫不敢,结果被自己的交通局长举报。
刘邦也不敢轻视这位游击之王,派了秘密警察翻墙头进去,彭越穿着睡裤就让人给制服了。
到了洛阳,司法部门一审,彭越自己没有谋反,但是没有及时揭发扈辄的谋反言论,结果判定彭越罪名成立,刘邦批示,流放蜀郡青衣县。
青衣在四川,据说盛产竹子,竹编艺术堪称华夏一绝,有“中国竹编之乡”之称。当地还出产一种水果叫椪柑,滋味如何?我没尝过,四川的朋友可告我。
但彭越不想看竹子,也不想吃椪柑,他觉得自己很冤枉。
彭越走到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30公里的郑县,遇到皇后的凤驾。
皇后谁啊?
吕雉呗!

吕雉正好从长安到洛阳去,在此地遇见彭越,她也很惊讶。
梁王何以在此?
彭越一听,眼泪不觉就下来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老彭是真的伤心了。
吕雉耐心地听彭越哭诉了事情的经过,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
皇后和颜悦色地对彭越说:
“梁王你且跟哀家回去,见了皇上自会给你一个公道!”
彭越以为遇到了大救星,其实是撞到了丧门星。回去后吕后对刘邦说:“彭越可不是一般人,把他流放到四川,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刘邦恍然大悟,于是诛杀彭越。
彭越死后,刘邦下令把他的尸首做成肉酱,装在饭盒里让外卖送到各个诸侯家里去。
让他们看看造反是何等下场!

彭越被杀是公元前196年3月,肉酱送到九江国的都城寿春,已经是秋天。
(寿春,后来扬州的首府,袁术就是在此地做起了皇帝梦。)
英布正在打猎,使者将肉酱送到猎场。
肉酱?是牛肉酱还是猪肉酱?
是叛贼彭越的肉酱。
英布大吃一惊,险些从马上跌下。
看着彭越的肉酱,英布感慨万分,悲伤、恐惧、同情、怨恨,一起涌上心头。
韩信、张敖、彭越,当年的功臣诸侯王现在一个接着一个被杀、被废、被剁成肉酱,你叫英布咋办?岂不是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

汉高祖十一年,英布的一位爱妾生病,经常到寿春当地一位名医家中就诊,说来也巧,有一位官员贲赫家就在诊所对门,贲赫想这是个溜须拍马的好机会,于是殷勤搭讪,送礼致意。
英布的爱妾回去,果然向英布推荐这位贲赫同志。
贲赫同志想不到的是英布误会了,爱嫉妒的英布以为两人有奸情。下令逮捕,贲赫弄巧成拙,乘坐邮车把自己挂号寄送到长安。
逃得性命的贲赫同志大喊:英布要谋反!
刘邦倒是没有立刻相信,问相国萧何,萧何说应该调查一下再做结论。
中央调查组一到寿春,英布就慌了!
陷害韩信、彭越的那一套程序,终于轮到我了!
正式起兵造反。

汉高祖十二年,冬季,英布叛军在安徽宿县一带和刘邦讨伐大军遭遇。
两军对垒,刘邦观察英布的布阵,仿佛项羽当年,心里又厌恶又紧张。
刘邦说:
“好好地当你的九江王,何苦叛变呢!”
英布回答说:
“我也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两军交战,小项羽毕竟不是真项羽,一败涂地。
走投无路的英布在逃亡途中遇到长沙国的使节,长沙王吴芮是英布的老丈人,当时已经去世。儿子吴臣,邀请英布到长沙避难,以便偷渡到南越国。其实这是一个陷阱,英布走到鄱阳,被不知名的人物所杀。

韩信、彭越、英布,三个最强大的异姓诸侯王如今已经灰飞烟灭,汉高祖刘邦终于可以高枕无忧,班师时路过家乡沛县,举办皇家宴会,邀请家乡父老参加,心情不错的刘邦喝了几杯,击筑而歌,筑,形似琴,有十三弦。刘邦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已经老了,当年帮他打天下的韩信等人也都死了,偌大的汉帝国,就要交给他的儿子管理,谁来保卫这个国家呢?
唱到激情澎湃处,刘邦欣然起舞,跳着跳着,数行泪水,自眼眶中滚落下来。
(印象中好像汉族不象其他民族那样能歌善舞,但其实不然。至少汉代人是很能即兴歌舞的。汉时有乐府官署,专门从事采制诗歌。除了一部分祭祀歌辞,还包括大量采集民间流传的俗乐,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而且汉乐府民歌非常口语化,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音乐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由汉人之歌,可见汉代社会风气之自由洒脱。)
20 刘邦屠戮功臣的心理历程
从六年(公元前201年)开始,刘邦陆续对他的主要功臣下手,除司马前几节所叙述之外,还有若干事迹,司马在这里,比较完整地归纳如下:
六年:1,云梦事件,夺了韩信的楚国,切割成两份,分给堂兄刘贾和兄弟刘交。
2,匈奴入侵,刘邦怀疑韩王信叛国,韩王信投降匈奴。
七年:辱骂赵王张敖
八年:柏人事件
九年:废黜赵王张敖,把赵国给了儿子如意。
十一年:1吕后杀韩信。
2杀彭越,把梁给了儿子刘恢;
3英布谋反
十二年:1英布战败被杀。
2把萧何打入大牢后又释放
3燕王卢绾逃亡,异姓诸侯王只剩下长沙王一家。
4一度打算杀樊哙。
除了明智的张良假托求仙问道,退隐江湖而得以幸免,其他主要功臣几乎无一能不受猜忌,甚至包括与刘邦关系相当不错的卢、萧、樊。
刘邦对功臣的无端猜忌和无情屠杀,仅逊色于驴脸皇帝朱元璋。
有人说,屠杀功臣是巩固江山的必由之路,这是为凶手辩解的御用文人的标准说辞,但东汉、唐不杀功臣,照旧江山稳固,从世界历史范围看,这个理由就更不成立了。
作者认为,刘邦对功臣的无端猜忌和无情屠杀,与他的心理历程有极大关联。
一、小时候就不得老爸欢心
野史相传刘大妈有事外出,路过大泽,小坐养神,蓦然见一个金甲神人,从天而下一时惊晕过去。太公因大妈久出未归,出门追寻,趋至大泽,遥见半空中有云雾罩住,隐约露出蛟龙鳞甲,当下疑惧停步不前。俄而云收雾散,方敢前往审视,果然是妻室刘媪。不意从此得孕,过了十月,竟生一男。长颈高鼻,左股有七十二黑痣。太公知为英物,取名为邦,因他排行最小,就以季为字。
刘邦的出生神话显然是御用文人附会上古传说的蹩脚之作,说它蹩脚,是因为后人读了之后,不由怀疑道:
  莫非刘邦是刘大妈与情人野合所生的私生子?
  这一点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从史书上明白地看到刘邦小时候就不得老爸欢心,因为游手好闲,常被斥骂。
依据史料,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刘太公站在庭院,指着小刘破口大骂的情形。
“你个小瘪三,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混东混西,看看你大哥,一大早就到地下干活去了,你个小兔崽子,读书又不行,干活又不行,就知道偷鸡摸狗,干些没出息的名堂!老子怎么生出你怎么个东西来!”
说罢,刘太公气急,脱下一只鞋子向小刘扔去。
此种情形想来不止一次,令小刘记忆深刻,以至于直到若干年以后,已经成为皇帝的刘邦在一次宴会上突然又想起此事,于是向老父发飚说:“老爹你以前一直骂小儿不长进,夸大哥如何如何出息,现在老爹看看小儿挣的这份家业,比大哥如何啊?”
刘太公惶恐。

二、谁让他成为“带头大哥”?
秦末大乱的时候,刘邦是秦帝国的一名乡镇基层干部,萧何、曹参是县里的领导,樊哙则是个个体户。
这些人聚在一起,自然要推举个头。
为什么萧何、曹参不当“头”,而推举刘邦?
其实萧何、曹参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毕竟造反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失败,政策是明白的,“首恶从重,胁从者从轻”。
萧何、曹参是县里的领导,见多识广,一合计,决定让小刘上。
可见,萧何、曹参等人并非预见刘邦“英明神武”而让出领导权,他们的考虑,完全是害怕局势反复,不敢冒险,所以推出了刘邦作为“带头大哥”。

三、刘邦在秦末混战及楚汉战争中的种种表现
刘邦起义不久,内部便发生了叛乱,只好投奔项梁。也就在此时,他认识了另一个年轻人——项羽。
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血拼的时候,刘邦也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但战绩似乎不佳,连攻几个城市都不成功,要知道主力都在巨鹿,对付刘邦的都是些地方部队。
经张良献计,刘邦成功的以宽大政策招降了一些秦军,终于得以进入咸阳。
对待出降的大秦君臣,同样以宽厚待之。
等到“约法三章”出炉,刘邦“宽厚长者”的高大形象便在秦地乃至全天下树立起来,成为刘邦以后与项羽抗衡的一大法宝。
而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在与项羽一对一对垒时,始终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甚至到垓下之战前夕,刘邦还一度被项羽包围在固陵。
而韩信却在战略大迂回中击破了项羽的一个又一个盟友,游击专家彭越则在项羽大后方尽情表现。两线作战的项羽,疲于奔命,粮道断绝,苦不堪言。
刘邦不用和项羽打,他已经赢了。

四、当上皇帝后,刘邦的心很虚
当上皇帝后,刘邦的心很虚,为什么,因为他明白,是萧何、韩信、张良这些人把他拱上了帝位,而不是宣传册里编造的那些鬼画符。
什么赤帝子斩白帝子,什么天生异相,御用文人编的这些东西,可以骗人,却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那些知根知底的老相识、老部下。

刘邦的心很虚,他在想,究竟你们这些功臣拿不拿我当回事?我这张龙椅怎么才能坐安稳了,怎么才能千秋万代永远流传下去!
六年冬天功臣争功事件、萧何第一引起的争议以及功臣在金殿上拔剑发酒疯等一系列事件,让汉高帝好烦恼,更觉得自己的虚弱。
虽然叔孙通的礼仪培训效果不错,但在刘邦看来,这些只是表面功夫。

增强自信的办法,一个是提高自身素质,让别人看看,你行我也行!
御驾亲征匈奴,是刘邦的自强尝试。
但可惜,尝试的结果是被困白登山。
从白登山上下来,刘邦才明白,原来自己和韩信、张良的差距这么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邦杀了多少功臣?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1页
当友谊和利益发生矛盾时,一个人为了生存,到底该不该背叛兄弟?
刘邦保留的唯一异姓王是谁
名将之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刘邦为何要向开国功臣举起屠刀?
中国历史上最狠的皇帝夫妇:我想搞你,你认怂都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