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宝玉婚恋的背后-2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宝、黛、钗们住进了大观园后,其效果究竟怎样呢?是否像王夫人薛姨妈所预料的那样,宝玉和宝钗就增进了感情甚至发展到爱情了呢?不然,宝钗和宝玉非但没有增进感情,反而因为宝钗献殷勤劝宝玉多读世途经济的书而遭到宝玉的冷脸冷眼,“嗐”了一声抬腿就走。当然这是后来袭人说的。你想人生观、价值观截然相反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会真心走到一起?因此宝玉只能把宝钗作为亲戚、姐姐、一般朋友来对待,尊重她、关心她,因此也一起玩,就象对待除黛玉以外的其它姐妹一样。经常是宝钗来怡红院找宝玉,从未见到宝玉到蘅芜苑去找宝钗玩。而宝玉对林黛玉则大不相同,一天几次朝潇湘馆跑,有什么事在外面担搁了,回来第一件想到的就是林妹妹,可以说进入大观园不久,宝玉和黛玉二人内心的热恋达到高潮,两人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牵挂对方,只是没有捅破而已。例如宝玉一天被薛蟠骗去喝酒,晚上刚一回来,宝钗又来了,脱不开身,林黛玉在家牵挂了一整天,听说宝玉回来了,不顾天黑只身跑去见宝玉,结果吃了晴雯的闭门羹,气得抽肠咽泣。没经过真情热恋的人是体会不出黛玉的当时的心情的。总之,进住大观园,实际是为宝黛二人提供了热恋的条件。 
正因为宝黛爱情的发展速度快,众人都看出了眉目,所以王熙凤才在大庭广众下公开开宝玉和黛玉的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指宝玉对黛玉道:“你瞧瞧,人物、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为什么是凤姐开这个玩笑?因为凤姐深知王夫人喜欢的是薛宝钗,而宝钗又会处事,又会管理家务,又有文化,如宝钗成了宝玉的妻子,对自己管家的地位就会构成威胁,人家毕竟是自己的媳妇,而自己是上房的媳妇,果真那样,自己大权就会傍落。但如果黛玉成了宝玉妻子,黛玉过的是诗化生活,她才不愿来操这凡俗之心呢,所以对自己不会构成威胁,再者,凤姐见贾母倾向宝黛结合,她想老祖宗肯定最后会把事情搞定的,所以凤姐在宝玉婚事上转向了贾母这边,支持贾母,对自己有利,又状大了贾母的力量,反过来贾母也会更加器重自己。从书中描写的情况看,贾母心中除了宝黛二玉,最喜欢的人就是凤丫头了。当然有得必有失,王熙凤既然在宝玉、宝钗的问题上背叛了王夫人,总有一天不会有好果子吃的,这也就是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悲剧的原因之一。所以现今人都吸取了凤姐的教训,见两个领导不和,都不作声,你好我好大家好。
四、恩赐红麝串,震撼贾府
大观园内发生的事情,当然逃不过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的王夫人、薛姨妈的眼睛,她们看到了宝黛亲密进展程度的神速,也看到了宝钗与宝玉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听到了王熙凤说黛玉:“咋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的玩笑话,眼见的“木石姻缘”的气氛压倒了“金玉姻缘” 的舆论,王夫人薛姨妈干着急。找贾母商量,贾母肯定会说:年龄还小,以后再说之类。左思右想,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干脆到宫里去找元春为宝玉、宝钗赐婚,不就得了。但身为贵妃的元春娘娘肯定也有所考虑:一则宝玉年龄还小,二则也未征求祖母意见,唐突赐婚似乎不妥,但又不好违拂母亲王夫人之意,经再三权衡,便在给众姊妹赐端午节礼物时,独给宝钗和宝玉各加一对红麝串,以示区别,这样做既没有明确赐婚,也有赐婚的意向。如后来情况有变,元春也有回旋余地。
红麝串,就是端午节人们带的一种装饰物。在我国南方,有这样一个习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外,青少年们普遍爱戴桃形香包。所以称为香包,是因为它的里面裹有麝香,这种麝香是雄性獐子肚脐的分泌物,香气十分浓,穿透力很大,很远都能闻到。人们把它作为端午节佩带,一是这物稀贵,不能经常消费;二是天气热了,闻它避汗味;三是可以消暑灭菌,降低疾病传染。总之是个吉祥物儿,因此形成习俗。红麝串是香包的一种,只不过在北方改为串珠类的了。由南方佩戴在胸前领口,改为在北方笼在手颈上了。我们看既是人人可佩戴的习俗,元春却只赐给了宝玉和宝钗,这其中的含义不就很明显了吗?更兼这个麝香的“麝”字上面是个“鹿”,下面是个“射”,有个词叫什么逐鹿,逐鹿就是用箭射鹿,本身含义不讲,这里就是指婚姻的归宿对象。而“串”字,就是用一根线把两个口联在一起,再加上前面的红字,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大概所谓“两口子”就是这么来的。再有,众姊妹玩射覆游戏时,宝玉和宝钗可巧对上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宝玉射了一个“钗”字,更强化了红麝串的含义。
红麝串一落入宝玉宝钗之手,贾府马上就湧起了掀然大波。王夫人、薛姨妈偷着暗乐,就不用说了,王熙凤心中的酸味也暂且不表,单说宝玉、宝钗、黛玉和贾母的反应就十分的耐人寻味。
1先说宝玉:一听说自己的赐物与宝钗的一样,多出其他姊妹一对红麝串时,笑问:“这是怎么一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吧?”当然他不知道这是母亲王夫人做的手脚。当核实没有传错时,便叫紫鹃拿去给黛玉:“就说是我昨儿得的,爱什么留下什么。”当黛玉原物退还时,便命人收了,并不带上,还及时向林黛玉发誓:“我心里除了老太太,太太,老爷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林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发个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的,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以消除红麝串给黛玉带来的影响和忧虑。可恨的是,宝玉自己不带红麝串也就罢了,他还当众叫宝钗把笼在手上的红麝串褪下来给他看。意思有两层:一是你不是想显摆吗?不要那么羞羞答答的,就拿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大家光临参观吧;二是对宝钗表示,我就不戴,甚至连看都没看过一眼,让你单相思去吧。这等于当众向大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什么计谋来促合“金玉姻缘”,我都不买帐。非但不买帐,甚至还借宝钗怕热来叽讽宝钗是杨妃。意思是:你不是要入宫选妃吗?何苦借红麝串来缠我呢?通过这一系列旗帜鲜明的溪落羞辱举动,直把宝钗和王夫人薛姨妈的狂喜心情从沸点降到了冰点,同时也为遭致挨打埋下了伏笔。
2次说宝钗:第二十八回的回目是“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贯不戴首饰的薛宝钗,这次刚一得到红麝串,就迫不及待地“笼”将起来,而且一笼起来就迫不及待地往贾母王夫人处来显摆,很明显就是迫不及待地表明自己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戴在手上,又是热天,难免有时不挽袖子,红麝串就会时隐时现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况且香气又浓,人们看到或闻到,自然会引起议论和联想。应该说这种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但对宝钗本人来说,实在也有难为情的一面。第一,自己一来就说明是要参加宫选的(虽然是谎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下突然用红麝串把宝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在众人面前难为情,所以“羞”。当然这是假羞真得意。第二,明知宝玉只喜欢林黛玉,而不喜欢自己,自己却戴上它,等于是借外力来逼宝玉就范,这就真有些难为情,真“羞”。第三,戴就戴呗,皇命难违,谁知宝玉反而不戴,看情形连看都未曾看上一眼,还要自己的来看,分明就表示他对此事十分的不以为然,十分轻视。自己就有被抛闪的感觉,所以才褪下来扔在桌上就走了。宝钗何许人也,平时只有她高人一等,只有她溪落嘲弄别人的份,哪里受过这等太极拳似的抛闪和忽悠,而且特别是在婚姻大事方面,哪有不“羞”之理?随便是哪个少女,都会羞愧难当。所以曹雪芹在回目上用了“羞笼”二字,真是画龙点睛,春秋史笔。而在行文中却找不到一个“羞”字,并在情节流动上也尽量掩饰了“羞”的一面。算是给薛宝钗这个大家闺秀留足了脸面。顺带说一句,宝钗之所以在五月初三“机带双敲”,对宝玉大发脾气,其内在原因并非入宫落选气不顺,而正是由于宝玉非但不戴红麝串同她出双入对,反而当众抛闪忽悠自己,回去后越想越气,再加上贾母在清虚观编导的提亲和金麒麟事件,表明贾母也无视红麝串的存在,深感王夫人和自己母亲苦心经营的“金玉姻缘” 不易实现,心中有很大的失败感,因此才有失常态,不由的“大怒”,才趁宝玉挖苦自己是杨妃时“机带双敲”,反唇相叽地反击了宝玉几句。一般读者认为,“机带双敲”就是敲宝黛二人,固然不错,但当时贾母在场,打狗还看主人呢!我认为,宝钗的“机带双敲”同时也发泄了对贾母的不满,只不过原是小孩子们逗嘴,贾母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付之流水”。
3再说黛玉:不消说红麝串一出现,黛玉最敏感。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酸:宝玉因问,“我的东西叫你拣,你怎么不拣?”黛玉答道:“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其次,内心充满悲愤,表现在行动上,因误会了宝玉而动手打了宝玉:当宝玉借看宝钗红麝串盯着宝钗的酥臂发呆时,黛玉以看“雁”借题发挥,将手中的帕子一甩,正打在宝玉的眼上。我理解为骂宝玉“没眼色”,“眼贱”。要知道,宝黛纠葛尽管多次闹得雷山震海,死去活来,但从未动手打过人,这可是唯一例外。可见当时黛玉内心的悲愤程度。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宝玉看宝钗的酥臂只是一种艺术欣赏,而黛玉平时是懂得并且支持宝玉对美的事物进行艺术欣赏的,只因为是薛宝钗,又有红麝串阴影的影响,黛玉在激愤之下控制不着自己,才失态失手打了宝玉的,我估计事后黛玉会有悔意。第三,红麝串给黛玉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作者用了一大篇文字描写宝黛二人围绕“金玉”二字从心理到言行上的激烈反应,其起因仍是红麝串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弄得二人将“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了,以至于宝玉气得把通灵抓下来咬牙狠命地往地下甩,黛玉气得抓起剪刀来把玉上的穗子剪成几段,慌得袭人紫鹃忙来苦劝苦解,越劝越哭越劝越生气,闹得四人都哭成一团,直闹得贾府上下人都惊动了,最后还是贾母派王熙凤去劝和。
 
4来看贾母:贾母一得知元春赐红麝串一事,首先第一反应就是叫宝玉,“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贾母为什么专门说叫宝玉“一个” 去谢恩呢?我的理解,“一个”的意思就是不能成双。叫宝玉一个人去谢恩,就是向元春表明:宝玉和宝钗不能成婚,你的意旨不作数。第二,贾母把元春安排清虚观打醮的主题改变了。改成了去看戏享乐去了。这里请注意,贾母专门邀请了宝钗和薛姨妈。王熙凤已说过安排打扫,贾母又吩咐人去打扫安置,这里难道没有蹊跷吗?我分析,安置就是安排布置,贾母再次安排人去打扫安置,就是编导后来在观内的提亲和金麒麟事件。第三,在观内,当着薛姨妈和宝钗等众姐妹,让张道士给宝玉留意提亲,间接否决了“红麝串”指婚意向;第四,张道士呈上金麒麟,贾母还故意说我们家好象谁戴有这个东西,是宝钗接口说是湘云,比这个小些,宝玉说我怎么不知道他有这个呢?这祖孙俩一唱一和的演戏,真个就把宝钗和薛姨妈装进去了。贾母的意思:不要以为你有金锁就应该与宝玉“金玉姻缘”,我们家早就有个戴金麒麟的妙龄女郎呢,都没有说配不配的话,你一边呆着罢。宝玉的意思是说,我家早就有戴金的,我都一直视而不见,何况你个戴锁的,快打消了你们那念头吧。还是黛玉一语中的,说宝钗唯有在这些东西上特别留意。第五,重点说说贾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事:宝玉和黛玉因红麝串、金麒麟及张道士说亲几件事情堆在一起,闹得不可开交,摔玉的摔玉,剪穗子的剪穗子,你不理我我不理你,急的贾母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哪世的孽障,偏生遇到了这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眼,凭你们闹到天上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罢了,偏又咽不下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我觉得贾母这番话把心都掏出来了。贾母是个乐观派,几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而这样的悲愤言词在全书中决无仅有,可见贾母也遇到难题了。贾母开口前“抱怨”说,说完后又抱怨哭,她究竟抱怨什么呢?我想首先是抱怨王夫人们到元春处去弄了个红麝串来,搅得宝玉、黛玉二人不得安宁,频生口角;其次才是抱怨两个孩子“不省事”,理解不到清虚观内张道士说亲和金麒麟出现的良苦用心,好心当做驴肝肺了。人不被理解时当然就感到委屈,受了委屈就成了被冤枉的一家了,简称冤家,所以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贾母说的冤家既有包含自己与王夫人薛姨妈是冤家对头的意思,也指自己与两个小的成为冤家。而宝黛理解为指他们两个,都不错。贾母又说“除非这口气断了……偏又咽不下这口气……”也就是说没有断这口气之前是一定要把宝黛的事一直管下去的。而咽不下这口气,表面看来指生命,其实是一语双关,本意是说咽不下王夫人薛姨妈元春们,背着她搞些娘娘口谕、红麝串之类事件之气。第六,也许好多人并不留意,最能反映贾母与贾政在宝玉择偶分弃的,是在“宝玉挨打”这场闹剧上。宝玉挨打在端午节后只有几天时间,挨打原因固然与金钏之死和蒋玉菡赠的茜香罗有关,但我认为这只是挨打的导火线。试想,金钏之死王夫人是直接凶手,宝玉只不过象平时一样和金钏调笑,王夫人何来那么大的气?打了金钏还不依不饶撵出去,这不符合王夫人善人佛心的性格嘛,根本原因是王夫人心里有气,气什么?气红麝串的效果适得其反,气贾母不知不觉中就把宝钗薛姨妈装进去了,气宝玉不按自己的心思行事,所以一反常态,断送了金钏的小命,宝玉与金钏调笑也只是王夫人发气的导火线而已。至于说赠茜香罗与蒋玉菡有交往,那是小孩子们常见玩意儿,批评教育,指出危害不就完了嘛?用得着为此而下毒手打自己的独子?说白了,宝玉不卖“红麝串”的帐,才是挨打的真正原因。只不过由于贾母的原因,不好直接说出口罢了。在之前,王夫人贾政不知多少次或明或暗引导宝玉走“金玉姻缘” 之路,宝玉就是听不进去,给了多少次机会,宝玉就是不珍惜,这次可以说几乎将师刀令牌耍尽,拿出了王牌手段红麝串来硬压,不但没有压服,反而将自己一方弄的狼狈不堪,如何不恼?如何不打你?于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岔子,也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将起来。我们看在这场闹剧中,贾母与贾政的对话:贾政见贾母来了,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是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有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当贾政说打宝玉是“一时性起,以后不打他了”时,贾母便冷笑说:“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命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贾母又对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贾政听说,跪地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而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弄的贾政只有苦苦叩求认罪。这段对话内涵非常丰富,我们来分析几点主要的:A“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有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反应出贾政很少与贾母说话,或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贾母说话了,所以才有“你原来是和我说话”。二是贾政和贾母在宝玉择偶问题上各执一边,贾政又不同母亲商量,背着母亲让王夫人去找元春下谕、赐红麝串,想以此来压倒母亲,所以贾母才说“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有养个好儿子。”也就是说:你们有事不给我商量,背着我干那些反对我的事,你叫我给谁说去。B贾政说打宝玉是因“一时性起”,贾母说:“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贾母认为贾政打宝玉是针对她使性子赌气的。为什么?因为贾政他们不管元春下谕使宝钗宝玉搬进大观园也好,叫元春赐红麝串也好,都被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了,贾政他们失败了,有气,就针对自己使性赌气,但又不敢惹贾母,就把气出在宝玉的身上,因此贾母借贾政说“一时性起”便一语揭穿他在对他的母亲使性赌气。“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这话说的太奇怪了。作为祖母,怎么说出“不该管”的话来?潜在的意思是:你贾政已经不把我当成你的母亲了,那么我也不是宝玉的祖母了。你看这两娘母平时为宝玉之事关系紧张到了什么程度。C贾母为何说“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我和你太太宝玉回南京去”。这话是说给贾政听的,也是说给薛姨妈、薛宝钗、王夫人听的。你想宝玉一走了,薛宝钗在大观园中住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薛家在贾府住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元春那不伦不类的谕旨和精心恩赐的红麝串就一点作用都没有了。不知当时薛家母女听到这话心里作何感想,我想大概是比较尴尬的吧?如果宝玉真的跟着贾母回南京去了,未必薛家母女还厚着脸跟了去不成?D贾母对王夫人说道:“……宝玉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这句话就明确指责了贾政不认自己的母亲。吓的贾政连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古时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天下,立国之本是忠、孝、礼、义。四项基本原则,“孝”占第二项,多么重要!被指责不认母亲就是不孝,被认为不孝的人不用说不能做官,做一般百姓,你都抬不起头来,当然是“无立足之地”了。可见贾母对贾政的批评是相当的严厉。但贾母并未就此打住,而是乘胜追击:“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而说起你来。”也就是说你们背着我干那些本应我知道的事来反对我,把我这个母亲放在眼里了吗?我还是你们的母亲吗?我这个母亲的位置在哪里呢?在这个家中哪里还有我这个母亲的立足之地呢?而这些都是你贾政造成的。通过这番激烈的对话较量,贾政败下阵来,只有叩头认罪的份。贾母的整个对话中找不到有关元春口谕和红麝串事件的一个字,但却句句都围绕,句句都紧扣,句句都以此事为中心发出来的,这就是贾母。
 
5、最后说说王夫人。红麝串一到宝玉宝钗手中,王夫人心中肯定是高兴的,特别是看到宝钗笼上红麝串来向自己请安,心想事情起码成功了一大半。谁知宝玉当众出了宝钗的洋相,心里虽有些不乐,但宝玉敢违家命,还敢违皇命吗?就是母亲再怎么偏向宝玉黛玉,恐怕也不好与元妃娘娘硬顶。所以这时的王夫人,以为仍然胜券在握。当贾母到清虚观打醮时,王夫人推“身上不好,元春有人出来”,拒绝不去。这里可以看到王夫人当时的心态和对贾母的态度:儿子宝玉和宝钗的事我已基本搞定了,你个老婆子以前一直给我扭着干,怎么样?现在没辙了吧,你高兴去你就去,咱们不奉陪了。哪里是对待母亲,分明是在以胜利者的姿态向失败的一方炫耀。联想到黛玉刚来时,王夫人把众人支走,都要亲自陪老太太接见黛玉,而今却是判若两人。还笑着挖苦贾母:“还是这么高兴。”言下之意,你还经得住失败的打击。并大度地打发下人去园里说:“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我看不是别人要逛,是王夫人已经狂了。王夫人做梦也没想到,就在她认为胜券在握十拿九稳的时候,就在她认为完全不可能的清虚观阴沟里,事情翻了船。贾母导演的“提亲”和“呈金麒麟”让红麝串变得暗淡无光。这下她才感到自己的对手真不简单,生姜还是老的辣。于是,失败的感觉转移到了王夫人这边来。由胜利突然转向失败,很多人是经受不起这大起大落的,这个时候说话做事是容易失去分寸甚至失态的。王夫人也一样,在自己儿子与自己丫环调笑中就失了分寸失了态,动手打金钏并撵了金钏,致其跳井而死。前面说过,她心里有气,气“下作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在说宝剑,也是在说黛玉,要不是有个黛玉,一天到晚与宝玉情投意合、形影不离,“金玉姻缘”还有不成功的吗?还费得着这么多周折吗?你看她在发送金钏时,就想以种种理由用黛玉的新衣包裹金钏,实际就是咒黛玉早死,死了就去了一个心病,死了事情就好办了。谁知宝钗为了坚定王夫人之心,讨好王夫人而不避忌讳把自己的新衣服拿了出来。宝钗为什么要这么做?宝钗比王夫人理智,报仇雪恨也不是现在。如果真的把黛玉的衣服拿去给死人穿,贾母知道了情况会怎样?那不闹得天翻地覆?那时你王夫人就会更没理,更被动,更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宝钗的正确处理化解了贾府一场潜在的矛盾冲突。也难怪王夫人那么看得起这个侄女。
王夫人在意识到失败的同时,也意识到主要是对贾母和宝玉的底细不明,于是把目光转向了袭人,袭人既是贾母信得过的一等丫头,又被贾母派到了宝玉屋里,是宝玉的贴身丫头,并早就与宝玉偷尝过禁果的。只要把袭人拉拢收买过来,成为自己的间谍和侦探,掌握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以后行事就可以做到心头有数了。不用说,王夫人还真找对人了。袭人这个丫头,表面上贤惠殷情,实际是八面玲珑、眼光势利。书上说她跟哪个为哪个好,我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自己好,当然这也是她的性格与环境相结合使然,她也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没有好过多的指责。袭人认为,老太太老了,终究是要死的,王夫人在当家,自己又是她儿子的大丫头,将来依靠谁?还不是依靠王夫人,她才没有鸳鸯那么死板呢。所以她趁宝玉挨打,到王夫人那里去说了一大篇掏王夫人心窝子的话出来,博得了王夫人的大加赞赏,乐的王夫人直叫“我的儿”,并来了个先斩后揍,立时封了个袭人准姨娘。王夫人正在找袭人,谁知袭人就闯了进来,真是两缘凑巧。从此袭人就成了王夫人的心腹。也为下一波的争斗作了组织准备。说来好笑,在王夫人与贾母派的两大阵营的斗争中,人员出现了分化组合:王熙凤最初是王夫人这派的,这在黛玉进府时看得出来,后来转化到贾母那边去了。而袭人是贾母的人,却转化到王夫人这边来了。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都是考虑自己的处境和为了自己将来的利益,说穿了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那个社会和时代的殉葬品!所以都是“薄命司”里的。
五、改变策略,多管齐下
王夫人和薛姨妈们在这之前对付贾母宝玉的手段都是有形手段。甚至带强制性的手段,你看八字算命抛出金锁,元春下谕命宝钗进园与宝玉幽会浪漫,端午节贵妃恩赐红麝串,以至于宝玉挨板子,每次都是硬通货。宝玉挨打后,贾母通过居高临下舌战贾政,取得阶段性胜利。宝玉黛玉爱情乘胜进展,以赠  手帕私定终身为标志,从此两人爱情进入一个相对顺利和稳定时期;而以宝钗听到宝玉梦中呓语“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为标志,知道急切不可为,也暂且放缓了追逐步伐。此阶段,两派虽说处于一个相对平静时期,然并不是风平浪静,尤其是王夫人这边,决不甘心如此结局,他们采取了多点进攻,多管齐下的策略来对付贾母宝玉和黛玉,以此来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
1修复关系:说平静也只是相对平静,双方都有事情要做。薛家尽管因薛蟠背黑锅,宝钗受委屈甚至整哭了一夜,但也没有要离开贾府的意思,关系还要修复;贾母因亲自出面战斗,在亲戚面前也觉过意不去,也有修补之意。表现在三十四、五回里面最明显:你看,宝玉挨了打,宝钗第一个来看宝玉,并送来了药。贾府那么多人都还未正式来看宝玉,宝钗倒先来了,比谁都跑得快。前几天受奚落和“机常双敲”的心情都不计较了,而且说出“心疼”二字,主动示好;再有,若大个贾府,哪里会没有外伤药,用得着你宝钗忙天火地从自家屋里送来吗?分明是讨好。然后第二天,等贾母王夫人进了宝玉房间后,又同母亲一起去看宝玉。实际上就是借这个场面和机会来面对贾母,当然这次的议题肯定是在宝玉伤势上,但毕竟彼此说上了话。第二次也是贾母先到,薛家母女才到的。薛姨妈、王夫人问宝玉吃什么,宝玉因说想吃莲叶汤,凤姐儿张罗去做,因说将就多做一些大家都尝尝,惹得贾母和凤姐说一阵笑话,其实这笑话里也并没有说凤姐有多巧多能干的意思,不知怎么宝钗就错会了意,在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迫不及待的拍了贾母的马屁。不过说出了她的感受,倒真“留神”,宝钗在贾府中什么时什么事她不留神呢?在稍不留神的时候,就被老太太的“金麒麟”带到“留神”的沟里去了。所以说老太太“巧”。我们看贾母是怎样回应的,贾母说:“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她。”贾母这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你们认为我现在厉害吗?我年轻时更厉害!二是凤丫头也厉害,是我的帮手,你们不怕就来惹吧!三是你姨娘王夫人不行,不是我的对手,又想和我作对“不太显好”。谁知宝玉只听表面,问贾母:“若这么说,不大说话的就不疼了?”贾母正好借题发挥:“不大说话的又有不大说话的好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这句话我认为是针对宝钗刚才拍马屁的话说的。因为拍的不对景不自然,这就“可嫌”,倒不如不拍的好。看来,宝钗拍到马腿子上去了。宝玉还和老太太调侃:“难怪大嫂子不大说话,老太太也是和凤姐一样看待。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痛,这些姐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谁知贾母说:“提起姐妹来,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我认为这是贾母表面奉承,暗里奚落。“我们家四个孩儿”算上黛玉了吗?黛玉一来就说是“外客”“远客”。没算黛玉,就是算上元春了,元春贵妃却不如宝钗,这不是讽刺吗?谁叫你拍马屁不看情况呢。薛姨妈马上意识到这点,忙说:“老太太这话说偏了”王夫人忙打圆场:“老太太时常背地里说宝丫头好,这话倒是不假。”这段对话,是由宝钗不恰当拍马屁引起。贾母处于有力回击和主动进攻,王薛处于被动防卫和虚与周旋。大家都在夸宝钗,宝钗为何把头扭过去和袭人说话去了?宝钗听懂了贾母的话意:“四个女孩儿?”这不分明拿我同元妃比吗?联想到刚来是入京待选,这不分明在讽刺我咋还呆在这里呢?
贾母是大家气派,一般不轻易同家里人,特别是同“客人”争斗的。实在躲不过去了,也采用智慧手段来化于无形,她是最高家长,她要考虑家族的团结和稳定,所以有什么矛盾,在笑谈中从侧面就把意思说明了,所谓“笑谈高手”。而对亲戚,特别是王夫人的亲戚,贾母还是尊重的。她能把“金玉姻缘”和亲戚关系分开来区别对待,这就是贾母的过人之处。你看她先问汤做好没有,马上又问薛姨妈:“想什么吃,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叫来咱们吃。”主动向薛姨妈示好,一是一,二是二,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之间的分歧影响了亲戚关系!王夫人见贾母和薛姨妈说说笑笑,这时也有意要进一步融洽彼此间的关系,“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王夫人屋里)坐。”一个“恐”一个“欲”,活灵活现刻画出了王夫人此时的心态,殷勤地担心贾母累了,倒敢不敢的想请贾母到自己房里坐。拒与贾母到清虚观的精神到哪里去了?贾母当然顺势给了王夫人一个台阶下,“也觉腿酸,便点头应许。”我看不是腿酸。而是心酸。“贾母扶着凤姐儿进来,与薛姨妈分宾主坐了。”待客十分的正式和庄重。这里“王夫人亲捧了茶奉与贾母。”恐有内心歉疚的意思。王夫人是一直站着的,当贾母让她就坐时,才向一张小椅上坐下,并布置“老太太的饭在这里放,添了东西来。”谦恭得很。当然薛姨妈由李宫裁奉茶,不写李纨,而写李宫裁,正经庄重到了极至。吃饭时,贾母和薛姨妈同坐上面,“两边是薛宝钗和史湘云的。”,两个都把姓带上了称呼的。幸好黛玉没来,若来了,该坐哪里呢!黛玉为什么不来?她知道王夫人心里不喜欢她,也知道今天的场面多半是战后双方协调关系,她才不愿看这些烦琐虚伪的场面和礼节呢。
通过几次的看宝玉碰面和这次的请客吃饭,使两边本来就没有撕破脸的芥蒂暂时化解了,至少说大家脸上过的去了,正常的家庭关系,亲戚关系修复了,薛家也可以赖着脸皮不走了,荣府的生活又可以暂时平静正常的过起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此人低调又伪善,为了私欲坑惨林黛玉,也害了自己的儿女
袭人处处抬高宝钗
红楼梦中贾母对薛宝钗是什么态度?是讨厌吗
红楼梦中林黛玉做了什么事情,让王夫人那么不喜欢她?
解谜《红楼梦》(3)
解读《红楼梦》的捷径:《红楼梦》回目解释(1-20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