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这3个微习惯,亲子关系提升90%

樊登老师说:

“亲子关系对于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体内的激素水平,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也提到: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鼓励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与合作——这对于他们日后成为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因素了。

亲子关系、家庭教育都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课,亲子关系却依然没有改善?

大部分的家长都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却从来没有自己认真反思过自己,自己很少去行动甚至从来都没有行动过,孩子怎么会改变?有些家长虽然是行动了,但是却没有做到持续行动,想要改善亲子关系,希望渺茫。

我们都知道亲子关系光靠想是改善不了的,必须行动,而且一定要持续行动。今天,来分享一下,改善亲子关系,我们需要持续做些什么?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原本是美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大懒虫,但是他为了改变自己,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并且在自己身上做实验。2012年开始,他每天坚持做一个俯卧撑,两年之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后来他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了写作上,于是就有了《微习惯》这本书。

撒切尔夫人说:

你要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语言;

你要小心你的语言,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行动;

你要小心你的行动,因为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你要小心你的习惯,因为它会成为你的命运。

这一段话可以说完美的阐释了微习惯的力量。

那么,改善亲子关系,我们需要养成并且保持哪些微习惯呢?

1. 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

现代心理学发现,人是活在关系里的生物,需要连接才会快乐,而身体连接,则是人类连接的基础。

触感,是我们出生时唯一一种发展得最全面的感觉。拥抱,或者说皮肤的温柔触碰,不仅能促进认知发展,还关系人格的健全程度。

父母时常拥抱和爱抚孩子,孩子就会更加阳光开朗,这种说法有它的科学依据,是与一种叫做“催产素”的激素有关。

《感受爱》这本书中指出:催产素是产生幸福感的关键激素之一。肌肤接触会促使大脑分泌催产素,从而让我们产生信任、同情、增进亲密关系。出生几周的婴儿就会对肌肤接触产生明显反应,大脑就会分泌催产素。渴望拥抱是孩子的天性。

心理学家曾经给一只小猴子两个玩偶当做妈妈,一个玩偶是绒布做的,柔软、温暖;另一个玩偶布满了冰冷的铁丝网,上面挂了奶瓶,可以填饱它的肚子。结果小猴子除了吃饭,其他时候几乎都粘在绒布妈妈怀里,简单的拥抱就可以让孩子感到幸福,爱人之间也如此。

心理学家说,独立的婴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一个手臂里怀抱着的宝宝,一个被轻抚和被疼爱的宝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母亲生下孩子,只是给了他生命,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是从母亲的怀抱里诞生的。

通过被触摸、被拥抱,孩子们感受到愉悦,那些安全感足、心灵强大、活得自在的孩子,都是这样养大的。

所以,想要改善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想要孩子开朗、大方,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是我们需要持续行动的第一个微习惯。

2. 每天陪孩子吃一顿饭

我们国家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吃饭用餐都很有讲究,饮食礼仪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餐桌文化是:礼、让、德、孝、教。餐桌文化反应的是家族的道德观,孩子懂得餐桌礼仪,能在用餐时给人提供愉快的用餐体验,能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别人。长期保持良好的用餐习惯,在长大后也会是一个有品位,能替别人着想的人。

有研究发现,每周至少与家人共进晚餐3次的孩子,能更好地体验和享受家庭共餐的好处。与此同时,陪孩子一起吃饭毋庸置疑可以改善亲子关系。

黄磊是我们熟知的一位明星,他不仅拍戏好,也是一个十足的“家庭煮夫”,他的微博里,除了一些工作日常,其余大部分都是给家人做的美味以及与妻子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

黄磊对做饭这件事自信满满,儿子多多曾经问他,用同样的东西,为什么爸爸做的三明治就是比阿姨做的好吃?黄磊说他觉得这里的原因有90%是因为多多对自己的感情,还有10%,是因为自己的确做的比较好吃。

不工作的时候,黄磊更愿意待在家里,给家里的两个孩子做饭。还喜欢在做饭的时候邀请两个孩子一起参与。他希望孩子们长大之后,可以记住这种味道,而这种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孩子小时候对家庭的记忆就是一顿又一顿的饭,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足孩子陪伴,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从而升温彼此的关系。

而这种陪伴它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吃饭的同时,孩子也在陪伴父母,陪伴是互相的。

所以,想要改善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想要孩子懂事、懂得尊重别人、理解父母,每天陪孩子吃一顿饭是我们需要持续行动的第二个微习惯。

3. 每天邀请孩子做一件他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说:

一个人这一辈子寻找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两样,一样是归属感,一样是价值感。

我们在前文中分享了,给孩子拥抱、陪孩子一起吃饭就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怎么样能增加孩子的价值感呢?很简单,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到家务中来,比如擦桌子、倒垃圾、浇花、摆餐具、分碗筷、铺床单、整理玩具、刷自己的鞋、用小扫帚扫地或者帮妈妈一起做饭等等,这些都是1-7岁的孩子可以参与的家务。

通过邀请孩子参与家务,让孩子知道,他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他是可以自己独立来完成一些事情,解决一些问题的。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自尊水平会不断提高,价值感也就因此而逐渐建立。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叫做情感引导。情感引导是最有效的帮孩子建立价值感的方法。父母邀请孩子参与到简单的家务中来,或者有时候孩子会自己主动参与,在孩子做了对的事情之后,及时给孩子肯定,告诉孩子你刚刚这件事情做的很对。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孩子二级反馈,就是要具体描述出来他哪里对。表扬孩子,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尊水平,建立价值感。孩子也会因此而更愿意与父母一起做事,亲子关系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所以,想要改善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想要孩子拥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提升孩子的价值感,每天邀请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是我们需要持续行动的第三个微习惯。

“坚持才能胜利”,“付出就有回报”,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误的,大家都觉得只要坚持了就有结果,只要付出了就有回报,以为“坚持”和“结果”,“付出”和“回报”是因果关系,其实并不是,它们之间是相关关系。

要做成一件事情,不是简简单单的坚持和付出就能做到。比如我们在学习亲子沟通以及实践的过程中没有总结,没有根据自己孩子和家庭作出调整,没有发现盲点并且没有及时纠正,那可能你坚持的越久,反而效果却越差。所以,要不断总结和巩固。

说一千道一万,想要孩子乖巧懂事,不能指望孩子自己做出改变,而是要家长首先改变,然后持续行动。道理就是这些道理,方法也就是这些方法,但是如果你不去执行,不去持续行动,那这些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所以,希望能读到这篇文章的父母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持续行动换一个乖巧、懂事、拥有独立完整自尊体系的孩子,怎么着都值了。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教育好孩子只需做好三件事情!太精辟了!
杰出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焦虑!彩票可以随机,孩子读书怎敢随机?
真正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2件事!
6
父母这样培养孩子,孩子想不优秀都难,这10点都很重要,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