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拒绝平庸的辛弃疾与回到原点的小朝廷
拒绝平庸的辛弃疾与回到原点的小朝廷
博主:孙骏毅  发表时间:2012-07-18 08:58:58
(本文转自博客日报)
自古燕赵多侠义,而“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在中国文坛上并不多见,辛弃疾是其中的皎皎者。与陆游的悲剧命运相似,辛弃疾也是生不逢时,赶上了一个兵荒马乱的倒霉时代,偏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毕生事业,内心涌动着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对笈笈可危的南宋小朝廷怒其不争的愤慨之情,所以爱之深,恨之切,悲之凄,堪称于战乱岁月中诞生的又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词家。
与李清照同乡的辛弃疾比陆游小15岁,他出生时北方已落入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亳县令,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想着“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美芹十论》),想着有朝一日揭竿而起报家国之仇,这在小辛弃疾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他是在金人统治下长大的,一方面目睹了“遗民”们所蒙受的苦难和屈辱,一方面也较少受到汉族传统所谓“中庸”的儒家教育,在他身上更多的是游侠仗义的刚直果敢的秉性。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因不堪金人严苛压榨而奋起反抗。22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2千多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声势浩大的义军。金人腹背受敌,兼之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为部下所杀,金人仓皇向北撤退,途中与义军交手。义军毕竟势单力薄,兼之出了叛徒,耿京被害,义军溃散。辛弃疾集合旧部,抓住杀害耿京的叛徒,率部南下投奔宋朝,从此他就再没有踏上过故乡的土地了。
1162年,执政32年之久的宋高宗赵构退位,其侄子孝宗赵眘继位。上台伊始,他也想有点作为,但毕竟是在“和”声中长大的公子哥儿,被宋金交战“符离之败”吓破了胆,很快就动摇了,屁股又坐到主降派一边了。辛弃疾对这种苟安气氛十分不满和愤慨,就向孝宗上表《美芹十论》,全文分为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十论,对宋、金各自的态势,优劣、强弱、败胜等作了对比,力主采取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的方针,以战取胜:“今吾藏战于守,未战而常为必战之待;寓胜于战,未胜而常有必胜之理。”(《察情》)
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对一片降调的南宋朝廷无异是迎头一击,像一道闪电划过沉闷而黑暗的朝堂,孝宗也为之一惊,但他的胆子被金人的马蹄声吓怕了,只把“十论”当成耳旁风,反而把主战的辛弃疾外放到建康(今南京)去做一个小小的知府助理。辛弃疾感叹万分,眼看着南宋王朝一天不如一天,内心忧郁,面对夕阳西下的半壁江山,滔滔长江奔流东去,登上阅江楼,怀古的心情与眼前的萧然引发的只是感叹,只是伤悲,只是愤怒: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念奴娇.我来吊古》节选)
这时,忽然来了一个小插曲,那皇帝老儿因为宋金“隆兴协议”出了偏差,面子上挂不住,抗议复抗议之后,就想着对金人动武了。辛弃疾被紧急召回临安,这时的他满怀壮志,以为朝廷的脊梁真的挺起来了,就对孝宗出了许多抗金复土的计谋,甚至甘愿立军令状做抗金先锋。但南宋小朝廷哪是在谋划什么抗金啊,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主降派几句恫吓的话一说,就连忙把头缩了回去。辛弃疾是自作多情了,最后是空欢喜一场,做了一个没啥权的主管文书簿籍的小官。
这个血性汉子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临安城里再也呆不去了,几次请调外放,朝廷里的主降派也巴不得他赶快滚蛋,就给了他一个滁州的地方官去做。滁州,那是北宋欧阳修被贬谪的地方,秀山丽水,风景不错。不过这时的辛弃疾下滁州早已没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闲适心情了,有的只是窝囊、忧愤、哀愁。
辛弃疾在滁州任上才两年就做过不少好事,都基于他的抗金谋算,归结起来有四件:一是修建城墙,随时准备与金兵决一死战;二是减免百姓积欠的税款,让利于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一旦与金作战,就能打一场人民战争;三是鼓励农耕,由官府出资为逃亡归来的农户购置农机具;四是在滁州城里修建一座客商旅栈“繁雄馆”来招商引资,为抗金积蓄财力。在辛弃疾的治理下,滁州百姓各复其业,日子也过得安定了,滁州经济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抗金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辛弃疾也以铁腕手段镇压奋起反抗官府的“茶军”(以茶农、茶贩为主的义军,目的就是要官府减免苛捐杂税)。但从辛弃疾的内心剖析,他更多的考虑是如何抗金复土,不希望“内乱”,壤外必先安内,所以谁出来“闹事”,他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剿灭。他的这种想法,颇得朝廷赏识,不是“攘外”,而是“安内”。由于镇压“茶军”有功,他被委以新职,调任湖南长沙知州兼湖南路安抚使,一时军政大权揽于一身。
辛弃疾一到湖南,就着手整顿“乡社”。乡社原是一种地方武装组织,在湘、粤一带十分盛行,起始是以弹压盗匪、保卫乡里为已任,后来就演变成土豪劣绅掌控的压榨乡民、横行不法的地方恶势力。当地官府一向拿他们也没办法。辛弃疾上任后,对乡社进行具体分析,重选乡社首领,对百姓有益的加以改良,由官府统一管理,还拨给兵器、粮饷;对百姓有害的就予以取缔,不听话就弹压。他的一手软一手硬的政策立竿见影,遍及湘、粤的乡社很快成为由官府掌控的地方武装。在这个基础上,辛弃疾奏请朝廷批准,在湘地创建飞虎军,严密组织,严格训练,严明法度。经过训练的飞虎军与南宋军队大不一样,“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后来在对金作战中发挥了杰出作用。可是,“飞虎军”的羽翼尚未完全丰满,朝廷一纸调令就把辛弃疾调往江西去了。史书上没有说这次为什么突然调走辛弃疾,估计是骨头酥软的朝廷担心“辛”字号的武装力量太强大了,日后总是麻烦。至于领土的得失关俺鸟事!
辛弃疾几次上表,陈述抗金复土的心愿。从1175年起,他做过数任封疆大吏,都做得非常出色,但作为一个家乡仍在金人铁蹄下蹂躏的山东汉子来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打回老家去,与金人决一死战,而不是满足于过自己的安乐日子。反观南宋小朝廷,只想着在西湖边上苟且偷安,乐不思蜀。从南宋前后150年的历史看,“主降”是其主旋律,虽偶有几声战鼓敲响,但一仗下来就又俯首称臣了。这一时期的皇帝尽管换了6个,但没有那一个真想着要去收复失地,对主战派的打压和对百姓的苛政倒是十分严厉的。
淳熙十四年(1187),辛弃疾走出带湖,重入官场,去福建任提点刑狱。对做官,辛弃疾是喜忧参半。所喜者,自己还没有被朝廷遗忘,有机会回朝堂上去说“抗金”了;忧的是一晃十年过去了,年过半百的他不能不瞻前顾后,为前景担忧了。他的心里充满矛盾,甚至借《北山移文》典故,嘲笑自己就是文中所讽刺的那个热心做官的“隐士”周彦伦。无论是为官还是归隐,辛弃疾一刻也没有忘记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大目标“抗金复土”,因此回归朝堂的他一有机会就上表言“战”,还制定了不少“谋战”的策略,如设立“备安库”,节省开支为备战;招募壮丁,严加训练,重建像“飞虎军”一样具有战斗力的军队;长江南岸一线加强进攻性演练,一旦时机成熟就毫不犹豫地打过去。可惜的是,他的声音在一片“和”声中显得那么微弱!早已病入膏肓的南宋小朝廷结成了多个利益集团,他们对于领土丢失并不心痛,面对外敌的挑衅只是一味高唱“和平经”,甚至不惜卑躬屈膝割地求和,目的就是要维持既得利益。但他们对于主战派或政治上的反对派却是一点也不手软的,岳飞屈死风波亭就是一例。主战的辛弃疾多次被放逐就毫不奇怪了。
辛弃疾怀着无限的失望回到带湖边去苦度余生了,逐渐看清了朝廷内部的黑幕,自知数次提出来的“抗金”“爱国”主张是多么不合时宜,于是陷入更复杂的内心痛苦中,内心忧愤无以复加:“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清江水,行人泪,官吏腐败日甚,百姓苦难深重,南宋统治者却还在高弹“和”调,致使大好河山残缺不全,国内矛盾日趋尖锐。辛弃疾朝思暮想的抗金战场竟变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名利场和歌舞场。
这种“抗金情结”一直纠结到辛弃疾68岁病故。 这位山东汉子走得非常寂寞,没有人陪伴左右,是一个人悄悄上路的,在一个冷月阴风的夜半永远地走了。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
辛弃疾简介
写词只是他的副业:读懂这首词,就读懂了辛弃疾的一生
稼轩兄,882岁生日快乐!
【诗词人物】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传奇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