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不韦为何不安心富贵而要从政?
吕不韦为何不安心
富贵而要从政?
www.k618.cn 编辑: 卢清龙
2013-09-26 21:30:00 军情谍报
(转自:未来网)
内容提要: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幸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侵赵,赵不甚礼子楚。子楚,秦庶孽孙,质于诸侯,车骑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之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姐,而皆以器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
《战国策》秦策说得更露骨,更形象化。
《战国策》秦策五说:“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即子楚), 吕不韦是志士仁人,是英雄,是改革家,非“奇货可居”的商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耕田力作,不得暖衣馀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峁城,故往说之曰:'子傒(按:子傒为异人异母兄弟。)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背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林崩,太子用事,君危于垒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而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
米尔军事论坛 bbs.miercn.com
子异人贤才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报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背德叛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质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问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赵之豪杰,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禁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奉邑。”
历代读者多以为《史记》吕不韦列传和《战国策》秦策五所说吕不韦事为真,其实大谬不然。《战国策》秦策五,称安国君为“秦王”,为“陛下”,称华阳夫人为“王后”,而当时安国君为太子,不得称“秦王”;华阳夫人为太子正夫人,不得称“王后”。证明《战国策》之说乃安国君(即孝文王)为秦王后才出现之传说,而孝文王(即安国君)即位三日死,则《战国策》之说乃孝文王死后方出现。
庄襄王即子楚为秦王及秦王政十年前,吕不韦为秦相,势焰熏天,诸侯畏之,不可能产生这样的传说。则此传说乃秦王政十年吕不韦被黜前后,其政敌嫪毐及秦太后之党所制造之流言,秦太后及嫪毐欲借此流言搞垮搞臭吕不韦。司马迁作《史记》吕不韦列传,以为《战国策》秦策五之说太过荒诞,不可全部采信,乃以“此奇货可居”一言以代之。
吕不韦,家财万金,利禄于他何有哉!有钱使得鬼推磨,他要做官,在东方六国又何愁无官做!为何破家资助子楚,舍身入不测之秦?纵观全部世界史,只有志士仁人,为济世救民,才做这种毁家舍身之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附《秦记》说:“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庄襄王即异人,后改名子楚,生于秦昭王二十六年(281BC)。吕不韦列传说:秦王政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仲父”犹今言“二叔”。则吕不韦年龄比异人小,最早亦生于秦昭王二十六(281BC)。秦昭王四十七年(260BC)长平之战时,异人22岁,吕不韦最多亦22岁。
秦王政立(246BC),吕不韦为秦相国,最多36岁。秦王政十二年(235BC)吕不韦自杀,享年最多47岁。
吕不韦乃失望自杀,非畏罪自杀。
一个家财万金,年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千方百计,毁家破产,身入不测之秦,其动机和目的怎么可以说是为“奇货可居”,为“立国之主,赢利无数”!
把吕不韦说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是吕不韦被黜前后,秦始皇,特别是秦太后及嫪毐党徒,造作出来的污蔑之词。秦始皇及秦太后以及嫪毐党徒,不仅要把吕不韦搞死,还要把吕不韦搞臭,令吕不韦永世不得翻身。
商人讲投资风险系数和投资回报时间,如吕不韦资助子楚目的是“赢利无数”。这种投资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呢?任何生意人都能很容易计算出,其成功概率为零!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不韦说子楚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无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吕不韦在邯郸说异人的时间,在秦赵长平大战前。秦赵长平大战在秦昭王四十七年(260BC),而安国君立为太子在秦昭王四十二年(265BC)。吕不韦说子楚争夺太子继承人在安国君为太子后,即秦昭王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265—260BC)五年之间。也就是说,吕不韦说异人争夺太子时,其年龄在十七岁至二十二岁之间。十七岁太年少,做不得说人争太子之位之事。而吕不韦二十二岁时,秦赵长平大战已开始,因此吕不韦说异人争夺太子只能在十九岁至二十一岁之间。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说他是“大贾人”即大商人大资本家,荒谈!
说“秦王老矣”之秦王即秦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所附《秦纪》说“昭襄王生十九年而立”。秦昭王十九岁即位,则秦昭王四十五年,64岁。
吕不韦是志士仁人,是英雄,是改革家,非“奇货可居”的商人不韦不能预卜昭王死期。生意人做生意,必需考虑成本回收时间的长短。如果从做生意出发,吕不韦一定调查过秦昭王的健康状态,知道十年之内昭王不一定死,则十年之内,不仅不能收回投资,任何获利机会都没有。作为投资,十年,这样长的时间没有任何回报,作为生意人要下这样的决心已经不可信了。《秦纪》说“孝文王生五十三而立”。
这个孝文王就是安国君,在秦昭王四十五年时,安国君42岁。吕不韦绝对无法预知,这个安国君即孝文王,即位三天就死。如吕不韦“立国之君”是为了“其利无数”,就必须考虑到安国君亦可能像其父昭王那样至少活到64岁,那么,子楚立为秦王的时间,至少要在22年之后。不说古代,就是现代,也没有企业家愿意投资在22年之后才开始回收成本的项目。
上面的考虑还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子楚立为安国君继承人是顺利无阻碍的。而子楚兄弟二十馀人,子楚母夏姬,既非嫡夫人,又非安国君爱幸夫人,论行次子楚又居中。子楚夺嫡,取得华阳夫人的宠信和支持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足条件,吕不韦还必须有排除安国君他子立为嫡嗣的把握,子楚才有立为嫡嗣的机会。这比取得华阳夫人的宠信和支持困难更大。
还有,太子安国君立嫡嗣,不是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两人说了就算,还必须取得秦昭王和秦宗室大臣的承认才有效。吕不韦能收买华阳夫人,不能收买秦昭王和秦宗室大臣。《史记》吕不韦列传,记华阳夫人对安国君说请立子楚为嫡嗣,云“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显然,在安国君继位为秦王前,安国君并没有权力立某子为嫡嗣,需要继位为秦王之后才有权立某子为嫡嗣。
所谓“刻玉符,约以为嫡嗣”,是一个未经秦昭王和秦宗室大臣承认或公证的私人约定,在安国君继位前,此约定没有法律效力,没有保证,不能保证异人必定成为秦太子。作为生意人,吕不韦花了一千斤黄金,得到的只是这样一个既遥遥无期,又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约定,生意人会冒这样的风险去投资?从古至今不闻有这样做生意的!
安国君继位为秦王三天就死了,是偶然现象,不是吕不韦所能预期。
投资不能光考虑回收时间长短,还要考虑投资环境。秦是一个由戎人部落发展成的国家,与东方六国,即中原国家,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传统。西周时期本来已经逐渐被周文化同化的秦人,平王东迁(770BC)后,关中地区被许多落后的部族分割霸占,整个关中地区又回到原始野蛮状态;秦穆公(659—621BC在位)用由余,全面采用戎人的宗教、文化、政治制度,实行“原教旨主义”。秦穆公死,用177人殉葬,其中3人是着名大臣,而东方各诸侯国早已废止生人殉葬制度。
秦昭王时期,秦并六国之势已成,东方六国的统治机构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其统治者之腐化堕落已不可挽救,而东方六国百姓,皆以为秦之政治和社会制度不人道,不适合人的生存,不能容忍。
秦孝公(361—338BC在位)三年(359BC),商鞅变法,把原始野蛮的秦国秦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军国主义强国,把农民变成单纯打战和种田的机器人(任何人,读一遍《商君书》,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其情况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类似。商鞅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作用相同。腐败无能的东方六大国,面对这部强大的战争机器,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局。
吕不韦时代,东方六国的“士”,即知识分子,大多数都知道秦灭六国之势已成,没有人有回天之力改变此种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东方六国的知识分子,分化为三类:
一类是自私自利的政治投机分子,以范雎、蔡泽、李斯为代表,选择到秦国去谋官做。
一类以鲁仲良为代表,选择了消极抵抗和逃避现实的做法。鲁仲连说:
“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史记》鲁仲良邹阳列传)
一类以吕不韦为代表,选择了毁家破产,舍身入不测之秦国,去改造秦国,改造秦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使其适合人性、人道,成为适合人生活的国家。
广大的东方六国人不愿做秦民!
《史记》周本纪说: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王五十一年,256BC),“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说:“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之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恐为乱。’乃诈而尽坑之。”同传苏代说:“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这是东方诸国老百姓即下层人不愿作秦民的证据。
《史记》高祖本纪说沛公入关,秦王子婴降,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而定约束耳。’乃使人行县邑,告之。秦人大喜,争持牛酒食飨军士。”
证明秦人对秦暴政也不满,只是无力反抗而已。
所以,秦灭六国,出现了“寻得桃园好避秦”的传说。
吕不韦是志士仁人,是英雄,是改革家,非“奇货可居”的商人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说:范雎“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
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戮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乃与秦使者王稽入秦。范雎既入秦,上书秦昭王。昭王召见,范雎说昭王,昭王大喜,乃以范雎为秦相。而蔡泽“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于秦,蔡泽乃西入秦”说范雎。范雎言于秦昭王。昭王与蔡泽语,大悦之,遂拜为客卿,而代范雎为相。
《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建功者”,乃西入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乃说秦王离间六国君臣之计,秦王乃拜斯为客卿,用事,至丞相。
范雎、蔡泽、李斯等人,皆穷愁末路,在东方六国无立足地,乃西入秦求发展。
二十岁的吕不韦,家财万金,破家舍身,身入不测,是志士、仁人、英雄,为理想,为济世救民,义无反顾!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志士、仁人、英雄!
吕不韦自杀,是绝望而自杀。吕不韦当流芳百世,而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把吕不韦丑化为“奇货可居”的商人,“孔子之所谓闻者”,即所谓“佞人”,悲哉!
米尔网 www.miercn.com
二十岁的吕不韦,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能想像这样年纪的吕不韦去做什么“此奇货可居”,一本万利的生意吗?
夏商周三代及更前,无文献可考。战国以来,特别是秦汉时期,中国人对商人有一种特别的莫明其妙的仇视和鄙弃心理,认定商人没有一个好的,形成了“无商不奸”的思维定势。秦汉的“七科谪”,凡祖、或父,或本人做过商人的,都列为罪犯,战时抓去打仗,平时不准骑马乘车,裤褪和鞋子不准同一颜色,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迫“地富反坏右”和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剃阴阳头相同,是侮辱!
吕不韦之父是大商人,就认定吕不韦也是大商人。吕不韦既是大商人,自然不论他做什么事,都是为了谋取最大经济利益。按我国执行过的阶级成份划分法,二十岁的吕不韦也不能划为资本家,不仅年龄不够,而且他不当家。然而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就给吕不韦划了资本家成份,大声说:“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司马迁不仅给吕不韦定了资本家成份,还且定的还是大资本家成份!
试问:二十岁的吕不韦做得了大资本家吗?不能吧!我们不能怪司马迁,司马迁时代,正是汉武帝实行大规模打击资本家,把全国资本家和大小商贩都整得破产的时候。(《史记》平准书、酷吏列传,《汉书》食货志、张汤传及酷吏传)。
既从动机看效果,也从效果看动机。
吕不韦从政效果如何?
《史记》秦本记说:“孝文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驰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孝文王即前太子安国君,秦昭王死安国君继位,只做了三天秦王就死了,子楚继位为秦王。也就是说,孝文王元年已是子楚执政。子楚执政就是吕不韦执政。商鞅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名尊卑爵级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贵无所芬华。”纵观秦史,孝文王前,无即位“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的做法,这种做法与商鞅变法以来已行之四代(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的做法相反。
说明吕不韦为相,曾在秦国变法维新,实行一套与商鞅变法以来不同的新的治国方略,即厚待宗室和先王功臣。有人说,这是吕不韦新上台执政,拉拢秦宗室和先王功臣的临时手段,最近有人在百家讲坛上说这是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我说,错了!不是!吕不韦有他一整套新的与商鞅变法不同的新的治国方略。秦“尚首功”,战场上斩敌甲卒一首者,可获四家奴隶。据《史记》秦本纪,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军斩首数如下:
1.献公二十一年(364BC),“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
2.惠文君七年,“公子卬与魏战,斩首八万”;
3.惠文王七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斩首八万二千”;
4.十一年,“樗里疾攻魏焦……斩首万”;
5.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斩首八万”;
6.秦武王四年,丞相甘茂“拔宜阳,斩首六万”;吕不韦是志士仁人,是英雄,是改革家,非“奇货可居”的商人
7.秦昭王五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8.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9.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10.四十七年,白起“大破赵于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11.五十年(257BC),“攻晋军,斩首六千,晋走,流死河二万人”。另外,白起王翦列传说:“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又说长平之战,“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秦昭王时期,秦军斩首人数达九十三万六千,“流死河二万人”不计算在内。
吕不韦执政之十五年,《史记》秦本纪不再见斩首若干记载。秦王政十二年,吕不韦死,次年,即秦王政十三年又出现“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之记录。显然,吕不韦执政时期废除了秦“尚首功”的传统政策。证明吕不韦入秦的目的,是要取得权力,并用得到的权力,把秦国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人性的国家。
吕不韦青年时期,秦并六国之势已成,秦这个国家的许多传统和政策是东方六国人不能接受的。这是一个大政治问题!商鞅、范雎、蔡泽、李斯四人入秦,或为失意(如商鞅),或为报仇(如范雎),或为扬名(如蔡泽),或为不甘贫贱(如李斯)。
吕不韦既不像商鞅那样有失意的问题,更不像范雎那样有被辱有仇要报的问题。
白圭、陶朱公,子贡以富名闻天下。吕不韦,家财万金,不存在为名为钱投秦国扬名发财问题。唯一可能的原因是为了济世救民,去秦国。
东方六国不仅各国君王养士,各国公子也养士。着名的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以养士闻名于当世及后世。齐孟尝君“食客三千人”,赵平原君“宾客盖至者数千人”,魏信陵君“致食客三千人”,楚“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四公子“招至宾客,辅国持权”。及吕不韦为秦相,亦招至宾客,“至食客三千人”,而“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号曰《吕氏春秋》”。这是先秦唯一一部“二十馀万言”的着作。吕不韦相秦,“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史记》太史公自序),秦的文化政策出现了根本变化!
商鞅相秦,把秦的原始野蛮制度“法制化”、“现代化”,商鞅把原始野蛮的秦国改造成为一部军事政治效率特高的战争机器,而在人权、文化上则极其落后。《汉书》艺文志着录“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兵书五十二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数术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先秦旧书。先秦旧书中,百分之九十九为东方六国人着作,秦人着作不到百分之一。今存先秦着作,重要的,只有两种是秦人作品,即《商君书》和《吕氏春秋》。而《商君书》的作者是东方卫国人商鞅,《吕氏春秋》作者是东方六国人吕不韦及其来至东方六国的宾客。
吕不韦为秦相,反商鞅变法以来之秦政而行之,利用他的权力,努力把军国主义的“强秦”改造成为一个人性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国家。《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治国纲领,吕不韦计划用它来治理秦国。《吕氏春秋》“遵阴阳之大顺”,采道德、儒、墨三家之善,撮法、名诸家之要。吕不韦胸怀宽广,正欲大展鸿图,把秦国改造成一个文化兼容并包,经济农工商并举,政治上贵族和平民和睦相处,军事上压倒东方六国的新的秦国。吕不韦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纲领,“兼容并包”。不幸的是,吕不韦失败了!他为自己“壮志难酬”而失望自杀!
司马迁对吕不韦的评价是:“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什么叫作“闻者”?《论语》颜渊篇云:“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马融注:“此言佞人也。”所谓“佞人”,就是巧言令色,但求一己私利的人,李斯是此种人的标本。吕不韦也是这种人吗?不是!《战国策》魏策四说:“秦攻魏急,或谓魏王曰:'今王能用臣之计,亏地不足以伤国,卑体不足以苦身,解患而怨报。秦至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犹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国赞嫪毐,以嫪毐胜矣。王以国赞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为天下上矣。秦、魏百相交也,百相欺也。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天下必舍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报矣。’”
连魏国君臣都知道吕不韦为秦,嫪毐和秦太后为己,与嫪毐联合则魏国之怨可报。这难到不足以说明吕不韦的政治态度和历史作用!
凭什么说吕不韦是巧言令色的“佞人”?因为吕不韦是商人出身,就断定他是“佞人”,不是吗?就是!
吕不韦是孔子所谓“达者”,而非孔子所谓“闻者”!
吕不韦是伟大的改革家,吕不韦的改革如果成功,秦的历史可能是另外的样子,中国的历史也可能是另外的样子。吕不韦失败了,而秦统一了六国,其统治只维持了十五年,就为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刘季等推翻,从而建立了汉帝国。
汉承秦制,保留了许多秦国不良制度和残酷刑罚,并为后世历代皇帝所继承,遗害无穷。
吕不韦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不韦如何助秦庄襄王即位?史记、战国策为何说法不同|文史宴
历史上最有洞察力的大商人吕不韦
秦孝文王为何继位3天而死?《大秦赋》虽没明说,但剧情符合逻辑
古代奇案:吕不韦罢官案
历史的尘埃——吕不韦巨额投资帝王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以及秦国的迅速灭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