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警惕!暴雨洪灾后这4类病高发
近日,北京、河北等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多个地区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
暴雨、洪灾来临,除了预防和自救,大水过后的「传染病预防」往往容易被忽视。
今天,综合多位专家观点,解读暴雨、洪灾过后常见疾病,并给出预防和应对建议。
暴雨后更容易忽视“皮肤伤害”
暴雨、洪灾过后,生活环境通常受到严重污染,道路积水中混杂了地面和地下管网中的各种污物,有大量致病细菌、病毒、真菌等。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第一道防线,但环境温度、湿度等会影响皮肤屏障的正常功能。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科主任医师席建元表示,洪灾后可造成多种疾病,其中皮肤病占50%以上。
潮湿环境加上泡水等,容易导致各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和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等:
手足浸渍
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人群,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指、足趾间。
治疗方法: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扑粉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也可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软膏涂擦。
皮肤癣病
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易造成各种癣病多发。
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真菌外用药膏如克霉唑软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避免细菌感染。
丘疹性荨麻疹
雨水泛滥促进了蚊虫滋生,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
治疗方法:对于丘疹性荨麻疹,外用炉甘石洗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等。
湿疹瘙痒
多发生于双侧下肢,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渗出。
治疗方法:可采用局部外用硼酸粉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外用激素类软膏外搽,还可口服清热祛湿解毒的中药。
脓疱疮
面部和四肢以及躯干部位出现小水疱,很快疱内的液体变得浑浊,疱也变得松软,能看见明显的液平面。
治疗方法:可外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百多邦等,可口服清热解毒祛暑的中药。
毛囊炎
卫生条件差加上气候潮湿,大量出汗,加上没有清洁用水洗浴,容易发生毛囊炎。
治疗方法:症状较轻的毛囊炎,应注意个人卫生,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夫西地酸乳膏等。
洪灾过后,这些病同样高发
除了直接涉水的皮肤,暴雨、洪灾发生后,饮食、饮水等同样藏着风险。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欧阳奕指出,除了皮肤病,还可能导致以下3类疾病:
胃肠道传染疾病
暴雨、洪灾后,水源受到污水、粪便、动物尸体污染,夹杂大量污染物,且气温高易致食物变质,未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比如,感染性腹泻(特别是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寒发热、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重度脱水或肝功能衰竭。
自然疫源性疾病
夏季气候炎热,蚊虫滋生,灾后自然环境改变,人体对疾病抵抗力下降,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钩端螺旋体病:表现为高烧、头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等。
血吸虫病:在疫区生活或抗洪抢险人员由于接触疫水,容易感染急性血吸虫病,表现出急性发热、接触性皮炎、腹痛腹泻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库蚊叮咬导致,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疟疾:疟原虫经由按蚊叮咬人体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根据疟原虫种类表现为寒战、高热周期性规律发作、继之大汗多汗,长期反复多次可引起贫血、脾肿大。
呼吸道疾病
洪灾时多有受凉、淋雨,劳累致抵抗力下降,加上灾后人群集中管理,易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戴好口罩可有效预防。
暴雨过后的5个“防病提醒”
暴雨等灾害后,水质变化、气温炎热等都会使疾病发生概率增加。建议做好以下几点预防:
涉水时使用防水装备
须穿防水长筒靴、戴防水手套。如果手和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手指、脚趾之间皮肤发白变软,容易发生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者还可造成局部溃疡,甚至继发感染。
伤后严格消毒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服务总队高级培训师李振华表示,涉水离开后,第一时间擦干身体,检查是否有伤口,尤其是腰背部、腿、胳膊及脚。
处理伤口时,先清除伤口上可能附着的污物,有条件的用医用生理盐水冲洗,也可用瓶装水或煮沸过的凉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创可贴或纱布包扎。
如果伤口较大、较深或存在异物,在初步冲洗后应当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进一步处理。
食品和饮用水安全
喝水前一定要把水烧开,不要用污染过的水洗菜、洗水果、洗衣服等。
食物要保证在保质期内,如果冰箱断电超过4小时,冷藏食物就不能食用了;超过24小时,冷冻食品也不推荐吃。
被雨水打湿或浸泡过的厨具、餐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可将洗净的餐厨具浸泡在水中加热煮沸15分钟,但要注意材质是否耐高温。
预防蚊虫叮咬
强降雨导致积水增加,有利于蚊虫等有害生物繁殖,特别是雨后10天左右,蚊虫密度最大,要注意预防虫媒生物导致的疾病,如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等。
大雨过后及时清除家中各种积水;
检查纱门、纱窗有无破损;
屋内可挂蚊帐等防蚊蝇叮咬。
做好屋内消杀
如果房屋曾遭遇洪水或被浸泡,首先要除湿、通风,先清理后消毒。重点消毒受污染的地面、墙面、物品表面和衣物等。
可用肥皂或含氯消毒剂(浓度在500毫克/升左右)擦拭或喷洒消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枕头、床垫等不易用漂白剂洗涤和清洁的物品,应及时丢弃;
书本等出现霉菌也应及时丢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洪水后灾后防护指南
小心!暴雨洪灾后,易感染这些疾病!
洪灾暴雨,长时间污水浸泡可能会导致皮肤疾病,需警惕!
湿疹、带状疱疹,擦什么好得快?常见皮肤病「外用药膏」指南来了
遭遇暴雨洪灾如何自救
南方持续暴雨引发洪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