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访纪实: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七大思考

    新新生态.图文

    狭窄的道路在悬崖中盘旋,在被网友称为“按摩路”的剧烈上下颠簸左右晃动中,笔者再次踏入云贵贫困山区,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里的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的心在震撼、惊喜、感动之余,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这些孩子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一、“留守儿童”期待妈妈的一句贴心话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孩子的父母领着大一些的孩子外出打工,有的是父母出去打工,这些父母为了改变自己贫困的现实,终于走出去寻找能让家庭更好一些的天空。

    也许是家乡的交通太落后,也许是家乡的通讯太匮乏,在这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运输靠背篓”的环境下,“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音讯,只能与爷爷奶奶们相依为命,尽管是这样,新房小学的12岁邹国建同学心中的愿望是“长大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就是孩子们的童真心声。

 

    思考:孩子们渴望父母的关爱,无论什么艰苦的环境,孩子们都需要父母的关爱,哪怕是一句话,也是对孩子们的鼓励和安慰,外出拼搏的父母们,再忙也抽时间关心一下孩子吧,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语,也许就成为孩子们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这不是孩子们的奢求。

 

    二、“留守儿童”的“求学路”难行

    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些上小学的孩子们家到学校的路途遥远难行,艰难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需要翻山越岭的艰苦徒步走两三个小时,如果遇到雨天,危及生命的危险时刻阻挡着孩子们的求学路。

 

    凉山小学的老校长宋先生心情沉重的说“这里的孩子最远的上学从家里到学校要走2.3个小时,如果家里搬到学校附近,孩子上学近了,可是,父母们每天唯一收入来源的种地又成了难题,这里种地收入很低,土质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只能种土豆和苞米,个别田地能种烟叶的收入还好点。学校的选址即要考虑覆盖学生就读的范围,又要选择合适建学校的场地,这些孩子上学很不容易。”

     


    即使来这里走访,也需要花上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车里经受剧烈上下颠簸左右晃动中,难怪被网友称为“按摩路”,这一路下来,全身没有活动不到的地方,像是被全身按摩了4个左右小时。

 

    思考:在这个事情上,早就有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把学校设立在离学生家近一些的地方呢?想法是好的,做起来很难,由于这些贫困山区的农民居住很分散,分散的原因是可以种庄稼的土地太少,到处是悬崖峭壁,到处是石头,为了尽量增加自己的耕种面积,只好选择居住距离远一些。如果为了孩子们就近读书,就近建学校的话,一是建学校的资金有困难,二是师资力量有困难。如果选择集中在大一点的学校,让孩子们寄读住校的话,寄读费孩子们的父母难以承担,该如何解决呢?大家一起思考吧。

 

    三、营养餐不是孩子们的唯一需求

    过去几年,这些地方的孩子们都严重的营养不良,在扶贫会“献爱心、捐一元、送营养”等慈善项目组织的帮助下,孩子们的营养不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这期间,我们也走访了一家学生牛奶的生产厂家,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严格的检测,足可以让学生们喝上安全的牛奶。同时也看到扶贫会捐助的爱心厨房,帮助学校设立了达到食品安全的学生营养餐加工场所。但是,在走访过程与孩子交流中,当问孩子有什么心愿或者将来准备做什么?孩子们的反应令人震惊!孩子们思考很久,晃着脑袋,告诉我们“没想过”。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在与扶贫会“献爱心、捐一元、送营养”项目组的王老师交流中,她们同样在思考这个事情。

 

    思考:这些年来,扶贫会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这些孩子们解决营养餐,去年国家又拨专款160亿解决孩子们的营养餐,目前,营养不良已经不是“留守儿童”的主要难题,他们学上了,他们有书读了,他们有营养餐了,这些对于这些孩子还是不够的,他们的基本素质教育情况如何改善?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心理阴影如何消除?将来的人生道路如何选择?都给我们留下思考,面对孩子们对未来的“没想过”,孩子们的心理疏导也许就是大事情。

 

    四、“留守儿童”的苦乐年华

    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在走访中给孩子们准备了图画本,蜡笔,篮球等小礼物,孩子们见到这些东西非常开心,然而,彝良县奎香乡新房小学的孩子们的行为更是让我们惊叹、感动,当孩子们把精心准备的简朴而充满真情的礼物送到我们面前的时候,面对那些感谢卡,那些稚嫩笔迹,那些真挚的情感表达,还有孩子们在上学路上采集的野生鲜花扎成一个个花束,孩子们微笑着说“阿姨好,谢谢你”“叔叔好,谢谢你”,此情此景,走访者无不被孩子们的举动感动,此时的眼睛是湿润的。

   

 

    思考: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很微薄,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很厚重,也许孩子们习惯了面对困境,展现出来的天真活泼可爱更让我们欣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们知道如何与社会交流,欣慰的是孩子们的心里同样充满了爱。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这样活泼,他们缺少与外部的交流,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那种木呆的表情让我们心痛,心痛的是他们还不懂得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他们还不知道情感交流的那种快乐,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得到童真的情感交流快乐呢?

 

    五、“留守儿童”的初高中怎么办?

    思考: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天上学很多的时间耽误在路上,回家还要帮助家里采集猪草等,学习的时间被占用了很多,学习的时间很少,文化基础很薄弱,一旦上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与县城的孩子比较起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很落后,甚至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就失学了,如何帮助这些孩子们把成绩提高起来,如何让他们读初中或者高中呢?如何让他们在学业上走的更远呢?

 

    六、“留守儿童”的水珍贵如油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拉乡凉山小学,我们看到惊人一幕,准备吃午饭的时候,孩子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矿泉水瓶,来到学校的花坛周围,互相用矿泉水瓶里的水浇着洗手,洗手的水洒在花坛里。据老校长宋先生说:“学校没有干净的水,学生只好在家里带,除了洗手外,主要是解渴用。学校想引进干净的水,铺设管路大约4600米,施工的难度,施工的费用,对于我们都是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思考:大家还记得新闻报道云贵地区长时间的干旱,还记得全国有很多志愿者去帮助那里寻水挖井,当时也解决了很多缺少水的困难。但现在这些地区仍然有缺水的地方,解决的困难原因主要是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所限。

 

    七、“留守儿童”家乡贫困原因思考

    多次去这些地区走访,很多关心那里情况的人问,为什么这么贫穷落后啊?以笔者的所见所闻归纳如下几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交通不便利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地理环境所限,修路的成本太高,高成本修路,受众人群很少,很难解决。

 

    2.与外部的交流少。由于交通不便利,这里很多人没去过县城,甚至有人一辈子没去镇或者乡里的集市看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这里的人来说,那是雾里看花。

 

    3.由于这里是高山区,可以耕种的土地很少,也由于土壤贫瘠,无法耕种经济农作物,笔者见过,这里的农民把石头中间仅有的巴掌大的地方也种上农作物,可以想象这里的农民是多么珍惜农田。

 

    4.故土难离,由于不了解外面世界的情况,这里的农民很难下决心到外面去打工,虽然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在增加,但比例很小。

 

    5.人员居住分散,可耕种土地不集中,导致很难有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在这里落实,或者说部具备落实好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

 

    6.文化教育水平低,接受新事物慢,科技致富对这里的农民是陌生的词汇,搞活经济对他们来说同样是孤陋寡闻。

 

   后记

    此次走访活动由“献爱心、捐一元、送营养”项目组主办,主办方为孩子准备的图画本,蜡笔,篮球等。

 

    对于彝良县而言,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对于身处乌蒙山区的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各族山民而言,也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更多人知道了彝良县,如果说“9·7”地震是一场始料未及的天灾,贫穷、闭塞和落后则是他们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难题。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全县总面积6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 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乌蒙山脉贯穿县境,其间屹立着四座2800米以上的高峰。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扶贫主战场,由于基础薄弱,缺乏增长及带动,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1986年被国务院首批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2009年被国务院明确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小学校长“不务正业” 却得到无数网友点赞
德国校园餐:又贵又不健康
白岩松:别让孩子住校!尹建莉:寄宿制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以儿童的视角思考教育问题
骨科医生:每年10月是长高黄金期,抓住这4点让孩子快快长高!
呼和浩特市4大区小学划分表,看看你家孩子能上哪个小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