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治疗乙肝经验方

薛伯寿,国医大师,江苏泰兴市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擅长中医治疗内、妇、儿科疑难病。薛伯寿自拟“乙肝双解汤”,治疗少阳枢机不利、湿热毒火内盛之胁痛证。适于乙肝转氨酶高,HBSAg(+),甚则大三阳,症见胸胁胀痛、小便不利、大便欠畅、胃脘不适、纳呆恶心、心烦、口苦、咽干、头晕而胀或有往来寒热等症者。

乙肝双解汤

本方取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合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加减而成。

方药组成:柴胡8~12克,黄芩6~9克,法半夏6~9克,党参6~10克,郁金6~10克,茵陈6~10克,栀子6~10克,蝉衣3~6克,僵蚕6~8克,土茯苓8~12克,蒲公英8~12克,生甘草6~10克。1服水煎2次,取汁200~40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疏利透邪,解毒利湿,升清降浊。

方解:柯韵伯喻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益气扶正的名方。方中既有柴胡、黄芩之凉,又有半夏、生姜之温,既有参、枣、草调脾,又有半夏、生姜之降逆和胃。此经验方取少阳肝胆病正剂小柴胡汤,去大枣滞邪,除生姜辛热;茵陈蒿汤配伍特点为清泄湿热,合升降散升清降浊;加蒲公英、土茯苓清解疫毒。本方对乙肝湿热毒火盛者,复方而施,联合逐邪,邪毒祛而正自安。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连翘长于清解湿中之热,故多取用;湿热甚小便不利,加滑石、猪苓。用药量据年龄长幼、体质强弱、病邪轻重而异。体虚之人,突出小柴胡汤;湿热毒重者当以升降散、茵陈蒿为要;大便秘或胶黏不爽,宜加用大黄。

注意事项:便溏(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之人,栀子、大黄当少用、慎用或用其炭。

验案举要

曹某,女,6岁半。胁痛、乏力半年余。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胀痛,纳少、乏力,往北大医院化验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80单位/升,乙型肝炎两对半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B超提示肝脾肿大。西医诊为乙肝大三阳。因乏力明显而休学,多处寻医施治,症状有增,化验检查无好转。

现症:右胁胀痛,纳少、恶心,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而胀,脘腹胀满,烦急不安,眠差多梦,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胁痛(少阳枢机不利,湿热毒火内盛)。

治则:疏利透邪解毒、升清降浊利湿。

方药:自拟乙肝双解汤加减:柴胡8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党参6克,郁金6克,茵陈6克,栀子6克,蝉衣4克,僵蚕6克,土茯苓8克,蒲公英8克,生甘草6克,焦大黄2克。7服。药后症状日渐减轻,食欲增加,精神渐好,守方出入,施治二月,转氨酶降至正常,HBSAg(-)、HBeAg(-),后恢复上学,偶有外感,尚来诊。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属中医黄疸、胁痛、疫毒、积聚、鼓胀等范畴。病人不发黄,肢倦乏力为无黄疸型肝炎,部分病人临床无任何不适,仅在体检时发现感染乙肝病毒。中医、西医治疗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且西药费用相对较高。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多因急性乙肝失治,或治疗不适当,迁延日久而成,此时患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肝血瘀阻等,治疗上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具体可按下列分型治疗。

肝肾阴虚

【症状】右胁隐痛,纳差腹胀,唇干舌燥,口渴喜饮,小便短黄,手足心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滋补肝肾,疏肝行气。

【方药】一贯煎加减。

沙参15克、黄精15克、川断15克、白芍12克、五味子6克、桑椹子8克、首乌10克、杞子10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气阴两虚

【症状】肝区疼痛,腹胀纳差,心慌气短,自汗盗汗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疲乏懒言,面色无华,口干不渴,舌暗苔白或少苔,脉细。

【治法】气血双补,滋阴柔肝。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5克、北芪30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熟地10克 、远志1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

气滞血癌

【症状】右胁闷痛或刺痛,按之有块,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头面皮下可见红丝赤缕,肝掌,蜘蛛痣,皮下出血点,衄血,形体消瘦,腹壁静脉怒张,腹中痞块,舌紫暗,脉弦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软坚。

【方药】参芪鳖甲汤加减。

北芪30克、党参30克、鳖甲30克、穿山甲12克、生地12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创益气活血清肝汤治疗乙型肝炎活动期、早期肝硬化病人,效果满意。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麦芽30克,灵芝20克,桑寄生20克,淫阳藿20克,赤芍20克,丹参20克,桂枝12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茵陈20克,连翘15克,红枣15克,甘草10克。

功效:益气活血,清肝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活动期,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巩膜发黄或不黄,纳差,或厌油腻,肢倦乏力,大便溏或结燥,小便色黄。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或缓。

方解:方中淫羊藿、桑寄生、灵芝、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麦芽、大枣补肝肾,健脾益气;赤芍、丹参、桂枝活血通阳;茵陈、柴胡、连翘、白花蛇舌草、甘草清肝解毒,利湿退黄。诸药合用,以求益气清肝活血之功效。

临床加减:面色巩膜发黄,胆红素增高加栀子、川牛膝;右胁胀痛加枳壳、香附、延胡索。肝硬化腹水、球白倒置者加鳖甲珠、三七粉、白术、大腹皮、葶苈子、泽兰、泽泻、益母草。2日1剂,水煎服。

一位患者来中医科求诊。

他说,西医用五年时间让他大三阳转阴了,他转述他主治医生的话:“十万人,才有一个大三阳转阴,你是个幸运者。”

患者激动地与我们分享他的病例,说自己的慢乙肝已然痊愈,现下打算在中医科调理调理身体。

无可否认,这位患者确是一个幸运儿,但这真全是西医的功劳么?

我们的肝脏具有再生能力,即使手术切除小部分肝脏组织,也可能再长回来。

有小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靠自身免疫力而自我修复转阴。但免疫力强大的前提是患者须生活健康,不熬夜、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不过度劳作,多卧床休息,以及放下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大三阳治疗后转阴,跟患者自我修复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乙肝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DNA转阴和E抗原转阴并能同时持续逆转肝纤维化及预防并发症发生已相当不易,要达到痊愈标准更加充满挑战。现在被认可的说法是: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且DNA转阴并产生乙肝抗体才叫乙肝治愈,这也是治疗的终极目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是中医肝病全国重点临床专科,来求治的患者中,有大小三阳乙肝携带者、有脂肪肝、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还有经手术化疗后转移复发的肝癌患者,各种疑难肝胆胰病患者,这儿都能见到。

师父杨宏志教授作为中医肝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毕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乙肝,以系列经方小柴胡汤、桂枝汤、四逆散、四物汤等为主方,配合自然疗法及独特用药的科研方、经验方,疏理气机、活血通络、化湿解毒、补益气血等抗病毒四步疗法,获得了国内外各项荣誉和嘉奖,帮助了很多慢性乙肝和肝纤维化患者。患者陈某就是师父以中医四步疗法治好的。

陈姓患者,男,43岁,有10余年的“胃溃疡”病史,4年前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后,西医抗病毒和护肝药治疗后病毒和转氨酶未能控制,前来求诊。

肝,五行属木,主疏泄,根据中医相生相克五行学说理论,肝发生问题会影响到心、脾、肺、肾。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内经》把肝比喻为做出“谋虑”“决断”的将军,也充分说明了肝脏在整个身体五脏六腑中的重要性。

患者初诊时手足心汗,盗汗,稍有口干,无口苦,偶反酸,无恶心,头晕,肝区时有抽痛感,无心慌胸闷,右肩酸,腰酸,右足跟知觉迟钝,四肢肤温冷,纳眠可,时有胃脘部胀感,无发热恶寒,尿频尿急,夜尿4-5次,大便每日1-2次,成形。

经师父检查,患者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无,胆囊区叩触诊体征阴性,无肝掌、蜘蛛痣,舌淡红,舌体胖大,苔白滑,脉沉弦。

西医检查报告为:

谷草转氨酶(AST)89 U/L(正常值为0~40μ/L);

谷丙转氨酶(ALT)193U/L(正常值为0~40μ/L);

乙型肝炎DNA定量2.35e+7 IU/ml(病毒为2.35乘以10的7次方,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肝表面抗原(HBeAg)>70.5 PEI U/ml(正常值为<0.5PEI U/ml,大于0.5PEI U/ml,即为阳性,这是乙肝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

肝硬度(LSM)11.0kPa(正常值为:2.8-7.4 kPa,当胆红素正常且没有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 LSM≥17.5 kPa可以诊断乙肝肝硬化;LSM≥12.4 kPa可诊断为进展性肝纤维化)。

西医诊断结果为:肝纤维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胃溃疡。

师父中医辨证诊断为:肝积、少阳病、太阳病表虚证、痞证和盗汗。

师父辨症后,认为患者应疏肝行气,兼补血养阴、活血通络、清热除湿,开出小柴胡、桂枝汤、半夏泻心汤、桃红四物汤、二至丸合方加减。随后,师父嘱咐患者不要熬夜,饮食有节,保持心情愉快,定期来复诊,坚持服药。

半年后患者前来复诊,已无口干、口苦及无自汗盗汗。

师父在前方基础上减去天冬、山萸肉、墨旱莲、盐女贞子等滋阴药物;但上腹部还隐痛、舌淡有齿痕,师父考虑为中气虚弱、胃气不足、气机不利所致,去甘草、黄芩、栀子、猫人参等清热药物,加以党参、白术、大枣、炙甘草以加强健脾益气功效;腰背痛、易醒,加以补益肝肾之药物。

又半年,患者复诊时自诉肝区肌肉偶有跳动感,纳可,眠可,偶易醒,二便调,余无特殊不适。

检查情况同前,面色暗淡,舌质红,苔薄白,舌下络脉瘀,脉弦细涩,指甲不平(轻),少月牙。

复查结果中,所有肝功能数据大为改善:

AST 28 U/L;

ALT 27 U/L;

乙型肝炎DNA定量2.18e4 IU/ml(小编:降低了1000倍);

HBeAg 0.136 PEIU/ml;

肝表面抗原HBeAg下降。

师父实施第二步治疗法,加以五草汤加强清热解毒祛湿,兼加强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以进一步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

再半年后,患者复查时,肝区还偶有不适,偶右肩胛疼痛,食后困倦,右下肢脚掌外痛,纳眠可,早醒,大便偏稀,2次/日,小便可,夜尿1次,余无不适。查体同前,面色偏黄,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瘀,指甲有竖纹,少月牙,脉细。

复查结果:

乙型肝炎DNA定量1.91e3 IU/ml,

HBeAg 0.126 PEIU/ml,

肝硬度6.8kPa。

就这样,该患者经过师父不到两年的纯中医药治疗,到现在各项肝脏检查数据恢复正常,身体状态良好稳定。

在此病例中,师父辨证辨病的基础上,以他创新的慢乙肝中医治疗四步法,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以疏肝理气,兼以补血养阴、活血通络,最终治愈了该慢乙肝患者。

此案例也证明,小柴胡汤合五草汤加减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理疗乙肝病毒复制。

师父纯中医治疗乙肝的治愈率很高,没有达到治愈指标的,在师父的调理下,各项数据也大多稳定下降,身体状态保持良好。

关于纯中医治疗肝病,我未来的学习之路还很长,师父也期盼我用心领悟,将他的衣钵传承下去。

1、祛湿

中医认为,乙肝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的邪气。湿性黏腻,缠绵难去,因而容易造成病程延长,形成慢性病。所以说湿邪不去,肝炎是无法痊愈的。但不是每个肝炎病人都要用溪黄草、茵陈蒿祛湿的。

比如口干、口苦,喜欢喝冷水,吃了煎炸的东西容易上火,小便比较黄,舌苔黄、厚、腻的患者,在治疗方面一般选用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再酌情加减药物治疗。中成药方面,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溪黄草冲剂、双虎清肝颗粒、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等。

如果患者舌苔虽然厚腻但不黄,也有口干口苦,但却不喜欢喝水,同时有明显的身体困重感,每天都觉得很累,好像背着很重的东西。这类患者可选用胃苓汤、藿朴夏苓汤等。中成药方面,可用利湿散、健脾祛湿冲剂等。

二、解郁

郁就是肝气郁结,也就是平时所讲的不开心。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其性刚暴,喜条达而恶抑郁。”所以,肝炎病毒侵犯肝脏,首先会抑制肝气的疏泄。此类患者,饮食调理的作用不大,关键还是要解决如何客观看待乙肝治疗的问题。

三、补益脾胃

一般说来,虚证多见于久病、得不到很好治疗的患者;也有一部分是先天不足引起的。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病会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功能不好,营养吸收不良,反过来自然就会影响肝脏。而脾胃虚弱的患者常表现为没有胃口、精神疲倦。他们跟湿浊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点相似,但脾虚患者的主要感觉是虚弱,没有困重。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类患者的舌苔一般都不厚腻。治疗方面,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是比较好的选择。中成药方面,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也是不错的。平时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等药物煲汤或煮粥,也可以起到饮食调理的作用。

提及乙肝,大家都知道,它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肝病。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可能会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等十分恶劣的病证。中医学在治疗肝病方面,历史悠久,经验富足,名老中医沈舒文在乙肝的治疗上很有见地,且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哪样的?

病毒混血潜伏肝,损伤肝脾凝气血;

清解余毒补肝脾,毒滞肝络调肝血。

辨治述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或乙肝)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脏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者。临床症状往往表现轻重不一,有些可隐匿发病而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常见乏力、肝区隐痛、食欲不振、腹胀、低热、肝脾大等。久延不愈则易转化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的“胁痛”“虚劳”等范畴。乙肝病毒在正气不足、免疫调节功能低下的条件下,经外源性感染混入血分、潜伏于肝,与肝细胞亲合而发病。其基本病机为病毒入血损肝,先滞肝气、继凝肝血,滞肝气者病及脾,致脾失健运;凝肝血者病及络,肝络有所瘀阻。久病伤肝,肝肾精血亏虚。其发病过程具有病毒久羁损肝伤正,肝损正虚恋邪不解的病机特性,从而使疾病缠绵难愈,治疗棘手。在疾病早期,木郁土壅,脾不运化。治以疏肝健脾为主,兼解湿热毒邪。当肝功异常,病毒指数高,损肝伤络在进行中,重用清热解毒,兼健脾疏肝。病至肝损者,肝体受伐,阴精亏损,当兼补肝肾之阴;络伤者,肝血凝滞,当疏肝通络化毒瘀,防止病毒肆虐损肝,疾病向肝硬化发展。

临床验案

1.肝郁脾虚,湿毒留恋案

王某,男,45岁,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人。2011年8月3日诊。

主诉:患乙型肝炎2年,乏力、腹胀1月。

现病史:2年前因困倦乏力、厌食,在咸阳市某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住院治疗月余,肝功能恢复正常,“大三阳”存在而出院,出院后继用拉米夫定1年。因家族中其父有乙型肝炎后转为肝癌病史,患者精神紧张。近1月因心情不好及劳累后乏困无力,食后腹胀,口淡无味,肝区不适,偶尔疼痛,大便稀,畏寒,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弦。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26.4U/L,谷草转氨酶60.5U/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定量HBV-DNA:8.7×106IU/mL。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诊断:①胁痛;②腹胀。

辨证:肝郁脾虚,湿毒留恋。

治法:补脾疏肝,化湿解毒。

方药:生晒参10g,黄芪30g,白术10g,黄精15g,柴胡10g,郁金12g,姜黄10g,白芍15g,五味子15g,枸杞子15g,叶下珠30g,垂盆草30g,草果10g,炙甘草5g。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二诊(8月27日):神疲乏力好转,食欲增强,右胁偶有胀感,劳累有隐痛,便稀,畏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转肝郁脾虚,寒湿毒恋。治法:疏肝健脾,化湿解毒,兼温补阳气。方药:上方去枸杞子、垂盆草;加补骨脂15g,淫羊藿10g。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三诊(10月15日):右胁胀满隐痛消失,纳食正常,劳累后偶有困乏,腰酸、怕冷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肝郁已解,脾运始复,但毒邪仍留。调整方药:

黄芪30g,黄精15g,白芍15g,白术15g,露蜂房6g,灵芝10g,旱莲草15g,叶下珠30g,垂盆草20g,姜黄15g,五味子15g,桑寄生15g,炙甘草5g。24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嘱:服上药无明显不适时,停药1~2周后就诊。

四诊(12月25日):乏力减轻,无明显不适,精神好转,纳食量增,微畏寒,偶尔失眠。复查肝功:谷丙转氨酶75U/L,余项正常,乙肝病毒定量HBV-DNA:7.2×103IU/m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

2.肝肾阴虚,顽毒羁留案

吴某,男,31岁,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人。2012年3月5日初诊。

主诉:患乙型肝炎2年,近期乏力,右胁下胀痛明显。

现病史:1年前因乏困、纳差在渭南市某医院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1月余,出院后服拉米夫定及保肝药1年,后外出打工。近期困倦乏力,胁下隐隐作痛,口燥咽干,手心热,腰酸困。查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肝肋下一指,质软。舌红,少苔,脉沉细弦。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42.4U/L,谷草转氨酶54.7U/L,总蛋白80.7g/L,白蛋白48.1g/L,球蛋白32.6g/L,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1.48。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定量HBV-DNA:6.4×106IU/mL。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肝肾阴虚,湿热毒留。

治法:补益肝肾,清热解毒。

方药:黄芪30g,山萸肉15g,枸杞子10g,五味子15g,白芍15g,沙参15g,石斛15g,姜黄12g,白矾4g(药汁化服),鳖甲20g(先煎),丹参15g,叶下珠30g,垂盆草20g,白花蛇舌草20g,炙甘草5g。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二诊(3月26日):精神好转,口干燥消失,劳累后胁下隐痛,胃脘不适,偶有恶心,牙龈出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继续守法治疗。上方去沙参、石斛、白花蛇舌草;加旱莲草15g,川牛膝12g,陈皮12g,白豆蔻5g(后下)。18剂。用法同前。

三诊(4月17日):乏力、腰酸困消失,手心热减轻,右胁下偶有胀感、疼痛消失,食欲增强,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弦。医不更法,调整方药:

黄芪30g,黄精15g,鳖甲20g(先煎),枸杞子15g,五味子15g,白芍15g,叶下珠30g,垂盆草30g,丹参15g,姜黄15g,地鳖虫5g,炙甘草4g。18剂。用法同前。

四诊(5月15日):右胁下胀满隐痛消失,乏力减轻,食欲增强,口稍干,腰酸困,失眠多梦。肝肋下未及,面色红润,自称体重增加4公斤。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4月17日方去川楝子、地鳖虫、炙甘草;加酸枣仁15g,灵芝10g。水提制成胶囊,连服3月。

五诊(9月2日):精神恢复如病前,口不干,纳食正常,多梦,手心热,舌红,苔薄黄,脉涩细数。复查肝功各项正常;病毒定量:HBV-DNA:4.3×103IU/m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IgG(+)。

3.肝阴亏损,毒蕴络瘀案

胡某,女,27岁,陕西省宝鸡市人。2010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困倦、乏力半年,伴右胁胀痛3月。

现病史:1年前在江苏打工,半年后自觉困倦乏力,头昏眼花,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乙型肝炎、大三阳”,回原籍,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住院两周,乏力、头晕好转而出院,出院后未继续治疗。近3月右胁胀痛,劳累加重,头晕口干,偶尔盗汗,查乙肝系列: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肝功能测定:谷丙转氨酶106U/L,谷草转氨酶74U/L;乙肝病毒定量HBV-DNA:5.1×106IU/mL。舌红,苔薄黄,脉沉细弦。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肝阴亏损,毒蕴络瘀。

治法:滋阴养肝,解毒通络。

方药:生晒参10g,黄精15g,白芍15g,女贞子12g,枸杞子15g,五味子15g,醋柴胡10g,姜黄10g,丹参15g,郁金15g,叶下珠30g,垂盆草30g,草果10g,炙甘草5g。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二诊(2011年1月12日):右胁胀痛消失,盗汗未出现,头晕好转,饮食正常,劳累后易疲劳,失眠多梦,舌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数。守法治疗,调整方药:

黄芪30g,生晒参10g,黄精15g,五味子15g,枸杞子12g,醋柴胡10g,郁金12g,炒蜂房6g,叶下珠30g,半边莲20g,丹参15g,姜黄15g,酸枣仁15g,白芍15g,炙甘草5g。18剂。用法同前。

三诊(2月20日):精神好转,睡眠良好,饮食正常,偶尔饱胀,余无明显不适。舌红,苔白,脉沉细数。守法治疗,以下药制成胶囊剂:

黄芪30g,淫羊藿10g,五味子15g,白芍12g,枸杞子15g,灵芝10g,姜黄15g,丹参15g,叶下珠30g,垂盆草30g,炒蜂房6g,草果仁10g。10剂。水提制成胶囊剂,每次服4粒,每日服3次。

四诊(6月5日):无明显不适,复查肝功:谷丙转氨酶66U/L,谷草转氨酶48U/L;乙肝系列:乙肝核心抗体(+);病毒定量:HBV-DNA:3.6×103IU/mL。

4.热毒蕴肝,肝脾失损案

刘某,男,54岁,陕西省礼泉县叱干乡人。2011年9月8日初诊。

主诉:腹胀、乏力3月。

现病史:3月前因“腹胀、乏力1周”在陕西某三甲中医院住院,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1月因无力承担医疗费而出院。现症见:腹胀,乏力,纳差,口干口苦,大便时干时稀,排便不畅,小便量少色黄。查体:双巩膜轻度黄染,腹稍隆,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舌红,少苔,脉沉细。辅助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53.8U/L,谷草转氨酶139.2U/L,γ–谷氨酸转肽酶71.5U/L,碱性磷酸酶129.9U/L,总胆红素66.6μmol/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肝纤维化系列:透明质酸895.29ng/mL,层黏蛋白158.8ng/mL,IV型胶原89.13ng/mL,Ⅲ型前胶原164.95ng/mL;乙肝病毒定量HBV-DNA3.82×105IU/mL;上腹部彩超:肝光点增粗增强,腹腔少量积液,胆囊壁继发改变,脾大;胃镜报告:食道静脉轻度曲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中医诊断:①虚劳;②积聚。

辨证:湿毒蕴肝,肝脾受损。

治法:益气养肝,解毒消胀。

方药:黄芪30g,黄精15g,白术15g,鳖甲15g(先煎),丹参15g,白芍15g,五味子15g,石见穿20g,姜黄15g,大腹皮20g,枳实30g,叶下珠30g,垂盆草30g,白豆蔻5g(后下),炙甘草10g。18剂。水煎,早晚服;后6剂隔日服。

二诊(10月10日):腹胀、乏力减轻,自觉耐力差,肝区不适,腰酸困,食欲不振,大便时干时稀,小便黄,舌暗红,苔黄,脉沉细弦。调整方药:

生晒参10g,白术15g,灵芝10g,枸杞子15g,五味子15g,鳖甲20g(先煎),泽兰15g,益母草20g,叶下珠30g,半边莲20g,大腹皮15g,厚朴10g,商陆10g,炙甘草5g。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三诊(11月6日):精神好转,腹胀减轻,小便量多,大便稀,食欲差,胃脘不适,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弦。调整方药:

黄芪30g,灵芝10g,黄精15g,鳖甲15g(先煎),炮穿山甲5g(研冲),丝瓜络20g,叶下珠30g,半边莲20g,醋柴胡10g,姜黄15g,白术15g,草果仁10g,泽兰15g,白芍15g,炙甘草6g。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四诊(2012年1月24日):服11月6日方感觉良好,食欲增强,腹胀消失,在当地医院又取上方间断服用20余剂。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8.4U/L,谷草转氨酶54.3U/L,γ-谷氨酰转肽酶48U/L;乙肝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定量HBV-DNA:6.7×102IU;上腹部彩超:肝光点增粗增强,脾大。患者要求停药。嘱:停药后用辅酶Q10及保肝药。

答疑解惑

问:您所说的治乙肝有两个要点,补虚有两条主线是什么?

答:两个要点:一是治乙肝必治肝,治肝即疏肝气、养肝阴、通肝络。盖乙肝病毒混于血、潜于肝,滞肝气、损肝阴、瘀肝络,故要疏肝气、养肝阴、通肝络,此三法在上述验案中都有体现。二是治乙肝必解混血潜肝之毒,验案中所用的叶下珠、垂盆草、半边莲、炒蜂房等即是此意。补虚的两条主线:一是补脾气;二是养肝阴。肝与脾木土相关,肝病多及脾,使脾运化不健,如验案中用生晒参、黄芪、黄精之属补脾益气;肝与肾乙癸同源,肝损伤在阴,即肝肾精血亏,验案中常出现鳖甲、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补肝肾阴而养肝体,若盗汗则用酸枣仁,或山萸肉。乙肝病毒能否有效地清除,不只在清热解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肝阴、脾气的恢复。

问:还有何经验体会?

答:其一,抗乙肝病毒用清热解毒药与酸性药相配。酸性药取酸敛肝,可抑制病毒复制,药如白芍、柴胡(醋制)、白矾等;其二,久用清热解毒药往往寒凉伤阳,使毒从寒化,故验案3、4中用淫羊藿、草果温化寒湿;其三,毒凝血而滞肝络,解毒必通络,如验案中用鳖甲、丹参、姜黄软肝化瘀通肝络,防止肝硬化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
乙肝方,转阴
临床常见肝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李建鸿
破解乙肝耐药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赶快学起来
乙型肝炎
案例分享|李平经方合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肾炎的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