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上海——川沙古镇

川沙古镇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新川路117号

交通:地铁2号线东延线

停车场:川沙古镇停车场

开放时间:00:00-24:00

门票价格:免费

古镇历史:

距今1484年前,即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现在的川沙境属昆山县。

唐数度划拔,把地皮划来划去,最后仍属昆山县,隶苏州。

川沙是因盐而兴、因商而聚、因纺而盛的工商名镇,是古代江南防倭前哨。早在唐天宝年间,川沙便有居民繁衍生息。明初,上海有七大盐场,八团镇(今川沙)占了三强。到了万历年间,已经成为滨海巨镇。起初,古镇并无城墙。直至嘉靖年间,当地倭寇猖獗,朝廷在镇的四周修筑城墙,八团镇改名为川沙堡城。

辛亥革命后,设置川沙县公署。隶属松江府。

民国时期,直隶江苏省。

1949年5月21日成立川沙县人民政府,属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14日,川沙、南汇、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崇明等七县划归上海市。

 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川沙县的建制撤销,并入浦东新区。

主要景点:

小普陀寺

明万历年间,有位乔姓的翰林,其父早逝,母亲蔡氏信佛。在儿子进京赶考时,母亲祈愿:若儿高中,她要到普陀山烧香,为菩萨重塑金身。

结果,儿子果真高中,官为翰林,在京为官,人称太史。数年后,儿子荣归故里,念及母亲年迈,不宜远行,为帮母还愿,仿普陀山造寺,塑观音金身。

乔氏母子出钱造寺的消息传开,乡邻和佛教信众都认为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纷纷主动募捐钱银,或义务帮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小普陀寺很快竣工。

乔氏曾是川沙城内的名门望族。明庭太学生乔镗率众痛击倭寇,大振民心,领筑堡城让川沙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乔镗之子乔木、孙乔拱壁父子先后荣升进士成美谈。乔氏家族在川沙城内家大业大,城内乔家弄、乔家港(浜)、乔家浜路、乔港路,以及“川沙八景”中的“碧阴堤曲”等均与乔氏的家业有关,因此,川沙又有“乔半城”一说。

川沙关帝庙:

元朝时是“崇福庵”,明朝嘉靖年间乔晟重建。明万历39年,乔氏后人把它改建为关帝庙;清同治、光绪年间两度重修扩建;解放后政府两度出资修缮。系道教建筑。

川沙城隍庙:

“城隍”,是指护城河。后衍生为“护城之神”,是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大多是有功于地方的名臣英雄。川沙城隍庙建于明嘉靖年间,已经有460多年了,主要供奉城隍神广扬卫指挥昭武将军威灵公(不知为何没有明示其姓名),文革中庙毁,后复建。昭武将军——明朝武官官阶,正三品。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司令。

川沙天主堂:

清咸丰六年(1856年)。法籍神甫费致和购财神庙地基,拟建造天主堂因故未成,直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法籍神甫康治泰开始兴建,定名为"耶稣主心堂"。后来,海门郁兰生先生独自出资改建大堂,更名为"耶稣圣心堂"。占地总面积5040平方米,大堂占地575.49平方米,整幢建筑简洁、庄重、敦实。建筑外形是单钟塔,哥特式,大厅为巴西利卡式。教堂内,左右祭坛分供圣母、若瑟怀抱耶稣像各一尊,均购自法国。

注:露德圣母堂距此5-6公里,是非常值得一览的百年教堂

川沙古城墙:

据记载,川沙老城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东为镇海门,南为迎瑞门,西为太平门,北为拱极门,各有吊桥,城壕宽12丈,深1.5丈。城墙上有月城4座,雉楼372垛,炮台12座,颇具规模。

川沙古城墙建于1557年,是当时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凭借此城墙,川沙人民屡次击退了倭寇的侵袭。城墙始建于明代,现尚存东南一角,上有魁星阁、岳碑阁、笔塔等建筑。

       据说,自清中叶后就再未修缮过城墙。百年风摧雨蚀,城墙己有多处坍塌,呈破败景象。民国时,索性拆下城砖铺设街道。1922年,江苏督军齐燮元命令各县除军事需要和保留古迹外,其余城墙尽皆拆除,所得砖石、基地等尽数充实各县教育经费。

        1987年,川沙古城墙破败不堪,移居香港的川沙籍人士陶伯育看到,十分痛惜,捐资20万港元将古城墙修缮一新,并将魁星阁、岳碑亭这两座被毁坏的建筑重新修建。

魁星阁:

乃文昌宫旧物,上海地区仅存两座,另一处在南市文庙。魁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主文章"。

据说,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可点定中试人的姓名。一般文昌宫中还有焚化炉,写过字的纸片不能随便丢弃,只能在这里烧毁,显示了在古代社会里文字的神圣地位。

岳碑亭:

与魁星阁遥遥相对。亭中竖碑,上刻七绝诗:"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

鹤鸣楼:

仿古仿真建筑。仿武汉黄鹤楼。1991年始建,1993年竣工,楼有五塔七层,高54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上用琉璃盖顶,下砌玉石平台。画栋四廊,连80立柱,飞檐翘角,系60金钟,宏伟壮丽,气势非凡。

川沙营造馆:

“营造”,就是建筑、建造。今天,我们看到的外滩建筑,有一半是浦东人承建的。这和中国建筑设计师杨斯盛有关。

杨斯盛,生于1851年,自幼家贫,13岁学当泥瓦匠。在这期间,他为洋人修洋房,熟悉了西式建筑,英语日臻熟练。1880年,31岁的杨斯盛成立了上海第一家建筑公司——杨瑞泰营造厂。1890年前,外滩并无高层建筑,当时的海关破旧不堪,上海道台和海关方面决定重建。

英国人完成了海关的设计,但因建筑款式新颖,工程结构复杂,上海土质松软,地下水位高,很多建筑商都望而却步,唯杨斯盛欲与德意两家建筑商争高下。

意大利皮特尔先期已中标地下基础部分,结果因地下水不断上涨,土质松软而无法打桩。最后求助于杨斯盛。当时都说黄浦江边不能盖高层,杨斯盛打破了这个神话。于1893年顺利完工,海关大楼成为当时外滩标志性建筑。杨斯盛一举成名,成为上海建筑业的领袖,也开创了华人和外商争夺大型建筑承包权的先河。

杨斯盛成功后,培养扶持了大批浦东的工匠。截止到上世纪30年代,川沙在上海市区的建筑工人达15000人。所以,我们看到的外滩建筑,有一半是浦东人承建的。

内史第(现黄炎培故居):

风水宝宅!沈家沈树镛建。一百七十年间,英杰辈出。

沈树镛:咸丰硕士,曾任朝廷办公厅处级秘书。是大名鼎鼎的收藏家、碑贴学家、书画鉴赏家。

沈毓庆:出生在内史第,曾投笔从戎,《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惆怅回乡,回乡后解决了川沙土布滞销并成为中国毛巾大王,35岁因病早逝。

吴湖帆:沈树镛外孙,海上当代书画大名家。

黄炎培:中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黄炎培的祖母、外祖母与沈树镛是一胞姐妹。所以黄家得以迁入内史第。

黄方刚:东北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理学院院长,黄炎培之子

黄竞武:经济学家、烈士,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杀害。黄炎培之子。

黄万里: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黄炎培之子

黄大能:著名混凝土技术专家,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黄炎培之子。

黄方毅:经济学家,北大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黄炎培之子。

黄孟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竞武之子,黄炎培嫡孙。

黄自:在内史第出生,我国早期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恩师。黄炎培之侄。

倪桂珍: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第17代孙女。1869年出生于川沙中市街,是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的丈母娘。堪称近代史上“最豪丈母娘。与丈夫宋耀如租住在内史第长达13年。

宋庆龄:1893年出生在内史第,在这里和她的兄弟姐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宋家子女,后来个个都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风云人物。

胡适: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胡父胡铁花曾在沪为官,在沪时调任台湾任台东知府,不便携家带口。襁褓中的胡适与母在内史第租住了一年多,2岁多离沪赴台。

黄炎培  诗一首:

黄花心事有谁知,傲尽风霜两鬓丝

争羡湖园秋色好,万千凉叶正辞枝

红黄设色补寒苔,点缀秋光枉费才

毕竟冰霜谁耐得,青松园角后雕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上海建城史上一个古老的大镇,川沙古镇
川沙镇散记
火了!浦东这个不知名的小镇要在全国出名了!
黄炎培故居&nbsp
黄炎培与川沙“内史第”
魏福春 | 古镇散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