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谚语的中外今古 杂拌儿

谚语的中外今古 杂拌儿

梁圣军

谚语的中外今古 杂拌儿之一

山东地方有谚语:能给好汉子牵马坠蹬,不给赖汉子迎娶嫁送。张学良讲的东北谚语则是这样的:宁给好汉牵马蹬,不给赖汉当祖宗。相同之处是同义和可能的同源,因为东北人绝大部分是来源于齐鲁大地。差异是山东民间谚语形象生动,有民间生活基础。在农村,家族乡邻最有面子的事情是给人迎娶媳妇,嫁送闺女。东北谚语则表现了豪气冲天的气魄,简洁明快,直截了当。从中可见不同的社会基础和不同的地域特色产生不同的社会风尚。

《左传》中就记载有当时的谚语,如《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明人马中惕创作的中山狼大概是受之启发。《红楼梦》中有首张春桥恶毒地抄录过的诗句:子系中山狼…。现在的俗语有:你真是属狼的,给你肉吃,你咬人的手指头。还有: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抱孩子。

又《昭公三年》:“(晏子)曰: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今天民间犹有谚语:远亲不如近邻。千金治家,万金买邻。千年的邻居,万年的庄乡。又有从孟母三迁而来的成语择邻而居。但是我们不能确定依然活在口头语言中这些的谚语是否是因沾了经典的光。印度谚语则说:我们能选择朋友,不能选择邻居。美国谚语也说:莫购好房子,要买好邻居(根据他人翻译改译,使其对仗)。应该知道这都是千百年来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生活智慧的总结。

元朝时山东济南的文学家杜仁杰在文章中介绍当时有俚语:“与人不足,劝人为屋”。一直到今天这句话依然活在山东老百姓的口中,就是谚语:用人不睦,劝人盖屋。我想,这肯定不是书面语言的回流。只是,这句话已经不能说了。现在时代的潮流是大拆大建。经济发展,人们手里攥着点票子,物质也丰富,技术又进步,建楼轻而易举。曾有一个老头同时盖两处楼房不让两个打工的儿子回来的故事。农村新媳妇必须娶在新房里,一些十几年的砖房拆掉,有家族文化价值的百年老屋更不在话下。城市里则号称推光头,万丈高楼平地起。塔吊是中国城市地平线上的新风景。

谚语是纵向和横向传播的文化现象。而相同的生活,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产生相同的语言和文化。谚语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神州几处“风雨竹”? 杂拌儿之二

三国关羽关云长,是忠义双全的武圣。关帝庙是封建时代比孔圣人的文庙要普遍的庙宇。传说关羽为表明心志,用青龙偃月刀刻了风雨竹石碑,画中藏诗,诗情画意。风竹和雨竹在碑上左右各半,竹茎向左右成弯弓状。雨竹叶片下垂,似细雨中垂泪,叶片组成“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风竹叶片外倾,似经狂风,叶片组成“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四句诗分别组成两幅画,两幅画的竹叶组成两句诗。画面秀逸,字迹娟丽,刻画刚劲。画上分别有释文。特殊的艺术形式,加上关二爷的传奇故事,赋予这块诗碑不寻常的意义。

从诗句的文字和画中用笔不含隶书意味的情况判断,这幅风雨竹画刻应该是宋朝以后的文人游戏。因为附会上神奇的传说,关帝庙的普遍,为这个游戏艺术品提供了普及的场地,复制成碑后保存在各地的关帝庙内。

北京西南房山石窝村有座显圣寺,又称关帝庙,里边有风雨竹石碑,现在保存完好。临近北京的河北涿州,古称“燕京钥匙”。涿州楼桑庙村,传说是刘备和张飞的故乡,距离房山石窝并不远,村里建有汉昭烈帝庙,三义庙。临近的张飞店村建有张桓侯庙。三义庙始建于唐朝,民间传说是刘关张结义处。庙内原来有风雨竹石雕画碑,现在画碑已经被移至涿州市文化馆。

在山东肥城隆庄村有风雨竹石碑。肥城隆庄村东汇河上有座石桥,名字叫紫云桥。传说三国英雄关羽到桥下避雨,在青石板上用青龙偃月刀刻了一棵风竹,一棵雨竹。以竹喻志,以画藏诗,用来表明自己不图荣华富贵的高风亮节。后人把风雨竹视为珍宝,移到桥西北角,并且在这里修了一座关帝庙,祭祀这位义薄云天的武圣。后来关帝庙和风雨竹被汇河洪水冲毁,明朝时知县王惟精派人从泥沙中把风雨竹真迹扒出来,镶嵌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后壁上。隆庄的人捐资重建关帝庙,王惟精为庙里的影壁题写了“超群绝伦”四个字,在后壁写了“风雨竹真笔迹”六字,影壁却没有刻上风雨竹,留下一段憾事。

河南中岳嵩山少林寺碑林也有风雨竹石刻碑,背面上刻着“汉寿亭侯之印”。徐东搜集整理的关于这幢碑的传说故事编入钟敬文主编的《三国演义的传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三峡风情》画册,载有奉节诗画合一的竹叶碑,碑上题《丹青正气图》,把四句诗用竹叶写画为一幅,诗为: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画笔没有表现出风雨中的姿态。下侧还有诗一首和题跋,看不真切,似乎是光绪庚辰(1880)年的作品。

看来,全国各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风雨竹石刻。各地的人民都想把这位义薄云天的大英雄的足迹安排在自己的土地上。

青砖与白水 杂拌儿之三

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祝应台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祝应台与花木兰,一文一武,成为传统宗法礼教社会中女扮男妆读书从军的两个典范。梁祝和花木兰的传说不尽然是向壁虚构。无独有偶,五代十国之一的前蜀临邛女子黄崇瑕,幼年时父母双亡,穿扮成男子与老妪同住,因为失火被下狱,蜀相周庠重视她的才能,召做相府椽属。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明朝徐渭的杂剧《女状元》。《二刻拍案惊奇》十七回有《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不过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现代也有戏剧电影《女驸马》。现代长征中有女扮男妆的红军战士。

梁祝故事也编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在山东肥城有一句台词几乎人人会唱:前边走的是梁山伯,后边跟的是祝应台。《肥城民间文学集成》记录一首歌谣《梁山伯祝英台》:

梁山伯,祝英台,担着书箱下山来。遇到个大嫂纳鞋底,咱问大嫂怎么纳?“大针拔了小针插。”遇到大哥砍竹竿,咱问大哥怎么砍?“砍了大的做扁担,砍了小的做鱼杆,拿到集上换钱,送给您俩当盘缠。”喜的山伯合不上嘴,喜的英台红了脸。

盘缠,应该是结婚礼物礼物的意思。一般称为添箱。又有同音的添香一词,从上供敬神引申来的。源流不同,但都是置办东西的意思。

经典名著在民间流传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衍生和变异,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风土人情和群体心理是其生命力所在。比如曾经听人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其实是自亡,因为她已经怀孕了。俗人赏花,本是天方夜谈,但是并不能否之以扑风捉影。

也曾听到梁祝的传说片段:祝应台女扮男妆,小同学们都没有发觉,但是被她老谋深算的老师看出来了。晚上一帮学生同床共枕,祝应台靠着梁山伯,老师就把一块大青砖压在梁祝的被子中间,规定谁也不准越线,谁掀掉青砖打谁的手板子。其实是保护祝应台。

在北京饭店工作时,一个河北小伙子谈到他的一次经历。初中毕业那年冬天,去大庆哥哥那儿玩。闲着没事,跟嫂子去了一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娘家。嫂子是蒙古族,晚上全家人在一个大火炕上睡觉,一人一个被窝。老人在里边,安排他和嫂子的妹妹挨着在外边。睡觉前,把一碗凉白水放在他们被子的中间。第二天早上,嫂子端起那碗凉水让他喝。小伙子说:“我不喝,那么凉。”他嫂子沉下脸厉声说:“喝了。”他一听不对劲,赶紧接过碗喝掉了。嫂子没有告诉他为什么必须喝这碗凉水,他也没敢问。

顺便说一句,东北人不怎么喝茶,甚至不喝白开水,哪怕是十冬腊月,口渴了也习惯到水缸前拿起舀子灌一气凉水,据说关东的水没有关内的水硬,喝了不拉肚子。真不知道更可能是他们的肚肠子硬吧?那儿的水更不易生细菌倒是真的。

生活的智慧是相通的。民族风俗的内涵是相通的。古今经典的文化是相通的。谁能告诉我,青砖和白水是相通的吗?

不要笑话民间传说或民族风俗涉及的人“性”。性由心生。特定的环境产生特殊的心理,也产生特殊的风俗。在一个视性为开放标志的时代,视性为财富和能力标志的社会,是不能理解青砖和白水的。

动物歌谣中的人性 杂拌儿之四

客来到

早晨小雀(fa)喳喳叫,不到晌午客(kei)来到。客来到,主家喜。磨快刀,要杀鸡。鸡就说:我打鸣,你上坡,杀我不如杀那个鹅。鹅就说:你睡觉,我看家,杀我不如杀那个鸭。鸭就说:扁扁嘴,叫嘎嘎,杀我不如杀那个马。马就说:我拉大车轱辘辘,杀我不如杀那个牛。牛就说:秋天拉犁耙,夏天拉碌碡,杀我不如杀那个猪。猪就说:我是席间一叨菜,你要杀我我不怪。

这首歌谣是在记忆基础上的加工。类似的动物歌谣是在华北地区广泛流传的。有古谣《娶新娘》,转引自郭庆瑞《丙戍年话狗》,见《北京晚报》2006年1月6日《五色土》副刊。从语言上看,这应该也是经过文人加工的作品。

娶新娘

邻家哥哥娶新娘,磨刀霍霍要杀羊,羊说道:羊毛细软好做衣,为何不杀鸡?鸡说道:每天早起报时候,为何不杀狗?狗说道:我在家看门户,为何不杀牛?牛说道:我会耕田力气大,为何不杀马?马说道:拉车推磨不停休,为何不杀猪?猪说道:今天大家都快活,为何只杀我?

下面《棠梨子》《两包米》两首民谣分别是冯秀兰和郭庆珍讲唱,武霞搜集整理的山东肥城湖屯镇民间文学作品。其中的差异主要是传唱过程中的改编形成的,反映的是讲唱者的讲唱技巧和欣赏水平。

棠梨子

棠梨子,长三长,棠梨树上盖瓦房。一座瓦房没盖齐,大家二家都要娶。十头猪,十头羊,十个鸡蛋认干娘 。晌午来客杀个鸡,公鸡说:“我打鸣打的长,杀我不如杀只羊。”羊就说:“四条腿往家走,杀我不如杀个狗,”狗就说:“晚上看家不下洼,杀我不如杀只鸭。”鸭就说:“扁呱嘴,嘟噜泥,杀我不如杀个驴。”驴就说:“套上磨,呼噜噜,杀我不如杀个猪。”猪就说:“喝您的汤,吃您的糠,拿根绳绑上腿,杀了也够本。”

两包米

两包米,两包糖,十二个鸡蛋看干娘。干娘养了个干兄弟,摸起刀来杀公鸡。鸡就说:“我会打鸣,杀我不如杀那个鹅。”鹅就说:“我的脖子长,杀我不如杀那个羊。”羊就说:“四根腿,向前走,杀我不如杀那个牛。牛就说:“白天干活黑夜歇,你怎么不杀你亲爹。”

几首民谣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产物,设定了不同的场景条件,都是通过家禽和家畜动物的自诩说明各自对人类的用处和优异于其它动物的特点,而最后大多把对象转向了平原汉族主要的肉食家畜猪。而猪表现的不同态度,是有意思的问题。猪的抱怨、仗义、满足、宽宏大量,牛的愤怒,不都是人在奉献时心态的描摹吗?

2006年作,发于人民网强国博客


梁圣军,文化学者。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帝庙碑》(原刻)
访肥城香严寺
这个初冬还是来关帝庙来看看吧,传说这个季节许愿最灵验,
【原创】上元关帝庙传说(6)·上元宫有求必应香火旺
【神秘文化】明天是五月十三,五月十三是啥日子?看农谚咋说
承德关帝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