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入脏腑怎么治疗
肚脐周围拔罐发黑怎么回事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肚脐周围拔罐发黑,有可能是拔罐操作时间过长,也有可能说明此处血瘀、寒凝较为严重。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指的是一般通过闪火法,排出罐内的空气,使罐内处于负压状态,以吸附在患者的皮肤上。此种方式可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散寒化湿的功效。 若在肚脐周围进行拔罐后,出现罐印颜色较深,发黑的表现,说明患者此处的血瘀、寒凝、水湿等病邪积聚较多,通过拔罐,而起到祛邪的作用。 在进行拔罐时,应避开毛发较多、凹凸不平、溃疡破损的地方。患者如需进行拔罐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进行。
脏腑上的寒气怎么祛除
冯博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三甲
脏腑有寒气,常表现为胃寒、脾胃虚寒、肾阳亏虚、心阳不足等,祛除方法有应用中药、艾灸等,建议遵照医嘱规范治疗。 1.胃寒:指的是寒邪袭胃,症见胃部剧痛、按压后加重,伴四肢不温、怕冷等。中药可选择香苏散、良附丸等,艾灸可选择中脘、天枢、胃俞等部位。 2.脾胃虚寒:症见短气乏力、不欲饮食、腹泻、腹痛、全身怕冷、四肢不温等,可选择附子理中汤、小建中汤等。艾灸可选择脾俞、足三里、天枢等穴位。 3.肾阳亏虚:症见怕冷、神疲乏力、腰膝酸冷、耳聋耳鸣等,可选择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艾灸可选择肾俞、命门、关元、脾俞等。 4.心阳亏虚:症见心悸失眠、怕冷、神疲乏力等,可选择保元汤等,艾灸可选择心俞、神门、百会等。
什么是萆薢分清丸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萆解分清丸是一种中成药,该药主要是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包括粉萆薢、石菖蒲、甘草、乌药等。 萆解分清丸具有分清化浊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肾不化气、清浊不分所引起的白浊(尿液浑浊如白色浆液)、小便次数频繁等病症。 药物当中的萆薢味苦性平,有利湿化浊的功效;石菖蒲有开窍醒神(指运用具有醒神作用的药物治疗神志不清或神志失常的治法)、化湿和胃的功效,有辅助祛邪化湿的功效;乌药具有温肾散寒(温暖肾脏,驱散寒邪)以及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的功效。目前,萆薢分清丸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用药。
气滞性胃病怎么治疗
李晓林 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气滞性胃病即气滞型胃病,气滞型胃病需要进行辨证治疗,常通过药物治疗、艾灸、推拿等方式治疗。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药物治疗:气滞型胃病患者应该遵医嘱服用疏肝和胃的中成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疏肝和胃丸、舒肝散、气滞胃痛冲剂、元胡止痛片等药物。 2.艾灸:患者出现气滞型胃病时,可以用艾柱艾灸腹部的穴位,能够有行气通络、促进胃部气血运行的功效。 3.推拿:建议可以用手指在腹部皮肤或肌肉组织进行、揉、捏、点、拍。这种治疗措施,可以有调和阴阳、祛邪扶正、推行气血的功效,能够有缓解气滞型胃病的效果。 当患者患有气滞型胃病情况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药物治疗。
香苏散作用是什么
俞丽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香苏散具有疏散风寒,理气和中(调理脾胃之气,使脾胃功能顺畅)的功效。 香苏散由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组成。用于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怕冷)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本方多用于胃肠型感冒属感受风寒兼气机郁滞者。) 方中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调理脾胃的气机);香附行气开郁,苏叶得香附之助,则调畅气机之功益著;香附借苏叶之升散,则能上行外达以祛邪;陈皮协助行气滞以畅气机化湿浊以行津液。甘草健脾和中,与香附、陈皮相配,使行气而不致耗气,并调和药性。 本方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多久刮痧一次
杜斌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刮痧治疗有适应症,若无症状,则不建议使用刮痧疗法。若为治病之用,3~6天可刮痧一次较为合适,应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此外还应结合个人体质、病情而定。若伴有皮损,应避免在皮损部位操作。建议由专业医师操作。 刮痧疗法属于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是指利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来回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发红充血,或出现暗红色瘀点,以达到醒神开窍,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等功效。 刮痧主要针对功能性病症,其适应症包括发热,头痛,中暑,颈肩腰腿痛,落枕等。刮痧后皮肤会出痧,在前一次痧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该处再次进行刮痧。 注意,孕妇,身体虚弱者,皮
黄芪适合什么季节喝
何好臣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黄芪是一味中药,无论什么季节都是可以食用的,无季节之分。 黄芪属于补气类的中药,性微温味甘,归肺脾两经,其功效作用较多,常见的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的功效,为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的要药。 本品可以补脾气,升脾阳,补肺气,其次还可治疗水肿、气虚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等病症,能补气利尿,益卫固表,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之品配伍。 另外要注意的是因黄芪为滋补类药物,在服用时要辨证好正与邪的轻重,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做到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可以配合行气的药物如陈皮等,使补而不滞。 在服
中虚脏寒是怎么回事
中虚脏寒即脾胃虚寒,中虚脏寒可能是寒邪直中(外邪透过肌表直接侵犯脏腑)入里、过食生冷、过度劳累所致。 1.寒邪直中入里:如果外感寒湿之邪,机体正气不足,不能抗邪外出或失治、误治,使表邪(在肌表的邪气)入里传变,伤及脾胃,可造成中焦脾胃虚寒。 2.过食生冷:过食生冷之物,寒邪直中脾胃、脾失健运(脾脏的运化功能失调),损耗肾阳,进而导致中焦虚寒,可出现泄泻,腹痛等症状。 3.过度劳累:房事不节,劳累过度,容易耗伤肾阴、阴损及阳,阳气不足,肾阳不升,不能温煦,滋补脾阳,脾胃寒从内生而导致中焦虚寒,可能伴有手足逆冷,腹泻肠鸣,泄泻清水的症状。 平素要注意忌食生冷,不要过度劳累,可热敷腹部。症状严重要及
脏腑积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韩盛旺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脏腑积热的原因可以是生理性的,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也可以是病理性,主要与外感内伤的等因素有关。 1.生理性原因:若经常食用辛辣、油炸、油腻等食物,可能会导致胃肠积热;另外,生活习惯上,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阴液亏损,导致阴虚火旺(体内阴精亏损,出现虚火亢盛),进而导致脏腑积热。 2.病理性原因:主要包括外感热邪、寒邪化热、体质虚弱等。 外感热邪:若热邪入侵,可能会直接入里,进入不同脏腑,导致脏腑的各种热证,例如心火、胃热、肝火、肺热、小肠热等。症见火热症候如口干、口苦、汗多、舌红、脉数等,同时脏腑不同的热证也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 寒邪化热:若寒邪入侵人体,因为寒邪凝滞,容易停留在人体,郁久化热
身体脏腑阴阳失调怎么调理
高剑虹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身体脏腑阴阳失调需根据阳气盛、阴气盛、阳虚、阴虚分别进行降火、温阳、壮阳、滋阴等治疗。 身体脏腑阴阳失调,需根据不同情况辨证论治。如阳气过盛,可导致实火产生等,需以降火为主要治则,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如金银花、黄连等。 如果属于阴气过盛,则阳气相对不足,无法制约阴气,可进行温阳治疗,使得阳气达到能够制约阴气的程度,如附子、吴茱萸等。 如果属于阳气较为虚弱,如肾阳虚,通常以温肾壮阳为主要治疗原则,补充阳气调理到正常状态,使用杜仲、淫羊藿等。 如果属于阴虚,则可能导致阴虚内热,可进行滋阴清热治疗,使用麦冬、百合、石斛等。 因此需根据不同状态采取辨证论治,建议及时就医,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怎样排除体内的寒气
武常生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寒气多为寒邪,中医治疗多选择中药内服,或配合艾灸等方式来驱散寒邪。 寒邪致病,多俗称寒气,常由久居寒冷之地使寒邪外侵所致;或嗜食生冷等寒聚伤阳所发,分为虚实两种。若见恶寒(怕冷)无汗,身痛怕冷等表实寒证,可选择麻黄汤等加减内服,或艾灸大椎,风池等穴以解表散寒(去除肌表的寒邪)。 若见有腹部冷痛拒按、遇热则缓等里实寒证,可选择良附丸等加减内服,或艾灸中脘,神阙等穴位以温中散寒(以温暖脾胃的药驱散寒邪)等。 若为阳虚所致之虚寒证,多伴有畏寒喜温喜按,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出等症状,可选择金匮肾气丸等加减内服,或可于关元,命门等穴处艾灸调治,以温补阳气。 驱散寒邪,中医治疗方法较多
外寒与内寒的区别
王康锋 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外寒与内寒归属于中医的寒淫证,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上大有区别。 1.临床表现:外寒是指寒邪外袭于肌表,阻遏卫阳(在肌表的阳气),临床多出现恶寒(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伴见头身疼痛等表现。 内寒是指寒邪直中(外邪透过肌表直接侵犯脏腑)脏腑及气血,阻滞损伤体内阳气,阻碍血液运行。寒邪阻于不同脏腑,临床出现不同的证候特点,客于肺而见咳嗽气喘,咯吐白痰;客于胃肠而症见脘腹(腹部)疼痛,呕吐腹泻等。 2.治疗方法:外寒治疗以祛寒解表,发汗解肌(解除肌肤表面的邪气)为治则,常用方药是麻黄汤、桂枝汤。内寒治疗以温中散寒(以温暖脾胃的药驱散寒邪),温经通脉为治疗大法,临床常用方药为理中丸、小建中汤等。 如
寒邪入体有哪些症状
寒邪为中医术语,有内寒和外寒之分。寒气入体有恶寒(怕冷)重发热轻、头身疼痛、咳嗽、鼻塞流涕、腹胀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胃脘冷痛、食欲不佳、口泛清水、畏寒肢冷等症状。 内寒病证:由脏腑阳气虚弱,寒从内生所致,症状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如心肺阳虚,可见畏寒喜暖、胸痛彻背、咳嗽气短、痰色白清稀,或面青唇紫,或面部浮肿。 脾胃阳虚,则腹胀便溏、胃脘冷痛、食欲不佳、口泛清水、畏寒肢冷等;肾阳亏虚,则腰脊冷痛,甚至下利清谷(大便清稀并夹杂不消化的食物),肢体浮肿等症状。 外寒病证:为外寒侵袭人体肌表,可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咳嗽、鼻塞流涕、苔白、脉浮紧等症状。外寒直接侵入人体脏腑经络,以侵犯部位不同而
胃寒怎么治疗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胃寒分实寒和虚寒,根据虚实的不同,两者治疗不同。 1.实寒:胃实寒是指寒邪犯胃,阻滞气机,表现出胃脘部冷痛,喜温,恶心呕吐,吐清水,面色青白,脉象弦紧或者沉紧等一派寒邪内犯的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应当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来缓解疼痛),可以选用良附丸合香苏散,常用中药有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等。 2.虚寒:胃虚寒是指胃阳不足,胃失温养,表现出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进食后疼痛缓解,不欲饮食,食后易腹胀,脉象沉迟无力等一系列阳气亏虚的表现。 此时应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可以选用黄芪建中汤,常用中药有黄芪、芍药、桂枝、生姜、炙甘草、饴糖、大枣等。 若患者有胃寒的症状,请
脏腑分为什么呢
朱颖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中医认为脏腑分为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如五脏指肝、心、脾、肺及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及三焦;奇恒之腑是指胆、脉、骨、髓、脑及女子胞(一般指子宫)。 1.五脏:通常指肝、心、脾、肺及肾,具有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能实的功能特点,五脏之病多虚证,治法以补为主。 2.六腑:通常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及三焦,具有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的功能特点,六腑之病多实证,治法以泄为主。 3.奇恒之腑:通常指胆、脉、骨、髓、脑及女子胞,功能与五脏相似,但外形与六腑相似。 故中医师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致病特点等进行脏腑辨证,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寒的症状治疗
栗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寒是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进而出现腹痛、咳嗽等的临床症状,多以温中散寒(以温暖脾胃的药驱散寒邪)为治疗方法,进而服用中药治疗。 内寒定义多是指寒邪直中脏腑及气血,阻滞损伤体内阳气,阻碍血液运行。寒邪阻于不同脏腑,进而临床出现不同的证候特点,若是客于肺部而见患者咳嗽气喘、咯吐白痰。 若是客于胃肠则临床症状为脘腹疼痛(胃脘部及腹部疼痛)、呕吐腹泻等。内寒治疗以温中散寒、温经通脉为治疗大法,临床常用方药为理中丸、小建中汤等。 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表现,尽早查明原因,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上火喝什么中药
王博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上火根据脏腑部位、实火虚火等不同,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上火可以喝导赤散、沙参麦冬汤、益胃汤、龙胆泻肝汤 、知柏地黄丸等中药。 上火多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常以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累及多个脏腑。临床根据“八纲辨证”常分为虚火、实火两大类。 由于累及多个脏腑,根据“脏腑辨证”常分为心火、肺火、肝火、胃火、肾火等。其治法用药也各不相同。 1.心火:常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以清心泻火为主,常用中药如导赤散。虚火以滋养心阴,清心安神为主,常用中药如天王补心丹。 2.肺火:也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以清肺泄热为主,常用中药如泻白散。虚火以养阴润肺为主,常用中药如沙参
如何调理脾脏寒性
脾脏寒性一般是指因寒邪侵犯脾胃,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积于中,使脾胃阳气受伤所致。可通过饮食、艾灸、中药等方法进行调理。 1. 饮食调理:饮食上应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多吃一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以达到温中散寒(以温暖脾胃的药驱散寒邪)的效果。 2. 艾灸: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作用,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神阙、中脘等穴位,以达到温中散寒的效果。 3. 中药调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温中散寒的中药进行调理,如理中丸、温脾汤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调理方法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脾脏寒性调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
怕冷怎么治疗有效
王博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头怕冷属于“恶寒”、“畏寒”的范畴,可通过中医、针灸、针刺等进行治疗有效。 ⒈恶寒:表现为患者自觉怕冷,可出现头怕冷,靠近热源取暖或加衣盖被依旧无法缓解,与外感六淫邪气、寒邪直中(外邪透过肌表直接侵犯脏腑)脏腑经络有关,常用麻黄汤、银翘散、良附丸、回阳救急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外邪侵袭肌表引起的恶寒,可采取列缺、风池、合谷、太阳、外关等穴进行针灸;寒邪直中脏腑造成的恶寒,一般采取天枢、足三里、关元、神阙、公孙等穴位来针灸。 ⒉畏寒:表现为自身感觉怕冷,也可出现头怕冷,增加衣被或采取保暖措施可以使发冷的感觉得到缓解。心阳虚可给予桂枝甘草汤,脾阳虚可以使用大建中汤或小建中汤,肾阳虚可用右归丸或金匮肾
五脏六腑烫热,怎么办
王凤儒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五脏六腑烫热可根据病因的不同,采用方剂和针灸配合治疗。如若五脏六腑烫热并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脉搏变窄变细而且速率加快)、手足心热、面潮红等症状,为阴虚发热。此时可服用青蒿鳖甲汤来养阴透热,并配合针灸血海、三阴交等穴滋阴退热。 如是外感邪气,与人体内的正气相搏,正邪在体内交争使五脏六腑烫热,此时还会出现大渴、大汗、脉洪大的典型表现,服用白虎汤来清热生津,也可针刺大椎穴、曲池穴来泄脏腑热。 若患者五脏六腑烫热,要注意清淡饮食,若体温升高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情况严重者建议及早寻求专业医生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固扶阳气“治未病”(下)
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是什么体质属于阳虚体质
胃阳不足的表现
立夏之后,用一味中药,把身体里的寒气拔出去,打好健康底子
一味振奋脾阳的猛药!化解胃寒、胃冷,胃胀,值得回味
一味中药,把阳气补到根上,胃寒怕冷的人不容错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