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疾病谱发生重大改变,心理健康问题、心身疾病和与心理密切相关的慢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从心身整体的视角进行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然而目前我国相关医疗机构大多仍以传统医学模式为主,忽视心理健康状况在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国居民心理健康大数据和心身相关大数据模型,以期积极推动中国医疗机构由传统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2016年,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牵头,联合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等单位,在科技部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大数据”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中国民众心理健康、以及心身相关大数据分析,探索基于现代医学模式的医疗机构开展心身健康管理、心身整体诊疗和心身整体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建立全面的心身整体健康管理及全方位的心身整体诊疗模式与服务标准。

从2012年2月截至2017年5月,通过《PEM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共采集566家医疗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和综合医院部分临床科室)合计约113万人的心理健康相关数据,数据各地区分布如下:

l  华东地区(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共104家,18.4%);

l  华南地区(广西、海南、广东,共87家,15.4%);

l  华中地区(湖南、湖北、河南,共73家,12.9%);

l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共135家,23.8%);

l  西北地区(甘肃、新疆、陕西,共82家,14.5%);

l  西南地区(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共60家,10.6%);

l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共25家,4.4%)。

本报告不仅对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大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亚健康和慢病人群心理健康特点。为现代医学的推动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对于健康体检机构和综合医院开展心身健康管理和心身整体诊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心理是生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与医疗价值。现有的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国民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增长,我国健康及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和模式需发生新的变化。具体来说,健康体检中心应开展心理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工作,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综合医院门诊需开展心身整体诊疗服务,病房应建立心身整体护理服务规范,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正式发布

2018-05-01 19:00心理健康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于2018年4月29日下午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出席的嘉宾有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曾强主委、科技部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尹岭副主任、苏景宽副校长、浙江中医药大学郭清副校长、北京健康管理协会杜兵书记以及来自全国20个省共3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和见证了这重要的时刻。

《白皮书》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牵头,联合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以及国内30余位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该项目由中盛凯新企业集团研发的《PEM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并在科技部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于2018年4月29日15:00正式发布。

《白皮书》通过对历时五年的大数据分析,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第一,研究采集的有效数据超过100万,实现真正的大数据研究,无论从覆盖的地域性还是从人群结构方面来看,数据整体的代表性比较好。第二,根据当代中国人的心理特点,研究制定了更适合于健康行业的心理健康水平分级标准。第三,分析了亚健康状态人群、重点慢病人群的心理健康特征,发现心理因素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及慢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子,并且躯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相互影响。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为10.3%,提示心理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与医疗价值。白皮书最后提出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健康管理及诊疗路径与服务模式,也是落实22部委颁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践行。

让我们看看专家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曾强主委致辞照片)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曾强主委表示:心理健康是健康管理内涵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是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健康管理中心应该从积极开展心理体检与心理健康管理立足,到不断发展延伸至企事业EAP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中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将继续把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升各级健康管理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心理健康管理的学科规范,持续推进心理健康大数据多中心研究,深入研究心理健康管理在亚健康、慢病防治中的重要价值,不断探索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管理对策,健康管理中心将成为全民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力量、成为解决民众心理诉求的主战场,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技部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尹岭副主任致辞照片)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平台尹岭副主任表示:《白皮书》的结果揭示了心理在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中的重要价值,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推进的重要性。这次心理健康数据高达百万级源,其发布的角度和结论是有开创性的,有前瞻性的。各类医疗机构确实应加强和提升心身整体健康管理和心身整体诊疗能力,这才是医学人文的具体体现。

苏景宽副校长表示:这次《白皮书》的发布对我们健康管理中心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制定了评价标准,并规范了心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填补了我国健康管理工作中心理体检和心理健康管理的空白。

《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发布,心理完全健康人群仅一成

2018-5-2 作者:王潇雨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 我要评论0
 Tags: 中国城镇居民  心理健康  白皮书  
分享到:0


4月29日,《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发布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白皮书》分析了全国约112万城镇人口的心理健康数据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同时,慢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心理健康的仅有5.1%。

《白皮书》指出,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甲状腺结节、乳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肥胖和失眠等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亚健康比例为54.7%~64.7%,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4.3%~37.3%;另外,在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突出,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模式还无法满足国民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增长,应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健康管理诊疗路径与服务模式。对此,《白皮书》建议,健康体检中心应开展心理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的健康体检与全面的健康管理;综合医院门诊需建立心身整体诊疗路径与体系,病房应建立心身整体护理服务规范。

《白皮书》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牵头完成。

2017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心理完全健康仅一成

2018-04-30 15:24心理健康

4月29日,《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发布,分析了全国约112万城镇人口的心理健康数据发现,目前,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同时,慢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心理健康的仅有5.1%。

《白皮书》指出,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甲状腺结节、乳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肥胖和失眠等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亚健康比例为54.7%~64.7%,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4.3%~37.3%;另外,在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突出,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

对此,《白皮书》建议,健康体检中心应开展心理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的健康体检与全面的健康管理;综合医院门诊需建立心身整体诊疗路径与体系,病房应建立心身整体护理服务规范。《白皮书》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牵头完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子燕和武雅学共同提醒:心理体检要量体裁衣,根据年龄段有所侧重地开展。

对于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与青少年,可以对其智力、注意力及行为等进行评估,如北京安定医院的“儿童健全人格测试”;对于青年人,可以通过心理体检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职业潜力,如“心理健康自评”、大学新生入学所做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等。

而40岁以上人群承担着多重角色,可以着重测一下压力、焦虑指数,是心理体检的重点人群。因为,年过40开始进入更年期过渡期,无论男女,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心理变化,心烦意乱、容易动怒、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还有些中年人,常常有些明显的身体不适,但反复检查都找不出原因,比如胃肠道的腹痛、恶心、呕吐,气促、心悸、头晕等,其实也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为躯体形式障碍,需要看心理科才能帮助解决问题。

到哪儿去心理体检?一些大型体检机构或正规医院体检科会逐渐开展,有相应的心理测评问卷。对于未开展心理体检的地区,心理体检也并不麻烦,个人可选择目前最常用的自评工具:如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问卷进行自我评测。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些单位新人入职、大学生入学都会有“心理测评”这一项。有些人一做心理测评就会有一种好像在被别人窥视自己内心的感觉,由此产生担心自己信息被外泄、个人隐私被他人知悉的顾虑。特别是学生,企业员工或公务员等,为了保证自己的良好形象,会习惯性地掩饰一些自己看似达不到“健康”标准的真实感受。采用一种看起来好像更符合主流文化需求的观点来作答,使测评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其实,对于个人来讲,测评问题虽然很容易被“看穿”,但也可以帮助自己全面了解一下当前的心理状况。如果真存在一些不健康因素,还可以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来调整心态,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果故意做出一份假“阴性”的答案来,显然失去了这个很好的心灵自检机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情温度计”测测心理体温
【2238】如何理解健康中国行动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上)
黄智生教授出席好心情学院&树洞救援人才培养座谈会
中老年心身保健手册
平安打造有温度的保险背后:一片全新蓝海已经开放
深度挖掘国内心理健康B端市场需求,爱力师如何提供不同的心理信息化解决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