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人生幸福的,到底是什么?

9个七年,会发生多少事情?阶级的鸿沟努力就可以跨越的吗? 婚姻对于幸福人生有多重要? 63岁的你会如何回顾一生?......  去年我的豆瓣影单里躺了两百多部“想看”,漫长的日夜宅家期间划拉着看掉了一大批。最想来聊聊的是一系列很出名的英国纪录片叫《人生七年》,可能好多人都听过,最后一集去年六月刚刚播完。相信大部分人看完都会有所启发,特别是如果为人父母。

导演跟拍了14个英国人的真实人生,从第一集的7岁到第九集的63岁,从懵懂活泼的幼年,到叛逆倔强的青春期,到拥有事业婚姻家庭的中年,最后到肥胖谢顶白发苍苍皱纹密布的老年。他们历经结婚离婚、失业升迁、父母离世、生病奔波,观众眼看着他们经历变迁,好像一场赤裸温柔的人类观察。 14人中只有一个人跨越了童年的阶级,大部分的人生平凡又充满波折。不过在我看来,他们的生活并不是通往某个阶级的一条线,而是一个又一个的圆点,在某一个具体的点上,一些人比另一些更加幸福和满足。 所以今天想借由他们的故事聊聊,影响人生幸福的到底是哪些事情?

1. 原生家庭的爱和伤纪录片的初衷是为了探讨阶级问题,显而易见,阶级跨越异常艰难。如果我们把视角回归到微观的个体身上并且把时间尺度放大到63年,阶级于人生的重要性没有预想得那么核心。导演多次提及这个问题,受访者几乎都表示,这个问题没有给他们带来过困扰,若不是每七年会被问一次,他们压根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相比阶级,原生家庭下的其他因素几乎是刻骨铭心地影响着一生,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纪录片中一半孩子的父母都离婚了,大部分人后来都承认了父母离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家庭破碎发生在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

来自于中产阶级的Neil,在7岁时是招人喜爱闪闪发光的小天使,有些残忍地看着他14岁时变得沉闷,21岁时辍学,28岁成为流浪汉,往后一直靠救济金度日,直到42岁状态才有一点点好转。21岁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明确表达了对父母的怨恨,他说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父亲非常严肃、讳莫如深,母亲又过于情绪化,后来几十年间他和父母关系都是僵化的。

而到了63岁的时候,问及人生最重要最快乐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把家庭放在了其他任何事情的前面。

2.性格从童年养成性格的形成除了天性使然,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原生家庭和童年时期父母的言传身教。 纪录片里边最乐观开朗的男孩Tony和女孩Sue,都拥有幸福稳定的原生家庭,他们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得到了父母的无限关爱和支持。成年后,凭借这份来自心底的乐观和自信,勇敢地尝试种种人生。

尤其是Tony,7岁时说想当骑师、14岁时说想当出租车司机、后来说想演戏和开酒吧,他都一一尝试了,又都一一失败了,但是他毫不在意,坦然面对镜头开心地说“我尝试过了”。

被寄养在儿童福利院的两个孩子Symon和Paul,自幼感受到了父母的抛弃,他们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自卑和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成年后,因为工作上的自卑,Paul接受过心理治疗。 3.好的婚姻是救赎如果说原生家庭对前半生起着决定性影响,那么婚姻的的确确对后半生起着决定性影响。这种影响在纪录片里体现得比我预想的更加强大,原来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很大程度被治愈的,治愈的催化剂之一就是婚姻。 自卑的Symon和Paul都遇到了爱说爱笑乐观开朗的妻子,给予他们爱与自信。Paul的妻子说被他年轻时候的无助所吸引,看到他7岁时候的采访非常心疼。能真实看到他们在婚姻的滋养里慢慢放松和舒展开来。

改变最明显的是富家女Suzy,仿佛一瞬间被婚姻拯救。14岁时,她的父母正在离婚,她叛逆地不愿意看镜头,甚至对着镜头翻白眼。21岁时,她化着大浓妆,一刻不停得抽烟。28岁时,Suzy简直判若两人,变得异常平和温柔,导演追问原因的时候她说是因为丈夫。

除此之外,纪录片中一半人都经历了离婚,不过大部分人都在后来收获了更加幸福的婚姻,离婚并不意味着失败,只是适时结束一段错误的关系。 4.教育:足够努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教育几乎是实现阶级跨越的主要途径,但同时又是阶级跨越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因为越是底层阶级,能在教育上投入的资源越少;越是上层阶级,对于教育的投入越大。 成年之后他们纷纷聊了子女教育的问题,有意思的是,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早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21岁还在剑桥念书的Andrew就说,教育是能给孩子提供的夺不走的财富。

相比之下中下阶层对小孩的教育选择更加宽松和随性,当然一部分原因是选择的余地更少。没上过大学、又因为生病长期没有工作的Jackie当了祖母之后,却一直告诉孙女要上大学,原因是不希望她和自己一样目光短浅。

养尊处优的John前八集都看起来优秀得毫不费力,七岁说自己要上剑桥然后去了牛津。但最近的一集他透露说,大家对他有太多误会,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他也和其他人一样拼命读书才拿到了牛津的奖学金。

5.健康随着时间越来越重要健康的问题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很少提及,好像不在人生的考虑范围内,中年以后,健康开始越来越重要,甚至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 Lynn35岁时被查出患有先天疾病,非常残酷地看到她后面几十年中的衰老程度远超过其他同龄受访者,63岁采访时已经离世五年。Jackie 42岁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无法工作,导致生活艰难。唯一实现了阶级跨越的Nick 63岁患了喉癌,他说疾病的折磨是目前最令人难过的事情。

6.喜爱的工作让人闪闪发光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工作的意义似乎都不只是养家糊口,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容易吗?似乎在任何地方都不容易。纪录片里大部分人屡次变换过工作和行业,少数人说特别热爱当下正做的事情。记忆犹新的是没有读过大学的Sue,小孩长大之后她去伦敦大学做了行政工作然后逐渐升为主管。

整个人在这个阶段闪闪发光荣光焕发,她说自己非常幸福也非常幸运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觉得自己天生就该干这个,从来不会不想上班。 7.帮助他人非常意外地发现很多受访者都有一颗善良助人的心,不分阶级。 中产阶级小天使Bruce在7岁时就说希望长大后到非洲去教那里的孩子学习,牛津大学毕业后果然去了一家公立学校教移民的孩子,后来还前往孟加拉做了一段时间教学。

上层阶级John一生致力于自己家族所在的保加利亚的慈善。

工人阶级Lynn在儿童图书馆工作,一直热心地帮助残障儿童阅读。特别令人欣慰的是,63岁拍摄时,虽然Lynn已离世五年,但是其生前所在图书馆为了纪念她27年来的贡献,特意以她的名字重新命名这座图书馆。

底层阶级Symon和第二任妻子加入收养组织并陆续资助了130个孩子,63岁拍摄时,他们邀请了这130个孩子参加Symon妻子的生日庆祝,震撼又感动。

8.过不去的坎是父母老去父母的离世是所有人都过不去的坎。纪录片中每一个人,不管平时镜头下多么开朗多么平静,在提到父母离世的时候无一例外都哽咽落泪。

这是我们不愿去想但终究要面对的,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再多做些什么。 9.认识自己最后一集很奇妙的,会看到63岁时所有人都变得平和,那是时间和阅历给予老年的智慧和Inner Peace。人的一生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救赎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这对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重大的人生课题。

即便曾经穷困潦倒如Neil也最终实现了自己从政成为议员的梦想,糟糕的原生家庭和童年噩梦摧毁了他,没有婚姻救赎他,但他终究还是通过宗教的方式实现了自我救赎。 看完整个纪录片后,会完全忘记预设的阶级跨越命题,也无法用成功与否这样的字眼去概括一个人的人生。这些维度相较于人生,实在是太过于狭隘太过于轻浮。我分明看到纪录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值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莱德尔推荐】耗时56年跟拍了14个孩子的成长,发现原生家庭的真相!
五十六已然知天命|BBC跟拍了49年: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
“带着对象去见爸妈,爸妈说宁愿没生过我。”
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命运吗?一部拍了50年的纪录片给出的答案……
穷&富,真的天注定?
你的家庭,就是你的宿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