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黛玉:被爱的孩子,更能活出自己
文 | 甘蓝蓝 · 主播 | 佳音

十点读书原创

以前一家人一起看《红楼梦》,黛玉和宝钗谁更可爱,总能掀起一番讨论。

大人更喜欢薛宝钗,大气明理,端庄贤淑,对上对下都让人觉得舒服。林黛玉的孱弱、任性、刻薄,就不那么招大人喜欢。

虽然都是出身于富贵之家,但是宝钗家位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底子更厚些;而且家族大,母亲和哥哥都在身边;自己性情又好,是“贤良公认的好人”。

林黛玉十来岁就因为父母都不在了,养在祖母家,自己身体又弱,需要特别照顾,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哀怨。

做人上呢,说话尖刻犀利,爱耍小性子,不太招人喜欢。

现在,当初的小孩子也成了大人,懂得了薛宝钗招人喜欢的特质,那种孝顺、含蓄、坚韧、克制,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而林黛玉的任性,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它来自被充分爱着的底气。

林黛玉得到的爱是无条件的。

林家是开国功臣五代勋爵书香门第,父亲是钦点探花、两淮巡盐御史;母亲是贾母最宠爱的小姐,二人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不求她科举求官,但也悉心培养,请了先生陪她读书。

这种无条件的爱给黛玉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为自己而活。

丫鬟婆子说她尖酸刻薄,其实是她往往直戳这些人的痛处,敢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但是对她喜欢的丫鬟,她推心置腹,坦诚以待,没有半点阶级上的优越感。她对紫鹃的好,让紫鹃时时处处都为她着想;她教香菱作诗,没有丝毫尊卑差别。

对待宝玉,亲密也好,吃醋也好,她说:“我为的是自己的心。”

可以说,她的待人接物、对爱情的态度,对人生的选择,都是由心而生,以尊重自己为前提的。

相比于林黛玉做自己的自由,薛宝钗的通透、会处事、懂人心,就背负了更多来自家庭的责任与承担。

薛家是皇家买办,亦官亦商,薛宝钗耳濡目染的,更多的是利益的权衡和算计,她深谙取舍之间的得失之道。

因此,她更善于藏拙,收敛锋芒,大智若愚。

尤其是父亲早逝后,薛宝钗见哥哥不懂事,整天惹是生非,母亲又是个不能理家的,她只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在长辈间,她懂得察言观色;对于平辈,她善于迎合。

对薛宝钗而言,“做自己”过于奢侈,她要走的路,要过的生活,是家庭决定的。

家是我们出发的起点,你在原生家庭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得到什么样的爱,就会用相同的爱去爱别人。

但是处境相同的两个人,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同样是原生家庭不幸福,有的人能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最终破茧成蝶,完成自我疗愈;有的人却任由自己深陷,让过往成为一辈子的伤口。

差距就在于,能否理性地看待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马东曾在《奇葩说》里问武志红:

“很多人把长大以后的所有不顺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过不了的接人待物的那些门槛,都归结为原生家庭,有那么严重吗?”

武志红坚定地说:“有!”

虽然有越来越多人懂得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更多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但是人们在教育上的焦虑、恐慌,并没有消失。

上一代的父母,最多的问题也许是对孩子的忽视与粗暴;而新一代父母暴露出的,是更多的控制与捆绑。

央视有一个跟拍孩子多年的纪录片《零零后》,其中有一个家庭,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一个人陪伴在孩子身边。

她像每个孤军奋战的妈妈一样,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却整天皱着眉头,紧张焦虑。

孩子说想当科学家,她立刻买了实验材料,又担心他专注做实验,以后没有和别人交往的乐趣;

孩子想当魔术师,她带他报班学习,又担心学这个没有好的收入;

她担心孩子无法独立,送他夏令营,却又把每件衣服都收拾好,打电话叮嘱他先穿哪一套衣服......

在这样的气氛里长大,孩子一天天失去了横冲直撞的灵气,怯场,习惯依赖妈妈。


《为何家会伤人》是武志红的第一本书,2007年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

从这本书开始,我们才知道,原来亲情之爱带给孩子的,不全是温暖;

原来我们的恋爱关系怎么样、婚姻状态好不好,跟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来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正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武志红在书中列举了四种家庭中以爱为名的伤害。

  • 第一种伤害:忽视

有一种人,刚刚谈恋爱时非常幸福,但是两个人关系越近,他就越害怕自己被捆绑,甚至会选择分手,放弃爱情。

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融合焦虑,也就是一个人害怕与他人的联系,让自己失去身份和自主性。这种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生早期父母对孩子的忽视。

可能是精力、照顾上的忽视,比如以前的父母大多要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无法在孩子身上面面俱到。

  • 第二种伤害:打骂

一些父母自己的生活稍有不如意,就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孩子不是变得特别强硬,对抗一切;就是默默承受,把父母暴躁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认可自己

很多人即使长大了,还是不能将父母的情绪和自己区分开,无法把父母的责任还给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父母,但是这种努力大多是徒劳的。

  • 第三种伤害:控制

武志红在书中写道:“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很多父母经常会把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强加到孩子身上,觉得自己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感受,而且自己的感受就是对的。

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享受各种好事物,事实上却是对孩子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

  • 第四种伤害:把孩子当做最亲密的人

一对健康的父母,会爱孩子,却不会将孩子作为最亲密的人。一个健康家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

在一个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很稳固。

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一是糟糕的婆媳关系;二是严重的恋子情结。

武志红认为,家会暖人,也会伤人;家是港湾,也有暗礁。对家的重新发现和认识,是对自我重新发现和认识的重要前提。

我们的早年经历、原生家庭关系,影响着自己,也影响着孩子。

我们身上,究竟有哪些部分来自家的伤害,如何与它和解?

如何避免让自己的爱情、婚姻和亲子关系,受到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

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详细解读了我们在家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带你活出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小明:武志红爱他爸妈吗?
原生家庭的伤害,是让听话变成了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果妈阅读】2016年12月主题书籍推荐:原生家庭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父母真的皆祸害吗?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一个人要真正成熟,得先学会让父母“难受”
武志红新书《为何你总是会受伤》:青春期的爸爸角色很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