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解析
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企业持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限额,存放在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即与会计核算中“现金”科目所包括的内容一致。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账户,运用所开设的账户,进行存款、取款以及各种收支转账业务的结算。
正确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是做好资金结算工作的基础,企业只有在银行开立了存款账户,才能通过银行同其他单位进行结算,办理资金的收付。企业应按规定在银行开设和使用存款账户。
《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将企业事业单位的存款账户分为四类,即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一般企事业单位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主要用于办理日常的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资金等现金的支取,只有通过该账户办理。企事业单位可在其他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一般存款账户,该账户可办理转账结算和存入现金,但不能支取现金。临时存款账户是存款人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的账户,如企业异地产品展销、临时性采购资金等。专用存款账户是企事业单位因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账户,如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农副产品资金等,企事业单位的销销货款不得转入专用存款账户。
为了加强对基本存款账户的管理,企事业单位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要实行开户许可制度,必须凭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核发的开户许可证办理,企事业单位不得为还贷、还债和套取现金而多头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不得违反规定在异地存款和贷款而开立账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是指各金融企业在中央银行开户而存入的用于支付清算、调拨款项、提取及缴存现金、往来资金结算以及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于中央银行的款项和其他需要缴存的款项。存放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应分别性质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余额。
1011 存放同业 存放同业(会计编码:1011)是指金融同业将非清算用途的资金短期存放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银行)存放在同业的各种款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即:存放地点和用途均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的货币资金。
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货币资金项目中,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外埠存款是企业因零星采购商品而汇往采购地银行采购专户的款项;银行汇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银行本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作为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在途货币资金是企业与其所属中单位或上级的汇解款项。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
1021 结算备付金 结算备付金是证监会和银监会首次提出的概念。结算备付金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给出,但对缴纳数额作出了界定。
结算备付金是指结算参与人根据规定,存放在其资金交收账户中用于证券交易及非交易结算的资金.资金交收账户即结算备付金账户.
1031 存出保证金 存出保证金,是指金融企业按规定交存的保证金,包括交易保证金、存出分保准备金、存出理赔保证金、存出共同海损保证金、存出其他保证金等。存出保证金应按实际存出的金额入账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存出或交纳的各种保证金余额。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07年新增加的科目,主要为了适应现在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出现的市场交易,取代了原来的短期投资,与之类似,又有不同。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公司按返售协议约定先买 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证券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
公司根据返售协议买入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作为 初始确认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确认为应收利息,同时计入利息收入。 返售日,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应收利息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利息收入。
因取得证券等资产(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均应 计入取得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买入的尚未到期返售金融资产余额。
1121 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还没有到期、尚未兑现的票据。应收票据是企业未来收取货款的权利,这种权利和将来应收取的货款金额以书面文件形式约定下来,因此它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一种债权凭证。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商业汇票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因而我国的商业汇票是一种流动资产。
在我国应收票据、应付票据通常是指“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是远期票据,付款期一般在1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其他的银行票据(支票、本票、汇票} 等,都是作为货币资金来核算的,而不作为应收应付票据。
1122 应收账款 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情况的账户。
应收账款于会计原理上,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
本账户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核算。
1123 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在“预付账款”账户下,应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
1131 应收股利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因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1132 应收利息 本科目核算企业发放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应收取的利息。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利息。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 应收代位追偿款是用于核算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确认的应收代位追偿款。
本科目应当按照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但尚未收回的应收代位追偿款。
1211 应收分保账款 应收分保账款是指公司开展分保业务而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从事再保险业务应收取的款项。
1212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是用于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
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可以单独设置“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等科目。
本科目可按再保险接受人和再保险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余额。
1221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暂付款主要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
2.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4.备用金(向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等拨出的备用金);
5.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6.预付账款转入;
7.购买股票后应收的包括在股票价格中的已宣告发放的股利;
8.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1231 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指对应收账款预提的,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用来抵销, 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商业信用的高度发展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为企业带来销售收入增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坏账的发生。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坏账损失是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
1.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2.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偿债义务(一般超过3年)且具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1301 贴现资产 贴现资产是用于核算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融出资金等业务的款项。
企业(银行)买入的即期外币票据,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企业(金融)通过买入返售方式办理的票据业务,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本科目应当按照贴现类别和贴现申请人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办理的贴现、转贴现融出资金等业务的款项余额。
1302 拆出资金 拆出资金,是指信托投资公司拆借给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出资金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拆放给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余额。
1303 贷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
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具有贷款性质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以及垫款等,在本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垫款”等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发放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本。
1304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是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发生减值,按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尚未个别识别的可能性损失和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所计提的准备。银行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为贷款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是按照风险分类的结果,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和担保人的支持力度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贷款是否发生减值,合理计提。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
1311 代理兑付证券 代理兑付证券,是指金融机构接受客户的委托,对客户发行的证券到期以后,按合同规定进行兑付,客户按一定的比例支付金融机构手续费。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兑付但尚未收到委托单位兑付资金的证券金额。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代理业务资产”科目是用于核算企业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形成的资产,如受托理财业务进行的证券投资、受托贷款等。企业(证券)的代理买卖证券、代理承销证券、代理兑付证券另设科目核算。企业受托代销的商品,可将本科目改为“受托代销商品”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应当按照委托单位、资产管理类别(如定向、集合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贷款对象,分别“成本”、“已实现未结算损益”等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代理业务资产的价值。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代理业务资产的价值。
1401 材料采购 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利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的活动,是生产准备业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核算企业外购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确定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应设置和运用“材料采购”账户。
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经收到发票账单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1402 在途物资 在途物资是指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和入库情况 。 一般用于商贸企业。
在途物资与材料采购的区别:
在做会计分录时,这是两个不同的会计科目,“在途物资”这个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是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的会计核算,用于企业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或者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借记“在途物资”等科目,待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再贷记“在途物资”。“材料采购”这一会计科目是企业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取得原材料时,先通过该科目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购入但尚未运抵的材料或商品的实际成本。
1403 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购入物品,以及购入的用于产品生产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性物资等。
原材料可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
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采购科目的调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人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
1405 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企业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商品验收入库时,应由"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对外销售库存商品时,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在建工程等领用库存商品,应按其成本转账。
库存商品明细账应按企业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设置明细账。如有存放在本企业所属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送交展览会展出的商品,以及已发出尚未办理托收手续的商品,都应单独设置明细账进行核算。库存商品明细账一般采用数量金额式。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商品零售企业,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实物负责人设置。其格式一般要用三栏式,只记售价金额不记数量。由于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为随时了解库存商品的实际价值,同时也便于月末各实物负责人已销商品进销差价,也可采用“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明细分类账户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库存商品及进销差价”明细账。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1406 发出商品 发出商品是指企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进行销售而出的产成品。收到货款才作销售收入。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是指企业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发出的产品实际成本。是指货品已交付,但货款分期收回的销售方式。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商品销售中,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1407 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是商业企业核算存货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由于此差价没有实际意义,为了与原售价核算法的内涵一致,进一步将差价分为进销差价和进项税额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1408 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成新的材料或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物资。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应当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金等。
凡属加工物资用于应交增值税项目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企业,其加工物资所应负担的增值税可作为进项税,不计入加工物资成本;凡属加工物资用于非应纳增值税项目或免征增值税项目,以及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加工物资,应将这部分增值税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凡属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其所负担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资用于连续生产的,应将所负担的消费税先记入"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企业应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委托加工物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
企业由于受工艺设备限制,有时需要把某些物资委托外单位加工制成另一种性能和用途的物资,以满足经营的需要,例如将木材加工成木箱,生铁加工成铸件等。发往外单位加工的物资,虽暂时离开企业,但仍属于本企业的存货。
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的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
1.加工耗用物资的实际成本;
2.支付的加工费及往返的运杂费和保险费等;
3.支付的税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资应负担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尚未完成物资的实际成本。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指为了包装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和由于价值低、易损耗等原因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劳动资料,如桶、箱、瓶、坛、袋、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等。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摊销: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和五五摊销法。和现行准则中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摊销两个科目一致。下设“成本” 和“摊销” 两个明细科目。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此科目设为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两个科目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411 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模、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
周转材料具有以下特征:
(一)周转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相类似
周转材料与低值易耗品一样,在施工过程中起着劳动手段的作用,能多次使用而逐渐转移其价值。这些都与低值易耗品相类似。
(二)具有材料的通用性
周转材料一般都要安装后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未安装时形同材料,为避免混淆,一般应设专库保管。 此外,周转材料种类繁多,用量较大,价值较低,使用期短,收发频繁,易于损耗,经常需要补充和更换,因此将其列入流动资产进行管理。
基于周转材料的上述特征,在周转材料的管理与核算上,同用低值易耗品一样,应采用固定资产和材料的管理与核算相结合方法进行。
周转材料按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模板
模板是指浇灌混凝土用的木模、钢模等,包括配合模板使用的支撑材料、滑膜材料和扣件等在内。按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钢模和现场使用固定大模板则不包括在内。
(二)挡板
挡板是指土方工程用的挡板等,包括用于挡板的支撑材料。
(三)架料
架料是指搭脚手架用的竹竿、木杆、竹木跳板、钢管及其扣件等。
(四)其他
其他是指除以上各类之外,作为流动资产管理的其他周转材料,如塔吊使用的轻轨、枕木(不包括附属于塔吊的钢轨)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安全网等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库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1]。
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 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二)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三) 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四) 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入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
1431 贵金属 以下8个元素统称为贵金属
* 金(Au)
* 银(Ag)
* 铂(Pt)
* 钯(Pd)
* 铑(Rh)
* 铱(Ir)
* 锇(Os)
* 钌(Ru)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贵金属存货的价值。
1441 抵债资产 抵债资产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由于抵债资产形式多样,涉及环节繁多,处理以物抵债资产的涉税问题也较为复杂。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取得的尚未处置的实物抵债资产的成本。
1451 损余物资 损余物资是灾害事故发生后尚存的一部分具有经济价值和能为投保人继续使用的受损物资。
《保险法》中规定,保险财产的损余物资应充分利用,作价折归保户,保险人在赔款中作相应的扣除。因此,处理好损余物资对于减少赔款、提高保险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后取得的损余物资成本。
1461 融资租赁资产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承租人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固定资产。
承租人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时,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相比中的较低者,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但是,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入固定资产和长期应付款。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出租人的租赁内含税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均无法知晓,则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是指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所记录的该项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即:该项租赁资产的账面余额扣除为该项资产所计提的各项备抵项目后的金额)。
所谓“比例不大”,是指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总额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包括30%)。
所谓“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融资租赁资产的成本。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Inventory falling price reserves)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企业有明确意图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下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非衍生金融资产;
(三)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某项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一)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投资的期限不确定。
(二)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其他投资机会及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期限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企业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期的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三)该金融资产发行方可以按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四)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以取得利息收益的国债、企业债券以及其他理财工具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比照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提取办法进行处理。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下列各类资产之外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一)贷款和应收款项;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待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等特点。
长期股权投资依据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2)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3)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
(4)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针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言的,在期末时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熟低的原则来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而可收回金额是依据核算日前后的相关信息确定的。相对而言,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这种估算是事后的,客观一些,不同时间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521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1)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将某个项目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首先应当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其次要同时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的两个确认条件:
(1)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531 长期应收款 长期应收款是根据长期应收款的账户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收益还有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
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长期应收款。
1532 未实现融资收益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指未收到租金并未获担保的部分,因其是否能按期收回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按照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对预期收益就不计或少计,而且对于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租金的应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原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以冲回,转作表外核算,这样处理有助于抵消管理人员和所有者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更有利地评价风险。但是,将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相关支出全部由当期投资收益承担,有失配比性。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时记录的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和租赁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是其将来融资收入确认的基础。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确认为当期损失。
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租赁投资净额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余额。
1541 存出资本保证金 存出资本保证金,是指金融企业从事保险业务按规定比例缴存的、用于清算时清偿债务的保证金。存出资本保证金应于金融企业成立后按注册资本的20%提取,在实际发生时,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比例缴存的用于清算时清偿债务的资本保证金。
1601 固定资产 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重要原则,一个企业把劳动资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价值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对于原始价值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劳动资料,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原始价值较小、使用年限较短的劳动资料,按照低值易耗品来进行核算。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
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它本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它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情况;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叫做折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限总和法等;固定资产在物质形式上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上进行补偿,就是更新;此外,还有固定资产的维持和修理等。
从增值税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固定资产的角度讲,固定资产是指:
1.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
2.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价值限制取消,只要公司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按照一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这里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当中的规定范围要小,主要不包括房屋、建筑等不动产,因为销售房屋、建筑物缴纳营业税,不缴增值税。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固定资产 fixed asset。名。常用复数。公司用以经营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有形资产为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等。这些资产通常不能即刻转变为现金,但公司可依据会计和税收规定每年提取折旧。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1602 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因素(磨损、陈旧)不断地减少,我们称之为折旧。累计折旧实际上就是固定资产更新准备金的合计数。每一个会计期间都应计算这一期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很多种,具体分为直线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所谓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联系。
①两者都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一个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损,一个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
②两者计提的原因有相同之处: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是两者计提的共同原因。
③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累计折旧的补充,它对累计折旧中的估计偏差进行矫正。固定资产的折旧要以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为基础进行调整。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区别。
①两者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这一点由财务报表列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
②两者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不同。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当折旧估计发生偏差、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损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在期末及时地予以调整。
③两者发生的频率和规律性不同。折旧一般是按月计提,所以折旧计提是经常发生的,计提的金额是有规律的,它与当期的收益相配比。而固定资产减值则不同,它是一项非经营性支出,固定资产减值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经常发生的。
④两者所处的时点不同。在取得固定资产后,企业就要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这是在购置时点的一种估计,所以累计折旧金额是主观性较强的估计值。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期末根据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差来确定金额的,它是对购置固定资产后某期期末的一种估计,相对比较客观。
⑤两者有部分核算内容相互独立。除了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外,累计折旧更关注固定资产由于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价值转移。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还核算长期闲置固定资产的减值。
1604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
在建工程通常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自营在建工程指企业自行购买工程用料、自行施工并进行管理的工程;出包在建工程是指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由其它工程队或单位承包建造的工程。
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有什么区别
在建工程: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包括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经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工程等的可收回金额。本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金额,减去“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的价值。
工程物资:反映企业各项工程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工程物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605 工程物资 工程物资是指用于固定资产建造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等。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在建工程项目。
企业会计记录设置工程物资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为基建工程、更改工程和大修理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为工程准备的材料、尚未交付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以及预付大型设备款和基本建设期间根据项目概算购入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等的实际成本。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工程物资科目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专用材料;2.专用设备;3.预付大型设备款;4.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价值。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是指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借方登记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的净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贷方登记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其贷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收益;借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损失,清理完毕后应将其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
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损益(清理收入减去清理费用)。
1611 融资租赁资产 融资租赁资产是属于专业租赁公司购买,然后租赁给需要使用的企业,同时,该租赁资产行为的识别标准。
一是租赁期占租赁开始日该项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75% 以上;
二是支付给租赁公司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等于或大于租赁开始日该项资产帐面价值的90%及以上;
三是承租人对租赁资产有优先购买权,并在行使优先购买权时所支付购买金额低于优先购买权日该项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5%;
四是承租人有继续租赁该项资产的权利,其支付的租赁费低于租赁期满日该项租赁资产正常租赁费的70%。
总而言之,融资租赁其实质就是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某种意义上讲对于确定要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承租企业,融资租赁实质上就是分期付款购置固定资产的一种变通方式,但要比直接购买高得多。而对经营租赁则不同,仅仅转移了该项资产的使用权,而对该项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却没有转移,仍然属于出租方,承租企业只按合同规定支付相关费用,承租期满的经营租赁资产由承租企业归还出租方。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作为融资租赁资产但尚未租出资产的实际成本。
1612 未担保余值 未担保余值,是指租赁资产余值中扣除就出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以后的资产余值,为租凭专用的会计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出资产的未担保余值。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二) 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 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是指企业(农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本科目专用于农业会计。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价值。
1631 油气资产 油气资产,是指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油气资产属于递耗资产。
递耗资产是通过开掘、采伐、利用而逐渐耗竭,以致无法恢复或难以恢复、更新或按原样重置的自然资源,如矿藏、原始森林等。油气资产是油气生产企业的重要资产,其价值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
企业为开采油气所必需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如房屋、机器等),作为一般固定资产管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油气资产的账面原价。
1632 累计折耗 累计折耗是天然资源所提列的折耗累积数,为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抵减(评价)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油气资产累计折耗额。
1701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1]。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1702 累计摊销 累计摊销是用于摊销无形资产的,其余额一般在贷方,贷方登记已计提的累计摊销。类似固定资产中的累计折旧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应当在期末因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无形资产,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711 商誉 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是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而未入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商誉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外购商誉的价值。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1、开办费
开办费指企业在企业批准筹建之日起,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止的期间(即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支出。
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指由于生产经营上的需要,对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进行改良工程所发生的支出。
3、股票发行费用
股票发行费是指与股票发行直接有关的费用(股票按面值发行时发生的费用, 或股票溢价不足以支付的费用),一般包括股票承销费、注册会计师费(包括审计、验资、盈利预测等费用)、评估费、律师费、公关及广告费、印刷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等。
长期待摊费用的主要特征
(1)长期待摊费用属于长期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的各项费用;
(3)长期待摊费用应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而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资本公积,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1821 独立账户资产 独立账户资产,指投资连结保险各个投资账户中的投资资产组合。
独立账户资产由保单持有人承担投资风险和收益,保险公司主要获取管理费收入。独立账户资产对应于股票市场敏感性的产品,这类产品也称为独立账户产品,包括:投资连结和变额万能寿险、变额人寿和年金、保险连结的储蓄存款业务。由于风险和收益均由保单持有人承担,所以独立账户采取相对进取的投资策略,主要是投资于股票。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独立账户资产的价值。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财产损溢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盘盈、盘亏、毁损的价值。经常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即“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未报经批准前与资产直接相关,在报经批准后与当期损溢直接相关。因此对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检查不容忽视。
小企业出现现金溢余或短缺,应当直接进行处理,记入当期损益;而大、中型企业则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处理
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2001 短期借款 企业用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项全力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或者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各种借款。
工商企业的短期借款主要有:经营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票据贴现借款、卖方信贷、预购定金借款和专项储备借款等。
1、经营周转借款:亦称生产周转借款或商品周转借款。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办理该项借款时,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向银行提出年度、季度借款计划,经银行核定后,在借款计划指人根据借款借据办理借款。
2、临时借款:企业因季节性和临时性客观原因,正常周转的资金不能满足需要,超过生产周转或商品周转 款额 划入的短期借款。临时借款实行“逐笔核贷”的办法,借款期限一般为3至6个,安规定用途使用,并按核算期限归还
3、结算借款:在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办理销售货款结算的情况下,企业为解决商品发出后至收到托收货款前所需要的在途资金而借入的款项。企业在发货后的规定期间(一般为3天,特殊情况最长不超过7天)内向银行托收的,可申请托收承付结算借款。借款金额通常按托收金额和商定的折扣率进行计算,大致相当于发出商品销售成本加代垫运杂费。企业的货款收回后,银行将自行扣回其借款。
4、票据贴现借款:持有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的, 发生经营周转困难时,申请飘扬贴现的借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如现借款额一般是飘扬的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息后的金额,贴现借款的利息即为票据贴现息,由银行办理贴现时先进扣除。
5、卖方信贷:产品列入国家计划,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经批准采取分期收款销售引起生产经营奖金不足而向银行申请分期收款销售引起生产经营奖金不足而向银行申请取得的借款。这种借款应按货款收回的进度分次归还,期限一般为1至2年。
6、预购定金借款:商业企业为收购农副产品发放预购定金而向银行借入的款项。这种借款按国家规定的品种和批准的计划标发放,实行专户管理,借款期限最多不超过1年。
7、专项储备借款:商业批发企业国家批准储备商品而向银行借入的款项。这种借款必须实行专款专用,借款期限根据批准的储备期确定。
2002 存入保证金 存入保证金,是指金融企业按保险合同约定接受存入的保证金,包括存入理赔保证金、存入信用险保证金。存入保证金应按实际存入的金额入账。 为金融企业专用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接受存入但尚未返还的保证金余额。
2003 拆入资金 拆入资金是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的来源之一。
拆入资金,是指信托投资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拆入资金应按实际借入的金额入账。
拆入资金是套做,循环使用,短借长用。比如说,银行给证券公司30亿拆借授信额度。证券公司在15亿拆借资金到期的当天上午发出拆借第二笔15亿资金指令,当第二笔拆借资金在这天下午1点到账后,即可归还到账的15亿拆借贷款
“拆入资金”科目核算保险公司按规定从事拆入该科目的期末余额。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归还的拆入资金的余额。
2004 向中央银行借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是指金融企业向中央银行借入的临时周转资金、季节性资金、年度性资金以及因特殊需要经批准向中央银行借入的特种借款等。向中央银行借款应按实际 借入款项入账。 专用于银行会计。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归还中央银行的借款的余额。
2011 吸收存款 “吸收存款”是负债类科目,它核算企业(银行)吸收的除同业存放款项以外的其他各种存款,即:收到的除金融机构以外的企业或者个人、组织的存款。包括单位存款(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个人存款、信用卡存款、特种存款、转贷款资金和财政性存款等。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吸收的除同业存放款项以外的其他各项存款余额。
2012 同业存放 同业存放是指公司吸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
“同业存放”虽然也是负债类科目,但它核算企业(银行)吸收的境内、境外金融机构的存款。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吸收的同业存放款项的余额。
2021 贴现负债 贴现负债是指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转贴现等业务所融入的资金。本科目,只用于银行会计处理。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办理的转贴现融入资金等业务的款项余额。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是指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负债,比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作为交易双方来说,甲方的金融债权就是乙方的金融负债,由于融资方需要支付利息,因比,就形成了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2111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是用于核算企业(金融)按回购协议卖出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入的资金。
本科目应当按照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的类别和融资方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卖出的尚未到期回购的金融资产款余额。
2201 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和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因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而发生的,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票据的持票人,它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付票据按是否带息分为带息应付票据和不带息应付票据两种。
一、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付票据是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应付票据也是委托付款人允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额的书面证明。在我国应付票据是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发生的。
商业汇票,是指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如承兑人是银行的票据,则为银行承兑汇票;如承兑人为购货单位的票据,则为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是否带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带息票据是指按票据上表明的利率,在票据票面金额上加上利息的票据,所以,到期承兑时,除支付票面金额外,还要支付利息。不带息票据是指票据到期时按面值支付,票据上无利息的规定。目前我国常用的是不带息票据。
物业管理企业开出承兑的应付票据应设置“应付票据”帐户进行核算。开出、承兑时,按票面金额记入贷方,到期承付时,按票面金额记入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到期的应付票据数额。应付票据的明细核算按照其收款人的姓名和收款单位设明细,并应设置 “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笔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收款人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到期付款时,应在备查帐簿内逐笔注销。
2202 应付账款 应付帐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付给供货单位的帐款。
应付帐款是企业应付的购货款项,它是处理从发票审核、批准、支付直到检查和对帐的业务,它可以问什么时候付款,是否付全额,或是否现金折扣提供决策信息。应付帐款模块与采购模块、库存模块完全集成。
应付帐款跟应收帐款一样分为四大模块
1:发票管理-----将发票输入之后,可以验证发票上所列物料的入库情况,核对采购订单物料,计算采购单和发票的差异,查看指定发票的所有采购订单的入库情况,列出指定发票的有关支票付出情况和指定供应商的所有发票和发票调整情况。
2:供应商管理----提供每个提供物料的供应商信息。如使用币种、付款条件、付款方式、付款银行、信用状态、联系人、地址等。此外,还有各类交易信息。
3:支票管理------可以处理多个付款银行与多种付款方式,能够进行支票验证和重新编号,将开出支票与银行核对,查询指定银行开出的支票,作废支票和打印支票。
4:帐龄分析------可以根据指定的过期天数和未来天数计算帐龄,也可以按照帐龄列出应付款的余额。
2203 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指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预收账款一般包括预收的货款、预收购货定金。施工企业的预收账款主要包括预收工程款、预收备料款等。
* 作为流动负债,预收账款不是用货币抵偿的,而是要求企业在短期内以某种商品、提供劳务或服务来抵偿。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原“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取消,换成“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不仅包括企业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也包括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并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福利费(包括货币性福利和非货币性福利);
3.“五险一金”,指企业为职工支付给有关部门的社会性保险费,以及为职工交纳的职工住房公积金;
4、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指有工会组织的企业按规定应提取的工会经费以及职工接受教育应由企业负担的各种培训费用;
5、补偿及相关支出。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结余。
2221 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应交税费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在新会计准则中,将“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取消,换成“应交税费”科目。
应交税费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
2231 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是指金融企业根据存款或债券金额及其存续期限和规定的利率,按期计提应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利息。应付利息应按已计但尚未支付的金额入账。
应付利息包括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应付利息与应计利息的区别:应付利息属于借款,应计利息属于企业存款。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利息
2232 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的股利。是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2241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往来科目,通常情况下,该科目只核算企业应付其他单位或个人的零星款项,如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等。企业经常发生的应付供应单位的货款是在“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科目中核算
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物业管理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管辖区内业主和物业管户装修存入保证金;应付职工统筹退休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以及应收暂付上级单位、所属单位的款项。企业应设置“其他应付款”帐户、用来核算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该帐户属于负债类帐户。贷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应付、暂收款项,借方反映企业支付应付及暂收款项。月末,余额为贷方反映企业应付、暂收的结存金额。本帐户按应付和暂收等款项的类别和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帐。
其他应付款的内容
① 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租金;
② 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
③ 存入保证金(如收入包装物押金等);
④ 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
⑤ 其他应付、暂收款项。
2251 应付保单红利 应付保户红利,是指金融企业按保险合同约定发生的应付给保户的红利。应付保户红利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2006新的会计报表增加“应付保单红利”的项目,其内容与旧会计报表的“应付保户红利”一致。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按原保险合同约定应支付但尚未支付投保人的红利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应付分保账款是表示债务,这样一来,债权、债务关系更加一目了然。另外,财产保险公司应收分保账款是指本公司与其他保险公司之间开展分保业务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因分保业务上下级公司间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应付款项通过“分保内部往来”科目核算.
本科目核算企业(保险)从事再保险业务应付未付的款项。
本科目可按再保险分出人或再保险接受人和再保险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从事再保险业务应付未付的款项。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代理买卖证券款是指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有价证券而收到的款项,包括公司代理客户认购新股的款项、代理客户领取的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代客户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的配股款等。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接受客户存放的代理买卖证券资金。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代理承销证券款是指公司接受委托,采用承购包销方式或代销方式承销证券所形成的、应付证券发行人的承销资金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承销证券应付未付给委托单位的款项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代理兑付证券款是指公司接受委托代理兑付证券收到的兑付资金。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收到但尚未兑付的代理兑付证券款项。
2314 代理业务负债 代理业务负债是指公司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收到的款项,包括受托投资资金、受托贷款资金等。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收到的代理业务资金。
2401 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2501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我国股份制企业的长期借款主要是向金融机构借人的各项长期性借款,如从各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取得的贷款;除此之外,还包括向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借人的款项。
长期借款的分类
长期借款按照借款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基本建设借款、技术改造借款和生产经营借款三类。
长期借款按照偿还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期一次性偿还的长期借款和分期偿还的长期借款两类。
按照付息方式与本金的偿还方式,可分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长期借款、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长期借款、分期偿还本息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按照涉及货币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民币长期借款和外币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从银行借人的长期借款和从其他金融机构借人的长期借款等。
2502 长期债券 根据偿还期限的不同,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短期债券和中期债券。一般说来,偿还期限在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偿还期限在1年以下的为短期债券;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上、10年以下(包括10年)的为中期债券。我国国债的期限划分与上述标准相同。但找国企业债券的期限划分与上述标准有所不同。我国短期企业债券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5 年以下的为中期企业债券,偿还期限在5年以上的为长期企业债券。
中长期债券的发行者主要是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我国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是中期债券,集中在3~5年这段期限。1996年,我国政府开始发行期限为10年的长期债券。
260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也称未赚保费准备金,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对未满期保险单提存的一种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规定这种资金准备,是因为保险业务年度与会计年度是不一致的。将保险责任尚未满期的,应属于下一年度的部分保险费提存出来所形成的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在会计年度决算时一次计算提取,提取的计算方法有年平均估算法、季平均估算法和月平均估算法。
比如投保人于10月1日缴付一年的保险费,其中的3个月属于本会计年度,余下的9个月属于下一个会计年度。这一保险单在下一会计年度的前九个月是继续有效的。因此,要在当年收入的保险费中提存相应的部分作为下一年度的保险费收入,作为对该保险单的赔付资金来源。
我国《保险法》规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除人寿保险业务外,应当从当年自留保险费中提取。提取和结转的数额,应当相当于当年自留保费的50%,人寿保险业务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当按照有效的人寿保险单的全部净值提取。
会计科目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仅用于保险行业。
2602 保险责任准备金 所谓保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了承担未到期责任和处理未决赔款而从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保险责任准备金不是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而是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保险公司应有与保险责任准备金等值的资产作为后盾,随时准备履行其保险责任。
在会计科目中,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只用于保险行业。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2611 保户储金 保户储金,是指保险公司以储金利息作为保费的保险业务,收到保户缴存的储金。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收取的投保人储金或投资本金结余。
2621 独立账户负债 独立账户负债,指保险公司对投资连结保险提取的单位准备金和投资账户负债。其中,投资账户负债是指在投资账户资产投资过程中形成的卖出回购证券、应付款项等负债。
独立账户负债为认可负债,其中,以投资连结保险保单持有人享有的投资账户价值作为单位准备金的认可价值,以投资账户负债的账面余额作为其认可价值。
独立账户负债应当在认可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独立账户负债结余。
2701 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长期负债,包括应付引进设备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应付引进设备款 是根据公司与外商签订来料加工,来料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合同而引国外设备所发生的应付款项。是企业根据需要与外商签订合同引进外国设备而方式的应付款项,按合同规定的还款方式用应收的加工装配收入和出口产品所得收入归还。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 是指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有效期限内,虽然资产的所有权尚未归租入方所有,但租赁资产上的所有风险以及利益均已转移给了承租方,因此,租入方应将租入固定资产以及相应的融资作为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
2702 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指最低租赁付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2006年新会计准则,将未确认融资费用,由资产类科目,转变为,负债类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
2711 专项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是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款项所形成的不需要以资产或增加其他负债偿还的负债。
专项应付款指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如新产品试制费拨款、中间试验费拨款和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拨款等科技三项拨款等。
专项应付款的特征
1.属于企业的负债;
2.专款专用;
3.不需要以资产或新的负债偿还。
2801 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是因或有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
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二是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0%”;
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资本公积,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原有的“递延税款”科目,更名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3001 清算资金往来 清算资金往来是指用于不同行之间清算的资金,如用于票据或跨行款项划拨的准备金(在人行开户),各行之间的清算代理资金等。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应收的清算资金;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的清算资金。
3002 货币兑换 货币兑换是企业(金融)采用分账制核算外币交易所产生的不同币种之间的兑换。
本科目按币种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3101 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通常被认为是为交易而持有或为套期而持有的金融工具,包括期权、期货、远期合约,互换等比较常用的品种。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
衍生工具作为套期工具的,在“套期工具”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衍生工具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衍生工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衍生工具,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终止确认的衍生工具,应当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工具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衍生工具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
3201 套期工具 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资产的公允价值;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套期工具形成负债的公允价值。
3202 被套期项目 被套期项目:是指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且被指定为套期对象的单项或一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
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
库存商品、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长期借款、预期商品销售、预期商品购买、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等项目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风险变动的,均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一)本准则第九条对被套期项目作了规定。根据该规定,库存商品、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长期借款、预期商品销售、预期商品购买、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等,如符合相关条件,均可作为被套期项目。
(二)对被套期项目的指定。企业通常将单项已确认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等指定为被套期项目。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组合也可以整体指定为被套期项目,但该组合中的各单项金融资产或单项金融负债应当共同承担被套期风险,且该组合内各单项金融资产或单项金融负债由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预期与该组合由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整体变动基本成比例。例如,当被套期组合整体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10%时,该组合中各单项金融资产或单项金融负债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通常应限制在9%至11%的较小范围内。
4001 实收资本 是企业所有者的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称为“股本”。只要不增加投资,资产负债表中的这个数字就是固定的。按照我国法律要求,实收资本同注册资本在数额 上是相等的。注册资本是企业承担有限责任的限度。
4002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金是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之外,由资本、资产本身及其他原因形成的股东权益收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主要来源于的股票发行的溢价收入、接受的赠与、资产增值、因合并而接受其他公司资产净额等。其中,股票发行溢价是上市公司最常见、最主要的资本公积金来源。
4101 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按其用途,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积在其累计提取额未达到注册资本50%时,均按税后利润10%提取,公益金按5%-10%提取。
4102 一般风险准备 一般风险准备,是指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用于弥补亏损的 风险准备。
一般风险准备按净利润的10%计提。 一般风险准备的管理办法:一般风险准备只能用于弥补亏损。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的一般风险准备。
4103 本年利润 “本年利润”账户,从经济内容上看,是所有者权益类,从用途和结构上看是财务成果计算类。企业日常核算中,已将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收益全部计入各有关收益、费用账户。在此基础上,期末就可以将全部收益与全部费用进行对比确定当期实现的利润(或亏损)。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总额,《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期末,企业将各收益类账户的贷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记各收益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同时将各成本、费用和支出类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各成本、费用和支出类账户。转账后,“本年利润”账户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本年度自年初开始累计发生的净利润。反之,如为借方余额,反映本年度自年初开始累计发生的净亏损。年度终了,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全部累计发生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若为贷方余额(净利润),则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若为借方余额(净亏损),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年度结账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4104 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对当年实现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或对当年发生的亏损所进行的弥补。因此,设置“利润分配”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或应弥补的亏损)和历年分配(或弥亏后的结存余额)后的结存余额。当进行利润分配或年终亏损转入(年终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或调增上年度亏损,或调减上年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账户。当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年终净利润转入(年终将“本年利润”账户贷方余额转入),或调增上年利润,或调减上年亏损时,贷记“利润分配”账户。年末,该账户若为借方余额,表示历年累计未弥补的亏损,若为贷方余额,表示历年未分配的利润。
4201 库存股 库存股是指已经认购缴款,由发行公司通过购入、赠予或其他方式重新获得,可供再行出售或注销之用的股票。这种股票既不分配股利,又不附投票权,一般只限于优先股,并且必须存入公司的金库。
库存股是用来核算企业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是权益类科目。它的特性和未发行的股票类似,没有投票权或是分配股利的权利,而公司解散时也不能变现。
按照通常的财务理论,库存股亦称库藏股,是指由公司购回而没有注销、并由该公司持有的已发行股份。库存股在回购后并不注销,而由公司自己持有,在适当的时机再向市场出售或用于对员工的激励。简单的说,就是公司将已经发行出去的股票,从市场中买回,存放于公司,而尚未再出售或是注销。 它的特性和未发行的股票类似,没有投票权或是分配股利的权利,而公司解散时也不能变现。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
5001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生产成本”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表账户。为了具体反映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实际生产成本,该两个明细账户可按产品种类进行三级明细核算。
生产成本的构成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5101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的内容
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所发生的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5201 劳务成本 劳务成本是指企业提供劳务作业而发生的成本,相对于劳务收入而言。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成或尚未结转的劳务成本。
5301 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是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研发活动从广义上来讲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但较一般的投资活动具有更大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而增加了研发支出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上的困难。
研究与开发的含义有所不同。所谓研究是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从事的有计划有创造性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可以是基础性研究也可以是使应用性研究,其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并期望利用这种知识能开发出新材料、新产品或新的配方技术,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所作的较大改进。开发是在开始商品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一种新产品或工艺的系列活动,包括概念的形成、样品的设计、不同产品的测试和模型的建造以及试验工厂的运行等。由此可见,研究是一个技术可行性的探索阶段,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而开发活动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阶段,因而带来经济效益的确定性较高。
在新经济条件下,研发支出在企业支出总额中比重越来越大,日渐表现为一种经常性支出、固定性支出,为企业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一种不竭的动力。企业在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研究开发活动之后,若开发成功,设计出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技术,则构成企业的一项自创无形资产,若开发失败则研发支出成为企业的一项沉没成本。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5401 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是指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在建设场地上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形成工程实体建成最终产品的活动。在会计科目设置中,本科目为建造承包商专用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建造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5402 工程结算 工程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和已完工程量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工程价清算的经济文件。工程建设周期长,耗用资金数大,为使建筑安装企业在施工中耗用的资金及时得到补偿,需要对工程价款进行中间结算(进度款结算)、年终结算,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进行竣工结算。
在会计科目设置中,工程结算,为建造承包商专用的会计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建造合同已办理结算的累计金额。
5403 机械作业 施工企业的机械作业,是指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的机械施工和运输作业。 会计科目中,机械作业,仅适用于建造承包商。
机械施工的组织管理形式
合理组织机械施工,对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确保重点工程、降低机 械使用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一般采用 以下两种管理形式:
1、一般中小型机械如挖土机、机动翻斗车、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 拌机等,由土建施工单位使用并负责管理。
2、 大型施工机械和数量不多的特殊施工机械如大型挖土机、 推土机、 压路机、大型吊车、升板滑模设备等,由机械施工单位负责管理。根据 各土建施工单位施工的需要,由机械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或将机械租给 土建施工单位,向土建施工单位结算台班费或机械租赁费。
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False False Bitmap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
主营业务收入发生时是在贷方,到月末要在借方转入本年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月末没有余额,所以就没有借贷差。累计栏填写本会计年度截至到本期的累计发生额。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对待。主营业务收入可以记录本月发生额也可以设置累计发生额栏。
6011 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或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021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手续费收入,是指企业(金融)进行各项业务收取的手续费收入。指银行、信用社办理结算业务、代理融通、委托贷款、代理发行各种类债券、股票、代办保险、代办中间业务等项业务获得的手续费收入。在会计科目中,本科目为金融企业共用。
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入是指商业银行在办理支付结算、咨询、担保、委托贷款业务时取得的手续费收入。
证券发行手续费收入指采用代销和包销方式发行证券时收取的手续费收入。
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入指期货交易中,备约签订成交时,双方必须缴纳手续费作为经营、结算的费用。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031 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
保费收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方面,保费收入是由于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缴付保险费而形成的,从经济角度观察,保险费是保户为形成共同风险保障而分摊的资金;从法律角度观察,保险费是保户为获得赔付请求而付出的代价。
另一方面,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流入渠道,同时也是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从资产层面看,保险费收取形成了保险资金的流入,是保险资产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负债层面看,由于保险资金的流入的前提是保险人要履行约定的保险责任,因此资金流入的结果造成了保险负债的增加。
保费收入的特征
保费收入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是现金资产的流入,并且保险公司利用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时间差,通过资金运用以及对保险风险的集中与分散的管理,形成损益,与其他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于短期保险业务与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也存在内涵上的差异,这些都形成了保险行业收入的基本特征。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032 分保费收入 分保费收入是指明分入分保公司接受分入分保业务时,按分入分保合同条款规定向分出分保公司收取的保险费收入;
再保险业务会计处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业务数据的间接性、滞后性和不完整性。由于再保险接受人收到分出人提供账单的滞后性,使再保险接受人在满足分保费收入确认条件的当期,通常无法及时收到分出人提供的实际账单。因此,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保险公司一般于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确认分保费收入和相关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规定,再保险接受人应根据再保险合同的约定对当期分保费收入进行专业、合理的预估,并将预估方法作为基准方法,将根据分保业务账单处理作为备选方法。为确保再保险接受人在分出人确认分出保费的相同期间内确认分保费收入,接受人应当建立预估方法或模型,对分保费收入的金额进行合理估计。同时,接受人需要进一步根据预估的分保费收入提取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041 租赁收入 租赁收入又称租金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租赁收入的实现
租赁收入的确认,一般应于租金已经收到,或者取得了获取租金收入凭据时,确认租金收入的实现。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6061 汇兑损益 亦称汇兑差额。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汇兑损益的分类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企业除了上述四种正常经营期间内发生的一般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以外,还有非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和经营期间特殊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益。包括企业开办期间收到外币性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的汇兑损益;企业筹建期间由于外币收付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清算期间由于企业各项资产及外币性长短期债权、债务的调整和结算处理而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特殊外币业务,如外币性长期投资、外币性长期负债、外币性的风险规避措施等经济业务也都会产生汇兑损益。
一般认为,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在期末确认其汇兑损益实现,而不管其实实际的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也有人认为,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准,即以实际的外币买入卖出已经发生,外币性的债权、债务在本期已经结算,以此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即当实际业务发生或已经结算完成后,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计入该期的损益表。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即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计税时,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 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其历史成本。
因此,在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便存在一种“暂时性差异”,只有在实际处置后,该差异才会转回。
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金融工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都要计入该项目,该项目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情况,具体分为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投资者能了解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是多少及其占企业全部收益的比重,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决策。另外,原制度下有些特殊业务产生的收益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但未通过利润表反映,如资产评估增值和债务重组利得等,会出现一些绕过收益表而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方面的问题,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失去了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使利润表全面反映了这种收益,也提供了一种协调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在关系的一种方法。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新发布的38项会计具体准则中有17项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影响范围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有必要在利润表中单独予以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111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进行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回报。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到期前转让债权得到的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投资活动也可能遭受损失,如投资到期收回或到期前转让的所得款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即为投资损失。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则为投资净收益。随着企业握有的管理和运用资金权力的日益增大,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投资活动中获取收益或承担亏损虽不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或劳务供应活动所得,却是企业利润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比重发展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从表面上看,尽管企业投资的目的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说,企业考虑的是某项投资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投资收益是否超过资金成本,否则,这项投资就是无意义的、无价值的。
另外,由于“风险反感”(假设两个投资方案的预期收益率相同,而一个风险小些,另一个风险大些,投资者肯定愿意选择前者,这种现象称为风险反感)现象的存在,这就促使投资者在选择高风险项目时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有足够高的预期收益率,风险程度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所以,在结合风险进行投资决策中,与风险程度相对应的投资收益也是衡量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一项重要因素。
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相互联系的概念,一般来说,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不存在收益很大而风险很小的投资对象。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相互平衡,以期在一定的风险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是用于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企业也可以设置“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寿险责任准备金”、“摊回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科目,分别核算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本科目应当按照保险责任准备金类别和险种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202 摊回赔付支出 摊回赔付支出是用于核算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
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也可以单独设置“摊回赔款支出”、“摊回年金给付”、“摊回满期给付”、“摊回死伤医疗给付”等科目。
本科目可按险种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203 摊回分保费用 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险金额大于一定的数额,必须要向再保险公司分保(这是由保险公司进行的,程序上与个人客户无关,费用也由保险公司承担),以防止出现巨额赔偿时保险公司赔付能力不足而损害普通客户的利益
向再保险公司分保时,需要向再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费,这要从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摊回。
对于某些大型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除自留部分额度,还要进行商业再保险或分保。
通俗的说也就是保险公司再为自己保的标的再保一个险,或者分一部门保额给其他公司。
用途是分散和避免大型经营风险。那么,一旦出了赔案,由主承保的保险公司赔款。然后根据再保或分保协议,可以向再保和分保公司摊回分摊出去额度的赔款。
6301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营业外收入的主要内容
(1)固定资产盘盈。它指企业在财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账外固定资产的估计原值减去估计折旧后的净值。(新准则中计入“以前年度损益”帐户)
(2)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它指处置固定资产所获得的处置收入扣除处置费用及该项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与所计提的减值准备相抵差额后的余额。
(3)罚款收入。它是指对方违反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法规,按照规定支付给本企业的罚款,不包括银行的罚息。
(4)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它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所得价款扣除其相关税费后的差额,大于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与所计提的减值准备相抵差额的部分。
(5)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它主要是指因债权人单位变更登记或撤销等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6)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它是指自办职工子弟学校的企业,在交纳教育费附加后,教育部门返还给企业的所办学校经费补贴费。
(7)非货币性交易中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收益(与关联方交易除外)。
(8)企业合并损益。合并对价小于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记“营业外收入”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和固定资产折旧等。
“主营业务成本”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对于大多数行业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表中冲减利润最大的一项,因此需要重点分析把握。投资者首先要明确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构成和各部分比例,其次要逐项判断主要成本构成的变化趋势,如对于制造行业而言,人工和折旧成本通常变化不大,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成本就是重点分析对象,例如占电缆行业主营成本近2/3的精铜价格即便有10%的波动也会对利润有重大影响。公司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内部控制来有效降低主营成本。
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6402 其他业务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是指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是指企业取得其他业务收入相应发生的成本,“其他业务收入”的对称。包括其他业务的销售成本、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其他业务支出是通过“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进行核算的。期末应将“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可根据其他业务的种类,分设“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转业务”等明细科目。期末,“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余额减去”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余额,即是本期其他业务的净损益额,是构成本期营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更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企业应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税费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411 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是指临时借款的利息支出。在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记帐基础的前提条件下,所谓支出应以实际支付为标准,即资金流出医疗保险机构,标志着现金、银行存款的减少。就利息支出而言、给个人帐户计息,其资金并没有流出医疗保险机构,现金、银行存款并没有减少,因此,给个人医疗帐户计息不应作为利息支出列支。
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421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手续费支出:是指银行在办理金融、保险业务过程中按规定支付给代办单位的手续费。代办保险业务手续费按代办保费收入的规定比例控制使用。此会计科目,为金融企业共用。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501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Unearned Premium Reserve)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时,对未满期保险单提存的一种准备金制度。之所以规定这种资金准备,是因为保险业务年度与会计年度是不一致的。比如投保人于10月1日缴付一年的保险费,其中的3个月属于本会计年度,余下的9个月属于下一个会计年度。这一保险单在下一会计年度的前九个月是继续有效的。因此,要在当年收入的保险费中提存相应的部分作为下一年度的保险费收入,作为对该保险单的赔付资金来源。
会计科目中的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仅用于保险行业的账务处理。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502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所谓保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了承担未到期责任和处理未决赔款而从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保险责任准备金不是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而是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保险公司应有与保险责任准备金等值的资产作为后盾,随时准备履行其保险责任。
在会计科目中,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只用于保险行业。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511 赔付支出 *************************************************************************************
6521 保单红利支出 保单红利支出是根据原保险合同的约定,按照分红保险产品的红利分配方法及有关精算结果而估算,支付给保单持有人的红利。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531 退保金 生产费用
6541 分出保费 分出保费是指分出分保公司发生分出分保业务时,向分入分保公司支付的保费。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542 分保费用 分保费用,是办理初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向其他保险公司分保保险业务,在向对方支付分保费的同时,向对方收取的一定费用,用以弥补初保人的费用支出。根据营业税现行政策规定,保险业的计税营业额为办理初保业务向保户收取的全部保险费,因此,对保险公司取得的摊回分保费用不征收营业税。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601 销售费用 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将“营业费用”,更改为“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展览费、广告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费用,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和其他经费。销售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6602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公司一级折旧费、修理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费及其他管理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土地使用税等)。
管理费用是期间费用的一种,它主要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具体包括的项目有: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工会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坏账损失、公司经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会费等等。
为了核算和监督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企业应设置“管理费用”科目。该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月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月末一般应无余额。
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区别
制造费用主要核算企业的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是产品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车间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车间折旧费等。
管理费用主要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的一种,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
6603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券印刷费、国外借款担保费等
财务费用的具体内容
(1)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2)汇兑损失,指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度(季度、年度)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3)相关的手续费,指发行债券所需支付的手续费(需资本化的手续费除外)、开出汇票的银行手续费、调剂外汇手续费等,但不包括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等。
(4)其他财务费用,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融资租赁费用等。
6604 勘探费用 勘探费用用于核算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核算的油气勘探过程中发生的地质调查、物理化学勘探各项支出和非成功探井等支出。
本科目应当按照勘探活动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1]。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等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所形成的或有损失。如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形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711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6801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香港称“入息稅”,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韩国称“所得税”,英文income tax)是稅种的一类,按自然人、公司或者法人为课税单位。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课税率系統,例如有累进税率也有单一平税率多种。
所得税是指国家就法人或个人的所得课征的一类税收。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
所得税的特点
所得税的特点主要是:
第一,通常以纯所得为征税对象。
第二,通常以经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
第三,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特别是在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企业征收所得税,还可以发挥贯彻国家特定政策,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第四,应纳税税额的计算涉及纳税人的成本、费用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督,促使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改善经营管理。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指企业对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盈亏数额所进行的调整。以前年度少计费用或多计收益时,应调整减少本年度利润总额;以前年度少计收益或多计费用时,应调整增加本年度利润总额。
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会计准则常用会计科目表注解
家庭农场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实例
如何快速编制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填列方法汇总
新准则_会计科目表
会计要素的核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