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裴中阳:不造车的华为如何保增长?

日前,任正非再次签发《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华为不造车,公司品牌不能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有效期为5年,5年之后会再发个5年。

此举引起一片哗然。

禁车派叫好:华为高开低走的“造车冲动”,已证明此路不通。

造车派声辩:华为要走出困境,唯有造车一条路,时间会证明一切。

双方各执一词,不过我们退一步要问:不造车的华为如何保增长

一、华为何以放弃造(整)车?

品牌不能无限延申,没有企业可以“三界通吃”。

从战略定位来看,华为到底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

请看官网: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这就是说,华为的产业边界是信息与通信,本质功能是万物互联。

本来ICT产业规模足够庞大,但在全球霸主组织的围追堵截之下,华为必须开辟“第二曲线”。

3年前,任正非在内部明确表示:华为可以智能化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帮助车企造车,但自身不造整车;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

显然,造整车偏离了华为的主业,而为汽车提供芯片、智能操作系统等产业赋能则属于“万物互联”

近年来,华为先后推出Huawei InsideHI)和华为智选两种合作模式。在模式一中,车企提供整车设计和制造,华为负责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模式二中,华为占据主导地位,深度参与产品设计、质量把控、营销、终端销售各环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一片红海的汽车产业,游戏规则已相对固化在芯片等核心部件方面,华为的积淀不如高通、英伟达等巨头,至于整车把控更是经验不足,何况品牌过度延申必然伤及自身主业。

曾风光一时的问界,今年突然销量雪崩。头顶华为光环的赛力斯,2018-2022年已然累计亏损百亿元。同时,华为汽车业务去年投入103亿元、收入仅21亿元,属于唯一亏损的业务单元。

刚出炉的华为2022年报显示:总营收微增0.9%6423亿元,净利润骤降68.7%356亿元。在此背景下,年度亏损82亿元的造车业务,对华为已是难以承受之重。

二、不造车的华为还能干啥?

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绝路都是自己逼的。

实际上,202110月,华为隆重举行“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军团组建成立大会”,煤矿、智慧公路、海关和港口、智能光伏、数据中心能源五大军团列队出征。

半年后,华为再次成立10大新军团,包括:电力数字化、政务一网通、机场与轨道、互动媒体、运动健康、显示新核、园区、广域网络、数据中心底座与数字站点。

上述15大军团,既面向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又兼顾新能源风口赛道,甚至本身就是华为现有业务中的分枝。华为旨在通过军团作战,打破组织边界,快速集结资源以穿插作战,做深做透一个个领域,最终为公司“多打粮食”。

华为此举堪称睿智,为产业赋能、为万物互联提速。遗憾的是,组建15大军团缺乏轻重缓急之战略部署,有平均用力、甚至饥不择食的味道。

再看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总计1640亿元,同比增加213亿元,在营收中占比一举超过25%

其中,研发投入主要布局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底层软件,以及半导体芯片制造、材料等上游硬件领域,这正是任正非所呼吁的“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要知道,导致华为业绩下滑的两大主因,一是国际运营商基础设施业务遭受非经济因素打压,二是智能手机的芯片被断供。

为此,在软件系统方面,华为创建了鸿蒙和欧拉,自此不再仰谷歌安卓之鼻息。在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领域,华为自主开发出管理系统软件Meta ERP

对半导体硬件,华为广泛投资于国产供应链。旗下哈勃公司已陆续投资70多家半导体企业,且有多家成功上市。

据日本拆解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华为5G基站的美国技术占比已降至不足1%,智能手机的国产化率超过90%。如卫星通信功能、XMGE影像技术、昆仑玻璃等技术配件,都是华为自主研发或与国内供应商合作完成的。

前不久,华为透露已基本实现14nm以上EDA工具的国产化,今年将完成全面验证。EDA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布线、验证和仿真等诸环节,被称为“芯片之母”。此前,全球EDA市场基本上被美国三家巨头所垄断。

今年2月,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举行“突破乌江天险、实现战略突围----产品研发工具阶段总结与表彰会”。

早在3年前,华为就启动了“乌江突围”行动,以突破美国在生产软件领域的封锁。该项目由华为云、流程IT等团队参与,所有产品均对标国外龙头企业。至今,华为已连续发布11款软硬件开发工具,并通过云计算输出给客户。

47日,华为P60系列、Mate X3等多款新品开售,距离上次发布支持卫星短报文的Mate 50系列只有半年时间。这意味着,华为终端手机业务已回归正常节奏,苹果、三星们又要开始紧张了。

三、接受“不增长”的企业更可怕

曾记否?早在北美互联网泡沫破裂的2001年,任正非发表《华为的冬天》讲话。

该文振聋发聩: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次年,华为收入下滑12.2%。虽然此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任正非屡屡警示企业要经受住利润下滑,要准备棉衣过冬。

2021年,华为实现总营收同比下滑28.2%6400亿元,但净利润暴涨75.9%1137亿元。2022年,华为总营收微增0.9%,净利润骤降68.7%356亿元。

业绩过山车,终于“狼来了”。

不难理解,企业必须居安思危,龙头企业更是船大难掉头。比尔·盖茨有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涅槃重生的才是凤凰,只有真正历经磨难、尤其是危机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车辆要转弯,一定先减速;企业要转型,必须先瘦身。

人生20岁之前长个头,30岁左右长块头;四五十岁以后,只能是提高情商和智商。

去年,任正非在内部发布讲话《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我们要活下来,不是为理想而奋斗,要将寒气传递到每个人。他这是在警醒华为,在战略上要更趋稳健甚至于收缩,要降低期望,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壮士断腕,何必造车一条路走到底;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何况华为整体上还是非常健康的企业。

战略就是坚持,定位就是取舍,决策就是谋断。

此时华为突围,需要的是耐心和韧性,何其幸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造车与造平台之间,任正非带华为选了条更难走的路
任正非最新发言:和平是打出来的
任正非:华为遇到了困难,为了让华为度过难关,你愿意捐款吗?
任正非强势发声,华为正式“宣战”,外媒:潘多拉魔盒已打开
有一次,任正非路过华为的实验室,发现有个年轻工程师在打游戏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的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