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裴中阳:“六十而耳顺”新解

所谓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人生的第一个甲子如期而至。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上述名言大家耳熟能详,黄金年纪自当有事业、有定力、有格局。

然而,孔夫子随后的两句话值得深思:“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六十耳顺”,人们普遍理解为虚怀若谷,不压制异己

国学大师胡适如是说:耳顺是能容忍“逆耳”之言,对不同意见不觉得逆耳。

不对啊,既然已跨过了“不惑”和“知天命”两道坎,仅仅是能容逆耳之言岂非把格调拉低了?

窃以为,所谓耳顺,孔夫子的本意是要从善如流、从谏如流,积极鼓励、尽量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更进一步,多与年轻人交朋友,多跟着年轻人走。

为什么?

人到六十,权力、财富和名望往往达到巅峰,此时切记月盈则缺。

成功路径往往是最可怕的敌人,权威惯性会让你没有机会培养新人、打造团队,最终只能是抱怨“一代不如一代”。

实际上,孔夫子恰恰是彻底“耳顺”的身体力行者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孔夫子身边从来不缺“小迷弟”。

君不见,孔夫子有教无类(教育平等)、六艺兼修(不搞偏科),反对“内卷”式教育;以鼓励、指导为主,鲜有批评和训斥。

故而,孔夫子身边人才辈出、各展其能:子贡成为儒商鼻祖和一代首富,颜回安于清贫而自得其乐,子路忠厚勇武、不避灾祸----

话说子贡在其他诸侯国时,曾自费赎回一位鲁国同胞,但他拒收鲁国的国家补偿和赏金。没想到孔老师火冒三丈,批评不差钱的子贡不该“学雷锋”,因为这会导致其他鲁国人不再去赎回同胞。

所谓一部《论语》治天下,而《论语》本身都是弟子们整理编纂所成。孔夫子热衷于谆谆教诲却坚持述而不作,这为后人开放式学习而不教条盲从留下了难得空间。

千百年来,“耳顺”到极致的孔夫子薪火相传,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伟大从来不是自我成就,而是开创一个学派、引领若干时代,没有人才辈出的追随者何以称为宗师?

上个周六(414日),北大深港发展研究院邀请我参加一场读书沙龙。校友活动自当鼎力支持,接到正式通知后却发现,我只是四五个特邀嘉宾之一。

虽然内心有点失落,但想到“耳顺”应从当下做起,便欣然赴约。

现场与几位年轻人PK下来,感觉我发挥得更加出彩、赢得了更多尊重。

耳顺,多听别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意见或建议,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只有主动跟年轻人混,你才有未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延迟价值衰减和身体衰老。

在此意义上,耄耋艺术家喜提相差半个世纪的美女,也算是“耳顺”的最佳实践吧。

一树梨花压海棠,人间美景奈何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0年国宝级电影《孔夫子》
谈孔子为学,比比自己
22、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教师节)
春秋时期孔子的一次准确预言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追随夫子去修身(2一4一5,讲于2021年3月20日)
荷苑花开 耳顺之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