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你想要“表情包自由”?不存在的!

近日,一个“OK”表情包引发的被离职事件上了热搜,吓得一众网友纷纷捂紧心脏,感谢老板不杀之恩。

在工作社交网络化、边界逐渐模糊的今天,各种表情包作为文字聊天的灵活补充,承载了多样化的隐性情绪表达,表现力非凡并能彰显个性。但若用在工作群中,还真是要慎重一点。

万能微信统领我们工作生活的时代,在虚拟而又真实的网络上,职场、商务等社交礼仪的约束依然存在。

1

一个“OK”表情包引发的被离职事件

OK表情包事件,发生在长沙某酒吧。领导在工作群通知事情,一员工回复OK表情包手势,被批评“不懂规矩”。该员工随后被开除,他表示“我脾气好,忍住没动手”,很多同事都觉得领导的做法太过分。目前,该酒吧要求全员回复“Roger”接收指令(注:Roger是无线电通讯的缩略语,出现于二战时期,意为“收到”)。

无独有偶。

之前有位姑娘聊天时回复“嗯”被老板批评,也上过热搜。在聊天中,老板告诉员工:“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个是基本的微信礼仪。”员工将老板的批评定性为讲大道理,准备辞职。但不少网友站队支持这位老板,觉得没毛病。

一个“嗯”字,一个“OK”表情包,居然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员工的职场去留,说起来好像有点夸张。

但是,微信虽是即时聊天工具,却早已普遍被用在了大多数人的工作场合。各种工作群就是网上格子间、办公室、项目组、事业部,自然要讲究一些职场沟通技巧和礼仪。不管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领导和客户风格如何,内外有分、上下有别,这些基本常识始终通用。

一般来说,“嗯”、 “好”、“行”这样的单字,适合群内领导使用,简洁高效,也略显权威。收到任务、消息通知的人,应该及时响应、礼貌回应、主动反馈、清晰表达,比如“收到”、“明白,我这就安排”、 “嗯嗯,好的”、“理解,就这么办”等等。

职场上,当个靠谱的人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做事有交代。不过是多打几个字而已,就能让领导、同事迅速了解情况,及时修正双方理解,避免大家聊了半天还不在一个频道的状况,又何乐而不为呢?

2

结婚了,我们来说说家族群里的规矩

90后的同事妹子结婚了,我忽然发现这个曾经的鬼畜表情包大拿,慢慢开始用一些五色旋转、迷之审美的中老年表情包。问她为啥画风突变,她笑嘻嘻地说,我被老公拉进了他们家38人的亲友群。

你紧张吗?我问。她说,会啊,七大姑八大姨都在群里,还有爷爷奶奶,好怕说错话呢。

想起她老公平时教育她时的一贯眼神和表情,我笑得不行,忙问她老公有没有提前给她打预防针。

有有有,他让我不要用疯狂的青蛙那种特别夸张的表情包,少发各种奇葩动图,不要说老人家听不懂的黑话,更不能说脏话。

好嘛,你看看,年轻人结婚之后都不能随便聊天了。

亲友群是什么地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五好家庭形象,都在这里集中体现。不信你问问,有多少人的家庭群名都叫“相亲相爱一家人”?更何况,这还是好队友家里的亲友群。

这里长幼有别、尊卑有序、代沟明显,新过门的年轻媳妇,说话自然要小心翼翼,免得小日子刚一开始就失了形象丢了分,都结婚了还不懂礼貌,多不好!至少,了解一下不同年龄段人的表情包偏好先?

3

同学,能不能不要老让大家投票

每个人都有无数个同学/校友/老乡群,一起同过窗/乡,感情自然不一样。在这些群里聊天、抢红包,相对轻松不少。小时候的糗事、读书时的段子、当年的初恋故事,都时不时可以翻出来,晒晒交情和过往,每个群里总还会有几对欢喜冤家,没事总可以逗逗嘴,斗斗图,就算是真的怼起来,大家也会起起哄、拉拉架,一笑了之。

但再亲近的小集体也还是由一群不同的个体组成,大集体中会有更小的群体,人与人之间总还是远近有别。某些小范围的话题,明明可以互加再私聊的,就别老在群里@来@去,让其他人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一些陈年老梗,倘若当事人还是有些尴尬的,就不要一再起哄。

熟人之间,网络之上,玩笑也需适可而止;私事小窗私聊,也是对集体空间的尊重。

至于那些拉票、加油、求点赞、求众筹的,有时候被支持的对象都不知隔了几条街,最好是控制一下范围和频率。实在要发、请记得先来个红包加持,这也是成人世界网络社交的基本礼貌。否则,再熟的同学、同乡情谊,也架不住微信群里的时不时想起来用一下的过度消费。

4

亲,没人需要你的每日鸡汤

在一些兴趣爱好、学习提升、打卡监督群,大家基于特定的目标、特定的主题而聚在一起,很可能还是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居多。这样的社群,一般会有明确的群规,比如每个人的群昵称如何标注,不能随便拉人、改群名称、发广告等,有的甚至不建议互相私加好友。

这样关系相对松散的社群,遵守群规是基本常识,否则就是不懂规矩,会被人鄙视。

与本群主题无关的话题,不管多么励志、多么鸡汤,都不要自顾自地每日发送,还自以为自己是大家的贴心暖宝宝。都说人缺什么补什么,您自己缺鸡汤就自己补,不用端到群里逼着大家一起喝。

特定社群只欢迎特定主题,其他话题请尽量绕行,目标明确,信息集中,传播高效,不要因为你一个人的喜好,占用公共资源,浪费大家的注意力和时间

5

连发这么多语音,我跟你很熟吗?

微信聊天最怕遇到3种情况。

一是有人忽然问你“在吗?”,其它话啥也不说,没有任何背景信息,你都不知他想干嘛。

二是打字聊着聊着,对方忽然向你甩来一连串语音,还都是50秒钟以上的,他也不管你是不是方便收听,更没想过自己是否已经跟你熟到可以随时发语音的程度。

三更可怕,忽然有人要跟你视频通话,或者音频。

中国人一向强调亲疏有别,可这往往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的标准。在网络社交方面,很多人并没有边界意识,只为了自己方便,不管对方熟悉与否、也不先想想对方可能正处于什么环境状态,想起来就一句“在吗”,一条语音、甚至一个视频邀请就甩了过去。

请问我跟你很熟吗?随时语音、视频,这是我们自家人才有的待遇好吗?

准确界定自己和对方的亲疏关系,养成提前告知、事前申请的习惯,比如发语音、加好友、推名片、发朋友圈等,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 

看看,这一个个场景细数下来,是不是发现家里家外、线上线下,其实真没有哪里是可以让你随便放飞自我的

这年头,微信聊个天儿也不容易,连表情包都不能乱用。要是你有那么几个能交流互换表情包、随时想斗图就斗图、想发语音就语音的朋友,恭喜你喜提国宝待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自由。

社交礼仪无处不在,不因网络时代、交流工具而改变。表情包也好,语气词也好,都是交流的个人风格和习惯,而有效交流的原则其实从未改变,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有理、有利、有节地沟通,都是为人处事的不二法宝

微信群里,让我们学着做个“七有”新人,好好说话,愉快地聊天。

  1. 有效率,及时响应和回复;

  2. 有交代,主动沟通,清晰表达;

  3. 有纪律,尊重群规则;

  4. 有分寸,不占用公共空间;

  5. 有选择,分场合适度使用表情包;

  6. 有礼貌,尊重他人,保护隐私;

  7. 有边界,不轻易使用语音、视频通话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情商高与低,一次微信回复就能看出来:4点原则做好沟通礼仪
「最反感的微信好友」上热搜,你这样聊天会被拉黑的
不回微信的24分钟里,你的老板到底在想什么?
当代社交礼仪使用手册。
回复“嗯”被领导批评,姑娘很委屈:到底是领导太敏感还是我不懂规矩?
线上社交网上 礼仪不可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