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年差异大,灶神还曾是“大美女”?|癸卯小年
userphoto

2024.02.01 广东

关注
本周五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本周六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又到一年一度送灶王上天言好事的时候啦,先预祝大家小年快乐
“小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被视为中国新春的“前奏”、春节的“开端”,是家家户户都高高兴兴准备年货、打扫屋子的好日子。

小年的来历

从源流上看,小年起源于我国先民们对火的崇拜,属于祭祀节日。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祭祀灶神;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宋代祭灶较为隆重;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式土灶逐渐消失,祭灶仪式逐渐没落,人们对灶君的信仰逐渐淡化。但是过“小年”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习俗。
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时代的“小年”过得都各有特色。
首先,这日期上就有不同。崇祯《嘉兴县志》曰:“……二十四日为小年夜,扫屋尘。用花糖粉团祀灶,曰送灶。”光绪《容县志》则言:“……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夜,用饴糖钱楮祀灶神,谓之灶君中天,亦曰祭灶”。“小年”的具体日期至现代,基本确定为北方的“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按照史料记载,清朝中期以前,官方的祭祀都是在腊月二十四,后来清廷为了节省开支,在腊月二十三进行祭天大典的时候,顺便就把灶神一起祭拜了。北方民间随着朝廷的变动而改变了过小年的日子,南方大部分地区保持原样,因此就形成了这种差别。
除了过小年的日子不同,连这天所祭拜的灶神,其形象在历史的发展中也有不同的模样。
战国秦汉时期的灶神形象有老妇、夫妇、 美女诸种。
其中这个最为与众不同的灶神为美女说,源自《庄子·达生》中所述的齐桓公与人的对话:“然则有鬼乎?”答曰:“沈有履,灶有髻”。晋代的司马彪,为这句 “灶有髻”作注解说:

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唐代的段成式,也认为灶神是美女,《酉阳杂俎》中就记述了一则典型的道教灶神传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
这些时代的民间认识中,灶神形象均与女性有关,这很可能是因为汉唐时期,民间祭灶活动中,女性参与较多。
至宋代,灶神崇拜更加普遍,其职能也更加多样化了。宋代的灶神崇拜不仅继承前代,还体现时代性。以灶神崇拜为中心,还产生了一系列灶神文化,反映着宋人心理和宋代社会的特征。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

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御魑[chī]

故国赛还新岁愿,老翁回忆幼年时。

才高命薄天相戏,我亦刚肠不肯悲。

这首南宋陈藻(字元洁,号乐轩。南宋文人。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的《平江腊月廿五夜作》,前两联展示了他年少时记忆里的一幅和谐热闹的祭灶场景。从中可见,宋代祭灶活动规模愈加隆重,但祭灶者已经多为男性了。
从“老妇”至“灶有髻”,再到“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灶神由老妇向美女的演变,再到最后的男性形象的变化,表现着社会主体意识的转变,男性化的灶神崇拜,最终被接受、普及,灶神“一家之主”的神职地位,也逐渐确定了下来。

小年的习俗

既然有这些变化纷繁的来历,自然就会相应地形成习俗上的各地、各时代的不同。
比如,有的地方会吃年糕。清末王闿运(1833年-1916年,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换巢鸾凤 乙巳送灶》就曾写:

烹得黄羊。喜厨中酒熟,甑[zèng]里糕香。

团圞[luán]无镜,听儿女、有家当。

五穷辞去去东洋。依然那时、镫光烛光。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惆怅。休更想。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欢情无量。

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

谁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饷。

王闿运是清末著名诗人、学者,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已经是第七十次祭灶过小年了,他感慨着又一年过去了,所以这首送灶词写得十分沧桑。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祭灶时候,应节食物方面会有黄羊、酒,还有年糕。
再比如,有的地方会忙着大扫除、贴窗花。
“窗花”是剪纸的一种,是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在各种各样的剪纸中,窗花的角色比较特殊,它也曾是过年的一个标准配置。腊月里,人们在置办年货时,总会买上一些窗花、年画儿。在小年这日,大扫除后贴在窗户上、厅堂中,装点家居好迎接新年。
说起来,剪纸早在唐朝就可见于春节了,比如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人日即事》,唐,李商隐

诗人夸了扬州的镂金工艺做得如此之好,是它传承了来自荆州的风俗:扬州的剪纸技艺为人称道啊,它是流传自晋代的风格。
精美的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当然,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过小年的风俗只怕一时也说不完,你那里的风俗如何?欢迎留言分享分享~
无论是塞北高原,还是江南小镇;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乡间村落,因马上要到来的小年,处处都起了浓浓的年味,我谨以这两句祝福大家节日快乐:
山河辞旧逢小年,
惟愿大地俱欢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方VS北方,小年习俗大有不同!
小年夜,剪窗花,送灶神
中华民族过年的习俗
【剪纸】薛兔香剪纸篇—过大年风俗及传统窗花
年俗剪纸知识与技法介绍之07
过小年一定要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 年味自此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