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蛰到,赶紧吃梨压压惊|甲辰惊蛰
userphoto

2024.03.05 广东

关注
数九已尽桃花绽,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开往春天的列车似乎终于驶入正题了。

央视新闻2024惊蛰视频截图

2024年的惊蛰,交节气于3月5日10时22分31秒,届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北斗星指向为甲(罗盘方向点此“惊蛰三候”点此)

作为同样历史悠久的节气,惊蛰和别的节气相比,身世来历却似乎有点“坎坷”

惊蛰节气 名称演变

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在汉景帝之前,惊蛰的名字曾叫“启蛰”。如《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还有《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意思是说,凡是祭祀,启蛰时举行郊祭。而郊天之礼,是祭祀天地日月的活动,是皇帝要亲自参加的、周代最为隆重的祭典。
西汉太初元年,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汉朝官方将“启蛰”改为了“惊蛰”。而在后来的朝代里,“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于是隋朝开皇十七年,人们又将惊蛰恢复为启蛰
这一现象可见于不少唐宋诗文,如唐乐府中的《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郊迎神》:

01

[tí]幕移候,青郊启蛰。

淑景迟迟,和风习习。

璧玉宵备,旌旄曙立。

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再如南宋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宋大臣。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的《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02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从曹大人的这首诗中看来,他所在的时代,尽管惊蛰节气到了,但是沉睡一冬的百虫尚未完全苏醒。

惊蛰节气 时序演变

惊蛰在24节气中的次序,也在它的名字演变过程中变动了好几次。
东汉元和二年,汉朝官方就曾更改了节气的次序:将雨水移到惊蛰之前,清明移到谷雨前面。
唐武德二年,恢复启蛰在前、雨水在后的次序。
唐开元十七年,又改雨水在立春后,并且将启蛰改为惊蛰。——最后这个方案,才沿用到了现
算起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动物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它在时间上的设定被改动,想必与相应时代的官方学者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变化有关。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开始苏醒、活动了。
对保持舒适的居家环境来说,驱虫工作不免就成了惊蛰节气的重点。
我国部分地区有吃炒熟的豆子的节俗,称为“炒虫”,表达着人们战胜虫子的决心。如清代蒋士镛《东湖竹枝词》中所述:

剪彩花朝挂树红,

杏花村里雨蒙蒙。

家家打豆忙惊蛰,

小妇厨前唤炒虫,

哈哈,为何会把炒豆子唤作“炒虫”?我疑心,这习俗是因为用水泡过的豆子爆炒时发出的声响,就像虫子遇火发出的声音一样!若真如此,就是因为这个声音听着让人很“解气”,人们就用它来告诉虫子们“别来呀!小心被我吃掉!
虽然,前面曹彦约的诗中说,有些虫子还在“自闭”中,但我观察,许多在南方越冬成功的虫子们基本都苏醒了——天知道身处长江边的我,今日发现家中竟然有只蚊子时,有多惊讶!

惊蛰节气 应节习俗

面对这种家中的爬虫走蚁开始爬出洞穴、处觅食的局面,还有冬的虫卵要开始孵化、地里的虫害也增多的严峻形势,我们的先民们还在惊蛰当日,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屋里的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在我看来,这种方法可比“炒豆子”更直接、更有效果!
说起防虫的妙招,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还曾在其编著的《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消毒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撒在门槛外和庭院中,自可让虫敢上门、不再来骚扰家宅。
宋代陈允平(生卒年俱不详,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人。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又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亦有诗写:

山 房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可见,点艾草等祛浊之物熏一熏,不光能赶走家里的虫子,还能保持衣服的干爽暖和。
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这个时候还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孙思邈针对此时的健康保养,就曾总结说:“春日应该省酸”。也就是说,适量的酸味有利于补养肝气,但如果本身已肝气亢奋时再摄入过多的酸味食物,则会造成肝气过旺的现象,反而有损健康。
因而这样看来,梨子清甜多汁、不会过酸,不光适合秋季润燥,也适合春季口干。有的地方就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因认为它能润肺疏肝、令五脏平和,故用它来助益健康、抵御春季流行病的侵袭。
除了保健功效,这个习俗还讲究一点:“梨”与“离”是同音,惊蛰吃梨,在人们的观念中,就寓意着和害虫分离、也远离疾病。
聊了这么多,在今年惊蛰交节气时,你体验到了啥呢?
春雷启万物,我相信蛰伏的美好也将逐渐醒来,祝我的读者们惊蛰节气安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啄木鸟诗面面观
惊蛰,春天终于坐稳了江山。
惊蛰,和孩子一起知道这6件事
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你知道多少? | 豫记
惊蛰有“三怕”?今日迎惊蛰,牢记“3习俗3禁忌”,平安过春天
【地理知识】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