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春华|读书,关乎生命的张力和韧性

常常想:人为什么要旅行?得到的答案是:感受新的环境,见识不一样的

生活,暂时性规避身边的芜杂,汲取力量,重振勇气,开启新的征程。


从合肥至东营,近十个小时的慢慢旅途,坐得很苦,腰酸背痛。但心里很是欢欣,前方究竟会逢着怎样的人,怎样的事,不得而知,只有满满的期待。

人常常会憧憬未来。未来是未知的生活,充满太多的变数。既然有变数,便也切合了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尤其是对对未来有更多期待的你和我。

这些期待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生活和工作,尤其是源自内心曾经的失落与不安。于是,带着种种愿景,踏上了奔向远方的路。


一行七人北上,是参加“为中国未来而读——2023阅读行动研讨会”。一天半的活动,规格很高,内容丰富,主讲人皆是业内大咖。北京大学一级教授陈平原教授的报告《阅读的边界与技艺——读书、读图与读博》,娓娓道来,学术水平很高,引经据典,以身为例,的确是个纯粹的职业“读书人”形象,具有“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

在听陈教授讲座的过程中,我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我“见”过的且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人,比如蒋勋、傅国涌、张文质等,我以为这些学者都有着相似点,这些学者对真的追求,善的宣扬和美的传播,对我和像我一样的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人,是有深刻影响的。

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读书人”的立身处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每读到这四句,便正气充盈,倍增前进的动力。

每个人一生匆匆,即使穷尽终生,所作所为也有局限。好在造物主是公平的,人类文明代际传承,生命长河流淌至今。既然如此,就生命个体而言,充分生活,尽己所能,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惟其如此,便可以在生命的坐标轴上,承前启后。

对美好的向往,人皆有之。作为教师,我们期待着教育的美好。傅国涌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在变化中找到那些相对稳定的东西。我很是赞成。换句话说,通过教育,人人可得相对稳定的东西去应对未来种种变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刘擎认为:人类真正的成熟,是勇敢地与不确定性共存。 基于上述考虑,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通过教育,获得相对稳定的东西,勇敢地与不确定性共存。

问题是:以何作为载体给予人以教育,获得相对稳定的东西,去应对未来种种变化?这相对稳定的东西应该是什么呢?

国外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陈平原教授认为: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智慧”——直面人生,保持生命的张力与韧性。无论是认清生活真像后依旧热爱生活,还是直面人生,保持生命的张力与韧性,都需要“勇气”。

如何获得面对未来、未知的勇气?就教育而言,莫过于读书吧。

清代姚文田有言,“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确实如此,通过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提升精神境界,强化责任担当。当一个人有知识,有思想,有能力,有境界,有担当,一定也具有面对未来,未知的勇气。

推广阅读,学校责任所在;引领阅读,教师义不容辞。教师是最应该读书的人。所读不必局限于书,读人,读物,读景,读图,读博物馆,凡所视之,皆为可读之对象;凡为可读之对象,便有学习之“营养”。

就我个人而言,读书给予我的好处实在太多。2015年父亲去世,工作不顺,称那段时光为人生的低谷也不为过。靠着读书,捱过那段永远也不愿回首的日子。

读书好,行走更好。前些年,到厦门、宁波参加全国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到苏州、淮南参加“心阅四方”读书联盟年会,到东营参加“为中国未来而读——阅读行动研讨会”,明年暑期我还计划参加在安徽金寨举行的“爱心与教育”年会。外出行走也是一种阅读,结识新朋友、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感受名家风采。一句话,亲近美好,感受美好,进而憧憬美好。在这次活动期间,按图索骥,买了好几本好书,内心很愉悦。

活动期间,一行几人相谈甚欢,还参观了黄河文化馆,微雨中漫步明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精神的生长,既需要向内求,也需要向外求。幸运的是,遇人皆淑,偶尔想起,便有力量。

只要条件许可,未来一定要读下去,走下去。暗自庆幸,人至不惑,已明朗自己的努力方向;更为清醒,只求依然少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站立者的姿态做教育
读书人的气象
读书是件便宜事
教学也需要勇气
韧性
走出“舒适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