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工作了10年,只有1年的工作经验?

我有个一个朋友,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却又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成就感,当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忙的时候,她感到很无耐,因为她的领导给她安排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白天时间又被各种琐事占据,所以只能利用晚上稍微整块的时间完成。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工作中总是有做不完的活,而且感觉都必须完成,领导交代一个PPT两天后要交稿、同事发来一封邮件希望你赶紧回复,半小时后又有一个会议必须要参加……,好不容易到了下班时间,才发现明天一早的报表还没有完成,晚上回到家,陪小孩一会而就10点了,于是只好加班到12点多。

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每天很忙碌,但碌碌而无为,现在稍微好了一点,但还是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书——《深度工作》,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希望也能对你有价值。

本书的作者是卡尔纽波特,他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现在是美国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也是人气博客——“学习黑客”的博主。作者在工作之余,长年研究如何高效学习和工作,本书就是其结晶之一。

这本书的核心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深度工作法?深度工作法为什么重要?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深度工作法?

1.深度工作VS浮浅工作

深度工作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我将其这句话概括为三个词:注意力、价值输出、技能提升

深度工作法的核心是集中注意力。

李笑来曾经分享了一个观点:什么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他给出的排序是:注意力>时间>金钱。而且,注意力是我们每个人天天生具有的可以用来创造价值的资源。

凯文凯利在《必然》这本书中专门提到了一个观点:未来商业的竞争的本质是注意力争夺。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注意力这么容易被分散,因为商家通过对我们心理机制的研究,利用各种手段在收割我们的注意力,各种标题党、奇闻异事、广告就是典型代表。

这些商业设计固然可以帮我“杀死”时间,但如果被过度分散,就很难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和价值的创造(当然,前提是它们是你的价值观)。

浮浅工作

与深度工作相对应的是浮浅工作: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展开。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的新的价值,而且容易复制。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经常处在的工作状态,如果一直是这样,那么最后就会出现我们标题中的情形——工作了10年,但是一直是用1年的工作经验。

如何度量工作深度?

关于如何度量一个工作的深度,书中提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衡量方法:

让一个刚毕业,在该领域没有接受特别的训练的大学生来做这个工作,经过多久培训,他就可以上手?这培训时间的长短,就代表了你工作的深度。

2.深度工作为什么重要?

智能时代的工作趋势

我们现在处在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迅速崛起的时代,我并不认为机器人会消灭人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机器的出现的确将人类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释放出来,工业革命让我们实现了体力的解放,而这一波的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则有可能将我们部分的脑力劳动也解放出来,你应该听说过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新闻报道、可以“分析”法律文档,可以“看”X光片了。

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我们的职业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是比较乐观的,我相信很多工作机器还是无法取代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更有可能的情形不是机器取代人,而是人和机器的协作。

  • 三类成就者和核心能力

在上述趋势下,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

书中给出了三类人:

①能够利用机器漂亮地完成工作的人;

②所处行业最优秀的人;

③拥有资本的人。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如何成为前两类人更加有参考价值。那么前两类人有什么特征?作者给出了两个需要具备的能力:

①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②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这两种能力都以来一种更为底层的能力,就是本书核心阐述的深度工作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刚好是现在社会所稀缺的。

  • 幸福感

深度工作法的核心不是工作,而是深度,是注意力的高度聚焦。而这种聚焦还带来额外的好处——幸福感:

①心流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心流是人们精神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一种境界,它是幸福的一种重要的体验,而深度工作带来的注意力的锻炼,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体验到它。

②精专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中提到了驱动人们的内在动力包括:自由度、精专和意义感,通过深度工作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达到精专的目的,从而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内驱力。

③时间

深度工作带来的另外一个效果是——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深度工作的底层逻辑和精要主义是相同的,就是我们如何在更少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让自己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比如陪伴家人和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

3.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法,我挑出如下启发性最大的:

周期

作者在书中用“选择你的深度哲学”作为一节的标题,在我看来,其核心就是选择深度工作的周期,而依据周期不同,可分为四类:

①年度(禁欲主义哲学)

长期切断和外部的练习,闭关修炼,比如书中举到的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鲁特),从1990断掉了自己的电子邮箱,潜心研究,总体上和外界沟通较少。

②季度/周(双峰哲学)

每年固定一段比较常的时间和外界隔绝,然后再回到现实世界和人们充分交流,有名的如比尔盖茨,他每年有2个星期闭关阅读和思考。

③天(节奏哲学)

这个对于每天都要上班的职场人比较适合,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个人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精进,但是上班时间又无法专心看书,于是他就固定在早上上班前的两个小时(5:30-7:30)认真研究专业的知识和内容。

④时刻(新闻记者哲学)

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一般人很难做到,简单说就是“见缝插针”,而关键是能够快速从日常的生活切换到高度专注的状态,书中提到了《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他就是这样的一个高手。《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也提到过他的很多文字就是在接送小孩的5分钟,坐飞机的2小时等场景下完成的,我曾经也见过我们行业的一个大牛,在会议期间,遇到不需要他参与的部门,他就专注地看自己的材料,从他紧锁的眉头都能感到他的专注。

习惯化

习惯化和上面提到的以天为周期很相似,也就是每天都做这件事,一方面是让深度工作成为习惯,另一方面是,当我们无法有整块时间来深入地研究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把它拆解,在这个方面应用最为成就莫过于《得到》,它把每一门系统的课程分解为每天一节课,从而达到利用碎片化时间掌握系统性知识的目的。

架构力

但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掌握系统知识的前提是:你要先建立一个框架,然后是往这个框架填东西,否则只能收获一地鸡毛。对于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建立这个框架的最好方式是找到这个领域的基本经典书籍,他们的目录就是很好的框架模板。

大手笔

大手笔就是利用花出去的成本来提醒自己要专注,比如你练习书法就不要在旧报纸上练习,而是要买专门的宣纸,只有让你有点心疼的付出,你才会专注的投入,这个就像谈恋爱,没有经历过痛苦就不知道珍惜。

聚焦

这个是显而易见,但是很难做到的策略。华衫在《华衫讲透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中提到,虚实包括三重含义:

①以实击虚;

②敌人有实有需,我也有实有虚;

③怎么把自己做实呢?以虚换实。

特别是第三点,讲的就是我们必须放弃一些东西(虚),才能把其它的东西做扎实。我们很早就接受了一个妄念:全面发展,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好,如果想“样样精通”,最后只能“样样稀松”,在这个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

引领性指标VS滞后性指标

以减肥为例,“年底我要减重10公斤”就是一个滞后性指标,而“我要每天跑步5公里”就是一个引领性指标,我想你能体会其中的差别了吧。人本能是缺乏耐心的,越是长期的目标越是无感,这也是为什么明年的年度计划都很难实现,而且总是后悔不已。

这两个指标还有一个区别:引领性指标倾向于你做了什么,而滞后性指标倾向于你达到了什么状态,明显前者对于我们执行更加有指导性,当然如果两者结合起来用更好:我的年底减肥目标是10公斤,为此我要每天跑步5公里,更高级的是你还可以计算一下这个行为是否能够达到你的最终目标,如果反复推演的确可行,那你执行的动力会更大。

最后总结一下:

①深度工作法是通过提高专注度,创造价值和提升能力;

②深度工作可以让我们在智能时代,掌握和机器协作的能力;

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深度工作周期,并通过聚焦、引领性指标和习惯来培养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

《深度工作》法的核心是通过提高专注度来提升我们工作的产出,让我们能够做的更少,但是做得更好,追求深度而不是广度,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性工作者指明了一条可行的精进的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拥有高质量的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术:21世纪最强技能养成4步骤
深度工作法让你超越自我--最适合自由职业者的时间管理方法
工作效率低的人,本质上都是缺乏深度工作的能力
酒店总经理:深度工作的能力,决定了你能在职场走多远
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深度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