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意见

尊敬的教育部同志:

     日前,教育部出台《小学生减十条定》征求意稿,对小学招生、作业、考试、评价方式、教辅购买等问题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操作要求。小学生负担过重是近年来的重大教育问题,教育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推出《减负十条》,值得称赞。但是,其中一些措施,如果付诸实施,将对基础教育质量造成严重伤害,故陈述意见如下。

     首先,《减十条》最重的问题,是全国小学生群体的复差异缺乏认识这是教育部出台的定,不是北京市教育局的规定,它不只是应对北京市的教育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全国城乡、地区、民族的教育状况差异。不能把大城市甚至首都儿童的教育问题当作全国儿童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刀切”的做法,有意识无意识地以城市儿童的形象和经历代表全体儿童的错误前提,此前在课程改革与学校合并等政策上,都给乡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制造了严重的危机。《减负十条》不能再重复以前的政策失误。差异原则,必须是制订全国性政策的基本原则。

     具体而言,《减十条》反映出教育部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缺乏细致的分析 。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城镇学校。即使在城市内部,重灾区也往往是重点小学,而非重点校学生的课业并不一定过量,城市里大量的农民工流动儿童更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小升初”大战、“占坑”班等现象,在除北京之外的其他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也不是普遍现象。农村的状况更是不同。大量农村教育的研究表明,多数乡村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重,作业练习量恐怕是不足而不是过度,课后补习是极少数现象;很多学生家里没有书本报刊,如果学校和教师不允许介绍、提供教辅材料,就根本没有任何学习辅助工具。调查发现,重庆与贵州山区的一些中心校小学毕业班,数学、语文两科的平均成绩为3050分左右,成绩不及格学生数甚至占到一半以上,最低仅3.5分。据当地小学教师估计,约10%的小学毕业生仍未脱盲,而这是小学四年级就应该解决的问题。到初中三年级,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补习小学四五年级的数学课程。《减负十条》要求全国所有的小学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不允许教师课外补习,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恶化。几年之后,出现大批农村初中生仍然不会写字、算数的现象,绝不奇怪。

     其次,《减十条》规定“零书面作业”,是违背教学律的。减的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担,不等于说学习不需要大量练习、不需要努力。反复练习,对掌握任何技术和知识,从事任何行业都是不可避免的。难道运动员不经过枯燥艰苦的基础体能训练,就可以自然而然轻松取得成绩?难道音乐家不经过每日数小时的重复练习,就能够熟练地演奏更不用说演绎乐曲?为什么学习文化知识要例外?天才只是极少数人、极少数孩子,绝大多数的儿童,仍然需要刻苦、勤奋、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媒体和部分学者大势渲染进步主义教育、快乐学习、轻松学习,总是用极端的个别例子,证明刻苦、勤奋已经不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对各种教育理论,应该保留批判性,不能全盘接受。

     中国的基础教育同世界各国相比,都占有优势,其主要原因,就是基础扎实。同英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的容量和难度都更大,但我们的城镇学校甚至小部分农村较好的学校,仍然能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有独特的传统优势,平均教学效率比西方国家较高。2009年上海初次参加OECDPISA测试即以大幅优势领先65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作为一个证据。我们的优势包括:课程编排的系统性更强,整班上课(即教师主讲)模式,学校集体教研体制,此外就是学生的大量练习。在英美进步主义教学法的影响下,2001年课改之后的教材,盲目模仿美国教材,知识编排的系统性已经开始下降。整班上课模式也受到冲击,虽然众多一线教师仍然顽固地不愿放弃。如今《减负十条》再通令全国,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都不能布置书面作业,大量练习的传统也将被严重破坏。此外,书面作业的功能并不只是练习,同时也是学习动态的反馈,是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与学之间互动循环的联系。禁止书面作业,教师将很难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上所言的传统教学特征,当然并不是完美无缺没有弊端的,例如不注意学生个体发展,可能练习量过大等。但这些并不是无法纠正的问题。国家政策应想办法扬长避短,而不是因噎废食、自废武功,将自己的传统和优势破坏殆尽,连根拔起。

     最后,《减十条》不对专业性的具体操作做“一刀切”的行政规定,但对于城镇小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即学校质量严重不均衡造成的过度竞争——丝毫不涉及。大学质量和资源的不平等,导致部分中学生过度竞争;中学资源和质量高度集中于极少数量的学校,造成小学生过度竞争。白热化的竞争才导致大量课后作业、补习以及其他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减负十条》对均衡小学和中学的教学资源和质量丝毫不涉及,只治标不治本。其第一条规定网上报名和招生,但仍然保留小学就近入学的规定。学校质量的严重不平等,已经使就近入学成为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学区壁垒和就近入学,造成了优质学校周围的天价学区房,例如中关村三小附近区域的房价已经涨价到12万元一平米。来自富裕中高产阶级的儿童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优质的重点小学,其目的当然是为了进入优质的重点中学,进而进入中外顶尖的大学。优质学校通过收取家长巨额择校费、与政府部门、各大部委“合作共建”,收取巨额投资,作为交换为相应机关部委保留入学名额,等等手段一步大了同其他普通学校的源不平等,形成性循仅仅规定网上报名和录取,丝毫不改变产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学校量不均衡的问题如不根本改善,《减十条》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减负的目的。部分学校为自己、为学生升学的利益,极有可能阳奉阴违。即使学校完全服从,在升学择校压力不变的状况下,这等于把学生更多地推给家长和市场。补习市场将会更加繁荣,学习负担不会降低,而家庭经济文化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却会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诉,目前的《减负十条》严重忽视了广大农村儿童、流动儿童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案,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有害无益。根据以上意,建教育部修改《减十条》如下:

 1.  1.  大力小学校和学区之的质量差异,均衡教师质量、生源量和经费投入。实施辖区(市、县)内教师流动制;打破学区界限,小学生可于全区(市、县)内小学自由名,电脑随机派位。居住较远的学生,可安排校接送保障安全。

 2.    2.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民族、和城乡之间的教学状况差异,避免用城市儿童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以偏概全地作为全国儿童的典型。对具体教学操作,如作量,考次数,考级、教学进度等方面应给予地方教育机关和学校足自主力,根据学生具体需要,制定相宜的准。在部分落后地区,不但不能减,恐怕需要加强练习补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3.    3. 加强监督。地方教育机关和学校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备案留察,根据学生变化定期调整,并接受上级机关的随机抽查和评审。加强一线教学人员、学生、家长和群众的监督权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减负总共有几次,熬夜帮你理出来
校内减负校外增 减负令苦对“障碍跑”
寒假来了!让“减负30条”落地,我们要做些什么
学生“减负”:从教师“增负”开始
减负汇报材料
学生负担过重愈演愈烈 “减负”的最大阻力是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