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六出祁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出发的地点也有不同,除了祁山,还选择了陈仓道和褒斜道,从战争的局面来说,只有五次北伐,第一次和第五次是大规模战争,而中间三次只是局部战争,小战事而已,所以六出祁山的说法与实际不符。

北伐路线

第一次声东击西,从甘肃远道徐进,确实是出祁山。诸葛亮算准司马懿必取街亭,于是派马谡去守街亭。

马谡选择占据街亭山上高地,却被魏将张郃隔断清水河水源,轻松击败,街亭丢失。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继续坚持打必须持久战,但粮草跟不上,诸葛亮只能撤兵回蜀,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后来也多次出现粮草问题而中止的情况。诸葛亮派姜维诈降,结果大破曹军,就在众将士以为他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的时候他自己发现所带的粮草不够用,只好撤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战争的后勤保障,诸葛亮在出祁山之前也做过充分的准备。大力发展农业,为出祁山做粮草准备,还“七擒孟获”稳固后方,训练出征士兵,但还是失败,只能说明蜀国实力有限,做不到完全保障。

6年之后,公元234年,第五次出山。为了使这次出山北伐成功,需要准备大量粮草,诸葛亮选择了五丈原作为进行屯田种粮的基地,放弃了祁山道而选择了褒斜道,一切计划都很完美,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但还是失败告终。

魏、蜀、吴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存在国力上的巨大悬殊

《出师表》中有陈述:蜀国地处巴蜀之地,虽有“天府之国”之称,自给自足丰衣足食未尝不可,但跟地大物博的中原地区抗衡,无论人口、经济、军事都是无法相比。

魏、蜀、吴三国的实力悬殊,所占的地方及军力对比:

魏国占据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人口有四百多万人,带甲武士约40万左右;吴国占据荆州、扬州、交州三州之地,人口有230万左右,士卒有20万左右。

而蜀汉仅仅只有益州一个州,人口不到一百万,军队约10万人左右。比较下,蜀汉实力只有魏国的四分之一,东吴的二分之一。这不占天时,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进行北伐?

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获胜原因是多方面的,他明白蜀国实力在三国中最为弱小,无力和魏国做长期抗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选择在相对而言实力还强大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以求自保。

用出兵来聚集人心,诸葛亮不敢偏安于西蜀,他怕后主时间长了乐不离蜀,也‬怕军队失去斗志,更‬怕自己没有机会实施北伐,所以也不敢放松。

帮助刘备完成遗愿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帮助刘备完成光复汉室的遗愿。

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在履行对刘备的承诺。诸葛亮在还没有出山之前,就对天下大势作了深入透彻的分析,《隆中对》为蜀汉政权的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诸葛亮当时的战略分析,蜀国应当占据西川和荆州以及汉中,从汉中前出攻击曹魏,从荆州北上进攻曹魏,而曹魏两面受敌则会难以阻挡,最终问鼎中原,进军洛阳,一举统一天下。

也是为了完成对刘备的承诺。

当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就开始殚精竭虑开始积极准备北伐中原。因为刘备死的时候,将刘禅托付给了他,让他代为照顾,同时还说诸葛亮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有余,能够定国安邦。如果愿意辅佐阿斗,就用心辅佐,如果不愿意,汉室的江山就拱手送他。当时的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的信任,表示自己愿意以死效忠。

影视剧照

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是为扰乱魏国的休养生息,打击魏国的边境,给魏国带来战争负担,希望引起魏国的内乱,万一抓住机会击败了魏国,说不定蜀汉就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说到底,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在审时度势下的策略,只为延缓蜀国灭亡的时间。

2.存在地偏缺人才的客观因素

由于长期征战,到了后期人才匮乏,蜀地偏人少,最后竟然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而蜀国内部,刘备死后,葛亮虽能独撑局面,但怕自己完不成曾经所言,也怕出师未捷身先死。尤其是后主刘禅没有其父刘备的雄才大略,对诸葛亮来说,在自己还有精力的情况下,尽快完成统一大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极力尽忠职守决定了他悲壮的人生。

北伐图

因为诸葛亮几次北伐,陇东倾向蜀汉的民众,蜀汉败退,几经拉锯经战,剩下的人对蜀汉已经不抱希望,政局动荡,人心涣散。厌战情绪使得诸葛亮也没得不到当地百姓的继续支持。

蜀汉力图光复汉室,连年征战,北伐劳民伤财,在经济方面没有采取得力的改革发展措施。战争极大地消耗了蜀国国力,又不能得到及时的物资补充,缺乏经济后盾,北伐失败便在所难免。

3.存在人心不齐的问题

诸葛亮用计把司马懿杀得落花流水,忽报永安李严有书来报,说东吴与魏谋和,欲联合进攻蜀国诸葛亮只好退兵,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李严是害怕军粮置办不及,编造假消息来哄骗诸葛亮。

剧照

诸葛亮摆出八卦阵重创魏大将军司马懿,但是司马懿买通蜀军粮草官苟安,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孔明早晚必将篡位,刘阿斗大惊,急命诸葛亮回师,有只好撤‬退。

司马懿老谋深算,深谙诸葛亮用兵计谋,所以一味避其锋芒,借此消耗蜀军锐气,待蜀军粮草不济时再发动攻势,逼蜀军退回成都平原。

多次被诸葛亮胖揍又多疑的司马懿不敢应战,据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去女人的衣服戏弄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并没有被激怒,反而从去的人那里知道诸葛亮病重的消息,并得出诸葛亮不久于人世的推断,最后也只能撤退。

作为北伐的主持者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才54岁病逝于五丈原,北伐中原的行动只能以失败告终,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人心不齐的因素。

隆中对策

诸葛亮既是政治家,也是有情有义的真性情者。他想要回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隆中知遇之恩,也想完成刘备统一天下的遗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世界上少有的真性情者,难能可贵。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尽管诸葛亮很努力地进行北伐,魏强蜀弱的局面已经无法撼‬动。

蜀汉后期,国内统治阶级钩心斗角,根基动摇,人祸连连,这也体现出了蜀国内政存在问题,君臣之间的裂隙在扩大,为蜀国衰蔽并走向败亡埋下了隐患,事实上北伐的失败就是形式上的展现。

鞠躬尽瘁

谋成要事需“天时、地利、人和”,到了后期诸葛亮都处处受制于人,确实难以取胜。但是也从未逃避责任,诸葛亮做到了极致,做到了《出师表》中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表率。

前出师表

为什么许多人都能被都杜甫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地感叹而感动,就是因为确实写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也正是看到了诸葛亮人品之所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在“人和”方面没能圆满,但无论北伐是怎样的结果,都不影响后世对诸葛亮护国安邦及锲而不舍进取精神的赞叹和尊敬。

北伐确实让魏国“畏蜀如虎”,哪怕诸葛亮死后多年,曹魏依然不敢轻易灭蜀,这就是诸葛亮北伐所带来的震慑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马冰河W:诸葛亮六次北伐为何均遭失败?
《诸葛亮”荆州帮“的非组织活动》(作者:李天军)
马谡失的不止街亭,诸葛亮悔恨没听刘备劝,看第一次北伐赢面多大
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转】六出祁山真的是劳民伤财?不,只是你看不懂
诸葛亮北伐中原,为何出兵祁山而非子午谷?毛主席五个字道出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