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踏上“寻色中国”的旅程(二)

贵妃帕上落“胭脂”

胭脂既可指一种化妆品,又可指一种娇艳的红色。山东章丘女郎山战国墓中出土的乐舞陶俑面部均施有红色颜料,说明在面部施红涂朱的传统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萌芽了——千年来,人们希望为面部增添血色、使容颜愈加妍丽的想法和做法,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古代制作化妆品胭脂的材料主要是红花(又称红蓝草,并非今人常谈及的藏红花)、茜草等天然植物。汉时,焉支山一带(今甘肃省山丹县与永昌县交界)盛产红花;其原为匈奴领地,所以匈奴妇女常利用红花制成可涂抹脸部的“燕支”。后来西汉名将霍去病大败匈奴,攻克祁连山,并越过焉支山千余里,溃逃的匈奴哀歌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西河旧事》),足见焉支山作为红花主产地对匈奴的重要性。

后来,人们在红花制作的“燕支”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才使其进化成稠密润滑的膏体“胭脂”,古代女性可以利用其打造出纷繁的妆容。唐代《妆台记》记载了唐及以前的妇女妆发,提到:“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通过粉和胭脂上妆的次序、胭脂使用的浓淡等区别,可以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妆效,甚至还冠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旖旎的名目。

《开元天宝遗事》载,唐代杨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绝世美人拭于帕上的那抹胭脂的桃红之色,成了大唐盛世靡丽浮华的注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美了!古代彩妆神器——胭脂
名方妙用:胭脂本是头风药,赠与佳人作美妆。
霍去病征陇西,为何使匈奴妇女无颜色,难道霍家军扰民?
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色素技术考略......
红楼戏说:大观园中的艺术家、美妆大师非贾宝玉莫属
失我焉支山,妇女无颜色,焉支山对匈奴有多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