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手记 :摄影是什么? 摄影你需要知道的事(一)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


                   ———— 施雨题记




        摄影对于很多人而言它就是一种记录方式,用照片去记录生活,记录美丽景色,表达思想情感。无所谓使用怎样的器材,甚至无需讲究太多的‘’清规戒律‘’,只要喜欢就好。而对于那些有深度要求的人,比如职业摄影师(新闻摄影师、风光摄影师、人像摄影师等等职业性质)、爱好者中对摄影有深度要求的人等,对摄影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差别在于定位不同。

        经历是一条坎坷的路,却可以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那些经历实战后值得记取的经验,《摄影你需要知道的事》即是笔者学习手记和对摄影的感悟,(叙述侧重纪实摄影角度)。真相,它不只限于拍摄技术,更多是对摄影本身的思考。笔者以此告戒自已,並牢记这些经验。作为一种分享,並不意味着这样做你就可以进阶成为摄影高人,摄影还有很多需要知道的事,有很多需要摄影人去做的事,但这些经验如果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也就足够了。



        №01:摄影是什么?

        笔者浅薄的理解,摄影对于很多人而言它就是一种记录方式,用照片去记录大自然美丽景色、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表达思想情感,传递一份感动;当一个人远在他乡,把家人的照片捧在手中那一刻的温暖;当一张照片唤起人们正义的呼喊……所有摄影的意义都在里面,摄影即是把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摄影从实用性和本质意义上就是一种对客观对象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它具有客观真实性和不可复制性,所以那些自然和人文作品经典瞬间才显得弥足珍贵。

        摄影作为一种记录方式,从它诞生开始就是记实影像。不管普通人拍个纪念照,还是医学、天文、地质,新闻纪实,还是摄影艺术性构建,都应该是对客观对象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它们在本质上並没有差别,只是定位上以其特有的用途和评价标准(行业标准和社会主流观点)属于不同范畴。

         我们通常说的摄影有人把它称之为‘’视觉艺术‘’,笔者理解,摄影虽然也是纪实影像,但区别于其他‘’照相‘’ ,纯粹记录,它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对影像的一种简化、提炼,赋予它鲜明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审美,赋予影像更生动鲜活的人文情怀。正如美国专业摄影师Patrick Beggan所说:‘’单纯把所有事/影像都搬到一个平面上的话,是没有意义和不合理的。每种形式都有本身的限制,要好好利用这种限制,精简画面、带出中心想法、画面重点,才能让影像变成艺术‘’。

        同时,摄影又是摄影人独特的个人视角,是摄影人对生活、对自然、对那些拍摄对象的解读和审美表达,客观上它带有主观色彩,摄影作品构建也就具有不同认知(价值观、审美观),是不同层次的(技术以及审美表达能力和表达方式),它体现在影像的社会价值、思想、艺术和技术不同层面,无论是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或者是抽象、印象的表达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作品至少包含思想内涵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而技术是表达的手段。基于这一理解,好的摄影就应该从照片的内涵(提供的信息质量、思想内容)、艺术(满足审美需求)和技术表达水平方面去思考和呈现。



       №02:给自已一个定位很重要

        摄影创作并非是按一下快门那么简单的事。无论你把它视为爱好还是职业,或想成为行家达人,不管你摄影的初衷是什么,如果你是认真的,当你真正踏入並了解摄影,你会发现摄影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美丽。摄影需要什么?时间 金钱 天赋(素养)。这是一道门坎,摄影作为一种创作活动,依赖于拥有的器材,时间和天赋(思想素养和技术积累)。金钱,可以让你拥有你买得起的器材,去到你想去的地方;时间,能保证你学习和拍摄;天赋,就是你的素养,学习能力,审美表达能力。

        摄影圈有一句戏言‘’摄影是(把钱)用光的艺术‘’,当然这並不是绝对的,客观需要确实如此,但如何投入其中也在于各人的不同选择。有一句话说得好 ‘’ 狗头也能出大片‘’ ,说明摄影在于各人的玩法,有时候简筒单单的快乐中也能玩出精彩。

        不仅如此,摄影还需要付出体力、异于常人的勤奋和毅力;需要积累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不断的自悟,那些源自技术的和人格的修养…… 不是单有热情应付得来。


        现实中,往往当你投身其中才发现自已拍的片都不再好意思叫作品,大师们的才叫大片,那些名山大川的奇丽,那些亮丽的光影,那种‘’刀锐奶化‘’……;才知道原来自己如获至宝的仅只是一只‘’狗头‘’…… 于是有老师的经验之谈,‘’器材到位了,什么都不是问题”,听起来似乎很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忘情于网络、于是模仿、于是研究器材…… 摄影确实让人上赢,摄影的新鲜感、可玩性、挑战性以及对成功的执念,让人沉醉于拍摄和对影像创作的追逐,也让很多人痴迷于对器材的渴求,甚至可以是追逐虚荣心的自我陶醉,而来时的初衷已渐渐荡然无存。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並有热情践行,那么给自己一个定位非常重要,记住自已投入到摄影中来的初衷。定位一定要清楚,比如,做职业摄影人,深度摄影爱好者(在摄影方面具有某种专业水准,有一定目标)还是普通大众摄影爱好者。摄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门类丰富,技能要求不同,投入也大不相同。明白自己的选择,按自身的条件,用我们用得起的器材,用能支配的时间,仅管它对很多爱好者都非常有限,投入其中,去表达内心的关注,表达对美的感悟,不盲从,不攀比,不好高鹫远。从而避免陷入‘’穷三代‘’的俗套;避免落入‘’诗在远方‘’的浅薄和盲从。很多人后来没了坚持,没了热情,除了客观环境因素,多是缺乏切合自已的定位,方向不明、盲从、畏难而渐渐消磨了信心和热情……

        从事职业摄影没得选,做好本职是本份的事,而一个自由摄影师或者爱好者就非常必要。好的定位能让摄影人免入俗套,坚守本心,以务实的态度坚持于摄影技术的积淀和创作,对观注的事物保持热情,将摄影当作品质生活的一部分,在摄影中增长见识,丰满个人人格品质,使个人的摄影之路走得更好,真正享受到摄影带给自已的快乐。但置身于摄影圈子之中,比器材,比颜色,比锐度;比出刊,比获奖;比人缘,比名号;比一切能比的摄影怪像里,当没有掌声为你响起,甚至不被认同的时候,你是否还有那一份坚守,这並非是每个摄影人都能做得到的。




       №03:思想厚度决定作品的深度

        如果对摄影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达到某种专业水平。摄影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包括哲学、美学、艺术知识的积累,包括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笔者粗浅理解,器材重要,技术重要,思想重要,三者互相成就了摄影。没有器材就谈不到摄影,趁手的器材能更好的帮助到摄影人。有时候技术上的短板可能影响一个人作品的高度。

        如果说基本技能,解决会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培养自信心,为创作提供技术保证。那么摄影进阶才是从技术层面向内在品质(思想、艺术)层面的转化!它就好象我们学习语文,首先要学习字、词、句,词汇的积累,进而文章的篇章结构这些基础的知识,语言的基本元素,是表达工具,技巧。而文章内容,形式风格,文章的思想深度,则是源于作者对事物的观察、体验、认知和语言表达即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没有观察认知,没有思考和积累又如何写得出好文章。而摄影到一定程度上考问的正是人的素养,思想厚度和审美表达能力。即是对所观注事物更加深入的独立思考,对生活本真的认识理解,个人审美品味的积淀,达到从技术层面和内涵(思想和艺术)的深度全面提升影像品质。而这些素质是要靠读书学习、实践历炼、观察和思考去积累,它是需要时间去积淀的。‘’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皮特·亚当斯(Peter Adams))一语道破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重要。

        相比之于器材和技巧,摄影人的价值取向、审美品味、思维方式或者才是真正进阶的门坎。因为它考问的是人的素养,是摄影人思想、情感和审美,是个性的张扬。即是个人对自然、对生活的评价,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是对事物的关注和诠释,无论是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或者是抽象、印象的方式。

        摄影人的成长是一个反复渐进的过程,一定是从技术~艺术~思想渐变的过程,成长就是剥茧自新。

        好作品对于优秀摄影人来说,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形,更重要的是通过图像来传递思想,是摄影人与外界对话的连接点。要求有思想情感,有态度,形神兼备的影像就比只讲究技巧要更加深刻,也更加困难,它是不同层次的。通常需要更多的拍摄经验和技术手段,并引入美学思想和个人的情感观念,发出摄影人的声音。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摄影:技术决定下限,眼界决定上限,审美决定摄影的境界!

        摄影人的思想厚度决定他的作品深度,它体现在影像的社会价值、思想、艺术和技术不同层面。摄影师能达到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底蕴!

        你的眼界有多宽,你的视觉才能有多长。素质、境界这个东西是一个人的学识历炼的积累,没有现成的公式,讲究悟性。它也是装不出来的。毕竟我们很多人並非哲学、艺术专业出身,对美学、造型、绘画等专业理论知之甚少,把它运用于创作更是需要下一番功夫,不管你是职业老手,还是初涉摄影的新人。照片最终标明了摄影师的品位。作品是摄影人的一张名片,它不仅反映摄影技术高低,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出摄影人学识、修养、情感和品位。更不要把浅薄和浮燥当情怀而不自知。不管是谁,你忽视它,它就糊弄你。它将与你的实战经验共同成为你今后摄影能力不可或缺的潜质。

        急功近利只能生产浅薄和浮燥。



        №04:学会敬畏和尊重是一个摄影师的基本素养      

        摄影不只是拍、拍、拍,不只是照片。在拍摄中我们得到了更多,它绝不限止于拍摄技术,也不限止于精美的作品。更多的是一段段经历,是一次次见识和感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对拍摄对象及知识的敬畏和尊重。

        每一个人的涵养不是空泛的言词,一个好的摄影师一定是有丰富知识积淀,对技术、艺术的遵重、敬畏,而不是一知半解,甚至不学无术的偏执与自大,虽然我们常常认为不要把所有的法则当作教条。

        做一个受人尊重的摄影师,不只是在摄影技术上我们有多牛逼,不是你拥有怎样的名号,而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的敬畏和尊重所乗持的善意、原则和责任感。



     №05:培养观察力,学会如何去表达

       摄影人常说一个摄影师要有一双"摄影眼",说的是善于在平疽中发现精彩,在平凡中发现感动,善于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个人理解摄影就是做两件事,一个是确定主题,也可以叫立意;另一个是主题表达,就是用拍摄技术把主题表现在照片中。

       在拍摄实践中,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是见什么都拍,拍数量,而没有任何品质可言。这是考问摄影人的境界和品味。一张照片值不值得拍,和个人的见解相关,但至少有内涵,有趣味,有新意才值得拍,这是观察力,善于在一个场景中发现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东西。那些既无新闻价值,又无历史价值,毫无美感的东西每天雪片般充满了网络,充其量可以称为照片。二是,如何去拍,把主题表达出来。这是考问摄影人的镜头语言表达能力,直白说就是拍摄技巧。善于抓住並有效展示拍摄对象的特点,通过事物的关联性,去营造画面的形式,氛围和意境,去突显主体,揭示主题。这是需要细心观察、思考和拍摄经验的积累。

        善于发现好的场景,好的主题,並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意向去拍摄。灵感,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具大的作用,潜意思、想象常常启发到我们,去达到内在品质和形式美感契合,而这些都是善于观察思考的结果,是摄影师和常人的区别。培养观察的眼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对摄影人是非常重要的。



        №06:捕捉机会,抓住转瞬即失的瞬间

         摄影的迷人之处不是看你拍了多少,而在于你拍到了什么。它可能是足以憾动人心的,也可能是生活中细小的精彩。每一次出发,我们都无法知道我们的镜头里会留下一个怎样的故事,直到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它鲜活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直白地理解,‘’瞬间就是对拍摄时机的选择,是让我们自己意识到,当你所拍摄的画面在这一秒进入照片中的时候,会比后几秒或者前几秒进入照片的状态更好或者更差。这就是瞬间的意义‘’。

        无论新闻纪实还是风光,很多重要机会和精彩的瞬间,转瞬即失。除突发性机会外,很多拍摄需要有思想准备,有预案,临场有预判,而不是仅靠运气朦上的,仅管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运气来成全。

        区别于商业摄影,纪实摄影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可以前期准备的时间,发生与记录往往只在短暂一瞬间,如新闻摄影等。曾经的经历告诉我们,常常面对瞬息万变的捕捉,那一定是职业的敏感性和技术积累,是长期思考观察而沉淀于拍摄者大脑中的潜意识。不用观察思考,手到揍来,那是神一般的存在。

        机会往往赠给观察细致,思维敏捷的人。在拍摄中多观察,去发现有趣的人和事,细心留意发生着和可能发生的事情;人像拍摄中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一个温暖的笑容,一个恰到好处的姿势;风光摄影中独特的流云光影,有趣的陪衬物等都值得细心留意。当我们风尘仆仆到达山顶拍摄刚刚升起的日出,却遇上一场雨的窘态,而老天却恬恬送来了美丽的彩虹。拍摄风光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当太阳落下地平线之后,不要急于收拾行装,那之后短暂的15分或许会有奇丽的景像。

        有时候契而不舍,耐心等待也是给自已机会。一个好场景有时候是需要守候的,等待(主体或陪体),它可能是有趣的人或那一抺阳光。

    


       №07:好照片的基本要素理解

        笔者理解,摄影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不管你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有多丰富的感情和思想,最终都要通过照片去呈现出来。可以说,作品创建中不只是运用各种规则,更多是摄影人的素养,那些基于艺术语言的悟性和审美表达能力的体现。

  在学习优秀作品和拍摄实践中,评价和创建一个好的图像,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亮点,如它的风格、特点(笔者常以关健词去界定它,诸如虚化、前景、框架、对比、光影、线条等),它的独特性等(影像的信息的独特性和瞬间的捕捉以及表现手法)。好照片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很强的带入感,让人产生联想,或享受到美的愉悦。个人归结起来,好照片都具有六个共有的特点,对拍摄者,不管你是自觉的还是潜意意的。它表现在: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一个突出的主体,生动的光影,富有情绪的色彩,简洁生动的构图和影像的独特性这些共性。

        基于主题/主体/光影/色彩/图形及独特性的思考:


        要素一:主题

        我们拍摄一张照片一定是拍摄者发现了什么,有某种思想和感受,通过照片把所见所想传递给别人。我们常常看到抽象手法的表达,那怕只有身体某一个局部或是图形、色彩的呈现,也一定是有思想和情绪在里面。这就是一张照片的主题,是我们去拍摄一张照片首先要意识到的(我们要告诉观者什么?然后才是以怎样的画面去让观者观看),也是这张照片是否值得我们去拍摄的关健。主题是拍摄者想要表达的让读者看的或者思考的东西,就象我们写作文的‘’中心思想‘’。

        主题可以是面面中主体直接呈现的,也可以是画面中主体和倍体间接表达的。一个好的主题一定是明确的向读者传达某一件事或有趣的故事,或精彩的瞬间,或传递某种思想、文化内涵。拍摄者以图像中典型的影像,简洁直观地把自已此刻的想法传递给观者一定是要清晰鲜明的。也不排除间接手法的表达。

        主题的内涵和深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拍摄者对拍摄对象的观注、认知、解读和镜头语言表达水平。


        要素二:主体

        我们的目光常常被身边发生的人物故事那些有趣的瞬间所吸引,被眼前的某一景象打动,而那个吸引我们目光的人,打动我们的景象(或者是眼前的雪山,或者是一朵绚丽的花儿),它反映出某种状态,引发拍摄者思考,或者美的愉悦,在一个场景中我们把它定义为主体。

        主体是拍摄中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通过它传递某种信息,揭示主题思想。主体是一个场景中最典型最集中表现主题的元素,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数的组合。在一个场景中它是最富于表达主题的元素,因此主体是画面影像的核心所在,是揭示主题的最重要元素。我们拍一张环境人像,人就是主体,而人物本身传递的信息(如:民族、性别、年龄、身份特征、妆容等)、表达的情绪(包括肢体语言)和所处特定环境、氛围共同来揭示主题。人文拍摄也是同理。

        主体在画面构图中居于视角中心的位置,是画面中要突出表现的元素,其他陪体都是作为突出主体的补充元素为主体服务的。强调在画面中突出表现主体,也要注意主体与画面中其它元素间的协调,使整个画面具有和谐的美感。




        要素三:运用光线塑造影像

        光是构成影像的基本条件,一张图片给观者第一视觉感受即是图像明暗,影调层次。它不仅是塑造影像的条件,更是营造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在画面视觉效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光线是摄影的前提,也是影调、线条等摄影语言发挥的前提。我们需要利用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的角度)、面积,光的强弱(光的强度)、光的质感、光的色彩(色温)等来塑造影像,利用光线来突出画面中的阴影和纹理,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意境和氛围,表现影像的生命力以及深度。因此人们把摄影定义为光影的艺术。

       不同的光线运用手法所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常用光位对影像塑造至关重要。

        顺光     顺光在拍摄人像时,能够使人物脸部受光均匀,减少瑕疵感。但它不利于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侧光    侧光能让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逆光    逆光能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

        以上是常用的三种光线,除此之外还有顶光、底光、侧逆光、侧顺光等。光的角度那怕细微变化都会带出影像的不同感受。

        自然光条件下,时间不仅定义了光的高度,也定义了光的质感(色温)。光的质感对影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晴朗天气早上和傍晚光线色温低,更饱和、纯净,色彩丰富,正午的光线总是强烈的(俗称“光硬”)。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了解光,观察光,知道在每天不同时间及天气环境下的光线质感的不同,知道不同光位对塑造形象的影响和作用。在拍摄中通过选择有针对性的光质、光位和光的强度来拍摄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塑造不同影调影像。在自然光环境下,没有不好的光,只有光适不适合我们的影像和对光的善加利用。

        这里说的影调是指一幅照片的明暗基调,也就是常说的高调、低调、中间调。影调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要切合主题思想,表达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影调非常直接的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影调是摄影师利用和控制光线来实现的。



        要素四:富有感情的色彩

        色彩浸孕着思想和情绪。

       "颜色是有重量的,它可以压的人透不过气来,也可以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颜色更是有生命的,它用斑驳和褪色静悄悄告诉你时光的流逝"。这样形容一幅作品的色调是非常深刻的。它告诉我们色调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说一张图片给人的视觉感受光线影调是第一位的,色彩必定是第二。笔者理解,这里包含对色彩的审美取向和色彩的认识运用两个层面。

        人类生活在彩色的世界中,不同民族人们以其所受教育和人的心理感受,对色彩做出审美判断,有不同的审美取向。大众审美观代表主流社会的审美取向,它是艺术的要旨。

        色彩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

        从心理感受上,色彩分为嗳色系和冷色系如红/绿;从视觉感受上,暖色近,冷色远,如日落/蓝天;饱和度高,明度低则色重,反之则色轻。

        在一张照片中正确利用色彩渲染主题,用色彩倾向增加照片的画面深度、节奏、意境和氛围,使照片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使用色彩有几点注意的地方,一是色彩不正(给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的混搭,还容易产生歧义);二是过渡渲染夸张;再一个是杂乱,使画面色调不和谐。

         这里说的色调是指作品画面中色彩的主基调(色彩倾向)。创作中利用色彩的特性和人的视觉感受特性,传达诸如冷暖、清新、灰暗、轻松、沉重、新旧等等视觉感受。恬好的色调使一幅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色调是摄影作品重要构成元素。



  要素五:关于构图的理解

        取景和构图的区分

        取景和构图是不同的两件事。取景,是按照主题需要选择场景,选择场景(画框)中的主体和倍体,剔除多余的部分,这是选择构建表达主题的元素。构图,是在恬当的位置,远近,角度,高度,按照场景元素中点、线、面,光线等特质去布局各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比例等。构图中为了表现力需要也可能增加或减少场景元素。取景和构图概念上在风光和人像拍摄中是一致的。

        关于构图的理解

        构图是一张照片好看的基础,它是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好的构图就是画面干净,主体突出,有带入感,能让人比较清楚的看出摄影人想表达什么,具有某种形式美感。

        很多时候发现了一个好的场景,也有好的寓意,但拍出来味道就不是那么美了,甚至没有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而好的摄影师却可以把平常看起来很一般的场景拍出精彩,画面具有层次感,让影像更鲜活生动。问题跟构图有很大的关系。好的摄影师更加善于利用透视、对比、光线和色彩来构建图像。

        不管绘画还是摄影,都是在二维平面空间中去建造三维立体空间图像。摄影就是利用画面中各元素的空间透视关系、对比关系、影调明暗关系、色彩冷暖属性、画面虚实来重塑有序的立体的三维画面图像。绘画和摄影所不同的是,绘画是画师构思好一幅画,利用画笔工具和一定艺术形式,从无到有落墨成画。摄影则是摄影师对鲜活真实的客观场景的真实记录。而好的摄影是当摄影师面对一个场景时,能从中发现有趣的事情,对对象产生观注和解读,形成某种寓景(基于思想、情绪、观念),並对拍摄对象选择,提炼,去掉与主题思想和审美无关的东西,用最能表现其内涵以及外貌特征的形式去定格这一个瞬间,去表达此刻所想。    

        不同的构图带给读者不同的视觉感受。通常遵照好的法则总是能拍出好看的图片,很多基于技巧和形式美学的规则值得学习,它会提升我们的审美表达技能,打开我们的思维。而构图却並不是一个套路化格式化的内容,场景总是千奇百态,构图法则也不是死教条,取景构图要能充分表达拍摄者的构思,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只要是能够充分表达主题,具有美的表现形式,就是好的方法。


        笔者理解构图是做两件事:一是引导观者视线到主体;二是营造画面形式美感。

        构图是对于画面内容的一种组织布局和引导形式,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如:三分法、引导线、平行线、斜线、对称、居中、框架等)来将观看者的视觉重心引导至你想要表达的画面主体身上。好的构图就是观者的目光能直达主体,並在陪体烘托下增强对主题的解读。

        换句话说就是将纳入画面的元素,依据场景特点,如点、线、面结构及光影、色彩分布,按进入画面元素主次定位去做几件事情:

        选择角度:选择展示主体最有表现力的面,包括光的投射方向、前后景的选择、机位高低等。

        选择好的画面形式:如选择横向排列、纵向排列、对角线排列等。采用富有表现力的构图形式,如三分法(九宫格)或引导线等。

        确认位置:主体和陪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主体大小与环境比例。

        层次安排:主体与前后景的距离、角度,光影投射等,塑造透视感、立体感和空间感。包括选择使用不同焦段镜头透视压缩特性,画面虚实,利用色彩视觉感受等营造层次感、空间感。

        合理安排主体、陪体,主体和前景、背景的位置,注意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达成画面具有某种形式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构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它更多的是帮助我们建立影像构建中各元素的关系、对比、均衡、节奏和空间等一系列形式美学规则。


        1.简洁。越是简洁的东西越具有视觉冲击力,不论图形还是色彩。简洁的构图更加容易突出主体,表达思想和感情。

        简洁不是简单、少,而是没有沉余的东西。我们只是要找出作品中需要的,而非所有看到的东西。选择角度是重要的方法,也可以是运用不同焦段镜头,以及采用前景庶档,虚实手法等任何有效方法。构图时避开与主题无关,甚至影响主题表达,影响画面美感的东西。在一幅作品中努力表达一个主题,突出一个主体(兴趣中心)。切忌过多元素与主体冲突,破坏构图和主题的表达。

        正如维利·奎克所说:“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假如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弃掉。”



        2.不可忽略的陪体

        陪体是配合烘托主体共同揭示主题的一部分。与主体具有内在的联系或者和主体具有和谐的构成形式(或与主体对此,或制造与主体冲突,或协调画面,或打破平衡,或通过它传递某种信息)。在画面中共同营造意境,揭示主题。

        陪体可以是前景、背景,也可以是进入画面中某个独立的元素。

        选择好的倍体很重要。前景和背景与主题一样重要。如果陪体,比如前景或背景很普通或者杂乱,势必让照片缺乏焦点,缺乏美感。陪体选择不当,布局位置不当非常容易产生歧义让人产生误解。陪体一定是主题的一部分,好的陪体更能衬托主体,渲染主题,增强意境,但又不分散注意力。


        ​3.节奏感

        画面主体、陪体及前景、背景在布局(框架中)各元素的大小、远近、疏密、虚实、动静、明暗、冷暖的表达,恬到好处,相得益彰。如利用居中构图显得庄重,三角构图显得平稳,斜线构图制造动感,框式制造神秘等方法,使主体与陪体位置、大小、远近比例适度或故意夸张,让读者通过联想产生平静、激烈等感受。不仅增加画面形式美感,更有助于表达情绪、氛围,增添画面的故事性和艺术性。


        4.忌直白

        选择一个好的角度,选择好的前景和陪体。铺垫、过度,引向主体。或交待环境,或相映成趣,如高山配草原、瀑布配流水等。在人像、风光拍摄中常用引入前景的方法,增加画面透视感、均衡画面、烘托主体的作用。

        选择前景也是构图中一个有效方法,它可能让你的照片脱颖而出。一个好的前景能对画面构图起到对比、引导、过渡作用,不管是实物还是线条、光影,非常具有带入感,可以增加画面层次感(纵深感)或通过对比增加画面的意境,烘托泫染主体。归结起来前景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与主体、背景形成联系或对比;填补画面中过多的空白;庶挡场景中杂乱多余的景物;交待主观视点,用于拍摄主观镜头。

        前景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线条、光影,前景一般是与主体有内在联系,即关联性。也不排斥用冲突手法去表达某种意境。前景在画面中要有美感,在整个画面中的大小适当,形状、位置与画面和谐。有时候甚至把主体作为前景框架,用背景元素或其它陪体元素来完成构图。前景切忌杂乱、唐突、无序,甚至喧宾夺主,弄巧成拙。



        5.负空间(留白)

        让画面有视角上和想像上的延伸空间。例:折多山上,人是主体,山为倍体,天为背景(视为负空间)如果压缩负空间,则图片上的人和山就失去了高度和视觉冲击力。负空间有利于营造氛围和意境的作用。



        6.画面均衡

        均衡是构图的一个重要原则,无论在大自然、建筑还是绘画作品中,均衡的结构都能在视觉上产生形式美感。

        但在实际拍摄中,不少人会忽视画面元素的布局和呼应关系,导致画面结构不协调,“重量”感集中在画面一侧,导致失衡。还有一种是地平线失衡,面的切线不一致,导致失衡。

       要想避免这一问题,在安排整体布局时,尽量不要把“重量”都集中在一侧,按照线和面的特点选择适度的机位,或者通过清晰、模糊关系、明暗关系、线条或加入陪体等手段来加强、减弱特定元素的“重量”感,维持画面整体的平衡。

        还有一种失衡为调性及色调结构。画面中色彩不协调(比如不同颜色的饱和度、明度差异过大)、气氛不协调,影响照片视觉观感效果。

        有时候摄影师有意打破平衡,制造动感,但视觉力的均衡仍然存在,这种均衡来源于心理感受和联想。



  构图之于摄影来说,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形,更重要的是通过画面来传神。要求形神兼备的影像就比只讲究构图要困难一些,是不同层次的。为了能够创建引人入胜的影像,而不仅仅只是随手一拍的快照,我们通常需要更多的拍摄经验和技术手段,并引入美学思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技术决定下限,思路决定上限。拍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认思路‘’!



        要素六:独特性是影像最具价值的重要因素

         独特性是作品差异化最直接的标志。它体现在影像信息的独特性,影像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瞬间的画面捕捉以及独特表现手法。去重复别人已拍过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你需要重新定义它,有新意,才是有价值的。在风光摄影中,对同样一个场景,它体现在摄影人独特的视角,不同的际遇和不同的解读,以及独特的技术表达方式。



  

       №08:寻找拍摄角度很重要

         选择好的拍摄角度,可能比发现一个场景本身更为重要。好的拍摄角度,能给你的照片锦上添花。机位的选择,画面元素的构成,光线投射的不同,前景和背景的选择以至产生不同的构图,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感受和效果,不同的角度有时候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拍摄前需要细心观察,增强观察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摄影很容易养成个人习惯。比如,总是从第一眼看到的视角拍摄,那种常人的视角,而不去尝试其他不同的角度,习惯某种构图,而忽略更有趣的形式。这样做,你会错过非常多不一样的镜头。拍摄的作品没有新意,呆板、直白。如果可以,一定尝试远、近、高、低、左、右不同的角度来拍摄,随着主体与陪体位置的变化,视角的不同,它呈现给你的影像是完全不同的。有时候为了更好的表达主题,要反复观察寻找更好的角度去拍摄。


       №09:多一点想像,多一点创意

        美是一种构成(艺术),更是一种意境(联想),没有氛围(情绪)什么都不是。

        摄影师就像孩子,他们看到的事物和常人不一样,他们的眼睛里到处都是惊奇的景象,充满想象的魔力。"他们始终会问自己,如果……会怎样?"对事物具有好奇心和尝试表达心中愿景的心态和执念。

        在同一个场景中有100个摄影师,就有100种拍法。原于各个摄影师独特的视角,理解和想象。

        一张好照片是有生命的,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寓意,还要善于通过技术手法去把它表达出来。比如用慢门柔化影像、制造拖影,用追随手法制造动感;运用色彩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冷嗳对比、增加兴趣点、以及抓住主陪体元素之间内在冲突等方式,在照片中注入生动有趣的镜头语言,提升照片思想内涵和艺术含量,让照片更加生动,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虽然这些都不再是新的创意,但它启发拍摄者用创意和想象去创建新的影像。笔者理解为照片的技术含量,我们常说,照像容易摄影很难,因为摄影至少还包含拍摄技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

        每一次拍摄,用更多心思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呈现你拍摄的对象,构思和谋划你心中的影像。

        每一次拍摄,你不需要比别人拍的更多,而是需要比别人拍的更好,而这其中的差距,或许就是那么一点想象,那么一点创意,那么一个精彩的瞬间;或许是更加善于运用你手中的工具达成你心中的影像。



       №10:恬好的后期

        现在是数码影像的年代(仍有部分胶片用户,数码属主流用户群),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成像技术相较于胶片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即拍即得,达到快速成像,快速传送使用。但不考虑时效性因素,后期作为摄影创作的一个部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就像胶片时期拍摄后的暗房,在主观需要干预下,那些拍摄后的显影、定影,再到曝光印象……数码照片也一样,其实对后期争议仍然是集中在如何做才是适度的。

        个人理解,恬好的后期处理可以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纠正数码相机成像带出的暇呲,提升照片品质,使拍摄的作品更加完美,一定义意上说是对摄影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同时,在后期调片中容易发现前期拍摄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以后拍摄中加以改进。

        前期拍摄是关健,后期是完善,后期不可能拯救一切。如果一个好题材,你没把握好主题,构图视角发生错误,把它拍坏了,别人都不知道所表何意,后期也是白嗒。“如果主题不对了,就算你裁切或后置都无法将照片加强。如果一张照片是平庸的,再怎么处理都是平庸的“(布列松)。

        摄影作品后期处理在于把握好一个度,把握好纪实作品和艺术作品创作原则,处理好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人文纪实作品在后期中要保证客观真实性。个人在学习这类调片中重点在画面的通透感、明暗对比、影调、细节、色彩明暗、畸变校正及二次构图方面。在其他诸如风光、人像后期中,做各种调色处理相对有更大的空间,但切忌天马行空。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这样说:‘’一张照片在本质上是永远不能完全超越其表现对象的,而绘画却能。一张照片也不能超越视觉本身,而超越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却是现代主义绘画的终极目标。‘’

        摄影是什么?当我们投入摄影的时候就要弄明白的事。摄影从适用性和本质意义上理解摄影是一种对客观对象的最直接的记录。它具有客观真实性和不可复制性,所以那些自然和人文作品经典瞬间才显得弥足珍贵。

        个人理解,记录影像客观真实是摄影的特性,强调影像的客观真实性是摄影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所在。纵观真正纪实大师们的作品,照片朴实无华,却有故事,有深度。太过注重形式、质感和美感,削弱甚至隐藏了真正的内在精神表达。摒弃对后期技巧的刻意追求,不为搏眼球,尊崇内心的关注,用更多心思去寻求诚实的表达,作品才更加具有穿透力。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是摄影人的操守和底线,不能为博眼球或追逐功利去任意妄为,尽管它常常登上大雅之堂。            

        摄影作品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是摄影的一种境界。摄影的艺术性是通过镜头从客观现实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靠后期制造出来的,那就不是摄影了,至少它已失去了摄影本该有的那份真实和纯粹。正如摄影批评家蕭沉理解:‘’人们通过摄影照片对历史与现实所产生的信任,永远是纯正的摄影!‘’(萧沉:《摄影免谈“创作”》)。



       №11:好的构思是获得好作品的前提

        思考和酬划, 是拍摄的一个好的开始。不管你拍摄纪实,拍摄风光,还是人像。你的拍摄对象是什么?时间、地点、怎样的场景?表达什么?怎样去表达?使用什么器材?比如镜头焦段和孔经,需要用到的滤镜等是考虑的重点,你得心中有数。有时间的应先了解拍摄对象,做个预案。在旅途中拍摄,随机性很大,时间有限,当发现值得拍摄的场景时,至少应有一个基本的构思。在很多时候没有时间让拍摄者想太多,如新闻现场、婚礼跟拍、街拍、突发事件等,这时只能靠你的潜意识启示你,引导你。



       №12:轻装上阵

        拍摄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上路,搬运和旅途保护以及体力付出都会影响心情和活动范围。一般而言,职业摄影师对器材主要考虑适用性和稳定性,重在画质和可靠性,便携和体验居于次要需求。但並不是职业摄影师喜欢付重受累。很多时侯我们可以携带轻巧的微单机身、轻便的碳纤三脚架、轻量的变焦镜头和轻巧的双肩背包。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负重;在城市拍摄,不用的设备放在酒店或者其他的安全的地方;野外辛苦的拍摄环境并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毕竟我们的目的是出图而非苦修,带多少东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掂量着来。一定是越轻越好,行李重的人走不远。我们很多爱好者拥有高端相机、大三元俱全,每次出行把一个背包塞的满满,生怕有所不备。特别是在公众场所拍摄时十分引人注意,非常容易干扰到他人。其实带很多器材並不代表你专业,也不能保证你出好片。日常拍摄携带,人文用好一只35mm镜头或24-70mm镜头就很好,拍摄风光,用好16-35加70-200两只镜头也完全可以胜任出片。人像拍摄一只35mm 85mm(或135mm)也可以满足。平常也容易经常把相机带在身边。器材一定是针对性越强,越简单为好。





       №13:使用RAW JPEG格式拍摄

        虽然RAW JPEG两种格式都可以在后期进行调整修片。但JPEG这种格式的照片,是经过相机渲染的图片,显示的颜色较少,锐度、对比度较低,会丢掉一部分照片的原始信息,它可能並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如果你需要对照片作后期处理,那么采用RAW格式拍摄,RAW格式文件直接打开观看是很灰的感觉,甚至没有JPEG格式图片受看。但它是照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记录,是记录了光圈、快门、感光度、色彩、锐度、对比度、高光、阴影、色温等一系列原始参数的存储文件,RAW格式照片记录更多影像细节数据,是未经相机渲染的原数据,更具可重塑性。



       №14:极至本身就是一种美

        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不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的摄影。摄影人总是在追逐完美的路上,它可能是为了心中的那一抹阳光,一张照片、它可能是为了让人们听到他的声音,那些别人或许並不在意的事情。

        而人的生命长度和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不是涉猎了多少,而是做到怎样的程度,把一件事做到极至本身就是一种美。

​        心有所属,方能事事洞明。​摄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门类丰富,技能要求虽有相通但各不相同。职业摄影师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潜心专一,攻其一技,终有所成。作为一个摄影人不可能样样精通,但至少应该坚守本心,坚持自已的选择,对观注的事物保持热情,並以坚韧的精神深耕细作。

​        认真和勤奋是对摄影的基本尊重。一幅作品,特别是一幅好的作品,一定凝聚着拍摄者的思想情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付出多少,收获多少,尽管它並不成正比(这和机会、天赋、个人条件乃至运气相关),但没有付出一定没有收获。

        心无旁鹫,需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坚守。​把一张照片拍好,不厌其精,把关注的事做好,不厌其烦。很多有所成就的人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一件事。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你终将感谢自己的坚持、毅力和耐心。



        №15:一个好的摄影师,必然是一个器材党,而一个器材党却不一定是好的摄影师

       ​ 好的摄影师熟悉了解各种器材的性能、特性和优劣,凭借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善于借助器材,拍摄出高品质的照片。而纯粹的器材党,对器材的参数、优劣烂熟于心,享受不同器材的表现效果,重点在玩器材。

        器材的选择对新手从陌生到熟悉从来都是一个尴尬的事情。因为缺乏亲身感受,很容易被误导。

        俗话说‘’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材重要,它可以满足我们拍摄需求,可以增加自信心。但器材更是个昂贵的玩具,好器材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弄清楚自已的需求(器材具有一定针对性和适用性,按自已主要拍摄题材配置),弄明白什么是够用,什么是好,如果我们拍人像EF85mm f1.8是够用,那EF85mm f1.2就是好。EF85 mm f1.8 成像非常好,但与同厂EF85 mm f1.4 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从技术指标上看,似乎它们没有多大的差别,但顶级牛头的锐度、边沿画质、色彩,它所营造的画面氛围确实不是中低端头能达到的,贵有贵的道理。器材购置只与适用性和钱袋相关,跟摄影师的水平无关,和低档车高档车跟驾车人技术无关一样,它只取决于钱袋。仅管人人都喜欢更好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承担得起,要按个人需求和支付能力来决择,买你买得起最好的。为获得更好的成像品质或者对器材党来说,肯定买最好的,这个没毛病。但切忌在器材上折腾,切忌盲目攀比。理性投资有时候在诱惑面前真的很脆弱。

        器材既重要又不重要。重要体现在有的拍摄需要有很强的对焦性能,很快的拍摄速度(如拍动物拍体育比赛),有的拍摄需要长焦镜头(比如拍动物拍体育等),这些硬件需求,没有你还真拍不了是吧。说他不重要是指一张照片的品质,不全是高端和低端相机决定的,重在它的思想内容,艺术性和技术含量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摄影师决定的。因此,摄影圈中有句俗语: ‘’狗头、牛头,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那个头","最好的相机就是你手中的那一个"。用好手中的器材,它会告诉你需要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把拍摄的缺陷推给器材,特别是当我们缺乏经验,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其实除开器材的硬件因素,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更多的是自已的问题,应该把精力更多放到拍摄思考中更重要。



      №16:每次拍摄结束应将设置归于常态

       相机的常态设置能适应大多数日常拍摄,在需要的时候能更快投入其中。比如设置为:光圈优先模式(f5.6)、IS0自动、最低快门速1/125S(依镜头焦距而定)、白平衡自动、标准场景模式、单点自动对焦等。

        急需时不要因为对焦模式、测光模式不当造成失误,也不要去体验急用时没电没卡的尴尬。



       №17:保持相机清洁

        很多地方拍摄的作品都失败了,不是因为拍摄的内容,而是因为相机上有太多的脏点。所以在出发前和每天回来后,要清洁我们的相机。




       №18:不忘初心,自已的路自己走

        我们不是艺术家,但我们一样可以拥有追求艺术的梦想,一样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诠释生活,表达对美的感悟。不管你是带着怎样的目的投入其中,请珍惜这份执着和热情,並找到正确的投入方式。

        摄影有两大误区:一是跟在别人后面走,那你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二是一味期望别人的认同,那你永远无法拥有自已。

        每个摄影人都带着自已的初衷投入到摄影中来,希望被接纳认同也是正常的。网络时代,带来便捷迅息的同时,摄影群体和交流群非常多,但良莠不齐,潜心摄影的不多,娱乐消遣的不少。其中不乏沽名钓誉、阿娱奉乘,甚至低俗和误导。潜心于摄影的人,开拓眼界很重要,但不能盲从,更不要跟风。摄影必定是很个性化的东西,它应该是表达自已内心的观注,在摄影艺术追求和表达上有自已的特质而无需一味去摸仿,跟风。

        摄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拍摄技术和艺术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摄影又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活动,不管是相机使用技巧,还是取景构图,都要在实战拍摄中反复摸索,积累经验,形成自已的拍摄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是一种启发和学习的方式,但它不是目的。特别是在学习阶段,用更多时间提高摄影技术,增加思想修养和艺术积淀,寻找自我的关注,表达自已的内心。

        

        摄影作品是给别人看的,给大众看的,一定义意上说要符合大众审美观,但摄影作品更是拍摄者个人的视角,更具个性化的观注和审美表达,是一种个性的张扬。这也是摄影艺术充满魅力的地方。如果大家都拍一样的山,一样的光色,一样的形式,把摄影作品创作搞得象写八股文,那摄影艺术也就枯萎了。

        真正的艺术不是由某些人或几条规则所判断的。我们学习那些优秀摄影思想和作品,无一不是充满摄影者的个性品质。我国摄影界有一个纪实摄影师叫解海龙,朴实无华的照片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是一种个性品质的张扬和摄影人的担当。

        个性和品质源于摄影人知识的沉淀和自信。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特别是浮躁和功利成为人们追逐目标的当下,用自己的努力和坚守,拍摄出受大众欢迎的好作品。千万不要光顾着看别人,迷失掉更好的自己。


谢谢您的阅读分享!

更新于 02-12
来自摄影手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个与器材无关的摄影技巧,快来看看吧
摄影手记 :怎样拍出一张好照片
为什么不后期?略谈影像真实 | 胶片的味道
学摄影:避开4个误区,掌握7个关键设置,轻松摄影入门!
你拍照片大师评,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手机摄影教学
【纪实摄影】如何将纪实摄影进行下去?看大师谈纪实摄影在拍摄前、拍摄中以及拍摄后的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