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小篆《泰山刻石》 (安国北宋拓本)
秦·小篆 《 泰 山 刻 石 》
(安 国 北 宋 拓 本)
图片 / 鸿墨轩3dec收藏
文  字 / 网  络 搜 集
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刻石四面广狭不等。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残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缺。
泰山刻石是为始皇歌功颂德撰写石刻的文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自统一天下的第三年即前219年(始皇二十九年)开始东巡,为彰显自己的统一事业功绩,在各地立了六块小篆碑刻,分别为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之罘刻石、碣石刻石和会稽刻石。前四处皆在山东,会稽为今日浙江之绍兴,会稽石刻唐时尚完好,至宋则已不见诸著录。碣石不详所指,或以为在当今之河北境内。峄山石刻真迹亡于唐以前,杜甫有诗为证曰:“绎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之罘早已不知去向。今所存者仅《泰山石刻》《琅琊台刻石》。
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元赫经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岱史》称:“秦虽无道,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 书法世莫能及。”鲁迅认为秦泰山刻石“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此刻为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
《泰山刻石》历代多有摹刻拓本,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较为常见,清聂剑光摹刻的明拓本29字和徐宗干摹刻的旧拓本29字两块刻石,均陈列于岱庙碑廊。而今传世拓本,存字最多且比较可信、最为著名的就是现藏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的宋拓《泰山刻石》165字和53字本。原均系明代江苏锡山人安国(字民泰,号桂坡,)旧藏,上世纪三十年代流入日本。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真,余皆后人摹刻。
《泰山刻石》字体是小篆,字形工整瘦长,笔划圆健古厚,是秦代小篆书法的经典代表,体现秦代书法艺术风格。小篆的特点是对称均衡,略为修长,它也容易板滞,但是《泰山石刻》却没有这种毛病,它在对称中蕴含着飘逸秀美,如仙子临风,仪态万方。唐朝李嗣真《书后品》说“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之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泰山石刻》虽遭磨难毁损,但终究留存,而光照千古,李斯也因此成为书法史上第一个有书迹留存下来的书法家,古今第一小篆书法家。
《泰山刻石》在书法史上,上接《石鼓文》之遗绪,下开汉篆之先河,是中国古文字的最后阶段。观其书法,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铁,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渊雅,有庙堂之概。
泰山刻石(安国北宋拓本)各纵27.8厘米 横14.3厘米
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泰山刻石》北宋拓本
(塞上齐翁 增编 释文对照)
皇帝临位(立),作制
明法,臣下修饬(缺5字) 廿有(缺1字)六年,初并天下,罔(缺3字)
不宾服,亲临(2字缺失)远黎,登
兹泰(缺1字)山,,周览东极(缺 3字),从臣思
迹,本原事业,祗颂功(缺5字)德,治道
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缺4字)
.大义著明,垂于
后嗣,顺承勿革(缺失4字),皇帝躬
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缺失3字),
夙兴夜寐,建设
长利,专隆教诲(缺失  3字).,训经宣
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缺失最后3字),
贵贱分明,男女
体顺,慎遵职事(缺失 3字)昭隔内
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缺最后3字)
化及无穷,遵奉
遗诏:永承重戒(缺失4字)(以下为秦二世皇帝元年胡亥增刻:)皇帝曰:
金石刻尽,
始皇帝,金石刻
辞不称始皇帝。
其于久远也,如
后嗣为之者,不
称成功。丞相臣
斯、臣去疾、御史
大(缺失)夫臣昧死言
臣请具刻诏书、
金石刻,因明白
矣。臣昧死请。
制曰:可
泰山刻石释文: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
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秦二世皇帝元年胡亥增刻):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延伸阅读:
李斯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其实应该是氏李名斯,先秦的男子称氏而不称姓,女子才称姓,贱民没有姓氏只有名)。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度量衡、以小篆统一文字等制度。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 ,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稽刻石》。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小篆与李斯
李斯被称为小篆的鼻祖。《书断》论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斯虽草创,遂造其极。”
相传《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和《会稽刻石》等均为李斯所书。
欢迎光临颐心文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些穷是因为蠢:嫌来看宝物的人太多,竟然把它毁掉!
「小篆」天下第一刻——《泰山刻石》
李斯>>>4 书法家李斯
易水寒老师经典碑帖分享——《琅琊台石刻》
​“小篆柔而方,书法至此无以加矣”——《峄山刻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