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高原,五千年历史(上)

第零章 蒙古高原在哪里

蒙古高原,即东亚内陆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连贝加尔湖(含)和萨彦岭(含),南界祁连山脉-阴山山脉-燕山山脉,包括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南部部分地区和中国北部部分地区。在地理大发现时期(15~17世纪),这里主要是蒙古人的活动区域,因此被称为“蒙古高原”。

(灵魂画手上线,上图供示意,不求完美)

蒙古高原最北端的贝加尔湖,古称“瀚海

而在蒙古高原中部,沿着今天中国和蒙古国的边境线,有一大片东西绵延的戈壁荒漠带,古称 大漠。大漠以南地区古称“漠南”,以北古称“漠北”。

至于蒙古高原最南端的祁连山,也就是匈奴语中的“天山”。祁连山以北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这里是北连蒙古高原,南邻青藏高原,东望中原地区(黄土高原),西接西域地区的战略要地。

蒙古高原以西,阿尔泰山脉南麓,即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一带,古代也经常被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政权所统治,因其位于大漠以西,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漠西”,但从地理上来说,这里属于“西域”。

此外,大兴安岭东麓的东北平原地区、黄河流域的河套地区,因同样的历史原因,有时候也被视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但在地理上来说,前者自然属于“东北地区”,而后者已经属于“中原地区”。

从地理学视角来细看,蒙古高原上横亘着欧亚大草原的一部分,在阿尔泰山脉以西还有欧亚大草原的另外部分,包括哈萨克草原和南俄草原。在整个蒙古高原上面,除了大草原以外, 也同样还包括森林地带(以北部为主)和荒漠地带(以南部为主),以及大戈壁地带。

由于气候(尤其是降水量)、地形(例如山地海拔)、维度(主要是影响日照量)等都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地带与地带之间也是连续变化的。以大草原为例,当其降水量不断减少时,就会呈现为“荒漠草原”,反之则会呈现为“森林草原”。正是这些诸多不同,让不同地方生活的人分别走向农耕、渔猎、游牧为主的社会。

历史上,蒙古高原上的民族主要就是由“草原百姓(又称为毡帐百姓,毡帐指的是毡房和帐篷)”和“林中百姓(例如斡亦剌惕、不里牙惕等生活于北部地区森林中的部族)”两部分组成。

从语言学视角来划分,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被认为是属于“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等等。对应于蒙古高原早期生活着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和丁零人是属于突厥语族东胡人是属于蒙古语族东北地区的肃慎人则属于通古斯语族,而月氏人所属则至今还存在争议。在每种语族下面,对应于不同民族(或者不同部落),又还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同时,这些不同游牧民族之间还以和平或者武力征服的形式,互相通婚与融合,也同样推动着语言的不断演化。

通常来说,我们主流看到的历史都是以中原政权的视角来描述的,但在蒙古高原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这些说着不同语言的历代游牧民族,他们所演绎的故事,与中国其他土地上的历史故事一样精彩,并且也和中原政权视角下的历史一样,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有兴趣,请听我慢慢和你分享,那些过去岁月里面,关于游牧民族的悠远而又扬长故事。

第一章 序曲

蒙古高原上的古代居民创造文字远远晚于中原地区。关于这里的早期历史,只能在中原汉文史籍中看到一些零星、模糊的记载。例如黄帝曾与北方部族作战,殷商甲骨文中的鬼方、方国等部族。

西周时期,关于中原以北地区的记载,主要部族有猃允、犬戎、鬼方、山戎等。其中,犬戎是猃允的一支,大致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南部到陕西北部一带活动,传说是夏、商、西周三代之大敌。

771年,应申国申侯之邀,犬戎军队攻占西周都城镐京(今西安),并杀死曾经“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掳走不爱笑的褒姒。史称“犬戎攻周之战”。西周(约前1046~771)结束。

周幽王统治晚期,废黜王后申后及其所生的太子姬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欲加罪于申后的父亲申侯。因此,申侯联络盟友及犬戎军队攻打周幽王,并推翻周幽王的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221),关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记载逐渐增加,秦、赵、燕等国纷纷修建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此时,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四大游牧民族是东胡、匈奴、丁零、月氏。

丁零人,原本居住在贝加尔湖以南一带,在匈奴人的北边。匈奴崛起以后,将丁零吞并,部分丁零部落西迁到中亚地区(称为西丁零),部分丁零部落则留在故地臣服于匈奴(称为北丁零)。匈奴式微后,北丁零独立,随后以狄历、高车、铁勒、敕勒等名称出现。他们是突厥人和回鹘人的先祖。

318年,韩、赵、魏、燕、齐五国,联同匈奴军队一起攻秦,但被击败。史称“函谷关之战”。

306年,在与东胡、林胡、楼烦长期对峙之后,赵国在赵武灵王统治之下,开始向北方游牧民族学习,史称“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击败林胡、楼烦二族,成为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赵武灵王(前326~298在位)因推行“胡服骑射”并带领赵国走向强盛而彪炳史册。在他晚年的时候却因为太子废立的问题而结局凄惨,最后被儿子率军困于宫中活活饿死,史称“沙丘之乱”。

244年,匈奴大军南犯赵国,被赵国大将李牧率军痛击,损兵十余万,史称“赵破匈奴之战”。

战国末期,李牧成为赵国乃至山东(崤山以东)六国抵御秦国的唯一支柱,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前229年,赵王自毁长城,在中秦国的离间计之后,褫夺李牧兵权,并将其赐死。

战国时代末期,北方游牧民族在塞外相互结盟,形成跨民族联盟,尤以东胡、匈奴、月氏最有名。其中,东胡主要活动区域是在东北地区,月氏主要是在河西走廊一带,匈奴则是在蒙古高原地区。他们都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多民族部落联盟。以匈奴为例,除了匈奴民族,还包括很多其他民族。

230~221年,秦国依次消灭山东(崤山以东)六国,统一整个中原地区,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即秦帝国(前221~207)。此后,秦帝国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在最强盛时期,其疆域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今甘肃定西),北抵长城,南达象郡(今越南北部)。

秦帝国统一长城以南地区之后不久,北方的匈奴人也拉开了统一长城以北地区的序幕。

第二章 匈奴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和《汉书·匈奴传》的说法:匈奴人是夏后氏的苗裔,即同样是华夏子孙。在夏朝时他们被称为荤粥,商朝时被称为鬼方,周朝时被称为猃狁,到秦朝时被称为匈奴。

匈奴人的世系追溯未必为真,就像《史记》中同样有“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的离奇记载。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和南方各部落一样,北方各民族也一直在逐渐融合、不断演变。

秦帝国(前221~207)的大一统,让中原文化、秦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得到进一步融合。此前,中原人将西边秦人、南边楚人、东边齐人都视为蛮夷,而此后,这些都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帝国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榆林)。“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此后,秦帝国征用三十万人,将原先秦、赵、燕等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秦长城”,用以抵御北方的匈奴人。

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两人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发动“大泽乡起义”。两年后,在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率军抢先攻入都城咸阳(今西安),俘获秦王子婴。秦帝国(前221~207)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楚汉争霸,最终,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于乌江,天下收于汉王刘邦。汉帝国(前202~220)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209年(秦二世元年),匈奴人冒顿发动兵变,鸣镝弑父后自立为单于,从此拉开版图扩张大旗。

此后,冒顿单于(前209~174在位)率领匈奴大军,往东灭亡东胡,往西驱逐月氏,往南收复河套故地,甚至占领当时汉帝国北部部分地区,使得北方各部族无不臣服。匈奴统一蒙古高原以后,“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极盛之时,其疆域东起辽河,西达葱岭,南及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

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三十余万北征匈奴。结果被匈奴大军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境内)整整七天。史称“白登之围”。之后,汉帝国对匈奴开始实行“和亲”政策。

刘邦死后,匈奴人冒顿单于曾致书吕后,向其求婚,“孤偾之君,......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读罢大怒,但考虑到汉帝国的国力,也很无奈,只能以年迈推托,并赠送车马作为礼物给冒顿单于,同时继续以宗室女作为公主来和亲。

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前141~87在位)即位后,一改之前的妥协态度,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此时,历经“文景之治”,汉帝国国力日益强盛,已经成为强国。

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帝国策划了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结果被匈奴识破,没有成功。史称“马邑之谋”。从此,汉匈关系崩坏,两百余年的“汉匈战争(前133~89)”拉开序幕。

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帝国大将军卫青发动“河南之战”,大败匈奴,击溃其部白羊王、楼烦王,收复阴山南麓的河套地区。此后,汉帝国在河套地区设置五原郡和朔方郡。

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汉帝国大将军霍去病发动“河西之战”,大败匈奴,夺得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此后,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武威郡,史称“河西四郡”。

河西之战以后,匈奴人退回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据《西河旧事》记载,当时的匈奴人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另一方面,汉武帝则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诸国,史称“凿空西域”,使得从中国中原地区到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被正式打通。

在往后的两千年历史里面,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并非一直都是由中原政权控制。当它们被游牧民族控制时,按照中原政权的视角来看,丝绸之路就“断绝”了。但实际上,不论是哪个民族控制这里,丝绸之路一直都在发挥作用,沿路的驼铃声音在整个古代史上面从来没有断绝过,早在汉帝国控制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之前很久很久,东西往来的商人们就已经活跃在相关路线上面。

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帝国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各率数十万大军,往北穿越茫茫大漠,对匈奴发动“漠北之战”,再次大败匈奴。之后,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今肯特山,位于蒙古国境内)举行祭天封礼仪式,史称“封狼居胥”。匈奴人一度远遁到瀚海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

北击匈奴的同时,从汉文帝到汉宣帝在位期间,汉帝国也在北境修筑长城。汉长城西起大宛贰师城(今属于吉尔吉斯斯坦)、东至朝鲜半岛南部大同江入海口(今属于朝鲜),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意在修好,却被匈奴人扣留。为胁迫苏武归降,匈奴人令其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直到匈奴单于换人后才得归汉。

58年(汉宣帝神爵四年),部分匈奴贵族发动政变,拥立呼韩邪单于上位。之后,因为不认可该行为,匈奴多人自立,相互争位,史称“五单于争立”,匈奴从此陷入内乱。此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分别由呼韩邪单于(前58~31在位)和郅支单于(前56~36在位)统治。

54年(汉宣帝五凤四年),呼韩邪单于被郅支单于打败。三年后,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走投无路的呼韩邪单于带领南匈奴部落归降汉帝国,并来到汉帝国都城长安,向汉宣帝请求救兵。

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北匈奴在西域地区被汉帝国大军击败,郅支单于城破被杀。

呼韩邪单于归附汉帝国以后,郅支单于不敢南犯,便将战略重心放到西域,并击败大宛、乌孙等国。乌孙国向汉帝国求救,并由此有了陈汤上书汉元帝时的那句豪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在呼韩邪单于的强烈请求下,王昭君出塞,嫁到北方的匈奴。

48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再度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南匈奴在日逐王比单于的带领下,南下归附东汉帝国,被安置于河套地区;北匈奴则在蒲奴单于的统治下,继续留在漠北。

匈奴分裂之前的半个世纪里,汉帝国也几经变故。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王朝,并定都常安(今西安)。23年,绿林军攻陷常安,灭亡新王朝。两年后,刘秀称帝,延续汉帝国国祚,并定都雒阳(今洛阳)。由此,汉帝国从“西汉(前202~823~25)”过渡到“东汉(25~220)”。

89年(汉和帝永元元年),东汉帝国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上,联合南匈奴,大破北匈奴。之后,窦宪命人并在燕然山(今杭爱山,位于蒙古国境内)刻石纪功而还,史称“燕然勒石”。

1世纪末的时候,北匈奴已经众叛亲离。乌桓和鲜卑从东方,丁零从北方,南匈奴和东汉帝国从南方进攻,外加连年的天灾和内乱,北匈奴不得不不断西迁,先是达到西域,然后直到中亚及更远的地方,最后完全退出中国历史舞台。而南匈奴在东汉末年,随着中原地区大乱还要再次站上舞台。

根据部分学者的观点,北匈奴人沿着欧亚大草原西迁,后来辗转到达欧洲,在那里,凭借着亚洲人发明的高桥马鞍、马镫和弓箭,让欧洲匍匐在巨大恐惧之下。五世纪时,他们的首领阿提拉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有野史传说,阿提拉曾强迫敌国公主嫁给他,却在新婚之夜被新娘亲手杀死。北欧神话中也有类似的传说。但这些都只是传说,甚至连阿提拉部落是否真是匈奴人后裔都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自东向西的游牧民族大迁徙的确曾给整个欧洲带去深沉恐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2000年的时空,这位投降匈奴的名将,为何死后穿着汉服下葬?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势力由盛转衰故以长城为界进行战略防备
曾经为中原王朝最强大对手的匈奴民族,它的民众都去了哪里呢?
消失在史书中的匈奴帝国,去了哪里?又留下怎样的传说与困惑?
匈奴、突厥都选择西迁,为什么鲜卑没有选择西迁?一个原因最致命
风暴帝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