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士绅宁可亡国也不捐款,其背后的原因原来如此深刻

作为一个“打工人”,你在乎公司换董事长吗?顶头上司不换就无所谓吧?

宋元明清的交替,只不过是换了皇帝,连官僚集团都不能算换,尤其是地方官员,改朝换代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换一身衣服照常上班,在他们的心里,“忠君”思想已经非常淡化了。而这些官僚集团又都是文人,他们是文化的骨干,他们都对皇帝不感冒,你说基层百姓会怎么样?官僚团彻底变成了“职业经理人”,只要董事会聘请他们,他们就干活,至于董事长是谁他们才懒得管呢。管理层都这么“职业”了,你让下面的“打工人”能有多热爱公司?只要县令不换,皇帝随便换,他换他的,我我的,管我什么事呢?

接下来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恐怕要归结到“中央集权”。为什么中央集权会导致基层松散呢?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通讯效率非常低,紫禁城一声号令,等传遍全国估计都要一年以后了,这还是各地官员积极配合的情况下,那要是稍微阳奉阴违一点呢?等两年绝不是难事。在这种效率之下,中央越集权,地方也就越松散。

既然中央集权有这么大的弊病,为什么还要集权呢?

因为集权只是得病,而分封是要命。夏商周三代都是分封制,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地广人稀,城与城之间是大片的无人区,怎么通讯?信息都无法互通,怎么管理?所以,天子打下全天下最富饶的地方,其他地方他也控制不了,正好手底下那么多亲戚将领盼着捞好处,与其把自己的地盘分给他们,倒不如开个空头支票,反正天下的地有的是,封给你们自己去占,慷他人之慨还不容易?于是各路诸侯纷纷去封地从头创业,大家各占一块,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得了,然后约定都遵奉一个天子当老大,这样不就管理起来了吗?只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些封国都是人家自己打下来、自己独立经营的,你天子只不过是给了个“认证”,人家一旦强大了凭啥还听你的呢?于是就有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

春秋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出现,铁制农具、蓄力、水利技术都得到了推广,生产力提升,国家开始扩张,无人区被占满,国与国逐渐接壤,于是兼并开始了。战国末期,秦灭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有了周的前车之鉴,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中央集权开始了。

秦始皇做了很多尝试,第一次搞统一,摸着石头过河,可惜走到河中见突然驾崩,秦朝也很快崩溃。乱了一阵子,刘邦再次统一中国,为了缓和矛盾,搞了个混合制,以郡县制为主,同时分封了一些同姓王。但是,农业经济需要兴修水利,需要赈灾,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上层建筑”还是向着中央集权一路奔去。七国之乱被平定,汉武帝开始了秦始皇之后的又一次集权尝试。一回生二回熟,摸着秦始皇过河的汉武帝通过对匈战争的“武功”牢牢抓住了权柄,然后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实际上则是“外儒内法”,结果这条路一走就是两千年。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解决威权交接的问题,也就没法彻底摆脱秦始皇的宿命,在他之后两汉始终没有摆脱宦官与外戚的轮流专权。为什么皇帝就一定要用外戚或者宦官呢?因为当时的皇权还不足够强大,他们面对的是世家大族,这些大族通过察举制垄断了官僚集团,足以与皇权分庭抗礼。既然官僚指挥不动,那就只能指挥宦官、外戚与之抗衡,可问题是,如此一来权力还是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皇权还是容易被架空。

这个问题要一直到隋文帝发明了科举制,皇权才算找到一条明路。唐朝开始广泛的施行科举制,只不过处于初级阶段,门阀势力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中央集权较之于汉朝还是又进一步加强了。

之后的五代十国军阀当道,中国乱了几十年,军阀在这几十年里几乎杀光了门阀,少了这些世家大族的影响,中国基层开始松散化,加之隔三岔五的换皇帝,老百姓逐渐对皇帝的所谓天命不再感冒了。直到北宋结束了军阀割据,开始与辽形成南北对抗,赵家皇帝深知军阀弊端,于是开始抑武兴文,两宋成了中国有史以来军人地位最低的朝代。加之赵匡胤黄袍加身,得国不算正,没有拿下幽州,武功不算盛,所以对官僚集团表面上总是那么的柔和。但实际上,两宋把真正把科举打造成了人才上升通道,正是因为科举制度,门阀从此在中国消失,门阀的消失自然导致了他们原本的权力进一步被分散,两宋的皇权是真正的一家独大,因此也再没出现过外戚、宦官的问题。也正是因为门阀的消失,他们对地方的凝聚作用也随之消失,地方变得更加松散。“职业经理人”和“打工人”的发展趋势开始明朗起来。

元灭宋给了这些“职业经理人”一个名正言顺声称自己也是“打工者”的契机,公司是老板,我们只是为老板经营公司,至于老板是谁,关我们什么事呢?于是,宋朝的很多官换身衣服就成了元朝的官。

明灭元之后,这些“职业经理人”更加的轻车熟路了,又换身衣服成了明朝的官。只不过新老板朱元璋可不是个好糊弄的老板,从小作为“打工人”长大的他,看清了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嘴脸,等他当上老板,对官僚集团极尽严苛,造就了中国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官不聊生”的时代。当然,老朱背后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进一步削弱官僚集团,进一步巩固皇权,例如他就把持续了几千年的“相权”直接取替了……明朝的科举更加纯粹,宋朝还对文人含情脉脉,百般示好,不杀文人,子孙甚至可以“受荫”做官,这些在老朱那里统统滚一边去,官僚就是奴才,就是要在我皇权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明朝官僚的权力被拆得七零八落,皇帝开始做起来裁判,看着朝堂上的几派官僚打得热火朝天,而他只需要派太监稍微暗示一下,就可以调整他们之间的平衡,最典型的就是那个道士嘉靖了。在明朝,文人已经威望扫地,想靠他们去号召地方百姓“忠君”简直是痴人说梦,说实在的,他们自己可能都不屑于“忠君”。其实在明朝的时候,老百姓就已经不怎么对“君主”感冒了,我一个打工人,赚的就是打工钱,谁给钱多我就给谁打工呗,再哪不是种地?只需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全国便开始迎闯王了,可惜闯王不知道“阶级斗争”这回事,否则就没有清朝什么事了。

官僚到了清朝地位倒是没有再下降,反正都是奴才,已经降无可降了。倒是老百姓对皇权更加的不屑,明朝皇帝毕竟还可以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清朝皇帝说什么?没得说了,得国不正,文化又落后,搞出个“剃发令”,最后还是要全盘汉化,皇帝苦口婆心地引用韩愈的话说,“中国而 夷狄也 ,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早点想明白,还剃什么头呢?耽误了几百年的审美。但是不管皇帝怎么说,老百姓已经不关心了,到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老百姓跟着一块抢,这是你皇家的,又不是我家的,不抢白不抢……

中国人失去了“忠君”思想,一时半会儿又没有搞明白除了“君”,还有谁能代表“国”,就这样一盘散沙过了100年,这一百年我们被列强欺负了个遍,甚至日本鬼子真的是奔着亡国灭种来的,直到1949年,我们听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才知道国家原来就是我们自己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垄断!中国古代“学霸”如何毁灭一个国家?
历史观|外戚专权,后权参政的延伸(《踪迹》面相篇5)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一)
古代官宦专权何以频频得手?
历代封建王朝兴衰之总结
“王与马,共天下”:士族文化,一场魏晋大变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