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富汗的动荡之源及未来展望——读 [英] 乔纳森·L. 李著《阿富汗:冲突与动荡800年》

在很多人看来,阿富汗的经济落后,宗教冲突和战乱不断。英国、苏联、美国先后在此败走,故又被称为“帝国坟场”。这个国家为何长期深陷泥潭,困苦的人民何时才能过上和平富足的生活?这本书梳理了阿富汗从1260年至2021年冲突与动荡的800年历史,也许能为此提供一些参考。

一、阿富汗简介

(一)地理

一个国家的地理情况往往决定了其经济特点、民族文化、国内统治和地缘政治。

阿富汗的国土面积在世界排名第40位,比法国略大。然而,阿富汗的地理环境却比较恶劣,境内多山地、沙漠。由于过度砍伐,森林覆盖率也极低。

较大的面积和多山的地形限制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容易造成地区的自治与分裂。在阿富汗农村,许多道路不适合汽车通行,只能骑驴或者马。受印度季风的影响,位于喀布尔河下游的楠格哈尔是该国唯一的亚热无霜冻地带。此地也成为农业、进出口的重要区域。在作者著书时,楠格哈尔最赚钱、种植最广泛的作物是鸦片。现在经过联合国等方面的国际援助,阿富汗已开始种植藏红花来替代鸦片。

阿富汗地处中东、南亚、东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之上,势必会受到大国竞争的地缘政治影响。在历史上,不同的人种曾经征服这里,宗教也随之扩散到此。

(二)人口与种族

阿富汗的人口高达3300万人,40%以上的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并保持每年4%的高速增长。然而,阿富汗从来就没有凝聚力,众多的民族和语言一直是各种争斗和政治分歧的根源。

普什图人是这个国家人口最多的民族,也只占阿富汗人口的1/3左右。(编者注:通常认为,普什图人占阿富汗人口的40%左右。)事实上,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比阿富汗的还多。在阿富汗,还有说波斯语的塔吉克人。但他们的人种起源非常多样化,远非一个部落或族群,更不能把其当作是塔吉克族。此外,阿富汗还有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哈扎拉人等民族。乌兹别克人多数是随着13世纪成吉思汗的征服才到达此地的,是由突厥和蒙古部族聚合而成。同样的,很多哈扎拉人也声称自己是成吉思汗蒙古驻军甚至成吉思汗的后代。

阿富汗的两种官方语言是普什图语和阿富汗波斯语的喀布里方言(即达里语)。但多数阿富汗人既不会说也听不懂普什图语,不同地区的阿富汗人讲的波斯语也有很大不同。许多普什图人属于某一特定的部落,并没有共同的祖先。他们几乎不讲普什图语,像赫拉特省的普什图人讲的是波斯语或者土库曼语。

当年,很多阿富汗知识分子还牵强附会,制造所谓的“自古以来”。他们宣称普什图语是原始雅利安语,自称是雅利安人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实际上是阿富汗人。这种风气之盛,以至于国家机构广泛使用包含“雅利安”的名称,“雅利安”俨然成了阿富汗的代名词。

以上可见阿富汗的民族和语言之复杂,亦可见历史上波斯、蒙古对该地的影响。

(三)文化

1. 宗教

现在,阿富汗的大部分人都是穆斯林。根据2004年的宪法,阿富汗被正式认定为一个伊斯兰共和国。阿富汗的法律也深受逊尼派中哈乃斐教法的影响。

2. 家族身份

阿富汗人本身并没有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部落和家族才是他们所关心的社会和政治网络。在阿富汗,重要问题的决策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由年长的男性,通常是父亲、哥哥和叔叔从整个家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所做出的决定。如果不遵循这种传统,就会受到指责和制裁。

所以,大家庭为了对冲风险,其成员同时为冲突各方服务也就见怪不怪了。在苏联占领阿富汗期间,许多阿富汗家庭既有亲戚在苏联支持的政府服役,也帮助反政府的穆斯林游击队。

3. 女性观念

作者指出,人们在看待阿富汗女性的一些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偏差。

比如,阿富汗妇女身着传统的蓬状披风——布卡(burka)罩袍的形象,一度成为她们遭受塔利班压迫的象征。其实,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罩袍主要是社会地位上升的一种象征,因为穷人买不起精心打褶和刺绣的服装。在阿富汗的许多农村地区,人们是不穿罩袍的。而且塔利班并不是第—个要求所有成年女性都穿罩袍或严格实行性别隔离的政府,自从进入伊斯兰时代,这种做法在阿富汗已经司空见惯了。

与西方世俗社会相比,阿富汗女性的活动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但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为了保证她们的安全。在传统的家庭中,妇女必须征得丈夫或父亲的同意才能离开家,而且通常会结伴而行,或者由被称为马赫拉姆(mahram)的近亲男性亲属,如父亲、兄弟和丈夫陪同。在城市地区,如果家庭中的男性成员相信女性不会受到骚扰,他们一般不会反对女性离开家去社交、购物或工作。

尽管面临许多传统风俗上的困难处境,但阿富汗妇女远非软弱无力的受害者。在穆斯林世界,妇女一直在私下和公开场合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在管理食物、财务、操办儿女婚姻等方面。

4. 荣誉

阿富汗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一方面执着于复仇,一方面又热情好客、崇尚荣誉。普什图诗人胡什哈尔·汗·哈塔克曾写道:世界就是耻辱、姓名与荣誉。没有荣誉,世界什么都不是。

阿富汗人认为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公开场合被羞辱。所以,有句普什图的谚语说道:“光荣地死去胜过耻辱地活着。”如果一个女人打破了性禁忌,就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了耻辱。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只能由最亲近的男性亲属处死她来挽回荣誉,即所谓的“荣誉谋杀”。

二、大国角力的国家

纵览阿富汗的历史,城头变幻大王旗,不乏各种各样的野心家。域外大国的角力也是造成阿富汗持续动荡的重要因素。

(一)俄国与英国

在殖民时代,英国人时刻警惕着沙俄的南下。早在1831年,英国人担心沙俄对印度将构成军事威胁,就曾组织了对阿富汗的两次考察。

之后,英国入侵阿富汗,发动了三次英阿战争。当然,英国人也没有忘记“搅屎棍”的祖传艺能,尝试分而治之的策略,以挑动阿富汗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对抗。然而,英军遭遇了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而且是败在装备简陋、四分五裂、“未开化”的部落人手里。战胜英国人的多斯特·穆罕默德被阿富汗历史学者称为“伟大的埃米尔”。

(二)苏联与美国

美国吸取了英国的教训,不愿因为阿富汗而被卷入和苏联的博弈之中。美国国务院希望能促成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之间的合作,使三国组成一个对抗苏联渗透的强大战线。但是,在印巴分治后,阿富汗提出了统一巴阿边境所有普什图部落的倡议,导致了与巴基斯坦的长期激烈对抗。

当时的阿富汗从美国和苏联同时获得援助,但仍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权更迭频繁,新的统治者多以残酷手段镇压内部的反抗。阿明总统无法阻止叛乱的发生,阿富汗70%的地区都不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下。苏联无法容忍在自己的边境上出现继伊朗之后第二个伊斯兰地方武装政府,于是决定出兵干涉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下午,阿明的厨师被克格勃收买后在他的食物中下毒。接着,克格勃冲进了宫殿,杀死了阿明和他8岁的儿子,重伤了他的女儿。讽刺的是,一个被苏联扶持起来的野心家,还是死于苏联人的手里。

和英国一样,苏联很快发现,占领阿富汗并扶持一个卖国的领袖相对容易,维持这个政权就是另一回事了。苏联的干预加速了全面内战的爆发以及阿富汗危机的国际化。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成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

但是,苏联军队接受的训练不是为了镇压叛乱,而是在欧洲战场进行大国正规战。叛乱分子则特意避开了大规模的阵地战,采取伏击防守薄弱的哨所和车队的策略。所以,尽管苏军的火力优势明显,仍不得不最终像英国人那样败退阿富汗。

(三)美国的反恐战争

作者认为,阿富汗之所以能在各种困难中生存下来,主要是由于周边的大国都不愿冒险去直接吞并,这样做将导致一场漫长的、昂贵的和无法获胜的战争。

然而,西方国家始终不曾牢记这样的教训,现在美国及北约的干预与早期英国或苏联的军事占领并没有什么不同。与之前所有欧洲军事干预一样,美国的参与是由内部政治压力和自身利益推动的,尤其是为了报复基地组织对美国领土的袭击,安抚愤怒的美国公民,特别是共和党选民。

三、评价阿富汗

(一)古老的封建模式

阿富汗这个国家植根于古老的封建模式,是为一个特定的氏族、种族和伊斯兰教派而利益服务的。时至今日,这一局势在大体上也没有改变。

经历了诸多政治动乱、革命和宪法更替,阿富汗仍然由部落和宗教派系统治,这些派系的既得利益者专注于排除异己,对全民选举没有丝毫兴趣。

历届阿富汗政府几乎没有改革国家机构的动力,总是依赖外国补贴、贷款和军事援助这些补贴还间接支持了根深蒂固的部落和宗教的自身利益,助长了裙带关系。同时,阿富汗政府对社会动荡的解决办法一如既往:诉诸军事镇压,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二)理想化的伊斯兰神权国家

后来出现的圣战者政府,他们的政府和国家理论则植根于1000多年前构想的理想化伊斯兰神权国家。

伊斯兰主义者对于如何构成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社会缺乏共识,由他们内部的分歧引发的战乱不断。历届各国政府都试图在伊斯兰教和欧洲的法律体系之间实现某种平衡,试图兼容两者。但二者在妇女权利、性别平等、司法作用和司法系统职能等问题上存在本质分歧,反而成为破坏了政府的稳定。

(三)塔利班的崛起

作者写作该书时,塔利班尚未夺取阿富汗的政权,美军也未撤离阿富汗。

但这不妨碍作者对塔利班的客观评价。比如,他提到塔利班的很多领导人都是学院派,曾经在阿卜杜勒·哈克的穆斯林学院中学习。该组织一直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与之前的历届政府依附外国是完全不同的。美国和北约给塔利班扣上国际恐怖主义的帽子,试图将其污名化。而阿富汗塔利班本质上延续了普什图人抵抗国家统治的传统,他们所倡导的运动属于宗教与民族主义性质,并不同于“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那些真正的恐怖组织。

与其他激进的圣战者派别不同,塔利班的领导层和支持者来自被边缘化的乡村和游牧部族普什图人,都是处在部族社会的底层人民。

在农村和普什图部族地带,性别隔离大多依旧存在,这也符合传统。在喀布尔,人们对性别隔离所造成的社会限制特别不满。西方援助机构也不喜欢塔利班的性别政策,但他们发现向穷困的农村地区运送紧急救援物资变得安全和容易了。

如今执政阿富汗的塔利班被嘲笑为“土包子”,而他们也未尝不是一种根植于传统的新势力。也许,借鉴某些大国的成功经验,在塔利班的领导下,阿富汗也可以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崭新之路,千年动荡的历史终成过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富汗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及特征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为什么不救哈桑?除了自私,这才是根本原因……
阿富汗有哪些民族构成?
塔利班统治下真实的阿富汗《坎大哈》传记/战争 戛纳金棕榈提名 波斯语/英语/普什图语 中文字幕
阿富汗人在德里苏丹国体制内的崛起(一)
18年的阿富汗战争:这个国家会迎来真正的和平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