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村落里的疾病观看中国文化——读沈燕著《假病:江南地区一个村落的疾病观念》

在研究中医的西方学者中,李约瑟倾向于证明中医自身的合理性与先进性,而席文则强调应结合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本书记录了作者在自己的家乡湖州九里村做的一番田野调查,通过多个的“假病”治疗案例折射出中国人的疾病观、宇宙观、家庭观等文化内涵。

一、田野调查

在家乡做田野调查,更多的是以日常聊天的方式进行。而这种生活化的调查方式更为有效,因为妇女们尝尝会聊到病痛,这正是作者需要研究的内容。

(一)关仙婆

江南地区一直就有着深厚的“信巫鬼,重淫祀”习俗,并沿袭至今。德清是清朝著名的“叫魂案”的发源地,直到民国时期仍有“女巫俗称关仙婆,乡农病,多关仙(如查家宅、请保许类)”的记载。

作者家的小阿姆胳膊疼得不行,经杭州的大医院检查多次,都没能检查出病因。她在关仙婆那里得知,这是她没有祭拜自家祖先,祖先特意的提醒。后来,她祭拜了大爷爷,胳膊就恢复了正常。

(二)假病

对于那种现代医学无法解释,发现不了病因的病症,即所谓的“假病”,村民往往求助于菩萨,吃求来的仙丹或圣水,或者听从关仙婆的指示。

有的治好了,更增加了人神之间的信任。也有没有治好的,就是个人的“运道”问题了。村民认为,只有行善积福的人家,菩萨才会搭救。

(三)与亡人的对话

关仙婆不仅帮助治疗,还可以附身亡人,和生者进行对话,以下是常见的附身对话步骤。

1. 认人

关仙的第一步就是正确说出前来关仙的人是谁,特别是使用生前用过的称谓,却不会提及任何生者的名字。这可能与当地的风俗有关:一个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在还未确定对方是谁之前是绝不能应声的,否则魂可能就会被叫走。

2. 自述

接下来,亡人会讲述自己死亡的过程及遗言。从中,生者既能了解亡人面对死亡的孤独,又能得到亡人对财产的交代以及对生者的要求。

3. 另一个世界

最后,亡人会讲述阴间的信息。这种知识可以教会活着的亲人现在更好地活着,以及未来顺利进入那个世界,并继续好好地“活着”。

按照关仙的说法,亡人在阴间的生活也苦,需要打工养活自己。但能和去世的亲人相聚,也是一种安慰。

二、疾病观念

江南乡村的人们认为,生病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可能是某种无法名状力量的体现,如人的命运或运势,风水,又或者祖先的提醒,家族的恩怨等等。

(一)判断生病

如何判断自己生病呢?村民们会感到三种特征,即突然患病、不断复发和症状模糊不清。疾痛还伴随着一些征兆,如见到家蛇(代表祖先)、见鬼、见到祖先和进入梦境。

(二)对于病因的解释

民间对于病因的解释也多与阴间有关。

第一是鬼和祖先。在九里村,死去的人,或成为保佑家族的祖先,或成为于人有害的鬼。

祖先指的是那些有后代有人家的鬼。他们得到后代的祭祀,就会提前警示危险,保佑着自家老小的平安。而鬼没有后代供养,没有饭吃,也没有钱花,只好到处流浪,找那些阳气较弱的人甚至亲人下手,以获得饭吃和钱花。村民们一致认为,只有让他们成为祖先,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阴间、阳间并没有分隔开,虽是两个时空,但在某些地方似乎是重合的。

第三,阳间的恩仇会持续到阴间,并用阳间的生命去偿还债务。

第四,祖先或鬼,甚至菩萨,往往都会选择对女性下手

第五,风水和“运道”也是人们寻求病因时常常会联想到的因素。

(三)疾病观念传承再思考

1. 向死而生

疾病观念并不仅仅指那些直接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也包括如何看待身体、看待周围世界,甚至看待人生的价值观念体系,最终指向的是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指村民们观念中生死共存的世界,生者在日常生活中与祖先、鬼、神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二指村民们怀抱着对死的希望而生,知道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生的延续。这种向死而生的生活,给予了人们生的希望,同时又赋予了人们死的从容。

2. 生活的失序

疾痛的发生,往往就意味着生活的失序,表现为身体的失序,或者与家庭成员关系的失序,亦或与外部大环境比如村落时空之间的失序。只有找到原因,再回到有序的状态,身体的疾痛才会消失。

3. 家庭系统排列

近年来从德国兴起的一种心理疗法即家庭系统排列,其主要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挖掘出深层的被故意或无意遗忘的失序关系,并通过知晓、修补这种失序,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

其实这种“家排”与九里村村民的疾病观念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治疗的原理、神奇的效果、人与外界的一体关系。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不管一个地区或国家如何发达,作为“人”所面临的身体或情感上的问题都是相似的,而民间疾病观念作为某一地域内人们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生存智慧,是值得被正视与认真思考的。

三、中国文化

(一)世界观

从村民的观点可见中国文化中的世界观,即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与有序,阴阳世界的一体及相互影响。

对村民们来说,死亡并不是终结,也不是新的开始,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此前的生活。这种死生的循环正是中华文化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宇宙观。

亲人虽死,但不是消失,而是在阴间存在着。而且,阴间与阳间也依然有着联系,体现在生者对死者的祭拜以及子孙后代是否繁盛上。

祭拜是给亡人送生活的银两,亡人也可以用这些银两来为生者买命。定期的祭拜可让个体逐渐被新世界所接纳,也是衡量孝道的标准。即便有人不相信人死以后有魂魄,也会在村落活动中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也是社会化自我的一面。

(二)家庭观

而后代的多寡更与死者在阴间的地位相关。

一个人的人生不仅仅只是自己的,也与家族和祖先有关系。祖先要有后代,才可以得到供养,否则在阴间就会沦为乞丐。所以,家族一定要人丁兴旺,哪怕自己没有子孙也要过继一个。

由此,传宗接代才显得异常重要,以至于影响到现代的婚恋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实行两家并一家这样的婚姻形式,即女方须生两个小孩,一个跟男方姓,一个跟女方姓,从而为双方家庭延续香火。如果小夫妻不愿再生二胎,就会引发两个大家庭的矛盾。

生者信耶稣对于死者就是灭顶之灾,因为得不祭祀。作者的母亲本来觉得信耶稣挺好的,但对不祭祀祖先极度不满。她认为耶稣以前也是人,也需要人抚养才能长大,又怎么可以不祭祀先人呢,这是没有道理的。

(三)关于“迷信”

在调查中,中老年村民们几乎都认为信鬼神就是迷信,但不认为迷信是愚昧无知,而是代表着一种迷惑不可知的存在。

生病了,人们是要去医院的,另外也靠湖墩庙求签、菩萨保佑。重病的人求到了上上签,就不再手术,也有平安无事的。这种包容并蓄、实用主义正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非常典型地表现在一个患者老郑的话中:“菩萨也靠,医生也靠,光靠你们医生么,你们医院不是也死人的啊?”

而且村民明白,菩萨也不是万能的,真遇到绝症,顶多就是让他多活几年。信耶稣的人也会得病死去。从这一点看,村民的拜神信教非但不是在搞“迷信”,反而非常清醒客观。他们的“迷信”只不过是给困境的自己多找一条出路罢了。

(四)传统文化的消失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原来乡村里存在的“野带”(荒郊野外野鬼出没之地)逐渐消失。村民仍然相信,野带”虽不见了,但“野带”里的鬼魂仍然存在着。所以,在原来“野带”上建起来的工厂总是不顺利。

除了空间的变化,更多的是新老一代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老人的活动与阴历密切相关,年轻人则是依照公历生活,对于一些祭祀的流程已不熟悉,有时只好互相讨论决定该如何去做。原来的村落也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比如电视广告深入人心,改变了中老年人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

如今,城市里的人们正在为快节奏的生活而失去了信仰,转去寻找舶来品作为高端疗愈手段。岂不知,在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早就有这样的理念。然而,这样深厚的传统文化正在村落中逐渐消失,后继无人,这才是令人感到叹息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病、关仙、不可见的世界,科学之外我们如何解释疾患、面对生死?
常州人“过年”前的习俗
寻访遗失的村落一一小坑村(观音岩摩崖石刻)
【长安村落】——黄良街道石佛寺村
《中论》序
家中神位摆放位置你知道怎样摆放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