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王朝1566:来说说剧中严党为何会倒台

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都是张黎导演的作品,不过不同于褒贬不一的后者,目前大明王朝基本是以好评为主,仔细想来,还是因为近代史部分涉及了中国的伤痕,虽然两部剧都不怎么符合历史,但涉及近代史,一旦美化或抹黑一些人物,就会让人难以忍受。而大明王朝1566是明朝嘉靖末年的故事,导演和编剧的发挥就方便很多。

这部剧又叫做嘉靖与海瑞,剧中大半内容,是围绕着倒严,清流与严党将浙江当作了主战场,而作为主角的嘉靖在幕后总览大局,平衡双方的势力,而海瑞在前期则是清流用来倒严的棋子,只不过这枚棋子并不按照清流设想的道路去走。严党最终是倒了,然而严党的这个倒台却跟清流关系不大,是嘉靖从多方面考量之后,下了必须要收拾严党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下了之后,在正月十五突然就拿下严世藩、鄢懋卿、罗龙文等人,就连清流都对这一切感到愕然,也感到恐惧,他们恐惧于自己斗了如此久的严党,对于嘉靖而言,使其覆灭不过反掌之间。这里就来说说严党是为何完蛋的。

严党的覆灭

一、严党能力下降

我们说剧中严党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答案是在保证大明朝尽量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给嘉靖老道士整来尽可能多的钱,同时还要让嘉靖老道士不背这个黑锅,在此前提下,嘉靖老道士允许严党中饱私囊,也让严嵩等人的地位稳固。

然而我们为什么说严党的能力下降了?很大程度就在于严嵩老了,他已经八十岁了,自知命不久矣,所以为了培养儿子,就把人事权给了严世藩,结果严世藩的能力却不及他爹远甚,甚至对自家的定位就没有搞清楚。他的认知里,自家这一派的存在的价值是给嘉靖搞钱加背黑锅,做好了这件事,自家地位就会稳固,却没有意识到,乐意给皇帝搞钱加背黑锅的人多了去,但能在此基础上尽量维系大明朝的正常运转的那就少了,后者才是严党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于是在用人问题上,严世藩出了很大的纰漏。最典型的就是重用郑泌昌、何茂才,免去胡宗宪的浙江巡抚。

虽然严世藩是猪队友,但是也不能说严嵩就没有问题,严嵩可能身处高位太久了,对地方不够熟悉,于是他主动提出了浙江改稻为桑这个几乎没法执行下去的政策。

严嵩提出改稻为桑

这里说说改稻为桑为何极难办成,剧中提过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本身田地就不富裕,而中国农民几千年的价值观念是,相较于经济利益,稳定才是第一位,因为古代种地过于看天吃饭,低下的生产力导致求稳求生存的需求远大于其他,什么是稳定?粮食在自家手里才叫稳定。现在你让浙江一半的稻田变成桑田,农民当然不会乐意。那么如果说加钱收购呢?如果国库充足,加钱还是可能的,但问题是,改稻为桑的一大用途,就是替嘉靖老道士堵国库的窟窿,北方有鞑靼,南方有倭寇,嘉靖老道士修仙修宫殿每年要花海量的钱,在电视剧的第一集里就提到了,这一年大明朝的超支竟然达到了一千四百万两之多,没钱的情况下就连以平价收购土地都办不到,何况加钱呢?

更何况,严嵩提这个建议,也有很大的私心在内,他想着浙江最大的三个官员胡宗宪、郑泌昌、何茂才都是他们严家的人,一个省一半的土地改稻为桑,中间上下其手,所获利益何其大?严党对于这次改稻为桑,是准备以低价收购,赚取差价的。

然后浙江农民不干了,改稻为桑推行不下去,而胡宗宪作为浙直总督,在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件事的问题很大,强行推行下去,百姓必然是造反的,外有倭寇,若是浙江再给反了,这罪过谁也背不起,包括严嵩,于是胡宗宪想要把这件事情暂时叫停。

胡宗宪

胡宗宪认为这件事虽然难,但也不是不能做,然而条件是得分开几年去改,本来胡宗宪如果把这些意思传达上去,以严嵩的老奸巨猾肯定会醒悟过来,及时调整方略。但此时问题又出在严世藩这里,严世蕃以为胡宗宪此举只是想要撇清干系,甚至改换门庭,同时他又急于功成,私自驳回了胡宗宪的奏折,还走了毁堤淹田这部既丧尽天良,又把自己逼得极其被动的臭棋。

当然,无论严嵩还是严世藩,或许他们心里都觉得最后还有一个保底的钱,那就是沈一石的家产,在所有人的认知里,沈一石是浙江首富织造局官商,二十年来跟着制造局,必然是身价巨万,大不了把他家一抄,区区一个商人,养肥了就宰了嘛。结果下至郑泌昌、何茂才,上至嘉靖、严嵩,都没料到沈一石每年所产丝绸的大头除了上缴宫里的,又被大大小小的官吏、制造局的太监贪墨,沈一石这个浙江首富真就是只有一个名头,他的家财根本远远不够补改稻为桑的窟窿。

沈一石的账册

简单来说,严党能力下降,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四个字,严嵩老了。这里要站在严世藩的角度分析严嵩老了这件事儿,严世藩在剧中的表现像是猪队友,但是吧,严世藩也是五十岁的人,如果他一直都如此猪队友,那严党怎么坚持到现在的?其实就是因为严嵩老了,而严世藩无论能力还是威望都不如这个亲爹,所以他自然急功近利,如果严嵩在还好,但严嵩不知道哪天就没了,这么一来,他就是严党的首领,要靠着自己直面清流,现在严党对清流的一大优势在于,严嵩是首辅,然而严嵩如果死了,按照资历,首辅是徐阶的,甚至高拱资历也比自己深,那时候自己处境可就难了。最好的办法是,他要尽快向嘉靖证明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价值要在亲爹严嵩之上,那时候背靠嘉靖,清流一派自然不足道。

然而利令智昏,便在于此。严嵩也是有意的历练儿子,确实给了儿子很大的权限,结果导致了严世藩一通糟糕透顶的操作。

改稻为桑失败和毁堤淹田的真相,这背后的一切还由于海瑞的存在,查到了根源在于内廷,嘉靖老道士钱没捞找,却连脸也给打了,嘉靖老道士必然是不满的,之所以还没拿这件事儿开刀,纯粹是因为北方有鞑靼,南方有倭寇,这时候朝局若有大动荡,闹得不好可能动摇自己统治,所以他把这事儿替严嵩压了下去。

嘉靖

二、严党的利用价值下降

严嵩曾经自称大明朝离不开自己,因为自己很会用人,他虽然不是啥好人,但剧中的设定,严嵩也确定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人,这些人都是大明朝的栋梁之材。因为人是复杂的,有能力和抱大腿找靠山并不是矛盾的,严嵩当了近二十年的首辅,有相当数量的人讨好严嵩并非只为了向上爬,这些人同样是有能力和抱负的,讨好严嵩是为了能够有平台施展能力,而严嵩的高明之处也在于此,有这么一批人在,他认为动了自己这些人实干之才也会被牵连,所以嘉靖也会忍让几分。

不过严嵩也知道,如果皇帝真要动自己,这批人其实也是能跟自己做好切割的,毕竟这一堆人清流派也没有视作严嵩的死党,真要改换门庭不是办不到,因此严嵩还是有一个保底的人,那就是胡宗宪,严嵩始终以国士待胡宗宪,不管是否有目的性,胡宗宪的的确确将严嵩的知遇之恩放在心里,胡宗宪身上肩负着抗倭重担,而其他人跟严嵩能切割,胡宗宪是切割不了的,甚至胡宗宪的性格也不会去跟严嵩这个对他有大恩的人切割。所以嘉靖纵然考虑抗倭的事情,也会保严党。严嵩甚至密信胡宗宪,让他对倭寇打打停停,不要全剿倭寇,打完这几仗就休整吧。

然而胡宗宪心中还是有国家与百姓的,最后胡宗宪还是选择了对倭寇大举出击,同时希望自己战死沙场,来全了这两难的处境。然而胡宗宪毕竟没有战死,倭寇之患却基本消弭了,胡宗宪作用小了,严党的价值也下降了。

同时倭寇之患消弭,海路也就通畅了,大明朝之前财用不足,一方面是固然是嘉靖老道士花费太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倭患导致的海路不通,外贸带来的收益大大减少,现在海路通了,理论上讲嘉靖也没那么需要严嵩给他从其他地方找补钱财了。

三、严党的贪婪越了界

严党的贪婪越界其实有两次,一次是嘉靖大骂鄢懋卿冒青烟,这个大家都看出来了,但其实第一次是浙江的丝绸,嘉靖眼里织造局是自己私产,竟然有如此多落入严党手中,他心里显然压着火,只不过前面说了,当时还不是时候,不能发作。而大骂鄢懋卿冒青烟,可以算作一个大爆发。巡盐一共五百多万两银子,严党自己留下二百万,给自己的内帑一百万,让嘉靖彻底爆发。

嘉靖爆发

嘉靖老道士曾经跟吕方说过,严党搞来的钱,他们拿三成,自己拿七成他不管,他们拿四成,自己拿六成,自己也认了,但这次严党直接跟嘉靖七三开了,用《让子弹飞》里的一句话,嘉靖成了跪着要饭的了?关于严党的这次越界的原因,不少人都分析过了,这里只略略说一下,严党的越界在于他们算错了账,嘉靖口中的六四分,是针对严党装到自己口袋里和装到他内帑中的钱。至于国库的钱,那是不算在内的。因为内帑是皇帝的小金库,而国库,皇帝要动用起来给自己修宫殿,虽然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中间必然要磨不少嘴皮子。嘉靖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他不想留一个奢侈无度的名声。

结果严党的这次算账,五百多万两,自己留二百万,给国库二百三十万,给嘉靖一百万,他们眼里这就是四六分账啊,自己留了四成而已,但嘉靖根本不看国库的二百三十万,只看自己一百万,严党拿了二百万。而剧中嘉靖老道士其实是有一个外号的,“大明朝真正的户部尚书”,他修仙修宫殿的花费不在少数,而大明朝偏偏财用不足,所以他对钱的问题是相当较真的。

以前不动严党,是因为胡宗宪抗倭还没结束,现在抗倭结束了,严党又犯了嘉靖的逆鳞,自然就留不得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关对错,皆因糊涂,看《大明王朝1566》里皇权如何扮猪吃老虎 || 历史观
大明王朝:身陷死局,郑泌昌所想的破解之道,差点逃生成功
大明王朝人物志:宁做奸臣不做小人,只为成就抗倭大业——胡宗宪
为什么《大明王朝1566》评价这么好?
大明王朝1566中的十大顶级权谋高手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剧,今后也无法被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