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气为生命之本。虽然说肺藏气、主气、为气之本,但推本究源,气实则原于胃,故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灵枢·五味》有言:“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一、脾承胃气

脾胃虽互为表里之脏腑,但脾惟有先受秉胃气方能行主四肢主肌肉、运化、摄血、升提等功能。

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金代名医李东桓在《脾胃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附》中指出:“胃乃脾之刚,脾乃胃之柔,表里之谓也。饮食不节,则胃先病,脾无所禀而后病;劳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而后病。其所生病之先后虽异,所受邪则一也。胃为十二经之海,十二经皆禀血气,滋养于身,脾受胃之禀,行其气血也。脾胃既虚,十二经之邪,不一而出。”

图中黄色者即为脾脏,在胃之侧下。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互为表里之脏腑,胃乃脾之刚,脾乃胃之柔。脾胃五行皆属土,但“脾不主时……。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素问·太阴阳明论》)”,虽然“脾主身之肌肉(《素问·痿论》)”,但是,“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太阴阳明论》)。”

但脾者,卑也,犹如裨将、婢女之不得专主也。五行平和则土曰备化,五行不及则土曰“卑监(《素问·五常政要大论》)”。黄元御《素问悬解》解曰:“卑微监制,故曰卑监(土气遏陷,下为木气所刑,是谓卑监。如唐人命将,以阉官监军,动则牵制,将卑权轻也)。”太阴脾湿土既为阳明胃土所牵又为厥阴肝木所迫,岂能不卑?脾土刑于肝木,故而“卑监之纪,是谓减化(《素问·五常政要大论》)。”减化,木胜土也。

总之,脾胃虽互为表里,但胃主脾从,脾虽有运化、统血、升体之功能,但前提是,脾首先得禀气于胃,然后才能有动力运行其三项功能。反之,胃病则脾亦从而病之,故曰:“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李东桓·脾胃论·脾胃盛衰论》。”

胃自得胃气之养,不言而喻,兹不赘述。

二、肝、心、肾、肺、心包、胆、小肠、膀胱、大肠、三焦等脏腑,

皆秉胃气

 《素问·经脉别论》中岐伯曰: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五味之气皆藏之于胃,胃气养五脏气。

胃气散精气于肝、淫气于筋,肝胆相通;胃气散浊气归心、淫精气于脉,心与小肠相通(心亦与心包相通,加上心包即膻中,为第六脏,其对应第六腑为三焦)。筋者,脉之辅也,脉者,血之府也。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脉气流于十二经中,而十二经气总归于肺,故肺借助心与胃相通,同时肺又借助脾与胃相通。肺朝百脉,行气于六腑,流注于肺、肝、心、肾四脏(脾不主时且为四脏中气,故不言也),传输均匀,则气归于权衡,“权衡”即手太阴肺经之太渊穴处,为寸口。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流注终而复始之经脉。

胃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本身又与大肠相通),肺气降洒,化为雨露,通调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下输膀胱(膀胱本身与肾相通),水精周流散布,并行于五脏之经脉。

简而言之,胃、肝、心、肺、肾、心包(膻中)六脏;脾、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为十二脏腑,皆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脾胃为后天之本,此之谓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六腑
三焦乃为元气、水谷之通道 正确处理三焦之火
藏象
五脏六腑、七情六欲
人体五脏六腑之相互关系
第二章 藏 象(试题与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